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协和医学院发封面文章 解析新载体系统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3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自组装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系统,这是一类超微粒子靶向、控释体系,该体系对于实现抗肿瘤药物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核心一区刊杂志《Nanotechnology》封面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自组装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系统,这是一类超微粒子靶向、控释体系,该体系对于实现抗肿瘤药物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核心一区刊杂志《Nanotechnology》封面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的张其清教授,张其清教授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控制释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安全性评价等的研究、产品开发。
这篇论文报道了利用内源性小分子胆固醇疏水性修饰可德兰衍生物--羧甲基可德兰合成新型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首次对多糖进行改性得到新型两亲性偶合物,制备了自聚集纳米粒子并将其作为药物的载体包覆抗肿瘤药物表阿霉素,研究了药物的包埋、释放行为,考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及细胞毒性,研究发现,通过合成新型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的自聚集纳米粒子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该论文对自聚集纳米粒子作为包覆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Nanotechnology”是纳米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最新成果的顶尖杂志,属于工程技术类I区。张其清课题组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在Nanotechnology上,不仅是该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同时对自组装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和引领作用。
据报道,张其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于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的研究,由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2010年度SCI论文评比中包揽了工程所的前三名,而且发表在“Nanotechnology”刊物上并被该刊物选为封面文章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建所以来还是第一次。
原文摘要: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curdlan as a novel carrier of epirubic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nanoparticles made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curdlan (CCMC) entrapping epirubicin (EPB) and establish their in vitro and in vivo potential. CCMC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FT-IR) and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1H NMR). The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DS) of the cholesterol moiety were 2.3, 3.5 and 6.4, respectively. EPB-loaded CCMC-3.5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mote loading metho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rug loading efficiency and drug release kinetics of EPB-loaded CCMC-3.5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s revealed that EPB release was sensitive to the pH as well as the drug loading contents. The cellular cytotoxicity and cellular uptake were accessed by using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HeLa) cells. The EPB-loaded CCMC-3.5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cytotoxic and have a broade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s than the free EPB. The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rats. Promisingly, a 4.0-fold increase in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MRT), a 4.31-fold increase in the half-life time and a 6.69-fold increase in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EPB were achieved for the EPB-loaded CCMC-3.5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compared with the free EPB. The drug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liver at 24 and 72 h; however, it decreased in heart at 8 and 24 h compared with the free EPB. The in vivo anti-tumo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EPB-loaded CCMC-3.5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showed greater anti-tumor efficacy than the free EPB. Taken together, the novel CCMC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might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nti-cancer drug carriers in a drug delivery system due to good results in vitro and in vivo.
作者简介:
张其清,男,汉族,福州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的研究、产品开发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学习经历:
1978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
1979年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生物力学班学习
2000年天津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
98-99年赴多伦多大学作访问教授
工作经历:
1978年起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1992年5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
1994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1996年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评为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2002年12月受聘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2007年9月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2007年9月起,任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现在任职:
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党委班子成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三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4.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5.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6.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学院副院长
7.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8.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社会兼职:
1.国家十五“863”计划新材料、纳米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或评审专家
2.国家十一五“八六三”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
3.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专家
4.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委
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评审专家
7.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材料研究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应用化学》,《应用科学学报》,《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厦门大学学报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Chemistry of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等20多种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或编委、首席专家/首席执行编委
学术团体活动(23个学术团体):
1.国际: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和科学技术进步协会及欧洲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2.全国:国家生物材料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学科组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会员。
3.地方:天津市第五、六届科协常委、天津市科协常务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席、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厦门大学科协常务委员。
主要业绩:
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控制释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安全性评价等的研究、产品开发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1)科研工作:组织承担过并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八五”攻关、“十五”攻关、“863”、“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央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博士点基金、省、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项目等共84余项,3447.30万元(其中项目负责人或之一60项,3193.80多万元;项目参加人24项,253.50万元),鉴定或结题成果41项,申请专利32项(获专利授权1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2篇),论著4部;最近在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在二十面体及截角二十面体纳米金合成方面的工作于2008年1月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Gold Nanocrystals: From Icosahedral to Its Truncated Form Adv. Funct. Mater. 2008, 18, 277. IF = 7.496)上,连续三次成为该杂志年度点击率最高的论文(Most accessed articles 6/2007 - 5/2008; 7/2007 - 6/2008; 8/2007 - 7/2008)。Adv. Funct. Mater. 主编D. Flanagan在“新年回顾与展望”(Adv. Funct. Mater. 2009, 19, 13)中谈及纳米粒子形状可控、尺寸可控时引用本课题组纳米金可控制备方面的工作。同年6月在氨基功能化碳微管合成及电化学检测多巴胺方面的工作再次发表在该杂志(Adv. Funct. Mater. 2008, 18, 1809),又立即成为该杂志6月点击率最高的论文(Most accessed articles 06/2008)。本课题组还利用纳米金和PEI改性金刚石电极进行检测多巴胺及DNA方面的研究,相关工作一经发表即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其中纳米金改性电极检测多巴胺工作短时间内就被他引近20次。获各种科技奖10多项。签订了3118万元的科研成果转化合同4项,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了两种可吸收外科缝线、一种消毒剂和一种组织引导再生膜产品。经过多年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医用胶原基材料、复合/杂化材料、可吸收性生物材料、具有引导/诱导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组织工程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和学科方向。部分“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学科建设: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肿瘤学硕士点和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实现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
(3)人才培养:招收培养硕士生101名、博士生28名、博士后2名;培养研究生课程班学员93名。
(4)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100多次;出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24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15项。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邀请多次作学术报告;分别作为会议和分会主席主持了17次国际性、全国性和天津市的学术会议。
获得荣誉奖(14项):
曾获得厦门大学“中国工商银行”奖,并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第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教卫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热搜:自组装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系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