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出土一具3万多年前的人类骨架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7日宣布,一支比利时考古队日前在埃及出土了一具3万多年前的人类骨架。这是迄今为止在埃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骨架。 据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介绍,古人类学家测定后认为,新发现的这具人类骨架的年龄距今约为3万到3.3万年。 哈瓦斯说,这具人类骨架也是迄今为止在北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骨架,对埃及古人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悉,这具人类骨架是在距埃及首都开罗以南550公里的丹达拉地区的一个山洞内发现的
-
Infineon推出具有第一代电子生物芯片
基因潮5月3日据海外媒体报道:德国电子通讯公司Infineon最近新推出第一个具有电子测试能力的生物芯片,据悉今年下半年之前应该就可以开始投入批量生产,Infineon的中期目标是每年有一千万欧元的营业成绩。这个生物芯片只有6.4mm X 4.5mm大小,不过上面却包含了128个功能类似试管、直径约100微米(micrometer)的微型检测载体,生物分子可以分散到检测载体上进行测试,就如同分别进行128不同生物试验同时进行,可以节省时间与连续测试所需的费用。除此之外,Infineon的生物芯片也省下一般生物芯片在评估测试结果所需的仪器与特殊专业人员,因为透过该生物芯片本身的电子技术设计,就可
-
日教授发现记性怎么样由蛋白质说了算
据新华社电: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广川信隆日前通过承载人的记忆和感情的脑内神经细胞,发现运送传递情报、起搬运车和驾驶员作用的蛋白质,从而解明了人类记忆原理,在此基础上人类为什么会遗忘也有望找到答案。神经细胞从细胞中心部伸出一只被称为轴索的细长的胳膊,向下一个神经细胞传递情报,获取情报的部分被称为树状突起。运送传递情报、起到搬运车和驾驶员作用的蛋白质穿梭其间,但具体原理至今无人了解。广川信隆研究小组发现,运送传递情报的蛋白质GRIP1向树状突起进发,另一种起同样作用的蛋白质JSAP1向轴索方向前进。这两种蛋白质起着搬运车和驾驶员的作用,把货物运到各自的目的地。这一原理与老人记忆衰退和大脑工作原理相关,
-
我国确认迄今最古老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
1.45亿年前盛开在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中华古果,新近被确认属于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 这一重大发现是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的新突破。今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重要位置,刊登了这项成果的领衔科学家、吉林大学孙革教授和中国地质学院季强研究员等人的论文。 在吉林大学古生物中心标本室,记者看到两块枝繁叶茂、形态非常相似的植物化石标本。据这个中心主任孙革教授介绍,这些标本就是在辽宁义县组下部地层(晚侏罗世,距今1.45亿年)中发现的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他们犹如同宗兄弟,既有同科、同属植物的共
-
世界上最小的基因组测序完毕
[生物通讯]他们可能是基因组测序领域最响亮的名字,但他们并没有忽略世界上最小的基因组。 一组遗传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完成并注释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基因组--500kb的细菌Nanoarchaeum equitans。 这项计划由Diversa公司、赛莱拉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最先发现该细菌物种的科学家Karl Stetter教授共同完成。 N. equitans只有400nm长,靠黏附在古菌(Archaea)上生存。Stetter
-
研究表明:药物面前男女"不平等"
长期以来,临床用药只分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和老年人剂量,而忽略了成人性别的差异,这是由于药物在人群中的个体差异掩盖了性别差异,造成人们视觉的盲点。然而,事实为我们拨开了迷雾,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30多年前,研究人员首次注意到男、女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他们发现,在妇女月经周期的排卵期和黄体期,安替比林通过肝脏代谢的速度比男性快很多。但是,美国爱荷华州的药学教授Mary J. Berg指出,这一发现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标志,当时研究人员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基因学专家徐立之将出任香港大学校长
人民网香港5月8日电 香港大学新校长人选已经尘埃落定。被特首董建华誉为“全球基因学权威”的多伦多大学教授徐立之将成为香港大学创校90年以来的第14位校长。 据香港传媒昨天深夜报道指出,徐立之教授将在下周一会见港大教职员和学生。如果他的任命顺利获得通过,他将在新学年成为港大历史上的第四位华人校长。 据悉,51岁的徐立之出生于上海,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生物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nbs
-
基因信息:老鼠与人类相似
