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p2B 驱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探索
在人体的微观世界里,肠道上皮细胞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 “部队”,它们依靠细胞骨架维持着肠道的稳定和正常功能。细胞骨架不仅能保持细胞的极性,还在肠道的分泌、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细胞骨架的平衡被打破,就像部队失去了纪律,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就包括令人谈之色变的结直肠癌(CRC)。Ras 家族蛋白在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参与了细胞黏附、细胞骨架重塑等关键过程,而这些过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ap2B 作为 Ras 超家族的一员,虽然之前的研究发现它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但它在体内究竟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背后的分子机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时间:2025-04-14
-
溶瘤肽 LTX-315 联合抗 CTLA-4 抗体:为肝癌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治疗带来新曙光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凭借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势,在早期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现实却给这一疗法泼了冷水。对于直径大于 3 厘米或位于高风险位置(靠近大血管、胆囊、胆管、胃肠道或膈肌)的肿瘤,RFA 很难实现完全消融,这就导致了高达 5 年的肿瘤复发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难题。不仅如此,不完全的 RFA 还可能加速残余肿瘤的进展,让本就艰难的 PD-1 免疫治疗雪上加霜。在此困境之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研究人员勇挑重担,开展了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时间:2025-04-14
-
鞘脂代谢紊乱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及靶向治疗新策略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作为由BCR::ABL1融合基因驱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已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耐药和疾病进展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研究发现,肿瘤代谢重编程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多数研究局限于体外实验,体内代谢动态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仍属未知。更引人深思的是,作为细胞膜重要组分和信号分子的鞘脂类物质,其代谢异常是否参与CML发病过程?能否成为突破现有治疗瓶颈的新靶点?这些科学问题亟待深入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发表的最新研究,通过Tet-off诱导的Scl/tTA-BCR::AB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时间:2025-04-14
-
ATF6α 通过 GRP78-AKT1-FOXO3a 信号通路抑制 ΔNp63α 表达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关键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研究
在癌症的世界里,肿瘤转移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现代医学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肿瘤转移依旧是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内质网(ER)作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折叠和分泌的重要场所,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细胞面临缺氧、营养匮乏、氧化应激等不利环境时,内质网的蛋白质折叠环境会被破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其中堆积,从而引发内质网应激(ER stress)。ER stress 激活的一系列适应性机制,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包含 PERK-eIF2α、IRE1α-XBP1s 和 ATF6α 三条平行的信号分支。以往研究表明,急性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时间:2025-04-14
-
综述:土壤微生物组:提高作物产量和推进可持续农业的有前景策略
1. 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业生产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等农用化学品,虽提升了作物产量,但也给土壤健康、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等。在此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组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替代方案,逐渐受到关注。土壤微生物组包含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在植物生长、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减少对农用化学品的依赖,维持甚至提高作物产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土壤微生物组因其与植物的天然共生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微生物组科学的进展,如宏基因组学、转
来源:Discover Agriculture
时间:2025-04-14
-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mRNA的ac4C修饰失调:揭示蛋白质表达异常的新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领域内的重大挑战。尽管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tau蛋白缠结已被确认为AD的病理标志,但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早期阶段,驱动疾病进展的关键分子事件仍如"黑箱"般难以破解令人担忧的是,现有治疗手段多在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损伤后才介入,这使得探索AD早期可干预的分子靶点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Wu Dan-Hong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一种新兴的RNA表观遗传修饰——N4-乙酰胞苷(ac4C)。作为真核生物中唯一已知的RNA乙酰化修饰,ac4C通过N-乙酰转移酶10(NAT10)催化,能显著增强mRNA稳
来源:Cell & Bioscience
时间:2025-04-14
-
