视网膜自我修复研究有突破

【字体: 时间:2007年08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英国伦敦大学眼科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8月1日宣布,他们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有类似斑马鱼的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希望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

  

生物通综合:来自新华网的消息,英国伦敦大学眼科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8月1日宣布,他们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有类似斑马鱼的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希望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

 

斑马鱼是一种体长3厘米至4厘米的热带鱼,因色彩鲜明的斑纹而得名。这种常见的小鱼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具有自我修复破损视网膜的独特能力。

 

    视网膜受损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视网膜内具有干细胞特征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能够分化成健康的视网膜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人类视网膜中也存在这样的细胞,只是不具活性。

 

   研究人员已在实验室里成功把放射状胶质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并大量繁殖,还向患有视网膜疾病的老鼠体内移植放射状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分化为健康视网膜细胞,使视网膜功能恢复。

 

   如今,他们正在研究为人类进行这项手术的可能性。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患者手术后会因移植他人细胞而产生排斥反应。研制出一种药物去激活人类体内不具活性的放射状胶质细胞,使它们自己分化为新的视网膜细胞,将是治疗失明的最佳办法。

去年,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道谁,他们从3到5天大的幼鼠眼中取出视网膜感光细胞前体,将它们移植进因先天基因缺陷而失明的老鼠眼中使老鼠重见光明。这类盲鼠的病况和人类因黄斑变性致盲的情况相似。   

    
英国《卫报》说,研究人员为这些盲鼠的每只眼睛移植了大约50万个细胞前体,其中300到1000个前体发育成感光细胞后,成功连通负责传递视觉信号的视神经。   

    
在发达国家,感光细胞死亡造成的失明病例超过其他失明病例的总和。由于目前科学家还不能逆转感光细胞受损,所以,寻找适用替代细胞成为科学家的主攻方向。   

    
研究人员将接受过细胞移植的老鼠放到光照下。他们发现,老鼠瞳孔会在光照下缩小。同时,对老鼠视网膜电活动的检测发现,移植后的感光细胞会将信号传输给视神经,视神经则最终将信号传送到大脑视觉中心。此次研究中移植的感光细胞多为负责黑白影像视觉的杆状细胞。研究小组发现,移植成熟的杆状细胞和完全没有发育的视网膜干细胞均无法起到修复视觉的作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