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昆明动物所血小板研究取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张云课题组在血小板凋亡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血栓与止血杂志《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上。    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并在动脉粥样硬化,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是否存在独立于血小板激动剂的血小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30

  • 浙大副教授发本领域高影响因子论文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建立了拟南芥分子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数据库,并提出了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这是最为全面的拟南芥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生科院陈新副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生物信息的表示和数据挖掘,统计(机器)学习方法的生物学应用和代谢-调控网络分析。这篇题为“The predicted Arabidopsis interactome resource and network topolo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30

  • 协和医学院发封面文章 解析新载体系统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自组装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系统,这是一类超微粒子靶向、控释体系,该体系对于实现抗肿瘤药物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核心一区刊杂志《Nanotechnology》封面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的张其清教授,张其清教授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控制释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安全性评价等的研究、产品开发。这篇论文报道了利用内源性小分子胆固醇疏水性修饰可德兰衍生物--羧甲基可德兰合成新型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首次对多糖进行改性得到新型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30

  • Science:中欧科学家在自组装分子机器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江华领导的课题组与欧洲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法国)Ivan  Huc教授合作在人工合成分子机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动态组装构建了基于螺旋与线型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器,并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对其运动的调控。由此建立的模块设计和动态组装方法为设计新型多位点控制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开辟了新途径。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纳米生物分子机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重要生理过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化学自组装方法来构筑分子机器,并研究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超分子化学等交叉领域中一个富于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03-30

  • 南开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嵌膜GTP酶Atlastin介导内质网膜融合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提出了一个生物膜融合的新机制,这项研究还解释了Atlastin众多点突变导致截瘫的分子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俊杰教授和刘新奇教授,以及哈佛医学院的Tom A. Rapoportc教授,Rapoportc教授2005年获选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专家。另外两位中国学者,胡俊杰教授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8年聘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新奇教授课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9

  • 曹雪涛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表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成员在新研究中首次探讨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参与TLRs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式,证实MHCⅡ类分子可通过维持激酶Btk持续激活的方式参与调控TLR触发的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相关研究论文于3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上。    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取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9

  • ****入选者《Development》发布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第一次揭示了SUMO化通路与JNK信号通路联系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SUMO化的功能以及JNK通路的调节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发育生物学专业期刊Development上。    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取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焦仁杰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专业,2004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9

  • Nature Genetics同期刊发中国两项成果

    生物通报道:《Nature Genetics》是遗传学领域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在3月《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两个中国科研团队发表了两项重要的研究成果。Genome-wide association identifies a susceptibility locu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封面文章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擎教授和涂欣副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找到了首个冠心病易感基因位点——拥有这一基因位点变异的人,其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0%。这个研究项目是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9

  • 中科院,上海伯豪发表Neuron文章

        突触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通过突触这一“关卡”。神经元的膜电位和兴奋性对于调节其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神经元消耗能量,通过钠‐钾泵(Na+,K+‐ATPase,NKA)在细胞浆中浓集钾离子并排出细胞内的钠离子,从而维持细胞膜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梯度,调控神经元的膜电位和兴奋性。既往研究证实 ATP、钠和钾离子可以调节钠‐钾泵的功能以及一些神经递质、激素通过它们的受体间接地调节钠‐钾泵活性,还发现哇巴因(ouabain)以及地高辛可以直接抑制钠‐钾泵活性;然而,人体内是否存在钠‐钾泵的内源性的激动剂还不清楚。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1-03-29

  •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接受Nature网站专访

        生物通报道  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白春礼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及党委副书记职务6年后,上个月正式被中央政府任命为中科院院长兼党组书记。近日他接受了著名生物学期刊《自然》(Nature)网站的专访,就中国的科研及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Nature: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的科研政策制定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白春礼: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常为中国科研政策的制定及科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全球科研领袖奖得主于军发布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该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大鹏通过对人类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两种DNA组分特殊效应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存在,使该研究组延续十几年的小内含子基本功能和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PLoS ONE》杂志发表,并且被GenomeWeb网站推荐为每日精选(Daily Scan)。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973首席科学家2011新文章解析piRNA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目前为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近期其研究小组发表文章,获得了piRNA的高精度预测算法研究新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生物信息学权威期刊《Bioinformatics》(IF=4.926)上。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作深度测序技术,应用到RNA上统称作RNA-seq或RNA测序,它已成为基因表达和转录组分析的重要手段。第二代转录组测序数据中含有大量不编码蛋白质的ncRNA序列,因为它们像宇宙中的暗物质一样难以识别和有重要功能,也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北京生命科学所两PI《Stem Cells》联合发表论文

