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项科研成果推进科技强军
本报北京7月5日电 “十五”期间,全军军事科研取得数百项成果,这些成果在推进科技强军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来自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四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警部队和有关军事院校、军队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介绍,“十五”期间,我军军事科研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牵引,不断改进科研手段和方法,大力推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发展,整合全军科研力量,进行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加强军内外研究机构协作,扩大学术交流,实行资源共享;依法规范军事科
-
山东大学与卡洛林斯卡大学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6月30日,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首届山东大学——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痴呆专题论坛会在山东济南新闻大厦隆重召开,国际痴呆学会副主席、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Bengt Winblad教授和瑞典Huddinge大学医院老年医学系副主任、卡洛林斯卡大学临床老年医学中心负责人Lars-Olof Wahlund教授及国际痴呆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盛树力教授等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建忠教授和卡洛林斯卡大学Jin-Jing Pei教授主持,第二医院院长赵升田致大会开幕词,山东神经内科学会主任委员迟兆富教授致欢迎词。B Winblad和LO Wahlund
-
上海北京区域创新排名前两位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专家组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研究组,定于7月4日公布我国行政区域的创新能力情况。据了解,上海、北京名列综合前二位。 报告指出,尽管北京的科研院所、大学多,获取国家的科技资源多,知识创造能力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但是北京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全国年成交额最大的北京技术市场,每年有一半的技术转移到其他地区。而上海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氛围、深厚的工业基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长三角经济体的联动,成为全国最有创新力的地区。 2005年,排名上升幅度最大地
-
我国科学家在灵芝类药物中发现8种抗癌新物质
记者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大会上获悉,我国科学家运用指纹图谱技术发现,使用灵芝制成的药物中含有20多种三萜,其中8种为新的抗癌物质。 灵芝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扶正因本、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最主要的有效成分。 正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大会上,有关灵芝的抗肿瘤作用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大会主席、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林志彬作了专题报告,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介绍了灵芝防治癌症的最新进展。北京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五家医疗机构作了关于“双灵固本散425例临床研究”的报告。&nb
-
我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
北京7月4日讯(记者王静)我国政府倡议制定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于7月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计划也称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内容之一,由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实施,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造福人类提供有效途径。 据悉,目前,科技部已投入1亿元,拟与国外联合启动首批50个以治疗重大疾病的药品研发为重点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外国政府研究资金、跨国企业资金投入中医药
-
天津人挑战医学难题
从天津市科技卫生等部门获悉,本市医疗医药界瞄准艾滋病、癌症、白血病、老年痴呆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开展大量基础研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截至目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明确了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创新癌症治疗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现老年痴呆相关基因,在全世界率先证实了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作为本市自主创新的突出成果,由天津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抗艾新药——西夫韦肽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美国专利的生物技术创新药物。西夫韦肽克服了传统抗艾药物疗法耐药性和高毒性的缺陷,其抗艾滋病病毒的效价,比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艾滋病药T-20好20倍。 由中国医学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科院动物所探索鼠类对森林种子扩散和更新
科学时报2006年7月3日讯 包括昆虫迁飞、鱼类洄游、鸟兽迁徙、人口流动、外来物种入侵以及2003年春夏非典病毒的传播等在内,扩散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扩散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扩散生态学也成为生物学领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张知彬带领研究小组,经过6年多对鼠类贮藏和扩散森林种子的研究,为这门新学科的日臻完善积累了大量重要的一手资料。 “鼠类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动物,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人们对鼠类与森林种子之间的这种捕食和互惠(即种子扩散)关系的认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成立
据《中国改革报》2006年7月3日报道: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设立的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近日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共同为中心揭牌。 为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更好地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设立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这一清华大学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心坚持高层次、开放式、前瞻性的发展导向,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课题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政策咨询、规划前期研究、人员培训等活
-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式启动
为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全文见后),并宣布根据该纲要制定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式启动。这个由中国政府首次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首批将启动治疗肿瘤、艾滋病、疟疾等重大疾病药品开发的50个合作项目。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迄今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在人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中药新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中医药企业规模小
-
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农大的武维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有关离子通道的研究文章发表在了本期(6月30日)的Cell杂志上。Cell, Vol 125, 1347-1360, 30 June 2006A Protein Kinase, Interacting with Two 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 Regulates K+ Transporter AKT1 in Arabidopsis[Abstract]钾离子是一种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元素,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知植物K+是通过细胞膜吸收和运送,但是这些跨膜运输机制是如何被调控的还不为所知。中国农大植物生理学与
