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Cell子刊:发现神经细胞的强力“刹车”

    生物通报道:癫痫症是一种会让人丧失行动能力的神经疾病,在美国癫痫影响着两百多万人。日前,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Mark S. Shapiro博士为治疗这一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研究于十二月二十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Neuron杂志上。“有很大一部分癫痫患者不能服用癫痫药物,或者现有药物对其不起作用,” 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Dr. Shapiro说。“结果,许多人只有选择通过手术移除海马体。海马体是大脑储存记忆的区域也往往是癫痫的所在地,不少患者不得不在记忆与癫痫之间做出选择。”据统计,十人中就有一人终生面临着癫痫发作的危险,大脑外伤、中风或药物过量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20

  • 音乐对大脑产生效应之谜 或有治愈脑损伤功能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0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当爵士音乐家威杰·耶尔(Vijay Iyer)弹奏钢琴时,他满脸写满了高度专注。之后观众都不禁好奇:当时他脑子里都在想什么?“老师告诉你,当你在弹奏音乐时什么都不要想。” 耶尔在弹奏完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巨人的脚步”(需要即兴演奏的乐曲)后这样说道。“我认为这就是对关于思想是什么的即兴发挥…思想通过我们的行为而展示出来。” 耶尔的表演导致纽约科学研究院就音乐和思想开展了一个专题讨论会。音乐引发了大脑大部分区域的活动,专题讨论小组成员、神经系统科学家和音乐家詹姆谢·巴洛加(JamshedBharucha)这样说道。“就你

    来源:凤凰科技

    时间:2012-12-20

  • 奥发现影响大脑发育的关键基因

    据新华社维也纳12月13日电(记者刘钢)奥地利维也纳分子病理学研究所13日发表报告称,该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影响人类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这种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严重的大脑发育障碍。报告称,目前全世界新生儿中患有病理性头小畸形的约占万分之一,由于大脑发育缺陷,患者的寿命通常不长。生物学家戴维·凯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鼠实验中发现,一种名为“TUBB5”的基因变异会导致胎儿头小畸形。这种基因变异可引起微管蛋白异常,微管蛋白是细胞内微管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细胞的运动和分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也在头小畸形患者身上发现了变异的“TUBB5”基因。戴维·凯斯认为,了解“TUBB5”基因是通向解开人类大脑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7

  • 中科院JBC文章发表神经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获得新发现,证实神经活动调控Somatostatin表达,通过突触后生长抑素受体4(Somatostatin Receptor 4)减少了树突棘密度,降低了兴奋性突触传递。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BC)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翔(Xiang Yu),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学与行为学等手段,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调节树突发育的分子机制,及树突形态异常对神经环路形成的影响。神经元活动对于神经环路的正常形成至关重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4

  • Nature新闻:自闭症或有新疗法

    生物通报道  根据发布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小型临床实验的结果,一种通常用于加速排尿的药物改善了自闭症儿童的某些症状。Nature杂志网站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新闻报道。自闭症是一种以沟通和社交障碍、以及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疾病。研究证实在自闭症中,一种通常抑制神经元活动的神经递质——GABA分子介导的信号发生了改变。这种GABA信号破坏是由于脑细胞中氯离子水平增高所致。法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部(INSERM)下属地中海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家Yehezkel Ben-Ari和同事们猜测,减少氯离子水平或许有助于治疗这种疾病。2010年,B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3

  • 影响人类大脑容量的新基因现身

        神经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非人灵长类物种,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主要体现在脑容量的变化。如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长臂猿的14.4倍,黑猩猩的4.3倍。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技人员发现了影响人类大脑容量的新基因。    近年来,核磁共振(MRI)脑影像学研究表明,脑容量具有很高的遗传力,并且与智商和记忆等认知能力高度相关。另外,脑容量在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均发生了明显病变,因此了解脑容量的遗传基础对于人类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3

  • 我科学家成功从人尿液细胞中获得神经干细胞

    据新华社消息,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脑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急需新技术手段。我国科学家成功从人尿液细胞中获得安全性好的神经干细胞,为这些病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治疗。这一成果论文于12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方法学》上。 据介绍,帕金森病等神经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差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长期以来的梦想是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来替代病人本身已经损伤丧失的细胞,从而达到治愈这类疾病的目的。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来自异体的神经干细胞往往会被病人的免疫系统排斥,最佳解决方案是来源自身的神经干细胞。然而通常情况下,在人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2

