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解细菌外壁的新型抗生素(图)
生物通报道:霍华德休斯医学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国际研究学者Natalie Strynadka率领的研究小组,最近得到了首张细菌外壁药物靶标清晰图像,为设计能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致命性感染的抗生素提供了一臂之力。文章刊登于3月9日《Science》杂志。青霉素和许多新型抗生素的工作机理是阻断细菌用于建造外壁的一种细胞元件。缺少了这些保护性外被,细菌死亡。Strynadka小组研究的这种酶元件(PBP2)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端聚集为长的糖纤维,另一端将其与小块蛋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状外壳。Strynadka等对在糖包
-
本期《Science》两篇文章聚焦基因动态调控
生物通报道:在3月9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两篇分别来自两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到了组蛋白身上,并提出基因调控点是动态的,而不是像过去认为的那样是静态的这一观点。原文摘要:Science 9 March 2007:Vol. 315. no. 5817, pp. 1408 - 1411DOI: 10.1126/science.1134004Histone Replacement Marks the Boundaries of cis-Regulatory Domains [Abstract]Science 9 March 2007:Vol. 315. no. 581
-
探测细胞微环境的纳米电极
生物通报道:利用伊利诺斯大学发明的一种纳米电极,研究活细胞等微型环境的组分和行为,将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精确。“单一的纳米管为基础的探针,可以用来感应电化学和生物化学,”伊利诺斯大学Beckman研究所机械科学和工程学教授于岷风(Min-Feng Yu,音译)说,“纳米电极的位置可以被精确控制。”为了制作纳米电极,于与研究生Kyungsuk Yum等首先将一个坚硬的硼氮纳米管粘合在一个较大的传导探针上。纳米管成为纳米电极的绝缘核。接下来,研究人员用一层10-50纳米厚的金膜包裹纳米管,再用一层大约10纳米厚的绝缘聚合体包裹金层。最后,利用聚焦离子束割下纳米管的一端,暴露出绝缘核和绝层缘外环之
-
干细胞采用多元化途径治疗退行性疾病
生物通报道: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有望通过调用多种机制,治疗退行性疾病。这种细胞可以在临床应用兼容的状态下生长(无需动物滋养层),甚至不需抑制免疫反应。以上结论只是Burnham医学研究所Evan Y. Snyder博士率领的国际研究小组最近获得的部分成果。具体内容刊登于3月11日电子版《Nature Medicine》。为了确定干细胞在治疗退行性疾病中是否发挥作用,首先,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患有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接下来利用小鼠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一种“成体”干细胞),确定能够代
-
发现影响男性生殖力的重要蛋白质
生物通报道:刊登在2月1日的Genes & 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胆汁进行的两项工作(减少睾丸激素的分泌及其对睾丸的影响)同时左右动物受精的过程。 睾丸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系统的协调,并且对于精子的成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睾丸激素的迅速形成会破坏动物正常的生殖模式,例如,有可能导致双亲在尚未具备哺育能力之前,便产下后代。 为了更了解控制睾丸激素分泌的分子机制,法国路易士·巴斯德大学Johan Auwerx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David Volle针对一种名为小异二聚体伴侣(SHP)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 SHP能够帮助肝脏调
-
气孔特化离不开MAPK途径
生物通报道: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特殊结构,由扁平上皮细胞(pavement cells)特化形成,帮助植物和环境之间进行气孔和水分交换。密苏里州大学王华春(Huachun Wang,音译)等利用遗传学技术发现,拟南芥的气孔特化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途径有关。详细内容刊登于近期《Plant Cell》杂志。因为双敲除MAK3和MPK6是胚胎致死性的,单一的功能缺失没有任何显型,于是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mpk6–/–单敲除突变植株,RNAi沉默其MPK3。这些植株停留在幼苗期,气孔成簇,而不像正常情况下由一个pavement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3月8日《Nature》封面故事:格陵兰冰川的历史 本期封面所示为2006年由南安普顿大学的Simon A. Johnson拍摄的一个格陵兰冰排(ice raft)。从始新世到渐新世的过渡(距今大约3350万年前)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从没有大冰层变化为有一个永久性的南极冰层,大小跟今天的南极冰层差不多。然而,关于北半球早期冰川史的性质却很有争议。本期Nature上一篇论文,报告了来自挪威-格陵兰海的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沉积层中的从地层学来说范围很大的冰排碎片,是在距今3800万年至3000万年前沉积的。这表明,格陵兰冰川的存在要比以前所记录的早2000万年。
-
最新研究显示:老鼠也有自知之明
