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培育出二氧化氮吸收能力强的植物新品种
新华网东京8月7日电(记者钱铮)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培育出绿色植物小薜荔的新品种,其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大大提高,可用于净化环境。 据日本媒体7日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广岛大学的联合小组用高速碳离子束照射约5000株小薜荔的茎部,人工诱导突变。研究人员将所有处理过的小薜荔放入二氧化氮浓度10倍至20倍于城市大气的环境中,并从中遴选出数株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比原先提高40%至80%的新品种。研究人员给新品种起名为“KNOX”。 小薜荔是一种桑科木本植物,它能沿着墙壁生长,常用于墙面绿
-
研究发现:蚊子有"趋食性"七种人易受"青睐"
炎炎夏日,蚊虫扰人。但在同一环境中,有些人很受蚊子的“青睐”,可对有些人,蚊子却“退避三舍”。研究发现,蚊子的确有“趋食性”。一般来说,下面七种人会令蚊子“情有独钟”: 一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出汗后,人体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具有“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所以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对蚊子有“吸引力”。 二是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人体呼吸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三是
-
美国NIH将集中力量投入孤独症研究
据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将集中力量进行孤独症病因的研究,并获得该障碍最新的治疗方法。 NIH将要进行的ACE(Autism Centers of Excellence)研究项目代表了两个现有项目的合并,包括促进孤独症研究治疗项目和孤独症优异合作项目。 NIH向这项研究提供资金和专家的部门是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学会、国家耳聋与沟通障碍研究院、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中风协会。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脑功能障碍,包括人际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孤独症经常伴有相似的病症,通常为
-
《自然》子刊:人为什么会发烧
生物通报道: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回答了发烧这种适应性功能如何在细菌感染和其他类型疾病过程中帮助保护机体。他们发现“发烧”产生的根源是一种激素对大脑中特定位点上的作用。这项新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自然·神经学》杂志的网络版上。这项研究负责人Clifford Saper教授解释说,这项研究揭示出大脑如何在感染期间做出“发烧”应答。他的实验室确定出了一种叫做PGE2(前列腺素E2)的激素在大脑中的靶标 EP3受体上的关键作用位点,两者的结合会导致发烧。在发炎过程中(如身体抵抗感染或疾病时的炎症),身体能制造叫做细胞激素(cytokines
-
《自然》:基因敲除雌鼠性欲高涨
生物通报道:在8月5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报道说,通过敲除雌性小鼠的一个基因,能够使它变得像雄性小鼠一样渴望交配。这一发现挑战了通常认为的动物性行为主要是由性激素调节的理论,并且揭示出雌鼠大脑与雄鼠大脑一样具有调节性行为的环路。 在小鼠中,信息素检测是由犁鼻器和主要的嗅觉上皮细胞来执行的。而一种叫做TRPC2的基因对小鼠犁鼻器感应生化信息素则起到关键作用。该基因编码的Trpc2是一种在犁鼻器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的离子通道,对犁鼻器感觉传到至关重要。缺少Trpc2的雄性小鼠的性别判断能力和雄性之间的好斗特征被削弱。&nbs
-
多中心研究发现新肺癌抑制基因
生物通报道:美国波士顿和北卡罗莱纳州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抑制小鼠肺癌进程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公布在8月5日的《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这种叫做LKB1的基因在小鼠中不但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而且其功能还可能比其他已知的抑制因子更加强大。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LKB1在人类肺脏细胞中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这种基因将可能影响到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如果携带LKB1突变的肿瘤生长的尤其迅速,那么具有这种肿瘤的患者或许就可以采用更激烈点的疗法来治疗。出生时就携带LKB1缺陷版本的人往往会发生Peutz-Jeghers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是肠道生长和特定癌症风险
-
TREX1基因突变的两宗罪
生物通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1年前首次在密苏里州和阿肯色州的一些家族中发现了一种致死性的遗传疾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相关视网膜病变(RVCL, retinal vasculopathy with cerebral leukodystrophy)。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种疾病的相关基因——TREX1。该研究发现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遗传学》的网络版上。另外,来自美国威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和德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TREX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新一期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该基因突变和相关蛋白结构的深入了解可以开发出有效的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8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由ABC诱导的大气变暖的定量研究到2001年,在“印度洋实验”(INDOEX: 1997-1999) 期间首次在阿拉伯海上空所发现的厚厚的棕色雾霭显然已经可以判断是南亚上空干季的一个持久特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包括生物质燃烧在内的污染源不能得到控制,那么气候就可能受到很大扰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TERRA卫星此后又在其他地方探测到了类似的大气层棕色云(ABCs)。由于ABCs而造成的大气层日照升温和地表变暗都会推动气候变化, 而要对这种变化进行量化,我们需要直接测量结果,如本期Nature所发表的两个数据集。第一个是无
