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早期诊断法
[AD340X300]德国科学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早期患者的脑内发现了这一顽疾的特殊病征。这一方法将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早期诊断,并可能带来新的疗法。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严重的脑部疾病之一,患者脑部出现淀粉状斑点,神经纤维无规则生长并杀死神经细胞,使患者逐渐失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海德堡大学精神病学医院的约翰内斯·施罗德教授等研究人员,通过常年对精神疾患病人的巡回诊疗而总结出了这套办法。研究人员说,他们首
-
儿茶酸容易致癌摄入要防"过犹不及"
[AD340X300]喝绿茶能够防癌,原因在于它富含一种名叫儿茶酸的多酚。但是好东西也不能多吃,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过量摄入儿茶酸会对人体的DNA造成伤害,进而诱发癌症,这正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绿茶,这是一个不错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摄入的适量儿茶酸有益于人体健康。于是一些人就只服用儿茶酸,希望预防癌症。但日本三重大学医学系川西正估教授通过实验证明,如果人们摄取儿茶酸的浓度是绿茶所含儿茶酸的40倍,就会对DNA造成伤害,而DNA损伤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 &nb
-
研究发现3个银屑病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研究人员新发现了3个基因可能有助于追查银屑病的复杂起源。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发病率约为2%。该病有代表性的红斑、丘疹等,在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多层鳞屑,以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较多。无法根治,由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诱发。根据今天《自然遗传学》网络版上的一篇新研究,当这三个基因出现缺陷时,就会增加病人对银屑病的易感性。这三个基因被认为只会诱发银屑病的低风险,也就是说可能还有许多其它基因以及环境因素如压力等也在银屑病的易感性中起着一定作用。“我们现在只是揭开了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冰山一角。”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Anne Bowcock警告说。她和
-
缘何人人喜爱甜食 美科学家解释其分子基础
[AD340X300]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禁不住甜食的诱惑。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们爱吃甜食的分子基础。 据美国《细胞》月刊报道,研究人员将一种编码合成人类甜味感受器蛋白质的基因注入老鼠体内,创造出了与人类一样爱吃甜食的老鼠。他们同时又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器基因注入另一组老鼠的味觉细胞中,结果这些老鼠会把本来没有味道的分子当成是甜的。 两组实验都表明,舌头上对甜味和鲜味(味精等谷氨酸类物质的味道)的感受器分子会刺激舌头和硬
-
瑞士在克雅氏症患者脑外发现锯蛋白
[AD340X300]据新华社报道,瑞士科学家日前通过对多份因克雅氏症而病故的患者组织标本进行检测,首次在除大脑之外的肌肉及脾脏组织中发现了普里昂蛋白(又称锯蛋白)。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治疗克雅氏症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神经病学专家阿德里亚诺·阿古齐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他们对36名1996年到2002年间因克雅氏症而死亡患者的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科学家在全部死者的脑组织内发现普里昂蛋白,在28份脾组织标本中的10份中发现了普里昂蛋白,而32份肌肉组织标本中也有8份发现
-
噬菌体疗法:控制植物病害的新策略
[AD340X300][生物通讯]虽然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噬菌体来控制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现在植物病理学家声称他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利用噬菌体来抵抗植物病害。根据加拿大Guelph大学的噬菌体研究专家Jason Gill,在一个叫做噬菌体疗法的过程中,噬菌体已被当作植物病原体控制剂使用。所谓噬菌体疗法就将噬菌体应用于生态系统以减少细菌的群体大小。“噬菌体可以开发作为一种生物控制剂--即用一种生物来抑制另一种生物。”Gill解释说。 如同其它生物控制方法一样,噬菌体疗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减少消灭害虫过程中化学制剂的使用,以噬菌体疗法为例,可以减少化学抗生素的使用。噬菌体疗法的另一益处在于
-
臭氧是胆固醇引起动脉硬化的帮凶?
