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我国小肠移植术获突破 可进行规模临床常规使用

    朱旭东     比肾、心、肝等器官移植更为困难的小肠移植术最近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获得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表示,我国的小肠移植术已走过临床实验阶段,目前可进行规模临床使用。     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临床小肠    移植先例的情况下,黎介寿院士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小肠移植的大动物实验工作,在90年代初期成功进行大动物小肠移植,于1994年完成亚洲首例人的单独小肠移植,当时全球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完成30多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30

  • 人造生命获得重大的突破 "三步走"只差最后一步

    管克江     生物学家们一直期待这样的场景:在电脑上先“编程”设计某种生物,摁下“打印”键,接着按图纸生产出需要的DNA,最后植入某个细胞——一个全新的生命便制造出来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也许很快能成为现实。美国媒体报道说,备受关注的人造生命研究日前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制造出了细菌的所有基因,并组合出一套完整的基因组。科学界形容这一成果为人造生命的重大突破。     只差最后一步     据《纽约时报》报道,文特尔的研究小组制造的基因组属于一种叫生殖道支原体的细菌。它拥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8-01-30

  • 分子育种:实现玉米育种技术新突破

    “玉米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增产因素中,玉米新品种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李建生对记者说。     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农业效益的战略目标,提高玉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玉米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是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十一五”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设立了“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校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重大专项,并于2006年12月启动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分子品种创制”课题,主要对玉米育种技术开展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30

  • 方军博士《Plant Journal》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方军博士等在水稻穗发芽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植物学权威杂志《植物杂志》上发表(Fang J., et al., Plant Journal,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on January 16, 2008, doi:10.1111 / j.1365-313X.2008.03411.x)。众所周知,禾本科作物的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仅在小麦上,我国长江流域冬麦区、东北春麦区、黄淮冬麦区及西南冬麦区等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83% 种植区都发生过严重的穗发芽灾害。1998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嫩江农场两万公顷小麦发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9

  • 最新发现与创新:新技术切除中央区肝癌不出血

    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技术获全国医学优秀学术成果  记者 王宝琳 通讯员 郭力     本报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生导师吴健雄教授用他发明的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新技术,为第50位患者成功切除占据肝中央区拳头大的血管瘤,该患者近日平安出院。   肝是人体面积最大的脏器,也是血液含量最大的脏器。以往在治疗肝癌的手术中,通常采用“无血切肝”的方法,这种阻断全肝血流的方法,可阻断载瘤区域肝组织的血流,减少术中出血,但也造成无瘤区域肝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较严重的损害。此外,发生在中央区、紧邻重要血管和胆管的肝癌,由于全肝门阻断后肝缺血的时限短,要求手术必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29

  • 美媒:中国技术将引领世界,美国退居第二

      美国技术网站vnunet 25日文章,原题:中国将引领世界技术,美国将退居第二。美国一项学术研究显示,中国正在制造技术方面超过其他国家——包括现在的领军者美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该研究的一名研究员称,尽管中国在几个关键的领域还落后于更为发达的国家,但这一情况今后将不复存在 。     “你现在比别人好一些,而且经验也多一些,但是你未来的表现不会太好——美国的未来很明显看上去不好,”这项研究的研究员之一尼尔斯?纽曼说。     这个研究是佐治亚技术学院为国家科学基金会做出的。研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08-01-29

  • 张阳德当选中国纳米生物技术分会主任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阳德教授当选为该分会首届委员会主任。          据张教授介绍,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三大关键技术,是当今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目前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地位与美欧发达国家基本相近。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研究及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纳米生物技术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德国将投入2亿欧元支持高端生物技术研发

    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沙范日前在柏林举办的“国际绿色周”农业博览会上说,联邦政府在未来5年内将投入2亿欧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高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         沙范表示,专项资金的申请范围涵盖所有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截至目前,政府已为多个项目拨款近4000万欧元。沙范还说,德国政府已启动“2021生物能源”的科研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生物能源企业的孵化和生物质材料的新生产流程的研发。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9

  • 《自然》干细胞新机制突破前人观点

    生物通报道: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生物通)分子神经生物学部,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分子神经发育实验室,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胚胎干细胞中和在其它特异性组织中的干细胞类型中,存在一个从根本上来说是新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这对于理解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持续性增殖等方面的调控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最新一期(01月24日)《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Patrik Ernfors博士。 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我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1.28)

    生物通报道:生物技术一周动态追踪。看“2007医药行业并购风云”、第二代药企崛起和2007四大专利事件。 2007医药行业并购风云录 2007年堪称生物技术并购年。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并购市场上,2007年共有价值1280亿美元的收购案成交,其中有接近250亿美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比上年翻了三番。撇开生物技术并购案,医疗保健行业的并购金额减少近50%。 1.诊断领域谁是冠军  2007年最引人关注无疑是那些与诊断公司相关的的收购事件。罗氏堪称这一领域最积极的年度代表;阿斯利康制造了年度最贵的收购案;Inverness公司则是制药巨头之外表现最抢眼的年度杰出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8

  • 利用发光细菌监测水质技术开发成功

     位于以色列海法的Checklight公司利用地中海沿岸一种夜间会发光的细菌开发出一种对水中污染物极为敏感的物质,将这种物质做成的基底与发光细菌相结合,再配上一个光度计,即可快速便捷地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只要将这种发光细菌放到含有害物质的水中,它们就会发出报警光信号,对这种信号测量分析,即可对污染物性质和污染程度做出判断。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尼瑞特表示,随着污染物和恐怖活动的增多,保证饮用水安全显得格外重要。目前,饮用水质量检测尚缺乏一种便捷有效的实时检测手段,大部分检测工作仍需在实验室通过经常性的化验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要使人们对问题的严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1-28