靶向 RBM39 的小分子降解剂 indisulam: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希望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在儿童和成人中均有发生,且 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 。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如强化治疗方案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目前仍缺乏针对 AMKL 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使得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 AMKL 治疗的研究。他们聚焦于靶向剪接因子 RNA 结合基序蛋白 39(RBM39)的分子胶降解剂 indisulam,探究其在 AMKL 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indisulam 能够有效抑制 AMKL 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显
来源:Cell & Bioscience
时间:2025-04-14
-
血清 olfactomedin 1 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的关联:潜在外周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在全球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AD 主要表现为大脑萎缩、进行性记忆障碍、认知衰退及人格改变。当前,AD 的诊断面临诸多挑战,传统依靠认知、功能和行为症状诊断的方式不够精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虽能反映脑部病理变化,但获取方式有创,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无创、有效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olfactomedin 1(OLFM1)作为一种在大脑中高度表达的糖蛋白,与神经元发育、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但在 AD 中的
来源: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时间:2025-04-14
-
深度学习赋能液基细胞学模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与癌症精准检测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 年全球有 662,301 例新发病例和 348,874 例死亡病例。传统的基于细胞学的筛查虽能降低死亡率,但存在敏感性低和不同检测者之间差异大的问题,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突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虽敏感性高,但因其感染的短暂性影响了特异性。在高资源国家,常采用 HPV 和细胞学联合检测的策略,但 HPV 检测在一些地区尚未普及。即便 HPV 检测可用,细胞学检查仍是 HPV 阳性女性分流的首选方法。然而,细胞学检查依赖细胞病理学家的主观判断,既耗时又费力。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多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多模态融合揭示IDH野生型胶质瘤新型分子分型:放射病理-蛋白基因组学鉴定预后与治疗靶点
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其IDH野生型亚型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基于IDH突变状态对胶质瘤进行重新分类,但IDH野生型GBM仍存在显著的瘤间和瘤内异质性,传统基于单组学的分类系统难以全面揭示其生物学特征。更棘手的是,现有治疗方案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亟需建立更精确的分型体系来指导个体化治疗。这一临床困境催生了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如何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破译IDH野生型胶质瘤质性本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重要研究,通过创新性地整合放射组学(Radiomics)、全切片数字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通过动态重构调控 Ru-O 键共价性实现高效酸性析氧反应:开启高效钌基催化剂设计新路径
在能源领域,寻找高效且稳定的催化剂以实现可持续的能源转换至关重要。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未来制氢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 PEMWE 的阳极反应中,酸性析氧反应(OER)的催化剂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贵金属钌(Ru)和铱(Ir)的氧化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 PEMWE 的阳极。其中,RuO2因具有高活性和成本效益,在酸性 OER 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RuO2催化剂在 OER 反应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它倾向于遵循晶格氧机制(LOM),在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氧缺陷,进而导致晶体结构坍塌。同时,金属 Ru 位点在高氧化电位下易被过度氧化成可溶性 RuO 物种,从晶格中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水稻风味品质调控新机制:OsGATA7与 SMOS1 的协同作用
水稻,作为全球超二十亿人的主食,其风味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价值。想象一下,端上桌的米饭,有的口感软糯、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增;而有的却口感不佳,难以入口。一直以来,尽管消费者对米饭的口味有着明确的偏好,但米饭风味品质形成的内在机制却如同隐藏在迷雾之中。淀粉和蛋白质作为水稻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约占籽粒重量的 80 - 85% 和 4 - 10%,它们对米饭的理化和质地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蛋白质含量与米饭的风味品质呈负相关,然而,关于米饭风味品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背后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解之谜。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揭开水稻风味品质形成机制的神秘面纱,中国水稻研究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堆叠 Janus 石墨烯层制备防潮阻隔膜的原理:突破传统,开启先进封装新征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从食品保鲜到电子产品防护,人们对能够高效阻隔水分和活性气体的柔性薄膜需求日益增长。理论上,超薄石墨烯薄膜具备对所有气体和液体的不可渗透性、出色的柔韧性、光学透明性以及可扩展性,是理想的柔性封装材料。然而,传统制备的石墨烯阻隔膜存在诸多缺陷。传统的石墨烯阻隔膜通常由纳米尺寸的石墨烯薄片堆叠而成,厚度较大,这不仅破坏了其光学透明性和柔韧性,而且 CVD 法制备的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存在点缺陷、褶皱和晶界等问题,这些缺陷成为了水分和气体扩散的通道。即便采用堆叠石墨烯层的方法,其阻隔性能(WVTR 值)也仅能达到10−3 g/(m2−day)的水平,并且水分在石墨烯层间的扩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冷里德堡原子气体中的异常点与滞后轨迹:非厄米多体物理的新范式