-
人类可以从植物病毒研究中获取灵感
据《植物学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和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用同样的过程在其寄生的细胞内繁衍、扩散疾病。人类应该能够从植物病毒研究中获取灵感,使HIV病毒停止复制。 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陈志祥(音译)说:“当HIV病毒‘击中’某人后,它必须‘招募’并倚靠在特定的人体蛋白上,使病毒复制到全身。CaMV同样如此。在花椰菜中,CaMV‘征募’一种叫做CDKC的蛋白质络合物。HIV病毒也同样使用蛋白质络合物———在人体内的被称为P-TEFb。这种蛋白质络合物对HIV病毒可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阻塞它们,
-
日本科研小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第四代克隆猪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明治大学生殖工学教授长岛比吕志率领的科研小组6日宣布,他们使用克隆猪的体细胞经反复克隆后,现已成功培育出第四代克隆猪。 据该小组称,这是世界上首例第四代克隆猪。此外,目前有报告称已有第二代克隆牛和第六代老鼠诞生。 长岛教授表示,“由于猪可被用于研究人类的疾病,因而作为实验用动物备受关注。在取得本次成功后,我们朝着随时克隆用途更广且具有相同遗传基因的克隆猪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据悉,该科研小组从猪的唾液腺中取得体细胞后向未受精卵内植入细胞核,从而在2004年4月培育出了第一代克隆猪。其后研究人员使用相同的方法克隆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今年7月23日,三
-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近日,2007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届年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博士和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鲁白、饶毅共同向北京的部分新闻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情况。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讲呢?作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施一公说:“我可以先用3个数据从侧面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美国科学院有1900多位院士,其中1100多位院士从事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第二,美国最大的工业是现代生物制药业,美国民间投资最多的工业也是现代生物制药业;第三,
-
寡核苷配体研发震动了全球化学界
寡核苷具有专一识别性,能与包括离子、整个细胞、毒素、低分子量配体、多肽类与蛋白质等多种类的功能目标物结合。由于寡核苷顺序具有比其他已知“互补顺序”与目标物更强、更专一的结合力,这一特性使得寡核苷为基础的测定技术可用于各种新领域,如医疗、化学分离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等等。近年来,国外医药业界和临床医学界对寡核苷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新药研发 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国科学家曾试图将寡核苷配体用于医疗。这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由于具有极高的蛋白质亲和力故能阻滞体内的受体,抑制蛋白质活动,它们成为当时不少医药研发机构筛选新药
-
黄禹锡造假干细胞来源查明 错失重大发现
生物通报道: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的黄禹锡教授因干细胞研究论文造假被揭发而从事业的巅峰跌至谷底。时隔两年,造假风波也早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最近的一项追查黄禹锡当时所有的干细胞来源的研究却让人再次感叹其一时的疏忽导致与另外一项重大成果失之交臂。 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研究人员公布在8月2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网络版上的一项报告对韩国黄禹锡研究中所使用的来历不明的胚胎干细胞系有了新的发现。该发现矫正了干细胞研究历史记录,并且还确立一套急需的分享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标准。 2004年,韩国黄禹锡研究组宣布利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人类胚
-
《自然》:生死一线的关键操纵者
生物通报道:来自VIB和比利时Leuven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一种能解释植物应对胁迫(stress)复杂途径的新机制。这种新发现的控制系统能调控数百个基因的活动,从而使植物能够进入安全模式。当生物体受到刺激以启动储能的同时,能量降低。这种状态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却能让植物临时保护自己不受有害胁迫条件的损害。这些发现还可能拓展到植物以外的生物,而且这些结果可能对了解像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植物能够捕获阳光,并利用光作为合成糖的一种能源。它们是食物链的最底层。最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都要依赖这种光合作用。没有植物,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些生命体就不可
