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11.23)

    生物通综合: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追踪。辉瑞将以1.64亿美元收购Coley药业辉瑞公司(PFE)宣布,将以约1.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物科技药业公司:Coley药业集团(COLY),本次收购将增强自己的疫苗研究能力并提高老年痴呆症及感染药物的开发能力。   协议条款规定,身为世界最大制药商的辉瑞将发出一份现金收购要约: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收购Coley所有的在外流通股。与Coley股票周四的收盘价相比,这一出价的溢价比超过100%。   Coley专门从事疫苗辅助技术和一系列候选药物的研究,这些药物主要针对癌症、过敏症、哮喘和自体免疫疾病。   截至美东时间上午11:50,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辉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3

  • 帕金森氏症基因治疗方法问世

     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容易患的病症之一,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悲观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20日,第一种有效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基因治疗方法问世。这是基因治疗法第一次在治疗人类脑变性疾病中的使用。   修正大脑不正常活动   这份研究成果刊登在2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研究人员对12名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进行了实验。在研究中,患者脑部相关区域会被注射入一种无害的转基因病毒。   在实验后,科学家对接受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脑部扫描。扫描证实,实验中的帕金森氏症患者脑中原本不正常的大脑回路在逐步恢复健康。   使用基因治疗方法的患者在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得到缓解,3到6个月后,有30%的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07-11-23

  • 《Cell》《科学》两篇文章揭示干细胞研究最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在最新一期的《Cell》和《科学》(11月22日在线版)杂志上,分别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究组通过独立研究,首次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技术有望用于特定疾病的干细胞研究和治疗,并且避开了利用晶胚或卵母细胞获得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 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教授Shinya Yamanaka等研究人员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小组于21日分别表示,已成功通过对人类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制成与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一样可分化构成其它类型细胞的人工干细胞。这种人工干细胞与ES细胞不同,它在制作时不需使用人类受精卵或卵子,避免了诸多伦理及道德问题。 Shiny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2

  • 基因差异重要研究突破:小差别大差异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Donnelly中心(Donnelly Center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研究院,爱荷华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为什么尽管人类与黑猩猩在基因上只存在大约1%的差异,行为,思考和对抗疾病方面却有这多大的差异。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上。这一由多伦多大学细胞与生物分子中心主导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比较了人类和黑猩猩大脑,以及心脏组织的样品,获得了对于这些令人费解的谜的新解释,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多伦多大学教授Benj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2

  • 王红阳院士肝癌早期诊断获重大突破

    生物通综合:来自东视新闻的消息,11月19日,第二军医大附属东方肝胆医院在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庆祝仪式上对外披露,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实验,中心在肝癌诊断标志物方面获得重要成果。用新发现的MXR7基因作血清学诊断指标,可大大提高验血筛查肝癌的准确率。  由王红阳院士率领的课题组“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取得重大进展,采用“甲胎蛋白+MXR7”联合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使肝癌血清学早期诊断率提高至80%以上。        甲胎蛋白作为肝癌血清学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为早期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2

  • 生物伦理学家称赞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可免除人类克隆的需要

    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将成人细胞再现为胚胎样状态,使得无需克隆人体而进行因患者而异的治疗和研究成为了可能。   Discovery  Institute  资深生物伦理学家兼《Consumer's  Guide  to  a  Brave  New  World》作者  Wesley  J.  Smith  盛赞此次突破证明了伦理科学也是有益的科学,他表示:

    来源:新华美通

    时间:2007-11-22

  • 礼来和GE两强联手开发肿瘤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在分子诊断领域领域,真正应用临床使患者受益,开展的还比较局限,因此建立费用低廉、结果可靠的、操作方便的分子诊断技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日,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礼来和跨国跨行业集团GE联合宣布将进行为期3年的合作研究,研发用于预测肿瘤治疗效果的体外诊断技术。研究方向是发现特异的蛋白质或基因物质,用于预测和评价肿瘤靶向治疗和其他治疗的疗效,实际上就是癌症领域的个性化治疗。这是继制药业7巨头联合研究药物副作用与基因变异关系之后的第二个强强联手开发个性化治疗体外诊断技术的联合体。   两大企业都宣称此次合作符合自身的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7-11-22