-
近期中国科研进展一览
生物通编者按:近期国内研究频频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各领域研究成果,倍受关注本期Nature杂志 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文章生物通综合:昨天新鲜出炉的英国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与美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Natural History Museum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Center)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描述了在中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新发现的七鳃鳗化石。Nature 441, 972-974
-
我国基因检测研究快速发展
国家863攻关重大专项《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使基因检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由北京聚源公司主持,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具体承担。由于企业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一个通用组织平台,其联合卫生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和高科技企业共同推进成果转化的做法,使北京聚源公司、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等,迅速结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所有制的实施核心。在近二年时间里,已在上海初步建成科学社会工程实践示范基地,已经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基因检测、
-
中国: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建成
光明日报2006年7月3日讯 中国农科院日前传来好消息:经过科研工作者5年的艰苦努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上最大的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日前在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成。 在全球争夺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从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存的实际出发,以构建重要、濒危畜禽品种群体细胞库的方式来保存其基因资源,已成为21世纪诸多研究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据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时建忠介绍,从2001年起,该所科研人员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就畜禽遗传资源理论方法、调查和动态信息分析及网络系统建立、活体抢救性保护
-
我国一批生物科技创新跻身世界前列
近年来,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我国成功研制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SARS防护体系、预防药物及临床治疗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SARS和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展示了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威胁方面的研究实力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此同时,以超级稻为代表的农作物新产品培育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世界上率先研究成功了亩产达800公斤的二期超水稻;农作物新品种1500多个,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科技部今天(3号)提供的数字:“十五”期间,通过
-
国家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分室落户上海
国家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分室日前正式落户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昨天,记者在基因中心大楼里看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分室(上海)”已悄然成立。 据了解,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拥有260平方米的低温低湿库和保存条件达到-196℃的超低温保存平台。目前,中心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已达到6万余份,成立4年来平均每年按1.5万份的速度增长。其中包括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油菜,以及各类蔬菜、花卉、微生物资源和遗传工程材料。而整个资源库的收藏容量可以超过
-
我国食品感官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召开陈国利 应向伟 本报讯 日前,“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麓召开,为我国在食品研究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同时也表明我国食品感官科学研究以群体的形式正式走上科学发展的历史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食品感官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科研心得,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探索食品感官科学的发展和未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要逐渐从吃饱转变为更高层面的感官享受。然而,在一般人的观念中
-
国家质检总局赴上海生科院解决生物学样品国际快递问题
生物学样品的国际快递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的一个难题,由于样品不能及时抵达目的地,给科研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该问题一经生化细胞所王恩多院士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立刻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6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特别委派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来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与该院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力求解决科研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陈刚和国家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吴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黄忠荣、李春阳,与生科院院长裴钢,神经所罗振革研究员,营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6-07-03
-
香港大学《自然-细胞生物学》上解密白血病的“扳机”
生物通报道:香港大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找到了刺激白血病发生的东西。这些发现为研制出治疗白血病的新药、新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还可能促进其他类型癌症的治疗。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6月11日的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据统计,全球患白血病的人口达2000多万,而且白血病是年龄在15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在英国,每年大约有480-500名儿童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并且有100名儿童因这种病而死亡。大约五分之四的儿童白血病病例都是急性淋巴白血病(ALL),剩余的病例大部分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白血病在男孩中的发生率比在女孩中的发病率高出10%左右。香港大学的这
-
复旦三明再度携手 创造“红豆衫传奇”
6月27日下午,“复旦大学与三明市全面合作备忘录” 签字仪式在我校光华楼举行。副校长陈晓曼与三明市副市长朱昌贤在备忘录上签字。 校县合作创造“红豆衫传奇” 我校与三明市的合作始于1998年,三明市明溪县以南方红豆杉为纽带,依托我校的人才和技术,从零开始,利用先进技术提取紫杉醇,较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主要成份紫杉醇是国际市场上抢手的制药原料,对治疗乳腺癌、卵巢癌有特效 ,然而红
-
我已成第四大专利申请国 但发明专利“寿命”偏低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李菲、邓卫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发明专利申请大国。但研究表明,我国发明专利维持“寿命”偏低,专利技术含量仍有待提升。 198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到2000年首批中国发明专利保护期届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1985年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8000余件,其中来自国内的申请为4000余件,略低于国外。到2000年首批届满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200件,其中来自国外的1105件,占921%;来自国内的仅为95件,占79%。据了解,现在有效的发明专利中,国内发明专利平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