  • 上交大破解神经细胞身份密码

        大脑发生严重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脑肿瘤等,都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某种蛋白质表达出现问题所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基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发生大脑疾病时,是哪一基因表达出了问题,对于研究此类疾病机理,“对症下药”,将起到关键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12月5日对外发布,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科研团队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调控机理,在大脑发育中原钙粘蛋白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阐明了原钙粘蛋白家族在大脑中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成果最近发表在综合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上。 &nb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1

  • 操纵组蛋白H3.3或可抹除细胞“记忆

    科技日报讯 取出一个成熟细胞并移除其身份,从而使其可成为任何种类细胞——核重组,在修复受损组织及在化疗后替换骨髓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翰·格登博士最新发表在《表观遗传学和染色质研究》杂志上的论文表明,由Hira蛋白存储的组蛋白H3.3,是将细胞核恢复多能性,即发展成为多种细胞类型的关键一步。 所有个体的细胞都有相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随着生物体的成熟,这些细胞可被重组为心脏、肺、大脑等不同类型。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同的基因或多或少会在每个细胞谱系中永久关闭。随着胚胎的生长,经一定数量的分化后,沿着某条道路走下去的细胞将不再变成其他的东西。例如,心脏细胞不能转化为肺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1

  • 研究发现常吃西红柿抑郁症减半

    新浪健康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4日报道,《情感紊乱杂志》刊登中日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几次西红柿可以使罹患抑郁症危险降低一半。 据统计,超过20%的人在一生的某段时间会发生抑郁,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比男性更高。老年人群抑郁症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其原因是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亲人离世以及孤独等。 研究人员表示,西红柿富含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具有抗击多种疾病功效。其中番茄红素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和心脏病危险。多项早期研究认为,番茄红素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其机理是番茄红素可降低氧化压力,防止健康大脑细胞受损。 为了进一步探索番茄红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

    来源:新浪健康

    时间:2012-12-11

  • 向DNA“学习”损伤修复

    中国科技网讯 细胞每天要面对多种不同类型的DNA损伤,为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性,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应对这些损伤,这是大自然赋予生物体最好的礼物之一。“如果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向自然学习自我康复的本领,善用自然馈赠的礼物,将对促进人类健康,治疗肿瘤等疾病有重大作用。”在日前召开的以“DNA损伤响应和修复机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呼吁,加强DNA损伤修复基础研究,将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人类健康领域。会议执行主席之一、浙江大学华跃进教授在其主题报告中指出,DNA损伤响应和修复是自然界万物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DNA存储着生物体赖以生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1

  • 首套“帕金森健康操”发布

    日前,我国首套 “帕金森健康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正式向患者发布。这套健康操是由帕友网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专家和康复科专家为帕金森病患者量身打造的。作为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有益补充,该健康操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延缓病程发展。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生弟教授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终身疾病,患者常年饱受肢体不自主抖动、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折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痛苦。在发达国家,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通常都是由神经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联合制定的,而在我国,由于康复治疗发展存在不足,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2-12-11

  • 院士伉俪Nature揭示神经学重要秘密

    生物通报道  用一根睫毛温柔地抚摸新生果蝇幼虫柔软的身体,它会改变运动来对这种“呵痒”做出反应。通过观察这一现象,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揭示了温柔触觉的分子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作为我们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当前科学家们对于温柔触觉却知之甚少。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裕农(Yuh-Nung Jan) 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通道和神经发育等方面,不仅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并且从他们实验室中也走出了多位华人科学家,其中包括获得Science杂志“青年科学家奖”的时松海,哥伦比亚大学杨建,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0

  • PNAS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包涵体平反

    生物通报道: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增进了人们对细胞水平上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了解,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物,例如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负责运动或认知功能的大脑区域发生退化,导致患者的运动机能或认知机能受损。尽管科学家将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毒性蛋白的累积联系起来,但在细胞水平上蛋白累积如何引起毒性和细胞死亡还是个谜。致病蛋白累积所组成的结构也被称为包涵体,这种结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疾病的标志,但人们对包涵体与疾病之间的确切关联还知之甚少。希伯来大学的这项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0

