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非必需基因不存在?
生物通报道: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一种细胞内共生体Buchnera(大肠杆菌的一个祖先演化来的),认为所谓的“非必需基因”的概念可能是谬误的,因为一个基因在变化中的基因组背景下可以很容易变成必需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31日Nature杂志上。在200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Buchnera菌少了许多重要的基因,包括合成细胞壁,修补受损DNA,和一些重要的调节基因。Buchnera菌大约只有600个基因——仅有大肠菌E. coli的七分之一。在这项研究分析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EMBL的Csaba Pál1和他的同事认为这是具有最少基因组内容的最简单细菌。在这
-
美能源部开发出药物传送新系统
生物通报道: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该系统能运算靶向癌细胞的化疗药物,且不伤害健康细胞。 这个新系统利用含有硅的纳米球进行药物运送。研究人员报道说,这种纳米球的直径仅为 200纳米(即相当于病毒大小),不会引发免疫反应,而且与生物体兼容,容易被细胞吸收。这种纳米球表面具有无数平行通道,能够携带药物分子,而外层则覆盖氧化铁颗粒。这种氧化铁纳米颗粒可利用磁场来控制。因此,研究人员能够在将这种纳米颗粒添加到试管内的培养的人类子宫颈癌细胞中时,能聚集在靠近磁铁的一端生长。利用强大的磁场,将能使这种纳米球聚集在肿瘤处,并释放药物。而且,磁场不会像紫外线那样有组织
-
单细胞阿米巴虫成了“超级病菌”的温床
生物通报道: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单细胞阿米巴虫充当的MRSA细菌的一个孵化器。由于阿米巴虫常常发现于医疗环境中,因此这一发现对医院的感染控制测量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超级病菌”MRSA,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缩写。这种病菌能抵抗所有的抗生素和药物的病菌,能够感染伤口和褥疮,引起各种感染,令免疫力弱的人死亡。通常,单细胞的阿米巴虫(Acanthamoeba polyphagam)能够吞食并消化掉环境中的细菌。但是这种单细胞生物虽然能吞食病原菌MRSA,却不能消化它。相反,MRSA能够存活下来并在
-
美国首位接受基因治疗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
链接:美国“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疗法人类临床试验启动——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3月29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所属的哥伦比亚儿童医院正式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前沿医学发展的命运,紧紧地掌握在一个八男孩的手中。星期一,一位名叫安德鲁·克巴格的八岁的美国男孩,在两位摄影记者的陪同下,挂号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所属的哥伦比亚儿童医院。其中一位记者不断地告诫安德鲁要镇静,不要害怕,真诚地希望他能微笑地面对这一次历史性的基因注射。但是八岁的安德鲁做不到,他头低垂着,下巴有些僵硬,眉头紧锁,反复地挤压手掌,发出咆哮声。昨天经过美国神经肌肉疾病协会一系列采访和录音,安德鲁成为美国
-
日本尝试用干细胞薄膜治疗心肌梗塞
日本科学家日前将干细胞制成薄膜,贴于患心肌梗塞实验鼠的心肌坏死部位,成功使实验鼠心脏机能得以部分恢复。 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和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日的《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将从大白鼠的皮下脂肪中提取的干细胞培养后,制成1厘米见方、厚0.02毫米的薄膜。研究人员将干细胞薄膜贴于患有心肌梗塞的实验鼠的心脏外侧。约1个月后,干细胞薄膜增厚到0.6毫米,其中约5%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并生成了血管。 &nbs
-
3月31日《科学》选读
流感如何传播? 一项对美国1972年到2002年间每周流感死亡率的新分析表明,对流感在地区间的传播来说,成年人比儿童更重要。虽然儿童对流感在家庭和城市内的传播可能起主要作用,Cécile Viboud和同事发现区域的流感传播与上下班的交通关联,而不是与长距离旅行或简单的地理距离关联。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口多的州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更可能与其他州同时达到流感流行高峰,而人口稀少的州比如怀俄明州则趋向于更无规律的流行病模式,与其他人口少的州或国内其他地方的模式不同步。30年积累的数据显示,流感季节在加州的开始比在任何其他州的开始的次数更多,这部分地与人口多少有关。Viboud和
-
3月30日《自然》选读
封面故事:星系演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星系形成被认为是通过气体团块和恒星之间的一系列合并进行的。此前,在高红移处观测到的遥远明亮天体(所观测到的是它们在100亿年前的情形)与今天的星系之间的关系一直不确定,因为一直没有可能非常详细地模拟那些气体的演化。现在,一项超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研究,已经成功对早期的不规则星系的形成以及它们随后向椭圆形星系的演化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该模型可解释椭圆形星系在一个完全没有碰撞的过程中是如何由高红移星系(被称为Lyman-break星系)演化而来的。本期封面图片所示为3亿年之后的星系演化的一个中间阶段。人类第15号染色体的分析结果对人类第15号染色体所做的分析表明
-
科学家首次成功再造膀胱组织
