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桑树耐旱机制:转录组学解锁代谢重排与能量守恒密码
桑树广泛种植,其叶子是家蚕的唯一食物来源。桑树多在雨养条件下生长,容易频繁遭遇干旱,进而影响产量。本研究利用重力法对桑树施加干旱胁迫,探究其应对水分亏缺的机制。研究发现,在水分受限条件下,桑树有超过 830 个基因差异表达(404 个上调;429 个下调)。将这些基因映射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数据库,结果显示桑树通过确保代谢调整在水分受限条件下实现能量守恒来应对干旱胁迫。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具有耐旱特性的桑树基因型的特定干旱适应性反应,为制定提高桑树耐旱性的策略提供了线索。
来源:Plant Physiology Reports 1.5
时间:2025-04-02
-
整合 ATAC-seq 与 RNA-seq:揭示结缕草抗旱机制,助力草种改良与育种
结缕草以其耐旱性闻名,是中国优良的本土草坪草。然而,人们对其在干旱期间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了解甚少。研究人员对六个结缕草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评估,以探究其耐旱性的表型变化。同时,利用整合多组学策略,包括 RNA 测序(RNA-seq)、高通量测序转座酶可接近染色质分析(ATAC-seq)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实验,深入了解与基因表达相关的染色质可及性模式。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趋势的初步分析表明,‘X4’品种比其他五个品种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结缕草通过调节应激反应和抗氧化防御通路来应对环境压力
来源:Plant Cell Reports 5.3
时间:2025-04-02
-
颠覆认知!拟南芥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 PSY 的计算预测假象实验验证
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类胡萝卜素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参与绿色组织的光合作用和光保护,还在非光合组织如花瓣和成熟果实中作为色素发挥作用,其氧化裂解产物还能生成脱落酸(abscisic acid )和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等生物活性分子。而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作为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首个关键限速酶,催化两分子香叶基香叶基二磷酸(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PP)缩合形成八氢番茄红素(phytoene) 。在拟南芥中,PSY 由单一基因 At5g17230 编码。然而,TAIR 数据库显示该基因可能产生
来源:Plant Cell Reports 5.3
时间:2025-04-02
-
首次发现东方美苔蛾(Eupterote orientalis)为南印度香蕉害虫:生物学特性、天敌及分子鉴定的研究意义
东方美苔蛾(Eupterote orientalis (Fabricius))是印度次大陆天蚕蛾科(Lepidoptera: Bombycoidea)美苔蛾属中描述历史最为悠久的物种之一,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模糊不清。近期,它首次被记录为印度南部部分地区(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香蕉的偶发性害虫。研究提供了该物种在香蕉上的鉴别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还首次展示了其各生命阶段的形态。研究人员通过细胞色素 c 氧化酶亚基 I(COXI)测序对东方美苔蛾进行分子鉴定,以便快速识别。研究发现,该物种的后期幼虫受到恩姬蜂属(Enicospilus sp. (Hymenoptera: Ichneumonid
来源:Phytoparasitica 1.5
时间:2025-04-02
-
气候变化情景下土耳其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未来分布与世代数预测:关乎农林业发展的关键研究
在土耳其,桑树种植历史悠久,对当地的丝绸产业和农业经济至关重要。然而,一种名为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的害虫正严重威胁着桑树以及众多果树和观赏植物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这一害虫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其分布范围和繁殖代数也可能随之变化,给相关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潜在风险。在此背景下,开展对桑白盾蚧在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研究迫在眉睫,它对于保护土耳其的农林业生产、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土耳其国家气象服务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旨在预测桑白盾蚧在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未来分布和世代数变化。研究成果发表于《Phytopar
来源:Phytoparasitica 1.5
时间:2025-04-02
-
牛豆储存中精油对菜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毒性研究:探索天然防虫新策略
菜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鞘翅目:豆象亚科)是巴西豇豆(Vigna unguiculata)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害虫。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这种害虫最常用的方法。不过,植物性杀虫剂,尤其是精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杜松(Juniperus communis)、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牛至(Origanum majorana)和香苦木(Amyris balsamifera)精油在储存条件下对豇豆中菜豆象的毒性,评估其致死和亚致死效应(接触毒性、驱避性、产卵抑制和熏蒸致死效应)。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对湿度为 65
来源: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1
时间:2025-04-02
-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对番石榴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杀线虫效应及生物防治潜力挖掘
番石榴在印度的生产因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入侵而面临严峻挑战。利用能产生代谢物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进行生物防治,为控制土壤和根部的线虫种群提供了比合成杀线虫剂更好的选择。从抑制线虫的番石榴根际分离出的本地 Streptomyces rochei,相较于其他本地物种,能 100% 抑制 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卵孵化和幼虫死亡。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气相色谱 / 质谱(GC/MS)分析对 Streptomyces rochei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进行了分析,并对 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关键