生物通报道:老鼠以期徜徉于下水道和在地铁隧道的本领而“久负盛名”,它们也许还有一些哲学天赋:思考思想。这并非认识论,但3月8日《Current Biology》一篇文章首次证明:老鼠有自知之明——这种能力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只有进化高级的大脑才拥有的。人们每天都在体验元认识(metacognition,指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估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考试时经常感到不安的人可能更了解。但探测动物的元认识却很少有成功报道,主要原因是动物“说”不出它们的想法。研究人员必需依据行为线索:如果是比较困难的测试,猴子会压较少的赌注;区分两种相似的声音时,海豚会摇头表示“没有不同”。迄今,
-
基因决定你熬夜的效果
生物通报道:“开夜车”即熬夜对工作量多的上班族、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熬夜工作、学习的效率却因人而异。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熬夜人在认知测验中的表现部分取决于他们的基因。在熬一个通宵后,具有较长版本的PER3基因的个体在认知测验中的分数只有具有较短版本的这种基因的人得到分数的一半。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近期的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而且,这种认知表现的最大的差异在下半夜最明显,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疲劳反应都出现了。英国Surrey大学的Malcolm von Schantz指出,一些人在遗传上适合换班工作。但是他也强调说基因检测不应该被用于歧视一些人。很可能
-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进展(下)
生物通综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依托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人才、装备、技术、经验的综合优势并取得了优异业绩。在国家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历次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由此,2006年科技部在对生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时,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免于参加2006年评估,并视结果为“优秀”。以下介绍该实验室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方向各研究组的工作进展(来源该实验室网上公布资料,分上下篇)生物
-
《自然》子刊:逆转思路的“神奇”化合物
生物通报道:大脑活动一直被比做头里面的一盏发光的灯泡。现在,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这个概念逆转了过来,即创造出一种能够在“灯”发光时终止大脑活动的药物。 这项意外的结果发表在《自然·神经学》杂志的网络版上。这项研究的结果让研究者头里亮起了几盏“灯”。 文章的作者Steven Mennerick博士表示,这看起来像是白日梦,但人们可能有一天能够将这种药物与一种小的可移植“光”结合来治疗癫痫。 他们研制的这种新化合物能够活化许多麻醉药和镇定剂是使用的同一个受体,从而使脑细胞更难对刺激产生应答。Mennerick和同事在培养的细胞中检测了这种药物,这些细胞的行
-
华人学者顶级文章回顾
生物通综合:对于经常浏览《Science》的人来说,也许看到中国式名字并不会感到多么奇怪,但《Scinence》杂志上主帅作者是中国大陆甚至华人的文章却不多。相比而言,除了《Nature》子刊外,《Nature》、《Cell》上更难觅华人学者身影。以下是最近四篇由华人学者领导完成的《Science》文章,生物通工作人员希望今年能够为广大国内读者报道更多关于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国际顶级杂志文章的喜讯。注:昨日《Science》在线版又有3篇中国大陆实验室参与的文章上榜,我们会抓紧为大家报道。1 马力耕博士实验室《Science》文章阐释G蛋白偶联受体新发现2007年3月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马力耕
-
本期自然、科学和细胞封面故事
生物通报道:《Nature》,《Science》和《Cell》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这三本杂志出版的文章及相关内容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Nature》封面:来自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简称“JST”),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以及捷克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Czech Republic)的研究人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
-
找到癌症干细胞的癌症名录
生物通综合:癌症干细胞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由于干细胞与癌细胞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人员怀疑一些癌症可能由“癌症干细胞”引起。这种假说的提出曾引发大的争议。但是,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癌症干细胞的存在。目前已经在肝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等常见癌症中找到了“癌症干细胞”。未来几年生物制药产品研发走势各异 山东大学生科院许平研究组污染物降解研究获重要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将正式实施 肝癌存在“癌症干细胞”据新华网消息,人体内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肝癌细胞中也有类似的“癌症干细胞”
