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两篇Cell子刊解析记忆分子

    生物通报道: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短时程记忆的不稳定性,但是新记忆的不稳定性的分子及细胞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来自乔治亚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记忆分子”CaMKII蛋白(钙/钙调素的蛋白激酶II)活动的方式,从而进一步了解了短时程记忆。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乔治亚医学院的钱卓教授,其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是国际著名的基因工程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发展了一种新的基因敲除技术,对精确地研究脑功能和脑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应用这项技术构建了海马CAI区限定性的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29

  • 《自然—神经学》:研究揭示大脑如何识别三维物体

    作者:徐青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了可能与识别三维物体能力有关的大脑活动模式。相关论文10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学》(Nature Neuroscience)。 人类的目标视觉能力极为出色,计算机虽然在算术运算、下棋方面能够胜过人类,但无法很好地识别三维物体。虽然描述一个三维物体不难,但要从不断变化的二维图形中挑出三维信息却是大脑执行的最难的任务之一。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表明,大脑负责高级视觉的区域将三维物体当作平面的立体组合,多个神经细胞组合起来编码整个物体表面。约翰斯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10-29

  • Neuron:神经元与肌肉细胞间的沟通媒介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帮助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建立长久通信的媒介,并认为该媒介可能在肌肉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时出现变异和遭到攻击。 据悉,研究人员找到的是连通聚集蛋白(Agrin)和MuSK间的蛋白。聚集蛋白是由运动神经元释放出来指挥构建神经与肌肉突触的蛋白;MuSK存在于肌肉细胞的表面,它能引起关键性的内室“交流”,从而产生神经元突触并让能够接受特殊指令的受体聚集在正确的部位。 乔治亚医学院发育神经生物学主任梅林(音译)博士表示,聚集蛋白和MuSK之间没有进行直接的通信是过去让人们长期感到困惑的问题。现在他和同事们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们发现聚集蛋白首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10-29

  • 科学家找到神经元和肌肉细胞间的沟通媒介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帮助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建立长久通信的媒介,并认为该媒介可能在肌肉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时出现变异和遭到攻击。     据悉,研究人员找到的是连通聚集蛋白(Agrin)和MuSK间的蛋白。聚集蛋白是由运动神经元释放出来指挥构建神经与肌肉突触的蛋白;MuSK存在于肌肉细胞的表面,它能引起关键性的内室“交流”,从而产生神经元突触并让能够接受特殊指令的受体聚集在正确的部位。     乔治亚医学院发育神经生物学主任梅林(音译)博士表示,聚集蛋白和MuSK之间没有进行直接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10-28

  • 华东师大Neuron封面解析记忆“橡皮擦” 去掉痛苦记忆

    生物通报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手美国乔治亚医学院脑功能与神经行为学研究实验室在靶向性记忆删除方面的研究取得新成果,最新文章发表在Cell子刊10月23号的Neuron上。 听起来,有些像科幻小说,靶向性记忆删除技术就是可删去大脑里特定区域的记忆,相信看过白蛇传的人都记得其中的一幕:白素贞用手一挥就把小青恋人大脑里关于小青的记忆全都删除掉。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哦! 记忆一般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获取、固化、储存及回想。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在记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某种角色的特殊的分子和有关的事件。其中一种这样的“记忆分子”,即依赖钙/钙调

    来源:Cell

    时间:2008-10-27

  • 实验鼠脑内一种钙结合蛋白可影响神经活动

    日本理化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实验鼠脑内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钙结合蛋白“S100B”可影响神经活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癫痫等神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理化研究所22日在新闻公报中说,大脑由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人类脑细胞的半数以上是神经胶质细胞。近年来有报告显示,神经胶质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释放出多种神经传递物质,调节神经活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10-27

  • 银杏叶对大脑有保护作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工程小鼠研究证明,每天服用一定剂量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预防或减轻中风后对大脑的损伤。科学家在《中风》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的研究支持银杏能中和引起细胞死亡的自由基的结论。   “啮齿类大脑和人类大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研究结果说明,进一步研究银杏的保护作用是有必要的。”麻醉学和危重症学副教授Sylvain  Doré说。“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证实我们的结论,我们就可以推荐一个治疗计划,为那些有中风危险的人用来预防脑损伤。”   研究人员给正常小鼠和敲除了HO-1基因不能产生血红素加氧酶-1(HO-1  )小鼠喂养银杏提取物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时间:2008-10-22

