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运用蛋白结晶结构了解基因修复功能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和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一个称为XPB解旋酶(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B helicase)的结晶结构建立了DNA受损的修复机制模型,这将有助于未来发展更具效力的化疗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分子细胞(journal Molecular Cell)杂志上。 细胞内的DNA分子因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碱基组成或排列发生变化,若这些变化都表现为基因突变,机体则难以生存。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PNAS:SARS冠状病毒重要蛋白酶结构被确定

    生物通报道:2003年,恐怕最让人难忘的一个词就是SARS了。当年那场席卷世界的瘟疫,也敲响了动物传染人疾病的警钟。虽然那场瘟疫似乎已经风平浪静了,但如果不保持该有的警惕心,谁能保证就不会卷土重来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的研究人员还在对这种SARS病毒进行着深入的研究。来自芝加哥伊利诺斯州大学和另外两个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破解了导致SARS(非典)的冠状病毒中一种重要的新药物靶标的结构。通过破解这种叫做PLpro(papain-like-protease)蛋白酶的三维结构,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种能用于设计治疗SARS感染者(或者与SARS类似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新药的分子路线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麻省理工:用武装颗粒搏击癌症

    生物通报道:纳米技术是指研究和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理化性能的技术,也就是 在1nm—100nm的长度范围内,直接用构成各种元素及物质的原子、原子团、分子、分子团“ 组装”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或具有特别性能的产品的高精尖技术。装载了药物的纳米级微小颗粒通过精确地靶向目标,为人类战胜癌症提高了一个有前景的新途径。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和Brigham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设计定做”纳米颗粒的方法,以使它们能够瞄准威胁生命的癌细胞,并进入到细胞传递致死剂量的化疗药物。正常情况下,这种“子弹”不会伤及无辜的健康细胞。研究人员首先对实验室培养的细胞进行了离体实验,然后又对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生物通4月新闻TOP10

    生物通综合:TOP1: 两篇文章解开生物学“哥德巴赫”猜想 近期两篇分别来自Science杂志和PNAS杂志的文章对小鼠生殖细胞最终是如何被决定分化成卵子还是精子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解决了生物学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雄性产生精子,而雌性产生卵子。TOP2: 高校授权专利最新排名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4月3日的消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与新技术发展的方面,知识产权已经和自主创新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而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头,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排名第一的是浙江大学,紧随其后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日科学家发现使水稻籽粒容易脱落的基因

     新华网东京4月17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专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使水稻籽粒容易脱落的基因,以及调节这个基因功能的“开关”。     研究人员将籽粒容易脱落的水稻品种“因迪卡”(Indika)与籽粒难以脱落的水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培育出了100多种杂交品种,然后比较籽粒脱落的难易程度和基因差异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一个名为“qSH1”的基因会使水稻生成一种分离膜,导致籽粒容易脱落。同时,一个转录因子充当着调节这一基因功能的“开关”。研究人员将“因迪卡”的“qSH1”基因和这个转录因子植入“日本晴”,培育出的品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8

  • PNAS:表观遗传基因沉默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Massey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出了一种蛋白质在血红蛋白基因沉默中的作用。这种蛋白将可能称为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遗传性血液疾病如镰刀细胞贫血症和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靶标。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蛋白质MBD2蛋白通过甲基化作用(DNA的一种化学修饰过程)介导胎儿gamma球蛋白基因沉默。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含有人类红血球基因座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证明MBD2蛋白翻译整个基因组的DNA甲基化“信号”,这决定着甲基化作用的模式如何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这些表观遗传开关如何开启和关闭特定基因以及确定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7

  • 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抗微生物的“生物药膏”

    生物通报道:乔治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涂在皮肤上并对皮肤无毒副作用的抗微生物药物。这种药膏已经成功至于一只被烧伤的狗和一头白鲸。目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也能用于人类,目前他们正在申请专利。这种叫做Tricide的化合物最初由已退休的乔治亚州大学教授理查德·乌雷博士发明并用于治疗烧伤。之后,这种药物被用于治疗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皮肤损伤。Tricide能够提高抗生素的效果。无论是烧伤的动物或人,细菌和真菌都能感染开放的伤口并杀死患者,而乔治亚州的研究人员则发现了一种将能清洁伤口的化合物贴在伤口上来杀死抗药性细菌和真菌的方法。研究人员将Tricide与一种生物黏合剂(维生素E)结合在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7