纽约5月6日电(记者王俊鸣)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小组今天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老鼠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发现老鼠基因组信息与人类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新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基因组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开发针对人类疑难病症的新疗法。 国际基因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发布上述消息时说,老鼠基因组草图显示,老鼠基因总数与目前已知的人类基因数量相近,约为3万个左右;老鼠还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废弃基因”(以前科学家认为的一些无效基因);老鼠基
-
恐惧感可能与基因有关
一个由西班牙Autonoma de Barcelona大学所领导的国际性研究团队日前发现,各种证据显示动物恐惧的感觉会受到基因组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所影响。这项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期刊「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 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发现有一个特殊的基因座(locus)会影响老鼠的恐惧感。 在这项研究中,将老鼠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以了解它们处理适应空旷空间和高处以及其它调节恐惧感的环境的能力。 这个实验是第一次以多变量分析探讨动物恐惧感与基因的关系。除此之外,这些老鼠是经由胆量较大和胆小的老鼠交配之后所生的子代。 这个研究的主持人Alberto Ferna
-
合成细菌DNA有助对抗肠病
根据肠胃病学期刊(journal Gastroenterology)的报导指出,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一种细菌DNA,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低发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对实验老鼠造成的影响。如果这种合成DNA可成功通过人类临床试验的话,将会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根据估计,全美约有一百万人感染发炎性肠病。发炎性肠炎包含两种肠道发炎疾病,分别为局部性胃肠炎(Crohn’s Disease)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局部性胃肠炎通常是在肠必深处发炎。而溃疡性结肠炎则是影响结肠周遭的组织。两种肠炎的症状都包含腹部疼痛、腹泻与直肠流
-
聪明的爱滋病毒-选择性的感染CD4+T细胞
最近一项新的医学研究已经确定爱滋病毒会选择性的感染针对它而来免疫细胞。事实上,被用来对付爱滋病毒的CD4+T细胞被爱滋病毒感染的机率是用来对付其它病源的CD4+T细胞的二到五倍。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家过敏暨传染病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的科学家所进行,研究报告已发表在5月号「自然」期刊上。 CD4+T细胞也称为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s)是爱滋病毒最主要的攻击目标。它们能帮助引导免疫系统找到各种入侵的病源。爱滋病毒就是藉由将这些细胞杀死来解除人体的免疫能力。 在这项研究中
-
锰离子可以抑制爱滋病毒的复制
约翰霍普金 (Johns Hopkins) 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提高细胞内锰离子 (manganese)的浓度,就可以抑制爱滋病病毒中反转录脢 (reverse transcriptase) 的活性,进而使病毒无法在细胞中生长。 研究人员在某些酵母菌内,测量反转录脢所产生的DNA产物发现,当反转录脢的活性明显降低后,会使某些DNA产物不会产生,进而提高酵母菌内锰离子的浓度。 霍普金大学的研究生Eric Bolton发现缺乏的基因是PMR1,这个基因所表现的蛋白质具有将锰离子与钙离子携带出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分子生物学期刊中。 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教授Jef Boeke表示,这个发现提供
-
美国科学家强调解酸剂对骨骼健康的作用
新华网洛杉矶5月5日电(记者 吴月辉)人们常用补钙的办法来防止骨质疏松,美国韦恩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修正,他们认为钙固然可以壮骨,但人们可能忽略了解酸剂(可以中和酸的物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作用。 据此间媒体报道,美国黑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大大低于白人,尽管他们进补的钙一般少于白人。在欧洲白人后裔中,特别是年长的白人妇女,她们是进补钙最多的族群,同时也是患骨质疏松症最多的族群。韦恩大学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不同人种在骨质密度上的差别,主要源于人体酸代谢的功能,如果人体的酸不能有效地得以中和,钙的益处也就失去了。研究人员对33名运动员进
-
意大利宇航员确信宇宙里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
新华网社罗马5月5日专电(记者 袁锦林)刚刚结束太空飞行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罗伯托·维托里5日说,他确信在茫茫浩瀚的宇宙里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 维托里是在完成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使命刚刚返回地球后,从哈萨克斯坦给罗马打电话向记者作这番表示的。他说,“作为宇航员,我的直觉告诉我,宇宙里的确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维托里说,“我相信,宇宙里其它形式的生命,其智商似乎也同我们人类差不多。但这同我执行的国际空间站的使命并不相干。我总是这样认为,这同我的宇航经历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 今年37岁的维托里,为执行这次为期10天的太