-
11所美国顶尖研究所联合发表优化知识产权条款
生物通报道:近几年来,激烈地对学院级的发明进行专利申请和专利许可,成为美国各所高的又一大资金来源,但一些高校最近希望对这种行为进行限制。11所美国顶尖研究所和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已经签署了一项声明,建议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段许可知识产权。3月6日,他们公布了关于分享已获专利的发明的条款,并期望其他高校相应他们的号召。此声明是去年在加州Palo Alto斯坦福大学会议上起草的,共有九个要点。第一点是大学不应该批准一些会限制非赢利性研究所研究人员使用新技术的交易。生物学家过去常抱怨哈佛大学准予一家公司对其享有专利的
-
3月8日《Nature》精彩文章速览
3月8日《Nature》精彩文章速览封面故事:格陵兰冰川的历史 本期封面所示为2006年由南安普顿大学的Simon A. Johnson拍摄的一个格陵兰冰排(ice raft)。从始新世到渐新世的过渡(距今大 约3350万年前)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从没有大冰层变化为有一个永久性的南极冰层,大小跟今天的南极冰层差不多。然而,关于北半球早期冰川史的性质却很有争议。本期Nature上一篇论文,报告了来自挪威-格陵兰海的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沉积层中的从地层学来说范围很大的冰排碎片,是在距今3800万年至3000万年前沉积的。这表明,格陵兰冰川的存在要比以前所记录的早2
-
再生能力的重大发现:生物电
生物通报道:美国波士顿Forsyth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改变细胞的电特性能诱导蝌蚪的尾巴再生。研究人员预测,这项发现将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在生物电与人类细胞组织再生方面获得更多的线索。这项研究的结果将发表在4月的Development期刊上。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蝌蚪也有再生的能力,但仅限于特殊的发育时期,如同人类在超过七岁后就无法再使指尖长度变长。研究人员发现酵母菌质子泵的活性能促使处于非发育期的蝌蚪的尾巴再生,这个再生现象包括了皮肤、肌肉及复杂的脊椎神经组织等。这项研究的负责人Michael Levin博士介绍说,之所以使用蝌蚪作为研究材料主要是因为便于观察体细胞再生能力的极限,而且还能清晰的
-
《科学》:鸟类飞行是因为基因组较小吗?
生物通报道:早在鸟类学会飞行之前,恐龙即进化出较小型的基因组。一项关于恐龙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较小型基因组的早期进化也许是后来的脊椎动物飞行所必需的。早有实验证实鸟类与地上生活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相比,拥有更小型的基因组,而且小型基因组与小体积细胞和高代谢率有关:小细胞的体积/表面积的比率较小,内部的DNA不多,能够更快的运输营养物质和转导跨膜信号。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飞行的遗传学需要决定了鸟类拥有一个“较小”的基因组。但是飞行和小基因组,二者谁决定谁的进化呢?为了揭开谜底,哈佛大学Chris Organ与其同事评估了鸟类恐龙祖先的基因组大小。文章刊登于最新《科学》杂志。为了从数百万年
-
未来几年生物制药产品研发走势各异
生物通综合:中国医药报近日文章指出,未来几年生物制药产品研发将走势各异。 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国际生物制药领域产品研发走向越来越清晰。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未来几年内,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将占统治地位;治疗性抗体将会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第二次创新高潮;越来越多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功能蛋白会被开发成生物技术药物;为了改善药物性能,对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的化学修饰尤其是聚乙二醇(PEG)化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该文章给出了未来的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的5大走势。  
-
山东大学生科院许平研究组污染物降解研究获重要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山东大学的消息,近期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许平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支持下,通过创新性探索,在环境中含有S,N,O-杂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 孤对电子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硫和有机氮、二恶英、农药、染料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用现有的化学和物理方法较难处理这类污染物,因此研究新的有效控制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利用微生物技术降解这些有机污染物已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许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紧紧围绕含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