来源:Journal of Pest Science 4.3
时间:2025-04-02
-
挖掘木豆野生近缘种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机制,助力木豆品种改良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豆科作物的 “头号害虫”,对木豆(Cajanus cajan L.)的危害尤其严重,每年都让木豆产量大幅 “缩水”,损失在 30% - 40% 左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 2022 年雨季用初孵幼虫和三龄幼虫对 96 份来自不同基因库的木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虫性筛选。基于聚类分析,挑选了 50% 的种质资源在 2023 年雨季进一步开展田间和实验室评估。结果令人惊喜,来自二级基因库的Cajanus scarabaeoides(ICP 15716、ICP 15718 和 ICP 15726)在两个季节里表现超棒,荚果受害等级低(
来源: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1.6
时间:2025-04-02
-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标记解析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基因型的分子特征:挖掘遗传多样性新视角
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属于伞形科,是一种草本植物,在烹饪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谱分析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对 30 个香菜基因型进行特征分析。研究人员从巴基斯坦穆扎法拉巴德地区(包括穆扎法拉巴德、杰赫勒姆谷和尼尔姆谷三个区)采集种子。研究中使用了 10 个 ISSR 引物,除一个引物外,其余引物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共观察到 30 条多态性条带和 22 条单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 3 条多态性条带。其中 UBC 826 的多态性最高(90%),UBC857 的多态性最低(14.2%)。所有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
来源: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1.6
时间:2025-04-02
-
丁香假单胞菌对甜樱桃和李树的影响:揭示苗圃与果园早期感染的奥秘
在水果种植的世界里,细菌溃疡病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悄然威胁着甜樱桃和李树的健康。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作为引发细菌溃疡病的 “元凶”,在全球范围内对核果类果树造成了严重危害。它常常潜伏在植物表面,一有机会就会发起 “攻击”。而且,其感染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品种、种植系统等,这使得防控工作困难重重。在树木繁殖过程中,像嫁接、去除侧枝等操作产生的伤口,都可能成为丁香假单胞菌入侵的 “入口”。为了深入了解丁香假单胞菌对甜樱桃和李树的影响,来自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Bioeconomy Research,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7
时间:2025-04-02
-
新型抗性甜菜品种助力尾孢叶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综合防治新突破
在广袤的甜菜种植领域,尾孢叶斑病(Cercospora leaf spot,CLS)如同一个顽固的 “敌人”,严重威胁着甜菜的生长。这种由真菌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引起的病害,一旦爆发,甜菜叶片会出现圆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坏死区域。其产生的诸如尾孢菌素(cercosporin)和甜菜菌素( beticolin)等植物毒素,会导致细胞死亡,极大地减少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抑制叶片再生,最终造成甜菜白糖产量大幅下降,严重时损失可达 50% 。近年来,欧洲地区 CLS 的防治形势愈发严峻。气候变化使得 CLS 疫情更早、更严重地爆发;真菌抗性菌株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7
时间:2025-04-02
-
甜樱桃自交不亲和基因型解析:巴尔干地区品种与杂交种的关键突破
甜樱桃(Prunus avium L.)表现出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这由位于 S 位点的至少两个多等位基因连锁基因控制。花期时,用亲和基因型授粉对确保商业水果的充足产量至关重要。尽管众多品种和地方品种已进行 S 基因型分型,但巴尔干国家通过育种培育的甜樱桃材料相关数据有限。因此,本研究主要对 69 份甜樱桃的 S 基因型进行鉴定,其中包括 44 个已发布品种、17 个候选品种或有前景的杂交种,以及 8 个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育种项目中培育或使用的亲本基因型。研究采用 PCR 方法检测 S 等位基因,结合 DNA 片段分析和 S-RNase 测序评估甜樱桃基因型。在罗马尼亚甜樱桃品种‘A
来源:Euphytica 1.6
时间:2025-04-02
-
越南红河三角洲水稻相关尖锐尾长尾线虫(Hirschmanniella mucronata)的形态与分子特征:对水稻生产及线虫分类学的重要意义
水稻生产受到多种病原体的威胁,其中包括植物寄生线虫,如长尾线虫属(Hirschmanniella)的线虫,这些线虫会显著降低水稻产量。本研究聚焦于越南红河三角洲水稻种植中相关的尖锐尾长尾线虫(Hirschmanniella mucronata)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形态学分析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三个H. mucronata种群虽存在一些形态测量差异,但整体形态与先前数据一致。聚类分析和多维缩放(MDS)分析观察并证实了形态测量的变化,表明区域或环境可能对其形态产生影响,这凸显了采用综合方法准确鉴定线虫的必要性。基于 28S 区域 D2-D3 的分子分析确定了H. mucronata序列中的三个不
来源: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0.9
时间:2025-04-02
-
揭秘佛罗里达单殖吸虫(Ligictaluridus floridanus)感染斑点叉尾鮰的短期动态:关乎水产养殖健康的关键研究
在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水产养殖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生产至关重要,这里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孵化场和浮动网箱养殖。然而,寄生虫成为了水产养殖的一大 “拦路虎”。单殖吸虫(Ligictaluridus floridanus)在当地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十分常见,它不仅会影响鱼的体重增长和生长速度,还因为高感染率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可是,此前并没有关于L. floridanus感染动态的研究,这使得养殖户在应对这种寄生虫时常常 “束手无策”。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墨西哥自治大学塔毛利帕斯分校兽医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Facultad de Medicina Veterinar
