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光催化合成亚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硫由于其独特的氧化状态,包括S(II), S(IV)和S(VI),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化合物中。这些不同价态的硫衍生物之间的转换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无数关注。在这些硫衍生物中,亚磺酰胺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手性亚磺酰胺在合成含氨基手性药物时被用作手性助剂;2)在过渡金属催化中被用作配体;3)亚磺酰胺可以通过各种合成方法高效地转化为其他含硫官能团。例如,它们很容易被氧化为磺酰胺,此类化合物经常出现在FDA批准的含硫药物中,可以转化为氯(氟)代砜亚胺、砜亚胺酰胺、砜亚胺酯等氮杂六价硫衍生物。此类官能团由于其独特的溶解性,配位点,以及可修饰性,因此可作为磺酰基衍生物的电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2-08

  •  成都生物所在土壤-细菌界面作用对无机氮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中无机氮是所有植物体都必须的营养元素。通常认为亚高山森林土壤的低养分有效性受氨氧化细菌丰度和的多样性影响。然而,在农业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已有研究发现细菌-固体界面作用可以调控细菌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忽略界面作用变化可能引起的土壤无机氮有效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森林氮有效性利用策略和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认知水平。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生态过程与调控项目王晓胡博士在刘庆研究员和赵文强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西南山地养分存在明显差异的针叶林(天然针叶林和人工云杉林)为试验对象,综合运用等温吸附、无机氮降解、微量热等技术,同时结合z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2-08

  • 武汉病毒所揭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口服感染因子复合物的组成和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研究员和王曼丽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Peroral Infectivity Complex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of Shrimp”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口服感染因子复合物的组成和功能。        WSSV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病原,患病对虾表现出厌食、白斑等症状,死亡率高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2-12-08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团队在羟乙基淀粉纳米药物方向取得新进展

    2022年1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子福教授与杨祥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题为“Hydroxyethyl starch-folic acid conjugates stabilized theranos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py”的研究论文,提出通过光热改善肿瘤力学微环境,促进药物递送,清除肿瘤干细胞的新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制出一种具有高载药量的羟乙基淀粉-叶酸偶联物稳定的阿霉素二聚体新型纳米制剂。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2-08

  • Cell Reports| 四川大学李中瀚教授、田卫东教授、蔡浩洋教授团队发现牙龛细胞直接参与牙齿重建和形...

    作为食物咀嚼的主要器官,牙齿由表面外胚层来源上皮和神经嵴衍生的外胚间充质组织间相互作用形成,是研究上皮和间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组织器官发育模型之一。同时,牙胚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可通过自组装再生整颗牙齿,表明在牙胚中可能存在具有牙齿诱导能力的关键干细胞群,而这一关键细胞群及其分子特征至今未知。因此,干细胞介导的全牙再生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2年12月6日,四川大学李中瀚教授、田卫东教授、蔡浩洋教授的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Dental niche cells directly contri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2-08

  • Cell报道 | 闫浈实验室破解叶绿体“守门人”之谜

    扫码进车站、扫码进公司、扫码进学校……过去三年,扫码进入公共区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平行宇宙,在叶绿体上也存在着惊人相似的场景。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先后有多个相关研究获得过诺贝尔奖。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重要场地,是一个“光能工厂”,有2000至3000种蛋白需要被识别然后进入叶绿体“工作”。那么,这扇“大门”长啥样?又是如何运行的?业内争论了近四十年。11月21日,西湖大学闫浈实验室在Cel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揭开了叶绿体蛋白转运之谜——蛋白进入叶绿体需要经过TOC-TIC复合物,如同穿过“工厂大门”,他们首次解析了TOC-TIC复合物的完整清晰结构,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12-08

  • 精彩回顾丨西湖-Science系列研讨会第①期:基因编辑

    2022年11月17日,西湖实验室、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联合举办的第一期Symposium顺利举行,主题为“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本期邀请了三位基因编辑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分别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的David R. Liu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Caixia Gao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研究所/科赫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Jonathan Weissman博士,分享他们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并讨论基因编辑领域的关键问题。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马丽佳博士和《科学》/美国科学促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12-08

  • 黎威教授课题组在体内乳酸水平检测及早期黑色素瘤诊断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黎威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6.744)在线发表了题为“A swellable bilateral microneedle patch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for rapid lactate analysis and early melanoma diagnosis”的最新研究成果。  乳酸是运动医学和临床护理的一个关键分析靶标,是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大生物标志物。高乳酸水平是肿瘤酸性微环境形成的关键,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高乳酸水平的产生和积累密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12-08

  • 张振宇团队揭示气温变异性与全球脑膜炎发病率的关联性及变化趋势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振宇课题组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IF = 13.35)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全球气温变异性和脑膜炎发病关联性的最新成果 (J. Chen, Z. Jiao, Z. Liang, J. Ma, M. Xu, S. Biswal, M. Ramanathan, S. Sun, Z. Zhang,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global meningitis incidence, Environment Inte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2-0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胡晓青/敖英芳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骨关节炎机制研究成果

    2022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胡晓青研究员/敖英芳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Cholesterol-induced LRP3 downregulation promotes cartilage degeneration in osteoarthritis by targeting Syndecan-4”(胆固醇诱导的LRP3下调通过靶向Synde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2-08