        生物通报道  2011年3月23日北京生命科学所的研究人员在《Stem Cell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cor2 is a subunit of the LSD1 complex that regulates ES cell property and substitutes for Sox2 in reprogramming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的文章。该文首次提出了Rcor2-LSD1蛋白复合物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和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安倍7×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储成才、朱旭东水稻研究合作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水稻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两个不完全显性、叶鞘特异性自主坏死的突变体nls1-1D和nls1-2D。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3月21日的国际杂志《Plant Journal》。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储成才教授和中国水稻所水稻生物学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中国科大,哈佛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佛大学Kavli研究所有机和进化生物学系,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摄像机记录的百合花盛开的全过程,发现白合花瓣的边缘比中间部分要长,而这一不均匀生长特性在花瓣上产生了很大的力,最终使花朵绽放。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马哈德文教授,与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梁海弋合作完成,据中国科大报道,梁海弋博士评论道,传统观点认为,百合花瓣的中脉向外弯曲,或者花瓣内面生长快于外面的双金属片弯曲,这是百合花开放的根源。这看起来似乎能够理解花瓣的弯曲,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百合花瓣边缘在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呈现波浪形褶皱,而这是传统观点无法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8

  • 南京医科大学引进“转基因敲除猪”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医生把猪的内脏移植到人的体内,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病患的痛苦,就能成为现实。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昨天下午,南京医科大学代谢疾病研究中心主任赵子健和副主任戴一凡两位教授却告诉我们,现代基因工程不仅使这成为现实,而且可以作为人类器官供体的“转基因敲除猪”已被他们带到南京,在五六个月之后就能与大家见面啦!    消息    “转基因敲除猪”来啦!    什么是“转基因敲除猪”?    南京医科大学代谢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一凡教授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解释:就是用一系列的基因改造

    来源:金陵晚报

    时间:2011-03-28

  • 华大基因参与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

      华大基因昨日宣布将参与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EarthMicrobiomeProject(简称“EMP”),将负责EMP亚洲地区所有样本的收集和鉴定,并对整个项目提供DNA提取、扩增、建库、宏基因组测序,以及研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所需的计算资源。      EMP将对来自全球的20万个样本进行环境DNA测序或者宏基因组测序,从而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基因图谱,旨在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进化多样性,以便更好地造福社会及人类。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单位有华大基因(BGI)、阿拉贡国立实验室、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立实验室和美国基因能源联合研究所。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1-03-28

  • 饶毅教授终于又发Nature文章了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论文: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探讨了哺乳动物的性取向选择问题,提出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出版的Nature期刊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教授,2007年饶毅教授作为北京大学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回国,之后带领国内的学生发表了25年来中国的第一篇《细胞》论文。并且与多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5

  • 著名骨髓移植专家《Blood》发表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期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艾辉胜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Blood》上发表了的题为“半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改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学术论文,于日前入选2011年F1000“全球最具科学价值的生物和医学论文”,并称之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新利器”。这是迄今我国血液病学科领域学者在该杂志发表的第3篇论文,在全军尚属首次发表。     如何选择蛋白分析产品,新手如何快速掌握关键技术?最新蛋白分析产品和技术在线专家资讯,快来索取GE技术资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5

  • 电泳达人候选:DNA胶回收电泳的上样技巧

    凝胶电泳,虽是一项看似不起眼的技术,却也蕴藏着不少学问。如果你总结出了一些电泳技巧和经验,或者对核酸电泳/蛋白电泳有一些特别的心得体会,那么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电泳达人”啦。欢迎参加生物通举办的“电泳达人”评选活动。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刘斌为我们介绍了DNA胶回收电泳的上样技巧。DNA胶回收电泳时通常选择跑大孔的琼脂糖凝胶。对于大孔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之后的待回收DNA条带通常分布面积较大,弥散且不够清晰,给后续的切胶和回收带来不便。尝试用小孔加样方式对待回收D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选择两种不同长度的待回收DNA样品(约800 bp和1700 bp),分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5


页次:1563/2095  共41881篇文章  
分页:[<<][1561][1562][1563][1564][1565][1566][1567][1568][1569][157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