-
美英研究机构宣布绘出小鼠基因组图谱
新华网华盛顿5月6日电(记者毛磊)美英科学家6日称,他们已基本完成小鼠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科学家们在宣布这一消息时指出,破译鼠的遗传密码将为研究人类基因组提供重要参考。 参与这项国际合作计划的主要是一些公共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这些机构的负责人6日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以鼠为模型,科学家们已经在癌症等人类疾病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由于鼠实际上携带着与人近似的基因,因此鼠的基因组图谱信息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很多人体基因的功能。 美英科学家新完成的图谱覆盖了小鼠基因组的96%,仍然属于草图,但科学家们说,绘
-
雌二醇检测法解决大熊猫人工授精难题
长期以来对大熊猫进行人工受精的时间选择仍然很难掌握。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终于通过雌二醇检测法成功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大熊猫一年只有一个发情期,而雌性大熊猫的发情周期只有十五天左右,最有可能受孕的仅一两天。 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生理专家黄炎:以前通过行为判断,不少大熊猫发情行为不明显,容易失误,不能及时的交配。 过去为了提高大熊猫怀孕的成功率,在无法确定人工受精最佳时机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不得不在大熊猫发情期里多次对它进行人工受精,同时注射雌性激素。雌性激素的使用会在大熊猫体内产生抗体,影响以后的生育。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专家们终于找到了通过检测大熊猫尿
-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今年大熊猫人工授精工作进入尾声
进行大熊猫野外放归,只有在大熊猫人工种群达到相当数量后才有可能。人工受精是目前增加大熊猫数量的主要途径。记者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看到今年大熊猫人工授精工作进入尾声。 记者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记录了研究人员给十三岁的大熊猫帼帼进行人工受精的全过程。专家首先从精子库中找出与它没有血缘关系的冷冻精子进行升温解冻,并对精子的质量进行评估。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生理专家黄炎:这个涂片是看精子是死是活,升温后活力很好,精子正常率80%,顶体正常率97%,精子质量相当好,很适合进行人工受精。 下一步就是要对帼帼实施全身麻醉了,也许是对首次怀孕的向往,中了麻醉针
-
胎儿卵巢巧移植 有效治疗“更年期”
新华社郑州5月3日电(陈建设 时仲省)将未成活胎儿的卵巢经过组织培养后,移植到成年女性体内,可以有效地治疗因卵巢早衰等引起的“更年期症状”。近日,来自河南省豫北某市的冯某得到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这一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益处。 今年28岁的冯某,待人一向温柔体贴,近两年性格逐渐变得烦躁、易怒,夜里多梦、失眠,皮肤也显得粗糙,被医院确诊为卵巢早衰引起的“更年期症状”。对此症状,目前一般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因药物副反应及潜在的致癌作用,患者难以坚持。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谭丽副教授等人将一流产胎儿的卵巢移植到冯某身上。据冯某的丈夫介绍,手术后,冯某不仅恢复了以往的温柔,能够正常睡眠
-
科学家报告对达尔文雀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百多年以前,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船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考察时那里的物种激发了他的灵感,最终使他创立了进化论,后人也将该群岛的一些独特鸟类命名为达尔文雀。两位美国科学家30年前重返加拉帕戈斯群岛,他们对于岛上的达尔文雀的跟踪研究表明,物种进化非常复杂,长期进化“预报”是不太可能的。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格兰特夫妇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群岛,距离厄瓜多尔大约1000公里。在近200年前,岛上有13种达尔文雀,每一种雀的体形、鸟喙和生活习性都不相同。达尔文推断它们都来自于南美洲一种雀类。 1972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格
-
美研制出检测血管中血流作用力的装置
美国科学家新研制出一种小型超声波检测装置,能测出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可用来更好地诊断和预防血管阻塞等疾病。 据美国《微观时代》双月刊报道,新装置带有一个直径仅为1毫米、厚度相当于人的两根头发丝的微型透镜。这一声学透镜能使高频的超声波精确地聚焦。 高频超声波成像已经在医疗诊断上得到广泛应用。由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凯恩顿教授等开发出的新装置与以前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透镜尺寸更小,采用的超声波更强。它不仅能检测范围更小的人体部位,而且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也比现有装置高。另外,新装置在工艺上也有所改进,它采取的是先组装完系统、再设计制造透镜的办法,这样可以根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