  • Science:神经受体多少决定肥胖与否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奥勒冈州研究所、德州大学心理学系、奥勒冈州立大学心理学系、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研究系多位科学家对肥胖与多巴胺受体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最新的成果公布在10月17日的Science杂志上。 把食物吃进去后,有些人吃一点点就满足,有些人却要吃很多才能得到满足感,个中的差异是由什么机制所控制。 据科学家解释,多巴胺基因对人体体重的增加有影响。研究者以年轻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开展长达一年的测试实验。 研究结果发现,在进食的过程中,大脑中背侧纹状体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给予进食作为反馈,而多巴胺的释放量直接影响进食的愉悦感。众所周知,多巴胺是被称为愉快激素的一种

    来源:Science

    时间:2008-10-20

  • 寻找引发金融风波的神经学原理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多年未遇的“动荡”,金融专家对其原因众说纷纭。值得一提的是,脑科专家也介入其中,企图丛神经学的角度阐释其原因。    近日,美国和瑞士的科研人员宣布了一项探索人对风险的预测和反应的神经学新发现。这项得到美国和瑞士两国国家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人脑和电脑对风险计算的差别可能是近期市场风波背后的罪魁祸首,这样的风波每隔10到20年就会出现一次,让金融市场和股民备受折磨。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10-15

  • Google创办人投390万研究帕金森

        今年35岁的谷歌共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自己的博客中宣布,自己携带有一种与帕金森氏症相关的变异基因。他表示要投入更多的钱资助与这种疾病相关的研究。图为2008年6月23日,布林在纽约出席谷歌新办公室开张新闻发布会。(图片提供:Corbis)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中枢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语言、动作和其他功能性障碍。据《纽约时报》报道,日前,谷歌创始人之一、35岁的谢尔盖·布林在自己的博客上宣布,一项DNA测试表明,他携带了一种与帕金森氏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布林表示,在自己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之前,将投入更多的资金长期资助帕金森氏症的科学研究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10-10

  • 社会压力促进人类大脑发达

     新华网消息:阿根廷《21世纪趋势》周刊网站9月2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人类大脑因社会压力而发展”,摘要如下。     猩猩和其它灵长目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各种社会行为,即它们生活在不稳定的群体结构中。在这些群体中,个体间的关系会因为忠诚和派别的改变发生变化。     这种群体组织被称为分裂-合并型组织。猩猩群就属于这种群体类型,由于它们交配混乱,因此并不存在固定的群体结构。此外猩猩在它们所属群体中表现出高超的自主能力,由于它们的群居方式经常变化,它们的社会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一项新研究指出,猩猩和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10-07

  • 中国科学家Neuropsychologia发表大脑可塑性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的消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汉字的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特性,尝试性地探讨了英语母语者在汉字学习中的迁移效应及其神经机制,探讨了学习者如何将文字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新的文字加工上以及其背后的神经反应是什么。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在《Neuropsychologia》上。近些年来,通过人工语言学习来揭示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如火如荼。不少研究通过功能核磁共振(fMRI)技术来考察由于文字学习带来的神经活动模式的改变,但却鲜有研究探讨学习者如何将文字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新的文字加工上以及其背后的神经反应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心理所的邓园助理研究员及其合作者让12名没有汉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06

  • 北大王韵Nature亮点文章解析神经极性进展

    生物通报道,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韵组最新神经极性研究成果公布在2008年8月27日《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近期, 9月24日Nature China评论该文章为Highlights。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结构,每个神经元通过突触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彼此调节,从而控制从呼吸、心跳到感觉、认知各个层次的生理活动。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根细长的轴突和多根复杂的树突,神经元这种特殊形态的形成过程称为神经元极性建立。这种极性形态是神经系统构成功能网络的基础。 细胞支架

    来源:Nature

    时间:2008-09-28

  • 揭秘入侵大脑的八种寄生虫及其宿主

    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一谈到“僵尸动物”,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科幻大片中的情景,事实上,确实有大量寄生虫可以控制毛虫、蟑螂、螃蟹,甚至人类的大脑。许多情形下,科学家并不确切清楚寄生虫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下便让我们揭开“僵尸动物”和控制它们的寄生虫的神秘面纱。 称为Plesiometa argyrasw的蜘蛛 1.照片上的蜘蛛称为Plesiometa argyra,是织网方面的高手,可以织出完美的圆蜘蛛网。不过,一种寄生性黄蜂只要叮它一下,马上就能控制Plesiometa蜘蛛的大脑。黄蜂借一蜇之机,将幼虫连同“新蓝图”一起留在蜘蛛体内,结果,Ples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8-09-26