  • 中美洲首个干细胞研究所将落户哥斯达黎加

    中美洲首个干细胞研究机构——细胞医学研究所将于本月在哥斯达黎加成立,来自美国和哥斯达黎加的科研人员将在此进行干细胞治疗方面的研究工作。           据此间媒体15日报道,该研究所由美国Medistem实验室投资组建。据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格兰介绍,这将是拉美国家同类研究机构中技术最为尖端的一家研究所。该所仅限于成年干细胞研究,而不会涉足目前饱受争议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他们将着手研究如何利用成年干细胞治疗脑溢血、脑瘫和心肌梗塞等疾病,以及软骨组织和韧带组织的再生。   &nb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7

  • 理性的人为何免不了冲动 科学家找到冲动之源

     他们为何生活在冲动下?———人是理性的动物,可总免不了逃学,周末突然失踪,或像华尔街离婚女人似的疯狂购物。一些心理学家表示,冲动行为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强力反抗行为,是强烈愿望的一种表达形式。  冲动与抽烟、酗酒和吸毒等不良行为有关 近几年,研究精神病、上瘾症和冲动行为的科学家大量涌现,他们在四处寻找冲动形成的原由。最新的研究表明,冲动与抽烟、酗酒和吸毒有关。自杀倾向高的人和饮食有问题的青少年比较冲动。好斗、好赌、严重病态人格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冲动倾向高。据美国去年完成的一项全国精神调查,大约有9%的美国人有冲动问题。 美国新奈山医学院的心理学家杰宁·佛罗利在3月出版的《精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7

  • 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油菜研究又获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3月30日,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的又一项油菜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继发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又发现了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并对这一新类型进行了研究与利用。     经过多年多点观察,其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这克服了波里马不育系不育性不稳定的缺陷,为将来油菜等作物的高产、丰产奠定了基础。3月30日在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自然》封面故事:人类与黑猩猩的吃“苦”本领

    生物通报道:人类一项重要的能力——辨别食物的自然毒素中的苦味65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与其它灵长类动物,比如黑猩猩共有的一个遗传多态性,然而来自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人类遗传系(Department of Human Genetics, University of Utah)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了造成这一多态性的突变在两个物种(人类和黑猩猩)身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原始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对于苯氨基硫脲(Phenylthiocarbamide,PTC)不同的苦味敏感度等位基因可能至少独立演化过两次。这一研究成功公布在4月13日的Nature封面上。 (图片来源于Nature,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动物园里的黑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挑战经典:p53调节新模型揭示新颖抗癌策略

    生物通报道:p53基因是一种研究较多、较深入的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与多种人类癌症有关。现在,来自美国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构建的一种基因改造小鼠显示出,人们是时候该检查一下被广泛接受的有关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控制机制了。他们的新研究构建了p53调节的一种新模型,而这种模型对开发新的抗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的Cancer Cell杂志上。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分别叫做Mdm2和Mdm4的蛋白质的互不相干的功能。这两种蛋白都是确保p53能牢牢抑制细胞的遗传疯长而不破坏健康细胞的严密检查和平衡系统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认为Mdm2和Mdm4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PNAS:病毒“金蝉脱壳”的细胞入侵技巧

    生物通报道:伦敦皇家学院的一个研究组发现了牛痘病毒入侵细胞的新机制,即脱掉自己的外层脂质膜并进入细胞。这种“金蝉脱壳”入侵机制在病毒学中相当独特,而这种新机制的发现则为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开辟了道路。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4月1日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许多病毒如流感病毒都被一种单层脂质膜所包被,而且要想入侵到宿主细胞就必须先脱掉这个外衣。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所有穿着这种脂质外衣的病毒都是通过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来脱掉这层外衣,从而使病毒核被释放到宿主细胞中去。与这类病毒不同的是,牛痘病毒的细胞外形式(未进入宿主细胞前的存在形式)具有两层脂质膜——这意味着只一个融合过程是不能完成将一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Cell文章澄清嗅觉的一个复杂系统