-
10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研究成果公布
生物通报道:在最新一期的《基因组研究》杂志的网络版上,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卫生科学中心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大规模基因组研究的结果。 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调查10种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之间基因复制数量的差异,剩余九种灵长类动物分别为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短尾猿、狒狒、狨和狐猴。这项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种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和基因簇。在漫长的6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这些基因曾发生过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和缩减。 为了找出这10种灵长类动物之间基因拷贝数的差异,研究人员使用了含有24000多个人类DNA的芯片进行对比性基因杂交试验。接着,他们把人类的DN
-
《科学》:免疫系统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悠久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Baylor医学研的研究人员在8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告说,他们惊讶地发现,非常古老的变形虫(social amoeba,也称阿米巴虫)体内具有免疫系统。这一发现将加深人们对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转变的认识。变形虫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固定的外形,可以任意改变体形。同时变形虫也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主要功能为运动和摄食。它们一般是以单细胞藻类、小型单细胞动物作为食物。当碰到食物时,变形虫会伸出伪足进行包围,由细胞质里面的食物胞消化。 当单个变形虫面临生存压力如饥饿时,这些单细胞生物会结合起来,形成可以移动的多细胞生物蛞
-
PLoS ONE:豆角中毒机制探明
如果煮得欠火候,一顿蔬菜大餐可能会像腐烂的肉、鱼或奶制品一样对你的胃肠(GI)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对于这种食物的“报复”,如今,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背后原因,至少对于人们关心的豆科植物而言是这样。 许多种类的豆科植物都包含有一种蛋白质——植物凝血素。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如果不通过烹饪破坏这种蛋白质,植物凝血素会导致一类严重的食物中毒,同时伴随恶心、呕吐和腹泻。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没有搞清这种分子使人中毒的确切机制。 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植物凝血素具有终止细胞膜修复过程——它是消化作用的一部分——的能力。这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对单细胞以
-
英国研究报告称用醋筛查宫颈癌廉价简便
新华网伦敦8月4日电 英国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一种利用醋的关键成分进行筛查宫颈癌的方法廉价而简便,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幅减少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 这种方法需要利用一个内窥器(扩大阴道壁的一种工具)、一盏明亮的卤素灯和浓度为3%至5%的醋酸溶液。将这种醋酸溶液涂抹在子宫颈上,可疑组织显示为发白的损伤,健康组织则没有颜色变化。 来自法国里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医生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南部3.1万名30岁至59岁的妇女身上试验了这种方法,其中3088人的筛查结果为阳性,进一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活跃基因揭示ALS新线索
生物通报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鲁盖瑞氏症)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患者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所患的就是该病。 斯蒂芬·霍金在他20岁的时候被诊断患上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这种疾病使人逐渐不能控制肌肉,医生认为他只能活上几年,但他以惊人毅力与病魔搏斗,打破医学预言活到了现在。尽管如此,这种病至今还是一种不治之症。 现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神经学家确定出ALS的一种活跃基因。这一发现为开发治疗这种慢性、
-
改变一个蛋白就让鼠胆变大
生物通报道:老鼠似乎是出来名的胆小,人们常常用“胆小如鼠”来形容某人胆子小。这种先天的胆小似乎能够通过后天的改造来改善。爱荷华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减少或抑制一种叫做ASIC1a(acid sensing ion channel protein,算感应离子通道蛋白)的蛋白质能够减少实验室小鼠的先天胆小恐惧行为举止,从而使这种胆小鬼变得胆大了些。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了解焦虑疾病,并且可能为这类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标。 对人和其他动物来说,一些恐惧在一般来说都是本能和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来的。例如,实验室小鼠即使从来没有接触任何捕食者,它们也会害怕特定的捕食者。但是,人们对这种与先天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