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Nature子刊解答神经学重要谜题

    生物通报道 一种金标准(gold-standard)药物治疗——吗啡实际上会造成更严重的疼痛,这对于忍受疼痛折磨的个体而言无疑是一个残酷的打击。然而根据发表在1月6日《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那些接受吗啡治疗而使疼痛加剧的成人及儿童有可能离获得解脱又近了一步。“我们的研究确定了吗啡增加疼痛的一条分子信号通路,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新途径,可让吗啡对更多的患者有效发挥作用,”论文的资深作者、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Yves De Koninck博士说。该研究小组还包括来自多伦多病童医院、加拿大魁北克精神卫生研究所、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止痛新途径新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08

  • 中科院最新文章评述神经作用新机制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自身运动中眼动补偿的神经机制”的评述文章,通过介绍大脑内上颞区和顶内沟腹侧两个脑区的最新研究进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07

  • 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即开始学习语言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胎儿从出生前四周开始就能够分辨出母亲说话时用词的不同。而在出生之后几个小时内,胎儿就已经能够辨别出听到的语言是来自母亲还是其他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已经开始学习语言,而这一时间点的起点可以追随到妊娠后的大约第30周。胎儿在母体内最初学习的语言都是元音,它们更响、更长,比起辅音来更容易辨识。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与大脑科学学院教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母亲的言行成为首先影响胎儿大脑发育的外部刺激,母亲说话时的元音是胎儿所能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 此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在有能力开

    来源:搜狐科学

    时间:2013-01-07

  • 冷冻大脑可实现永生吗?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一家俄罗斯人体冷冻公司宣称他们能够实现人类永生。这个名为KrioRus的公司表示,大脑的运作类似于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它的内容是可以被冷冻和储存的。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人体冷冻是不合法的。来自俄罗斯的35岁的投资银行家欧萨奇(InnokentyOsadchy)表示他发现了一种“长生不死”的办法。欧萨奇打算将自己的大脑冷冻起来,等待未来技术来延续他的生命——他的大脑可能被移植到一具新的身体上从而“死而复生”。“为什么几十年之后我就一定要死,我觉得这不合逻辑,来生并不存在,我只想要延续我的生命。”欧萨奇这样说道。欧萨奇和俄国KrioRus

    来源:凤凰科技

    时间:2013-01-07

  • “标准”记忆形成模式遭否定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长期记忆形成模式存在错误。这个模式认为,长期记忆的建立取决于大脑中的一种酶。这项新研究发表于1月2日一期的《自然》杂志。它发现,没有这种酶的小鼠实际上依然能像普通小鼠那样形成长期记忆。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理查德·休加尼尔解释说:“流行理论认为,人在学习的时候,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结会加强。问题在于,这种加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过去的研究认为,有关过程的关键在于一种称为PKMζ的酶。2006年,一个研究团体制造了一种似乎能且仅能封锁PKMζ行动的分子。当把这种名为ZIP的分子施加于小鼠时,小鼠原有的长

    来源:新华国际

    时间:2013-01-07

  • 利尿剂有助治疗自闭症

    一种几十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其他疾病的药物在一项小规模的自闭症临床实验中表现出了希望。这种名为布美他尼(bumetanide)的药物在日服3个月后,减少了行为症状的总体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表示,许多服药的儿童家长报告说,他们的孩子现在更有“存在感”,并且在服药后更乐于参与社会互动。 与最近的另几项发现一道,这些进展表明自闭症的治疗或许已经看到了新的地平线。 有证据表明,自闭症妨碍了神经递质GABA,而后者能够对神经活动产生抑制。研究表明,布美他尼可增强GABA的抑制效应,这种药物已被作为一种安全的利尿剂治疗包括心脏病、肺病和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在这项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1-06

  • 我们疼在哪?大脑中的疼痛分布图

    科学家已经揭示了我们大脑中精细的疼痛分布图,为我们研究大脑如何使人感到不适,提供了帮助,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慢性痛的过程。 这个分布图是由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的科学家绘制出的,这也是第一次向人们揭示大脑对于疼痛的精细调控所达到的精度。这项研究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研究中结合应用了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和对于手指的激光刺激,由此得以绘制出大脑各区域对于疼痛的精细反应。来自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弗拉维娅 曼西尼博士(Dr Flavia Mancini,本文作者)说:“疼痛可以在大脑中精确定位,以前很多研究都关注了大