    生物通报道:果蝇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物模型,最近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果蝇的整个嗅觉的反应进行系统分析,而且给出了首个感受气味的区域和被刺激的大脑区域的多维图像。John Carlson(Eugene Higgins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将这项新研究的结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分析结果使研究人员预测出那种气味对一个动物来说,闻起来是一样的,哪种闻起来不一样。这些预测结果能够通过行为试验得到检测,并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昆虫引诱剂和高活性的驱避剂。这项研究对动物如何接收到通常是复杂的分子混合物的环境气味有了新的了解。研究鉴定出了既能刺激又可一直嗅觉神经元应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基因芯片筛选优良品种计划与国内新进展

    生物通综合:基因芯片在基因功能研究、临床诊断及新药开发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已成为人类捍卫生命的一大利器。 现在,得克萨斯农业实验站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五百七十万资金的研究计划。         这项研究工作与DNA微数组或基因芯片有关,利用1×3英寸的载玻片直接检测DNA。这样的一块芯片可以包含动物或植物染色体所有基因,大约30,000个基因。DNA微数组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基因表现的变化。       &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4

  • 瑞典科学家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手机容易患脑癌

    瑞典科学家3月3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手机的确会增加一个人罹患脑肿瘤的危险,这一说法截然不同于此前进行的其它同类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据路透社3月31日报道,瑞典国家职业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905名已经被确诊的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是迄今为止对长期使用手机者所做的历次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研究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的人(一生中拨打或接听手机时间总合达2000小时甚至更长),平常用来使用手机的那一侧大脑出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会增加240%。研究负责人谢尔·米尔德说:“使用免提装置可以降低这种危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4

  • 聚焦:转基因食品,树欲静而风不止

    location.assign('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focus_2006/03/index2.htm#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3

  • 用质谱仪侦察病毒颗粒

    生物通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4月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报道说,他们利用质谱仪发展出一套可以快速检测病毒颗粒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将目标锁定在经常影响航海人员肠胃道疾病的诺罗病毒(Norovirus)上。根据美国卫生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仅在美国,每年上报的诺罗病毒案例就多达2300万人次。但是,由于这种类型的病毒目前还无法通过进行体外培养方式来确定病毒的种类与感染的程度,因此使临床诊断相当困难,很难取追踪检测这类的感染发生的状况。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通常用来分析物质成分(分子量)的质谱仪发展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只通过2个步骤就得以纯化鉴定出诺罗病毒的病毒颗粒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3

  • PNAS:干细胞突变为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生物通报道:在最新一期的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美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有关真性红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的最新发现。 真性红血球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疾病,常与白血病有关。在这种疾病中,一些干细胞株发生异常增殖,造成骨髓的增生性病变。在美国,每年的真性红血球增多症患者约为10000到15000人,多发生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儿童时期则极为罕见。由于红血球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全身血管扩张充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面色发红、眼结膜充血、 血压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3

  • 日本利用人类胎盘培育出成骨细胞

     日本科学家利用从人类胎盘羊膜中提取的细胞,成功培育出能生成骨骼的细胞。实验证明,这些细胞能促进骨折患者康复。   据《日经产业新闻》28日报道,日本理化研究所中村幸夫等研究员利用无菌方法从10名剖腹产产妇的胎盘上获取了10张羊膜,即胎盘最内层的半透明薄膜,并从中提取了一些细胞。他们向羊膜细胞中添加酶使其处于分散状态,然后加入促进其分化成骨细胞的物质。经过培养,来自8张羊膜的细胞都分化成了能形成骨骼的成骨细胞。   因骨折等造成骨骼缺损的患者需要在体内埋植人造骨。研究证实,如果把上述培养过程中获得的成骨细胞植入人造骨的组织间隙,可以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目前科研人员正准备在大阪大学进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13


页次:2770/3059  共61178篇文章  
分页:[<<][2761][2762][2763][2764][2765][2766][2767][2768][2769][27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