[AD340X300][生物通讯]胆固醇因在阻塞血管的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而恶名远扬,动脉斑块是可能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动脉硬化症的主要特点。但胆固醇不是单独作案,它还有同谋。研究人员尤其认为血管发炎可能是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诱发因子。在11月7日期的《科学》杂志上,一篇新研究揭示了血管发炎引起胆固醇在动脉斑块中沉积的通路。研究人员多年前就已经知道胆固醇氧化与动脉斑块形成有关,但他们不知道胆固醇究竟是怎样被氧化的。现在,这项新发现不仅不仅对胆固醇氧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还可能据此开发出识别心脏病高危病人的更佳方法以及预防动脉硬化的新策略。这项研究是在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Paul Wen
-
美首次绘出多细胞生物蛋白质组图谱
[AD340X300]新华社华盛顿11月6日电(记者毛磊)美国研究人员6日宣布绘出果蝇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这是迄今完成的首张比较全面的多细胞生物蛋白质组图谱,为研究人体蛋白质提供了模型,在增进对一些疾病的了解和寻找新治疗手段方面可能也有价值。 果蝇蛋白质组图谱测绘工作由生物技术企业库拉根公司和多所美国高校研究人员联合完成。有关结果6日在网络版美国《科学》杂志先期发表,并将于12月初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刊登在印刷版《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介绍说,他
-
基因组学向蛋白组学的飞跃:果蝇蛋白互作图谱完成
[AD340X300][生物通讯]科学家昨天公布了世界上首个复杂生物体的蛋白图谱--果蝇蛋白图谱,从而实现了只显示遗传密码的基因图谱到揭示遗传密码功能的蛋白图谱的飞跃。这项研究由几所大学和生物技术公司CuraGen共同完成,研究小组称他们已开始用该蛋白图谱开发治疗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新药。基因本身只是细胞的遗传指令。要对机体产生影响,科学家必需了解并影响由基因控制的蛋白。这个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蛋白图谱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网络版上。果蝇是深受生物学家尤其是遗传学家钟爱的研究工具。尽管看上去与人类的差异极大,但事实上果蝇的遗传组成与人类极为相似。基因组
-
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发现孤独症候选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遗传学家在昨天于洛山矶举行的2003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上宣布 ,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一个发育基因与孤独症有关。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基因的变异有什么作用,但这一发现支持了孤独症是由于大脑发育时期出现故障的观点。“这项研究非常激动人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Eric Courchesne称赞道。“如果重复实验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可以据此开发出早期检测孤独症的新方法。”由于孤独症的症状往往是在大约两岁后才出现,因此父母总是将该病归咎于此年龄段儿童接种的疫苗。但科学家知道,这些孤独症儿童在确诊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异常。例如,Courchesne证明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再
-
国家P3实验室首次证明 臭氧可杀灭SARS病毒
[AD340X300]人类自从发现并使用臭氧以来,全世界一直用臭氧对形形色色的病毒、细菌进行“激烈斗争”,并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如臭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对乙肝病毒抗原、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甲型流感病毒,还有“剧毒之首”的爱滋病病毒(HIV)都进行过消毒灭菌实验,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并且臭氧对这些病毒、细菌的消灭,十分迅速,可以说是“刀起首落”。 而此次造成非典型肺炎流行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冠状病毒的新变体。科学家对它的认识和最终确认都历经了较大的波折,臭氧作为优秀的消毒剂,一直没有机会与SARS病毒“单刀赴会”,但是臭氧行业的专家学者普遍
-
人胎肝细胞培养物是多种人肝细胞研究的良好工具
[AD340X300]11月出版《肝脏病学》杂志报道,人胎肝细胞培养物是多种人肝细胞研究的良好工具。培养的人肝细胞具有广泛的研究与临床用途。然而,培养这些细胞具有难度。原代培养的肝细胞表型经常迅速丢失,培养细胞的复制能力有限。在本研究中,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人胎肝细胞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这些培养物可以在数月内保持肝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模式。它们还维持了充分的增生活性,能够传代培养2次以上。研究小组发现,人胎肝细胞培养物含有2种主要细胞类型,其形态学特点类似于大和小肝细胞。这些细胞表达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白蛋白和其它肝脏蛋白。采用制瘤素M处理培养物能够增加细胞大小、增强细胞分化
-
研究人员发现与黄斑变性相关的基因
[AD340X300]据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新识别出一个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的基因,有望为防治老年人视力丧失提供新线索。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是老年人黄斑区上的一种特殊病变。由于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地区,这种病对患者视力影响很大,轻者无法读书看报,重者甚至失明。其病因目前还不甚明了,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手术治疗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据统计,仅美国就有约600万人受到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困扰。美国俄勒冈保健科学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个有10名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家族进行分析,最终从几十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了代号为“HEMICENTIN-1”的基因,认为这一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导致老年性黄斑