    来源:环球科学

    时间:2013-01-06

  • 研究发现感知瘙痒的神经细胞

    瘙痒是否疼痛的一种?数十年来未有定论。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感知瘙痒的神经细胞,消除了这一疑问,有助开发更有效的抗痒药物和疗法。 锁定神经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学家董欣中及其同事借助小鼠实验寻找感知瘙痒的神经细胞。研究人员对小鼠作基因改造,使它们的神经细胞活跃时变成荧光绿。他们随后让小鼠曝露在刺激性化合物中,如组胺和痒痒粉的有效成分,锁定变绿的神经。 这些神经细胞遭受过度刺激时,小鼠抓挠频率降低,显示它们不再觉得那么痒。 不过,这不足以证明那些神经只对瘙痒感作出反应。按照先前观点,那些神经也可能对疼痛感作出反应。于是,研究人员特意刺激小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1-06

  • 天才奖美女得主Nature解析神经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哈佛大学Rowland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对称性能帮助果蝇快速的进行气味识别 ,并且嗅觉受体神经元ORN激发时间和速率上的细微差异,也会导致嗅觉行为的差异。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23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Rachel Wilson,这位女科学家曾于2008年与其他三位女科学家包揽了麦克阿瑟奖(麦克阿瑟奖别名“天才奖”,详细见4美女科学家包揽“麦克阿瑟”生物类奖),Wilson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脑识别不同气味的机制。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初级嗅觉神经负责探测气味的大类,另外一些高级的神经元负责精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05

  • 记忆是如何形成并且分工的

    当一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它的突触就会发生增生或感应阈下降,经常受到刺激而反复兴奋的脑神经细胞,它的突触会比其他较少受到刺激和兴奋的脑细胞具有更强的信号发放和信号接受能力。 当两个相互间有突触邻接的神经细胞同时受到刺激而同时发生兴奋时,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就会同时发生增生,以至它们之间邻接的突触对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当这种同步刺激反复多次后,两个细胞的邻接突触对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兴奋的传播现象,也就是当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都会引起另一个细胞发生兴奋,从而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应联系,这就是记忆。人脑内存在多种不同活性的神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1-05

  • 华人博士PNAS神经学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副教授张忠伟(Zhong-wei Zhang,生物通音译)博士领导研究小组,在新论文中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一种特异的神经递质受体对于新生哺乳动物大脑突触修剪(pruning synapse)至关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育早期错误的突触修剪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然而直到现在研究人员还没有获得确切的证据证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参与了突触修剪。在最新的研究中,张教授实验室利用一种特殊的小鼠模型,其缺乏NMDAR的脑细胞毗邻正常表达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04

  • 俄人体冷冻专家揭秘永生:保存大脑仅1万美元

      俄人体冷冻专家揭示永生奥秘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不会生病,不会变老,人人都梦想永生。科学家认为,这种出现在科幻片中的情节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科学不断向前发展,人体冷冻的疯狂想法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生物衰老研究所首席专家、生物物理学家伊戈尔-阿尔特尤克霍夫向《真理报》总编辑伊娜-诺维克娃讲述了人类在永生上的不懈努力。  以下为访谈实录:  诺维克娃:“阿尔特尤克霍夫先生,如果你把一个死于绝症的人冰冻起来,20年、30年、40年甚至100年内有可能对他进行治疗吗?”  阿尔特尤克霍夫:“20年后,这或许不可能。但40年内,我不会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人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3-01-04

  • 追踪人类大脑的语言进化

    把支配语言处理的大脑左半球与偏手性联系起来的一项研究提示,人类的说话能力可能从一种类似于音节的发音和手势的组合中进化出来。Anne-Lise Giraud及其同事把脑电图(EEG) 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起来,从而监测了16位人类受试者在静息或观看视频的时候的大脑活动。与收听音节、基本感觉处理、口和手的运动有关的大脑区域在观看视频和静息的时候都表现出了左脑支配的说话的典型活动模式。这组作者说,这些结果提示这些区域在硬件上是不对称的,而且可能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左脑支配的说话和语言的基础。科学家进一步指出,指挥嘴和手的运动的区域的大脑活动在与音节——而非音素——语音节律有关的频律方面都有内