美国科学家利用7名患者自身细胞,通过实验室首次成功培养出膀胱组织,并成功移植,这是器官再生医学的一大突破。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4日电,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在4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这7名患者从4岁到19岁不等。他们都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这种疾病导致患者膀胱频繁渗尿,同时尿液还会回流肾脏,损害肾功能。研究人员利用了取自患者自身膀胱的祖细胞。研究人员首先做手术切除患者膀胱的不良组织,从中分离出肌肉和膀胱壁细胞。然后,他们将这些细胞置于实验室中膀胱形的支架上繁殖7周,使细胞数量从几万个增加到约150亿个。然后研究人员将得到的膀胱组织通过外科手术与患者原有膀胱的剩余部分缝合到一起。研
-
测量癌细胞对纳米管的吸收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找到了量测癌细胞和蚯蚓对多层碳纳米管吸收性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将有助于了解纳米颗粒如何影响生态环境。该研究的结果在3月26 - 30日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231st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National Meeting上公布。到目前为止,纳米技术研究利用是一个具有巨大前景的热门领域,而碳纳米管在若干领域如药物学、燃料电池的氢气贮存等均深具前景。但是,碳纳米管应用最大的问题是多层碳纳米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未知性。而且,在此研究之前,人们没有适当的方法检验碳纳米管进入人类细胞的程度及其影响。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Walter J. Weber Jr.
-
新发现:癌基因翻译效率增加的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Anuradha Mehta、Christopher Trotta和Stuart Peltz博士发现了一种癌细胞中癌基因翻译效率提高的新机制。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15日的Gene & Development杂志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已知的癌基因,它的过表达使25%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发生转移。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Her-2 mRNA的3’端未翻译区域(UTR)能够利用5’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来抑制翻译抑制,并因此增加了乳腺癌细胞中Her2的翻译水平。Her-2的5’UTR编码一个能通过核糖体干扰翻译效率的uORF,从而保持
-
Science封面:桑涛解析水稻家化关键基因
生物通报道:之前作为Express出版的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桑涛,以及Changbao Li, Ailing Zhou等研究人员完成的文章:Rice Domestication by Reducing Shatterin登上本期(3月31日)Science杂志的封面。 虽然根据河姆渡稻种残留物研究,我们知道水稻在47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稻种,但是有关水稻不掉粒性状(水稻家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不掉粒才能保证收割)的基因分子基础还不得而知。桑等人发现人为的替换一个由之前未知功能的基因编码的DNA绑定位点上的氨基酸,是水稻家化特征不掉粒的最根本原因。这一替换变异破
-
肝癌的分子修复途径与癌变
生物通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的细胞信号途径的失控活动和肝脏对损伤的反应会造成肝癌的发生。由于这个叫做Hedgehog的信号途径只存在于未成熟的类干细胞肝细胞中,因此这一发现为肝癌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4月4日的《致癌》(Carcinogenesis)杂志上。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健康研究院的大力资助。肝癌是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一种重要癌症类型。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
-
找到促使癌细胞扩散的基因
生物通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细胞里负责引发肿瘤细胞扩散的基因。 这个由Philip Rudland教授、Guozheng Wang博士和Roger Barraclough博士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了一类称为S100的蛋白家族与原位癌(primary tumor)后期代谢转移的激活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对于初次发现的原位癌,多半以手术的方式移除,而且只要不是发现的太晚,多半会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是,如果癌细胞已经进入了转移期,代谢到其它的组织或器官,那么医生就会选用化疗及放疗的方法——这种传统治疗模式在临床上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求激活癌细胞转移
-
植物基因组学:3百万马铃薯基因组计划
生物通报道:来自纽约3月31日的消息,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协会(the Potato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PGSC)表示荷兰政府将出资3百万欧元(大约360万美元)进行马铃薯第一个染色体的测序,并且在与其它国家科研组织合作的前提下在2010年完成马铃薯基因组(840Mb)的测序,为未来全球食品供应做出一份贡献。PGSC最初由NGI(the Netherlands Genomics Initiative)和Wageningen University 及研究中心发起,共有16个不同国家的研究团队,主要是接收马铃薯全DNA序列测定的任务,其中参与国家分别有巴西、
-
《自然》:究竟谁应该在论文上署名