  •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于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组建。目前,实验室主要定位于神经科学问题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围绕脑的可塑性这一主题,设“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感觉信息处理”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四个研究方向。为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实施和基地作用,本实验室设开放课题,支持与本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适当向西部偏远地区倾斜。相关要求参见《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附件1),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 资助领域1. 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发育2. 神经退行性疾病基

    来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08-09-25

  • 中科院百人博士新文章解析大脑痛觉信息加工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罗非研究员等人近期一项关于痛觉预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最新文章发表在2008年8月26日的《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 4.13)上。 罗非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及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以痛觉及其相关过程为载体和媒介,介绍感觉编码及其调节、以及感觉、情绪和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内在的神经过程。 罗非研究小组近期研究表明,痛觉预期能够显著增强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元放电以及痛觉内、外侧通路中的脑区内及脑区间神经活动的相关性,说明内侧和外侧痛觉系统对伤害性信息的加工都受到预期的调节。&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9-24

  • 揭示大脑调节回路随衰老产生的变化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年轻人最喜欢欣喜地期待着打开礼物,该研究揭示出了我们对奖赏的反应随着衰老而变得成熟的生物化学原因。Karen Faith Berman及其同事联合使用了几种大脑成像技术从而寻找当更年轻和更年长的成年人得到奖赏——或得到奖赏的承诺——的时候,大脑的哪些部分受到了刺激。多巴胺被认为是大脑的奖赏处理回路的货币,而且尽管大脑的多巴胺系统作为正常衰老的一部分而自然衰退,这种衰退的后果仍然令人难以捉摸。 这组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证明了,在视频投币游戏机上预料到或者获得一个奖赏的时候,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受试者比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受试者的多巴胺触发的大脑区域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08-09-24

  • Science:揭秘神经-免疫细胞信号机制

    杜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近期发现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间存在一种基因联系,科学家们在研究透彻的蠕虫中发现这一机制,这一发现对改善人类疾病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性意义。 很长一段事件,科学家们都关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联系,比如说,压力信号会降低免疫系统抗体的效力,但是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间具体关联的机制至今不明。 Alejandro Aballay博士说,这一次,科学家们首次阐明具体神经元如何远程控制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应答机制。Alejandro Aballay,杜克大学分子遗传与微生物学助理教授。 Alejandro Aballay和研究小组的成员以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回

    来源:Science

    时间:2008-09-23

  • 英研究发现"愉悦神经" 称抚摸可降低疼痛感

    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愉悦神经”,这种分布在人体皮肤上的独特“装置”可以在受到抚摸时减轻疼痛感。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慢性病乃至抑郁症的新式疗法。  “愉悦神经”缓解痛感  据介绍,人体皮肤在受到轻轻的抚摸时,这种神经就会作出反应。它们对诸如母亲对情绪不好的孩子所做的这类反复抚摩、拥抱动作尤其敏感。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弗朗西斯·迈克格伦内教授表示,当皮肤受到刺激而感到疼痛时,通过轻轻抚摩疼痛处附近的“愉悦神经”就可以显著地减轻痛感。这种“愉悦神经”其实属于神经系统中C纤维的一种。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C纤维是造成皮肤痛觉的神经纤维,但是现在迈克格伦内教授发现,C纤维当中还存在一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8-09-17

  • 《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捕获记忆过程的细胞活动

    新华网消息: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日载文披露,有关科学家首次捕捉到了自发记忆唤起过程中单个细胞的活动情况,从而不但发现了记忆内容在大脑中的记录位置,而且还揭示了大脑复制这些内容的机制。     这些记录是从准备做手术的癫痫症患者大脑中提取出来的。它们表明,人们经历事件的时候,某些神经元会被高度激活,而自发记忆就记录在相同的神经元当中。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推测到情形大致如此,但是获得直接证据还是第一次。     有关专家说,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几乎使这个问题有了定论:对大脑来说,记忆与行为非常相似。     这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9-16


页次:276/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