    来源:化石网

    时间:2012-12-31

  • 科学家绘多维脑地图 揭示大脑如何组织图像

       英国媒体报道,借助立基于大脑成像数据的电脑模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绘制出惊人的人类“大脑地图”,揭示大脑如何组织我们每天看到的大量图像。科学家发现大脑能够将我们看到的不同物体和活动进行有序排列并且效率极高。据悉,绘制这样的大脑地图还是第一次。   科学家将这种大脑地图称之为“一个连续的语义空间”。研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要求参与者观看两小时视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他们的大脑皮层成像数据而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哪些大脑区域负责处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体并按照它们的类别进行组织。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类别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例如拥有相同“邻域语义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时间:2012-12-28

  • 科学家发现大脑未知神经细胞 主管心血管功能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联合其他来自德国和荷兰的科学家日前通过研究发现在大脑中存在一种此前未知的神经细胞,该种细胞主要负责管理心血管功能,如心跳频率和血压等等。上述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临床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科学家表示上述细胞的发现将帮助人类攻克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所遇到的难题。 科学家通过对实验老鼠大脑的进行研究观察之后发现了一种此前从未看到过的未知的神经细胞,其在甲状腺激素的帮助下不断成长。科学家还表示,在临床实验发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正常的病人大脑中,上述神经细胞的成长情况和数量也都不正

    来源:搜狐科学

    时间:2012-12-28

  • 爱因斯坦大脑与众不同 具有罕见特征非常复杂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大脑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公众的兴趣,因为它提供了有关非凡智能的神经学基础的线索。上个月发表了对这名伟大物理学家的脑部和脊椎的灰色神经组织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之前未发表的有关爱因斯坦大脑皮层的图片,并声称已经鉴别出罕见但未知的特征。然而,有些人对这些发现是如何解读的表示怀疑。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去世后,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Thomas Harvey)移除了它的大脑并将其切成240块,并对全过程拍摄了大量图片。随后他将某些组织样本和图片交给研究人员,最终出现了少量相关

    来源:凤凰科技

    时间:2012-12-28

  • 《自然》杂志发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有关神经炎症研究的新成果

    12月16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员课题组的题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论文,展示了他们在神经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大脑正常生理功能和状态的稳定维持离不开脑内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精细调节和保护,但这两种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和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所构成了神经炎症反应常常对大脑健康不利。无论在自然衰老还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的大脑中,神经炎症反应均普遍存在,并异常活跃,促进免疫功能的失调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大脑的免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12-27

  • JBC:免疫系统的记忆

    生物通报道  人类免疫系统的记忆对于研制疫苗至关重要。只有当机体在二次感染的情况下识别曾经接触过的病原体,免疫系统才能比第一次更有效地对抗它。来自弗莱堡大学第三生物研究所的免疫生物学家Wolfgang Schamel教授以及同事成功地揭示了免疫系统记忆发挥功能的机制。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在初次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开始熟悉一种病原体,并认识到必须对抗它。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受体第二次偶遇相同的病原体,相比于第一次相遇时它们对于病原体更加的敏感,因此只需较少的病原体即可激活免疫系统。然而过去并不清楚为何这些受体会变得更加敏感。2011年,Scham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26

  • 中美科学家揭开大脑神经信号传递新通路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聪有关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解开大脑之谜提供帮助。12月2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神经递质释放中Munc18和Munc13蛋白重要功能的重组》的论文。该论文由马聪和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乔瑟夫·里索教授领衔的研究组合作完成。 “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神经信号传递离不开Munc18和Munc13。”马聪等研究后发现,Munc18和Munc13的活动贯穿于神经递质释放全过程。“我们的工作将这两类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完美呈现,并提出了一条高效的严格依赖这两类蛋白相互作用的新通路。”研究人员通过生物物理学手段,结合体外人工膜重组技术,第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2-26

  •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基因胚系突变与自闭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2012年12月21日,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基因胚系de novo突变及其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全面探讨了基因组范围内突变发生速率的差异,发生突变的整体模式及其对人类遗传多样性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揭示超突变性是影响包括自闭症在内的致病基因的共同特征,为深入探索疾病致病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父母生殖细胞形成时所发生的胚系de novo突变(germline de novo mutation,DNM)在人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神经发育异常类疾病,高度外显的等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2-12-21


页次:219/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