  • 自然-方法学:识别miRNA靶标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及医学遗传学,加拿大Health Network大学(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张包含104种人类miRNAs的1597个高可信度的靶标网络,并证明miRNAs与mRNA的配对表达谱(paired expression profiles)可以高精度的识别分辩出功能性miRNA靶向关系。这对于研究生物体中miRNAs的作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微小RNA (microRNA,简称miRNA)是生物体内源长度约为20-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21

  • 中国干细胞治疗技术救助美国病儿

    生物通编者按:来自新华美通11月19日的消息,中国一家生物公司为美国病儿提供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技术,成功治疗一名3岁半的美国儿童,美国NBC对这一事件被进行了报道。2005年1月,一岁的 Lukas大脑遭受了严重的外伤,医学上称为大脑半球之间的硬膜下血肿,导致广义的脑水肿。这次意外导致Lukas丧失了超过35%的大脑容量,致使Lukas的运动和认知技能下降到新生儿的水平。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Lukas的改善非常微小,其大脑容量持续下降。 Lukas到中国接受干细胞治疗前,先在美国享有盛誉的斯坦福大学露西·派克德儿童医院进行了检查。在接受北科生物第一次干细胞治疗后,病童再次来到该医院,原

    来源:新华美通

    时间:2007-11-21

  • 肝癌早期诊断获重大突破 新血清试盒有望明年上市

     11月19日,二军大附属东方肝胆医院在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庆祝仪式上对外披露,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实验,中心在肝癌诊断标志物方面获得重要成果。用新发现的MXR7基因作血清学诊断指标,可大大提高验血筛查肝癌的准确率。     据介绍,二军大附属东方肝胆医院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发现,MXR7基因在中国人血清中是一种肝癌的高表达基因,因此可以作为肝癌血清学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大量实验证明,目前临床验血诊断甲肝使用的甲胎蛋白指标,对肝癌的漏诊、误诊率高达60%。而如果将MXR7与甲胎蛋白联合使用,诊断准确率则可以提高到80%。     

    来源:东视新闻

    时间:2007-11-21

  • 英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脂肪酸

     英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油菜等农作物合成OMEGA-3脂肪酸,这项成果有望为改善人们的饮食提供新途径。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赫特福德郡洛桑研究所科学家从一种名为海链藻的单细胞海藻中分离出关键基因,并将其植入亚麻和油菜中。实验证实,这些农作物可以合成出通常只在多脂鱼中存在的OMEGA-3脂肪酸。研究小组负责人乔纳森·内皮尔表示,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用转基因植物喂养家禽家畜,使它们产出富含OMEGA-3脂肪酸的蛋、肉和奶。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1-20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11.19)

    生物通综合: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追踪。美国默克愿以48亿美元和解“万络”案美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9日宣布,愿支付48.5亿美元赔偿金了结美国近5万宗与它旗下止痛药“万络”有关诉讼。 巨额赔偿  可最多了结5万宗诉讼   默克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克拉克说:“这是一项负责的好和解协议,可以使我公司更专注于自身使命。”   默克公司因“万络”面临约6万宗个人诉讼和大约265宗潜在集体诉讼。服用过“万络”者或他们的家人说,这种关节炎镇痛药对患者造成伤害乃至致命。   法新社说,美国有4名法官负责协调国内95%有关“万络”诉讼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19

  • 童贻刚PLoS ONE发表基因组DNA剪接技术

      最近一期的PLoS ONE杂志(2007-11-14)刊登了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贻刚研究员发明的多外显子cDNA的直接快速克隆技术——“基因组DNA剪接”(genomic DNA splicing, GDS)技术(http://www.plosone.org/doi/pone.0001179)。该技术克服了常规cDNA克隆方法的诸多弊端(RNA提取,cDNA制备),直接从任何组织来源的基因组DNA中快速克隆任意全长的cDNA序列。  由于生物信息学的高速发展,人类以及各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均已公开,可以在网上自由获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16