  • Cell完成几十年夙愿 公布神经学重大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Scripps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耳-脑信号转换的一个关键组成元件——一种称为TMHS的蛋白,这对于进行听力和耳聋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来说,无疑是一项梦寐以求的突破性研究发现,这将有助于发现内耳准确的遗传学作用机制,了解内耳如何对声波作出应答,并将其转换成电脉冲(大脑能读得懂的语言)的。研究人员指出,TMHS是耳朵中所谓机械传导通道(mechanotransduction channel)的组成元件,这种通道能将来自机械声波的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从而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7日的Cell杂志上。“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机械传导通道中的作用蛋白,”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07

  • Science惊人发现:激素吹响神经撤退号,塑造男女之别

    生物通报道: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的神经也具有性别特异性。Johns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惊人的机制,雄性激素(如睾酮)能够通过调节生长因子BDNF使已经到达乳腺的神经撤回,该研究发表在十二月七日的Science杂志上。“这项研究针对只存在于雌性生物体内的一种乳腺神经进行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性别特异性神经到达特定目的地的机制,”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David Ginty教授说。Ginty实验室的Yin Liu对雌性小鼠体内负责监控乳腺导管乳汁量的神经进行了研究。如果乳汁量低这些神经就会通知大脑促进乳汁产生。在胚胎发育早期,雄性和雌性小鼠的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07

  • 脑神经细胞怎链接53个基因编写密码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大脑中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也是如此,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串由蛋白分子群构成的“密码”。上海交大12月5日宣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教授团队发现了大脑发育中这类蛋白分子编制“密码”的机制,有助于揭示自闭症、精神分裂、抑郁症等脑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相关成果日前登上了综合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   原来,脑神经细胞也具有分子多样性,它们之所以能够识别和区分彼此,建立起正确联系,正是由于那串各不相同的身份密码。而密码编制者是一种名为“原钙粘蛋白”的分子。之所以叫做“原钙粘”,因为这些蛋白是依赖钙离子的粘附分子,分布于神经细胞膜表面。   目前学界发现,大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2-12-07

  • 神经细胞“身份密码”形成之谜破解

    记者胡德荣12月5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科研团队新近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破解了一种名叫原钙粘蛋白的“身份密码”。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上。专家认为,该研究将对认识复杂精神疾病发病机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在人的大脑中,每个神经细胞表面都分布着一种原钙粘蛋白,它的不同表达为每个神经细胞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身份密码”。有了不同的“身份密码”,神经细胞才能“相认”、“相拥”,形成神经网络。原钙粘蛋白基因家族能够通过组合表达的方式形成神经细胞的分子多样性,并决定哪些神经细胞互相连接。 科学家虽然已能识别这种“身份密码”,但是对其形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12-07

  • 清华大学师生论文在2012年神经信息处理国际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

      清华新闻网12月5日电 近期,在多哈举办的2012年神经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CONIP 2012)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青年教师胡晓林及其指导的学生齐鹏与中科院院士、计算机系教授张钹共同撰写的论文《用于建模视觉皮层V2区神经元的层次化K-均值算法》(Hierarchical K-Means Algorithm for Modeling Visual Area V2 Neurons)获得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两层K-均值算法,可以快速对人类大脑皮层V2区的神经元进行建模,相对于文献中报导的最好算法,该算法的速度提高了10倍以上。  ICONI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2-12-06

  • 美制造出迄今最大规模人造脑 含5300亿个神经元

    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96台计算机,研究人员制造出了包含53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突触的人造“大脑”。这是迄今为止对大脑的最大规模的模拟。2012年11月14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2012超级计算大会上,IBM的计算机专家提交了一份标题是“1014”的报告。报告所描述的研究被媒体称为“认知计算的里程碑”。使用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96台计算机,研究人员制造出了包含53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突触的人造“大脑”。这是迄今为止对大脑的最大规模的模拟。它的初始目标是模拟出实验室中常见的恒河猴的大脑。有网友戏称“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计算机诞生后的第一件事会是要一根香蕉吃”,但现在这个“大脑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12-12-05


页次:220/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