生物通综合:有关学术论文的署名问题一直以来不乏争论,有的人认为应该只由参与亲手实验的研究人员署名,有的则认为虽然未亲手做实验,但是给予了实验构思的科学家也应该加上署名。各种说法纷争不休,前一段时间有克隆羊之父尊称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莫特(Ian Wilmut )却受到了批评,因为他在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研究中其实并无实质性贡献;与此同时,一位共同作者控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艾莉森·默多克(Alison Murdoch)贪婪独占人类克隆胚胎进展之功。 《自然》杂志的记者Helen Pearson探讨了避免署名权之争的方法。最近发生在生物科学领域里的署名权之争可谓沸沸扬
-
美用生殖细胞培育出干细胞(图)
图: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曾引起伦理道德争议(互联网)【大公报讯】据新华社华盛顿三日消息:美国一家商业公司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他们通过改造成年男性未发育完全的生殖细胞,培育出了干细胞,而且这些干细胞已经成功分化出神经、心脏及骨骼细胞等。科学界到目前为止,人类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是取自早期人类胚胎,因而涉及伦理问题而大受争议。如果美国的这项新研究得到证实,将为人类干细胞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加利福尼亚州PrimeGen Biotech公司研究人员从成年男子的睾丸内取出未完全发育的生殖细胞,然后在不同环境中加以培养,最后得到了分化能力很强的干细胞。研究小组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席尔瓦表示,
-
DNA损伤检验机制出错可能导致染色体易位
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细胞分裂前负责检验DNA损伤的机制若不能严密运作,将会导致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因化学物质和放射等影响会出现断裂。通常情况下,断裂的染色体能通过自行修复等方式将异常部分从体内排除。如果染色体断裂的片段不在原位重建,而是连接到另一染色体上,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染色体易位。 一些癌症的早期会出现染色体易位现象。以往的研究证实,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前列腺癌等发病都与染色体易位有关。为何细胞在没有排除染色体易位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分裂?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水谷修纪等科学家最近为此找到了新解释。 据《日经产业新闻》近日报道,水谷修纪等人推测,可能是在细胞分裂前负责检验DNA损伤的
-
美国“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疗法人类临床试验启动
生物通报道:美国首次用基因疗法治疗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人类患者临床试验正式开始。通过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Chapel Hill's医学院和美国匹斯堡大学科学家历经20年的不懈研究,旨在论证基因疗法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人类患者临床试验,已于2006年3月28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附属的哥伦比亚儿童医院正式拉开序幕。研究者招募了六位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将通过基因载体将外源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注射入这些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组织(注:由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人染色体上最大的基因,无法完全装入用于基因传递的腺病毒,所以这次被送入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由美国匹斯堡大学华裔
-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获成功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脊髓组织并且有助于恢复脊髓损伤功能。这些发现可能最终有助于开发出人类脊髓损伤的新疗法。此外,来自多伦多大学和多伦多西部研究所Krembil神经科学中心的Michael Fehlings博士和同事还确定出了一个与干细胞移植效率有关的“窗口”(window)。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3月29日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这项新研究证明治疗用干细胞能够由成年啮齿动物的大脑衍生出来,并且这些细胞还能分化成修复受损脊髓所需的细胞类型。Fehlings的研究组使用了用荧光标记物标记的成年大鼠的大脑。通过这种荧光标记物,研究人员能够在
-
澳大利亚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例癌症疫苗
最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和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伊恩.弗雷泽(IAN.FRAZER)同他的主要合作伙伴周建博士(已故)研制成功了全球首例癌症疫苗,这将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患子宫癌的妇女带来福音。这项研究历时15年,于2005年底完成了最后的实验,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通过33个国家的25,000名妇女为期6个月的试用表明,该疫苗能够使人完全免于两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和18型的感染,而70%的子宫癌是由这两种HPV病毒引起的。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研制的抗癌疫苗,也是极少具有高疗效和很少起副作用的疫苗。该子宫癌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