  • 复旦大学糖尿病疗法有突破

    生物通综合: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其发生原因非常复杂,有先天遗传原因和后天原因等。来自新华网的消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根据一项基因突变的新发现,通常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糖尿病患者中的其中一部分患儿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 新生儿糖尿病是典型的遗传型的糖尿病。据《新英格兰杂志》报道,30-58%的新生儿糖尿病由Kir6.2基因突变引起,这一突变影响到胰岛素分泌的钾离子通道。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另外一个与新生儿糖尿病钾通道相关的磺脲类受体基因突变。这些重大的基础性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治疗新生儿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临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16

  • 肺结核和疟疾领域诊断设备突破性创新

    德国 Goerlitz 11月15日电 /新华美通/ -- 在今年的第39届杜塞尔多夫 World Forum for Medicine(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 (MEDICA),11月14日至17日)上, HIV/AIDS、肺结核和疟疾领域里全球领先的专业诊断解决方案开发商、制造商与供应商 Partec 将展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使用的高灵敏度肺结核与疟疾诊断设备的突破性创新。    基础设施薄弱或简陋的地区在满足日益扩大患者的紧急需求时遭遇了缺乏可用的低价诊断工具的严重瓶颈。Partec开发全球首个电池驱动的移动荧光显微镜“CyScope”和专业检测套件,令高结核病负

    来源:新华美通

    时间:2007-11-16

  • 华裔教授《自然》子刊:最新技术解开奥秘

    生物通报道:来自伊利诺斯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霍德华休斯医学院,以及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高度敏感的技术发现了一种铅特异性脱氧核酶(a lead-specific DNAzyme)利用“锁-钥匙”模式反应的机制,这不同于其它的脱氧核酶,由于存在锌离子或镁离子,同样的脱氧核酶利用的是“诱导契合(induced fit)”模式机制,这与核酶(ribozyme)是相似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伊利诺斯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1-15

  • 美开发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标识技术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利用微小荧光分子快速发现和识别活细胞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技术。该技术避免了旧方法中可能产生生物破坏的缺陷,相关内容发表在新出版的《自然:化学生物》杂志上。     通常,人们利用不同的绿荧光蛋白质(GFP)来为其它蛋白质做标识。但是绿荧光蛋白质不仅大,而且对许多活细胞具有毒性,因此难以用于研究活细胞。此外,绿荧光蛋白质还往往会自动聚集,让研究人员不容易利用和观察它们。     美国耶鲁大学化学教授阿兰娜•谢葩紫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名为“profluorescent”的荧光小分子而不是荧光蛋白质,开发出了新的标识技术。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1-15

  • 清华教授:心里话 重大技术研发基地应设在企业

    一位教授对“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感悟李建保   整理:记者陈瑜  在十七大报告里,我感触最深的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计划经济时代里,科研和生产脱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试图把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转化。但很多科研项目都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企业只是做个陪衬,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制。  在国外,真正对科研起导向作用的是企业。我每年要去韩国和日本几次,韩国科技发展都是依靠大型公司带动起来的,包括三星,现代等。日本真正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1-15

  • 《癌细胞》:科学家找到“沉默”癌细胞基因新方法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癌细胞内核小体(nucleosomes)密度的变化可以使这些细胞的基因沉默。这一研究成果有助科学家找到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13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论文高级作者、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教授Peter A. Jones表示,“该研究第一次精确表明癌细胞内的基因如何才能关闭,并且找到了新疗法的潜在目标。” 研究表明,一些癌细胞内转录起始位点的沉默与核小体占据(nucleosomal occupancy)或核小体密度的显著变化有关。Jones等人发现,在正常细胞起始位点中几乎从未出现过的3个核小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7-11-14

  •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挑战

     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图谱基本绘制完成,但对基因的调节与功能问题仍未能解读。由于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蛋白质来实现,蛋白质才是生命活动真正的执行者,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试图找出人类疾病的致病机理,最终解决人类的疾病。   研究蛋白质的技术也越来越多,也日趋成熟。质谱技术由于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而成为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工具,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技术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技术。例如收集低丰度的蛋白以及更充分的利用基因组和元基因组数据库的分析;还有目前大规模分离蛋白质的最有效的方法—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体套色版;同位素标签;表面放大激光法以及蛋白质芯片技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时间:2007-11-14


页次:360/491  共9808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