  • 我国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已获实际应用

    [科学时报 晓诸 石明山报道]记者从日前在长春召开的吉林省首届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获得新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研究所联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出了最新的临床基因检测技术。这一成果已在北京、湖南等地实际应用。 吉林省首届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讨会,是由吉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以及吉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戴朴、王国建等专家指出,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最常见的原因,而我国听力残疾者2670万,7岁以下的聋儿约有70万。在全国每年30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1-28

  • 国家奖学金突破传统“三好”标准

    1月17日,2006—2007学年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获奖学生代表登上了领奖台。这是目前中央政府面向高校本专科学生设立的荣誉最高、奖金数额最大的国家级奖学金项目。 不分贫富 单纯奖优 国家奖学金是由温家宝总理提议设立的,用于奖励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5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 “设置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就是鼓励创新型拔尖人才。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心、爱护和殷切希望。”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说。 从2007年开始,国家改变以前以资助性质为主的奖学金制度,中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8-01-28

  • RNA药物:基因治疗方法的革新

    生物通报道:利用小分子RNA来沉默与病变过程相关的特定基因,即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代表一种革新的治疗方法。Mary Ann Liebert公司出版的评论性刊物《Human Gene Therapy》,在2008年1月发表两篇综述论文,描述了RNAi和microRNAs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治疗性应用潜力。这些论文可在网上免费阅读。“目前至少有六个使用RNA干扰的临床试验已被批准, 而且还有很多即将开始临床试验,”《Human Gene Therapy》的副主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教授Mark A. Kay博士评论说,“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Kay补充说,“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5

  • 《自然》:革命性方法创造极新颖药物

    生物通报道:一种以比黄金还要珍贵许多倍的高效催化剂为基础的新化学合成方法能够比传统方法更高校、经济地设计和制造出极其新颖的药物。这种方法的详细内容公布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的一篇回顾文章中。 这种由Dirhodium Technologies公司研制出的新化学方法有可能极大促进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基础上设计和制造新的药物。由Davies博士开发的这种化学合成法利用了他的公司制造的专利催化剂。 微量的这种铑催化剂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1克铑能催化形成10公斤的某种药物产品。由于铑金属的价格式黄金的十倍,因此这种催化剂是一种高价材料。这种催化剂被用于工业制造和学术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5

  • 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还原/氧化(氧化还原)系统的研究已经不再是物理科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各自单打独斗的领域,而是到达了综合的阶段,使得人们有了新的协同的方法来了解和利用基本的细胞代谢过程,例如肿瘤发生等复杂的生物医学问题背后的细胞代谢过程。和这种发展对应的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细胞内的氧化还原情况在DNA合成,酶活化,选择性的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的进行、增殖、分化和凋亡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也是一个难以研究的领域,因为目前还不能够充分地详细说明调节氧化还原感受性的分子机制。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一个跨科学的研究小组,在二月发行的《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上报道,成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5

  • 两项技术预示蛋白分析和基因操作新阶段

    生物通报道:基因是遗传物质,是生命体的蓝图,而蛋白质则是生命体具体功能的执行者。基因和蛋白质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对象。现在,两项有关蛋白质运动和基因操作的新技术则预示着蛋白质分析和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伤害细胞的基因改造技术 遗传工程产品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了。例如,基因改造的细菌生产胰岛素。将来,基因疗法还有可能将基因引入到患病体的细胞中,从而使它们能够弥补身体的功能缺陷。  为了做到这些,就必须将外源或合成的DNA引入到寄主细胞中。现在,日本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能取代传统基因工程过程的新方法。这项公布在Angew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5

  • 找到让牛羊打嗝不排甲烷的方法

    牛羊等反刍动物打嗝会排出甲烷,而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成功找到一种使牛羊打嗝不排出甲烷的方法,这有望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贡献。 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23日报道,甲烷是这些反刍动物的胃中微生物在分解、发酵植物纤维的过程中产生的。日本北海道带广畜产大学教授高桥润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研究因食用含有硝酸盐的饲料而中毒的家畜时发现,食用含有大量硝酸盐的牧草的奶牛打嗝时,几乎不排出甲烷。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在含硝酸盐的牧草中掺入一种半胱氨酸,就可以防止动物中毒,而且不会影响到牛奶和动物肉的品质。 甲烷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虽然只占全部温室气体的5%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1-25

  • 国际法律框架中的基因技术应用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科技成果,从诞生于世起就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事情。因为它对整个世界的社会结构、道德伦理、政治理论、法律体系、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常常是最开始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始料所及的。有许多专家指出,既不能夸大基因技术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其未来在临床上的巨大应用前景,应该科学地对待。尤其是给基因技术应用设置一道“法律门槛”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或缺的法律门槛   早在四年前,美国著名基因科学家埃里克·兰德尔呼吁:在人类对基因科学有进一步了解之前,应禁止对人类进行基因改变的实验,基因研究要有“准入”制度。什么可以研究,什么样研究要接受审查,要有法律条文来约束。   应该说

    来源:检察风云

    时间:2008-01-25

  • 卢畅博士:新技术“见树木也见森林”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检测细胞中蛋白质运动的新方法,蛋白质的这些运动显示出与癌症等有关的细胞变化。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将来诊断癌症。  负责这项研究的普渡大学农业和生物工程助理教授、华裔学者卢畅(Chang Lu,音译,生物通注)博士介绍说,通过联合两项不同的技术,这种新技术能够检测大量细胞中个体细胞,这在之前是做不到的。他们的研究将不同的技术联系在一起,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种全新的水平上进行科学研究. 在发表在本月的《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的文章中,卢博士证实这种技术能够检测一些蛋白质在整个细胞群中的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1-24


页次:353/491  共9808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