来源:ACTA ICHTHYOLOGICA ET PISCATORIA
时间:2025-04-02
-
“实地有风险,研究仍可为”:刚果(金)东部冲突地区数据收集的伦理洞察与启示
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下,人道主义危机频发,受影响的人数不断攀升。2021 年,全球有 23500 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和保护,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升至近 30500 万人,其中 19000 万人面临危及生命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人道主义危机相关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它是确保人道主义行动基于证据、具有影响力,并为危机后健康规划和康复奠定基础的关键2。然而,目前人道主义危机研究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尽管对武装冲突、被迫流离失所、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爆发等危机的研究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伦理准则在某些情况
来源:Conflict and Health 3.1
时间:2025-04-02
-
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开启血液疾病治疗新征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如同身体内的 “小恶魔”,会让孩子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还可能引发黏膜出血 。目前,对于 ITP 的治疗,部分孩子需要药物干预,可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背景下,为了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埃及坦塔大学(Tant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益生菌作为辅助疗法治疗儿童新诊断 ITP 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gypti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Gazette》上,为 ITP 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研究人员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这
来源:Egypti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Gazette 0.5
时间:2025-04-02
-
机器人辅助经腹直肌后脐部补片修复术(rTARUP)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PREPER)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长期效果大对决:多中心观察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开放腹膜前(PREPER)入路和机器人辅助经腹直肌后脐部补片(rTARUP)入路在原发性腹壁疝修补术中的长期手术效果。研究招募了接受 PREPER 或 rTARUP 技术进行原发性腹壁疝修补术的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疝和补片尺寸以及围手术期结果数据。通过电话联系患者,使用 EuraHS-QoL 和 PINCH-Phone 问卷评估再手术、复发和患者报告的结果,若怀疑复发则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纳入 82 例接受 PREPER 修补术的患者和 80 例接受 rTARUP 修补术的患者,总体随访时间分别为 6.2 年和 5.1 年。rTARUP 组的 BMI 更高(p = 0.007),
来源:Hernia 2.6
时间:2025-04-02
-
综述: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疝修补术疗效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在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单纯性腹股沟疝的常用手术方式。然而,两种手术方式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严格遵循 PRISMA 指南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人员在 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多个数据库中进行了全面检索,筛选出比较 TEP 和李金斯坦技术治疗成人单纯性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最终
来源:Hernia 2.6
时间:2025-04-02
-
聚丙烯网片植入修复疝气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特征剖析:探寻潜在免疫关联
在医学领域,疝气修复是常见的外科手术。外科网片,尤其是聚丙烯材质的网片,常被用于提升疝气修复效果,欧洲疝气学会指南也推荐其用于多处疝气修复。然而,异物植入后的副作用和自身免疫反应一直备受争议。像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 / 炎症综合征(ASIA 综合征),在接触某些佐剂后会引发自身免疫或炎症表现,虽然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有免疫失调、分子模拟等多种理论。聚丙烯网片也被怀疑可能作为佐剂引发免疫反应,不过一直未得到证实。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填补人体对聚丙烯反应的认知空白,来自查尔斯大学和莫托尔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Hernia》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了病例对照队列研究方
来源:Hernia 2.6
时间:2025-04-02
-
社区干预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赋权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精神健康护理带来新突破
在精神健康领域,严重精神疾病(SMI)患者不仅要承受精神症状和功能受损的痛苦,还常因对生活缺乏掌控感而陷入无助。这种无助感,部分源于与精神卫生和社会护理系统的不良互动。尽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CMHS)在减少住院次数、改善社会功能方面成效显著,但它对 SMI 患者赋权的效果却鲜少被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德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其成果发表于《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以德国 12 个地点的 SMI 患者为样本。研究团队由多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实施了基于功能 Asser
来源: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3.6
时间: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