  • 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亚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业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Nature发表了题为Liver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ubtypes and neutrophil heterogeneity的研究论文。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亚型,并深入解析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异质性,最终通过小鼠肝癌模型证明靶向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有望形成新的肝癌免疫治疗策略。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2-08

  • 马滟青课题组在微扰量子场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费曼积分是微扰量子场论的基本组成单元,无论是基于微扰量子场论进行理论预言,还是为了深刻理解量子场理论,费曼积分都是核心的输入信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马滟青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把费曼积分计算问题彻底转换为了线性代数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一般性费曼积分的系统性计算。最新成果以《仅用线性代数输入来确定费曼积分》(“Determining Feynman Integrals with Only Input from Linear Algebra”)为题于2022年11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 129,222001)。随着对撞机实验的快速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2-08

  • 深研院潘锋团队在《自然·通讯》撰文 在基于表面限域短氢键网络设计高传导质子交换膜取得进展

    氢键是一种以氢原子为媒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当氢键中给体(donor)和受体(acceptor)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时,质子在两者之间将会以近乎无能垒的方式进行传递,此结构称为“短氢键”。在质子交换膜中构建短氢键网络将有利于质子的快速传导,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引入短氢键以及如何保证短氢键网络在膜上的连通性。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为这种设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通过COF表面的离子基团促使水分子限域从而形成局域化的水合质子域,该水合质子域由于其高质子浓度而导致短氢键易于形成;通过调控COF的有机配体使离子基团在空间中呈有序分布,且基团间距离小至足以联通相邻水合质子域。图1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2-08

  • 朱平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转录激活和调控机制

      2022年12月5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靖飞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In situ Structures of Polymerase Complex of Mammalian Reovirus Illuminate RdRp Activation and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Re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12-08

  • 广州健康院在代谢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尹雄研究员课题组在Life Science Alliance上发表了题为Hepatic DKK1 driven steatosis is CD36-dependent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阐明了高脂饮食诱导肝内DKK1升高进而促进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基础。 DKK1通过ERK-PPARγ轴上调CD36增加脂肪酸摄取,通过上调JNK信号加剧肝胰岛素拮抗,两者的叠加是DKK1驱动脂肪肝的关键事件。   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可逆性代谢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12-08

  • Nature子刊:为什么节食后脂肪会增加?蛋白质如何帮助减肥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Zhai Qiwei教授领导的一项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节食后乳酸菌及其代谢物的增加增强了小鼠的肠道脂质吸收,导致脂肪快速积累和肥胖。研究还表明,这种影响可以通过高蛋白饮食或抑制肠道乳酸菌生长的特定抗生素来防止。一篇评论这项工作的文章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新闻和观点部分。饮食限制(DR),通常被称为节食,广泛用于通过限制食物摄入来减少脂肪量和减肥。然而,节食后的体重反弹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10种节食方案来调查饮食后“补食”对小鼠脂肪量的影响。所有的数据都表明,节食后再进食会导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时间:2022-12-07

  • 光酶双响应性仿生递药纳米粒整合化疗-光热疗法抗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相关受体难以采用激素和HER2抗体治疗,临床上,基于紫杉烷类药物的化疗是其一线治疗方案。除肿瘤靶向性差导致其响应率较低、毒副作用大之外,紫杉烷类药物会诱发癌细胞转移。骨化三醇能够调节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与化疗药物联用可对抗其引起的转移,但是有效剂量的普通骨化三醇注射给药后易导致严重的高钙血症等毒副作用。因此,化疗药与骨化三醇的联用亟需新的递药策略,提高靶部位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基于红细胞膜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能延长药物血液循环时间,被动增加瘤内药物分布,但膜内药物释放不足、肿瘤渗透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疗效。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研究员、尹琦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12-07

  • PPDPF调控胰腺导管腺癌的新机制

       2022年12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PPDPF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utant KRAS-drive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by regulating the GEF activity of SOS1”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PPDPF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KRAS突变的PDAC患者提供了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胰腺癌是世界上最恶性的肿瘤之一,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12-07

  •  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森林演替序列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研究中获进展

     森林演替进程的种间相互作用与地下反馈机制是恢复生态学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但迄今认知十分匮乏。一般来说,亚高山森林自然恢复过程大致经历草地、灌丛、针阔混交林三个阶段,其中演替后期树苗的成功定居是过渡到顶极生态系统的决定性环节。野外观测证据表明森林和灌丛土壤中的树苗存活率大大高于草地,前人把这一现象归结于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以及种间资源竞争作用。然而,除了环境因子调控、植物→幼苗直接影响路径之外,以往研究忽略了植物→土壤微生物→幼苗这一间接作用途径。因此,我们基于植物?土壤反馈视角提出科学问题:森林各演替阶段植物来源的土壤微生物是否对树苗产生差异化的反馈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2-07

  • 中国农学会组织召开印遇龙院士团队科技成果评价会议

      12月5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完成的“仔猪营养性腹泻机制解析与干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担任评价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研究员等11位专家参与评审。印遇龙院士,亚热带生态所所长谭支良、科技管理与规划处处长刘守龙及印遇龙院士团队相关成员参加科技成果评价会。本次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副处长周宪龙主持。   会上,周宪龙宣读了中国农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谭支良对各位专家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印遇龙向专家组进行科技成果汇报。专家组对印遇龙团队完成的科技成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12-07


页次:264/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