-
联大再次推迟签署克隆人国际公约
[AD340X300][生物通讯]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克隆人的支持者再次拖延了联合国讨论是否实施克隆人禁令的时间。联合国立法委员会昨天以80对79票的投票的结果通过了伊朗将是否签署克隆人条约的时间推迟至2005年的议案。有1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自2002年初法国和德国联合提交禁止生殖性克隆的议案以来,联合国立法委员会内部关于是否禁止克隆人的问题已经争论近两年。虽然舆论界和科学界都普遍赞同应该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一直坚持,任何禁止克隆人的国际公约也应该禁止任何形式的、旨在产生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理论上,这一技术可以创造出遗传上匹配的干细胞用于疾病治疗。治疗性克隆在英国、瑞
-
巴西科学家利用干细胞疗法恢复瘫痪病人肢体感觉
[AD340X300]新华网巴西利亚11月5日电(记者杨立民)巴西科学家利用瘫痪病人自身的骨髓干细胞“修补”受伤的脊髓,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感觉,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为瘫痪病人康复带来了新希望。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细胞,有发育成为皮肤、血液、神经等细胞的潜力,成年人的骨髓部位存在着骨髓干细胞。据巴西《圣保罗报》5日报道,与以往直接从患者骨髓中提取干细胞的做法不同,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系的科学家利用药品将骨髓中的干细胞“吸引”到血液里,然后通过类似血液透析的方法提取干细胞。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从每公斤血液中获得250万个干细胞,将这些干细胞在低温下保存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输回患者体内。在输入干细胞之前,科研人
-
研究发现嗅觉失灵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
[AD340X300]俄罗斯当地时间11月4日16时(北京时间11月4日21时)消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科研小组近日研究发现了一种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患者的嗅觉是否失灵。这一消息目前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这种精神分裂症诊断方法既奇特又新颖。据该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解释称,那些具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倾向的人群在最初症状表现出来之前的较长时间内就开始表现出嗅觉失灵现象。医学界人所共知,许多严重精神病患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嗅觉失灵,但是这一典型特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据领导此研究的华瑞克-布雷威尔教授表示,精神分裂证患者一般会将橙子的味道嗅为热比萨饼的味道,而把烟草的味道嗅
-
研究发现导致强迫症的基因突变
[AD340X300][生物通讯]美国可日本研究人员昨天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导致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以及其它精神疾病的遗传突变,并声称一些病人可能还有另一个突变使其病情更加严重。这一罕见的发现将有助于寻找更好的强迫症疗法。日本Fujita健康大学医学院的Norio Ozaki博士和包括匹兹堡大学和耶鲁大学在内的几个美国研究机构的同事合作完成了这项研究,有关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科学家发现的这个基因名为人复合胺运输基因(human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hSERT),帮助控制机体如何使用复合胺
-
美制造出大分子DNA 黑暗中会发光
[AD340X300]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0月31日(北京时间11月1日)消息,斯坦福大滨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这种大分子CNA不仅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特性可能会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非常有用。 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
-
研究发现导致Crohn氏症的基因突变
[AD340X300][生物通讯]坦谱尔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一个可能是负责Crohn氏症炎症反应的基因突变。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15日期的《血液》杂志上。Crohn氏症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美国约有成年患者500,000 人。虽然Crohn氏症的确切起因还不清楚,但科学家认为该病是由免疫系统控制的,与遗传有关。“每个人的整个消化道中都潜藏着细菌,但Crohn氏症病人消化道内的细菌产物诱发炎症,导致Crohn氏症的虚弱症状,如腹泻、便秘和抽筋等。”研究的领导人、坦谱尔大学的医学教授Robert Colman博士解释说。“由于这种反应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因此我们怀疑遗传因素可能也有牵连。
-
芬兰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新病例
[AD340X300]新华网赫尔辛基11月4日电(记者赵长春)据芬兰《赫尔辛基新闻》4日报道,赫尔辛基大学一研究小组发现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新病例。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马蒂·哈尔蒂亚说,这种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是由于基因缺陷造成的,其明显的初期症状是行走困难、下肢僵硬。这种罕见的基因缺陷将会使人在50岁左右就患上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到目前为止,该研究小组仅在芬兰的一个大家族成员中找到这种罕见的带有缺陷的基因,芬兰全国目前有15人因基因缺陷患有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哈尔蒂亚教授认为,尽管该病例仅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它的发现不仅将改变人们对早老性痴呆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