在量子多体系统研究中,长程相互作用与相干驱动的协同效应往往能产生复杂的物质形态和对称性破缺现象。然而,这种相互作用同时会引入额外的耗散通道,导致非厄米动力学行为,其中异常点(Exceptional Points, EPs)作为非厄米系统特有的简并点,已成为探索拓扑相变、手性传输等新奇物理现象的重要窗口。尽管在光学和电子系统中已有相关研究,但在具有可控长程相互作用的冷原子体系中实现EPs仍面临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密调控里德堡原子气体中的范德瓦尔斯(vdW)相互作用,首次观测到相互作用诱导的二阶和三阶异常点,并发现独特的滞后轨迹现象,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4
-
miR-125b-5p:儿童重症肺炎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新希望
儿童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一直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一大 “杀手”。在全球范围内,肺炎是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想象一下,孩子们因肺部炎症,呼吸急促、艰难,小脸上满是痛苦,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衰竭、心脏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这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目前,早期精准诊断和有效预测重症肺炎的预后是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找到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镇江妇幼保健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miR-125b-5p 在儿童重症肺炎中作用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Immunology》
来源:BMC Immunology
时间:2025-04-14
-
华大联合南科大发布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揭秘叶片衰老的“资源转移战”
你知道吗?植物也会衰老的。但与动物不同,植物衰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新生:当衰老过程启动时,叶片并非简单地枯萎掉落,而是悄悄地进行着一场资源大转移,将自己积累的碳、氮等营养物质分解,并转运给花朵、果实,甚至根部,用“牺牲”自己,换来果实的茁壮成长。这不仅是植物衰老的自然过程,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源调配,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确保了植物的繁殖和后代的生存。这场叶片的“最后一役”需要各种细胞复杂的时空协调和关键基因的精确调控。4月11日,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利用华大自主研发的单细胞组学技术DNBelab C4和时空组学技
-
ICL V4c 植入术后瞳孔特征变化研究:为近视治疗提供新视角
在近视矫正的医学领域,ICL V4c(可植入式胶原聚合物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V4c)植入术逐渐成为治疗高度近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 ICL V4c 植入术后,一些患者出现了如光晕、眩光等视觉干扰现象。这些视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让医生和患者对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视觉干扰呢?这成为眼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 ICL V4c 植入术后的影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 ICL V4c 植入术后静态和动态瞳孔特征变化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进一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构建民航飞行学员领导力胜任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 填补行业空白,助力飞行安全
民航运输中,安全是重中之重,而人为因素却常常像隐藏在暗处的 “幽灵”,与不安全事件紧密相连。飞行机组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是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想象一下,在万米高空的狭小驾驶舱内,飞行员们面临各种复杂状况时,他们的决策能力、领导水平以及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都如同紧绷的弦,关乎着整架飞机上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目前在民航飞行员领导力研究和训练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研究与领导力理论的融合并不紧密,大多是碎片化的,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虽然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视为民航飞行员等职位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具体到针对民航飞行学员领导力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这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上海浦东新区环境空气污染对缺血性心脏病过早死亡影响的深度探究
在当今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可这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其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全球近乎 99% 的人口都在呼吸着超过其空气质量指南标准的空气,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程度尤为严重。与此同时,缺血性心脏病(IHD,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 IHD 和猝死等,主要由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起)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从 1990 年到 2019 年,全球因 IHD 导致的死亡人数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持续攀升,在中国,IHD 的发病率、死亡率、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
-
血清 MANF: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与预后评估的新希望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它就像一个 “隐藏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无论是儿童、老人,还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都有可能成为它的 “目标”。每年,仅在美国就有大量患者因 CAP 需要住院治疗,更有不少人因此失去生命。而且,CAP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使得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变得十分困难,也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种能够早期预测 CAP 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勇敢地迎接了这个挑战,开展了一项关于血清 MANF(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