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政策与科学基金
  • 转基因VS疯牛病

    一方面是各个国家传来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种种危险说法;另一方面消息说我国要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有争论的,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沈阳农委食品安全处张处长认为,转基因食品既像味素,不能确定对人体是否有害;还像疯牛病,一旦暴发就很难控制。正方观点:饼干 代替感冒药     中国食品产业网刊载的一篇文章称,在京召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座谈会”上,有部分专家认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恐惧误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来源:沈阳今报

    时间:2005-11-28

  • 吸收中国学生是为了与美国竞争人才

     他在牛津出生,在剑桥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39岁时发现了“细胞分裂周期的关键控制因子”———细胞周期素,并因这一发现在58岁时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学术经历并不算复杂的学者,就是英国癌症研究院克莱尔·豪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蒂姆·亨特博士。   11月23日下午,亨特博士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厅讲台上,面对500多名学生侃侃而谈。他这次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面试10名中国青年癌症科研人员,从中选出最杰出的研究者,授予“英国癌症研究院中国奖学金”。在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蒂姆·亨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亨特博士首先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5-11-28

  • 上海财大:未公开发表论文也可毕业

    从本学期开始,上海财经大学“拆除”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门槛,明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必再为发表论文绞尽脑汁。昨天,记者在财大BBS上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赞成和欢迎。     “早就应该脱钩了。”财大法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吴迪虽然已经完成了论文指标,但他非常认同学校的改变,他甚至大胆预测,约有80%的同学是靠交版面费来发表论文的,而这正是学校作出调整的重要理由,“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期刊无法满足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需求,极易造成用非学术手段发表论文的弊端。这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5-11-28

  • 外语仍是大学生求职“敲门砖”

    2006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交流会近日在松江大学园区举行。记者在交流会现场发现,今年招聘单位对外语口语要求比往年更高,有的企业甚至在招聘现场进行临时口试,是不是“哑巴英语”当场见分晓。     投递简历  先过口试关     这次毕业生就业供需交流会分别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3所高校同时进行。在立信会计学院,交流会开始不久,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的摊位前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些单位的“门槛”都不低,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是“最低资格线”。     某咨询公司的一个招聘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05-11-28

  • 上海高校涌动科技创业潮

    “青山隐隐路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深秋时节的上海高校校园,树叶由绿转黄的法国梧桐仍在夕阳中展现着勃勃生机,漫步在茵茵芳草边的学子们一如既往地从容。然而在看似平静的背后,一股汹涌而来的创业激流已然在校园中暗自涌动。    高校里的第三种人    肖育军,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生。不久前,他刚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上签下了大名,并由此获得了30万元的创业基金。随后,他带着科研成果“新型纳米材料——瓷膜涂料”入驻上海徐汇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校园企业家。与他一同签约的还有上海师大周海清团队、东华大学宋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11-28

  • 民间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

    ——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侧记   科学时报 11月25日     作者:易蓉蓉       “一只苍蝇和一只蜜蜂装在一只瓶子里,聪明的蜜蜂知道有光的地方就可以出去,于是往瓶子四壁飞,做了不少无用功;而苍蝇呢,不具备这个能力,只能乱飞,但从瓶口飞出去的几率却大大增加了。究竟谁更聪明很难说清楚,但是蜜蜂的悲剧在于对事物有固定的成见,不知天下之大,结果害了自己。”    刚在长沙参加了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的范良藻研究员用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来形容民间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11-28

  •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评奖过程充分体现公共精神

    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张其瑶)旨在体现公共精神的我国首个环保人物大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今天揭晓。第一个凭借环保理念获选村委会主任的河南新乡农民田桂荣、第一个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发起者梁从诫、第一个向污染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学者王灿发、第一个报道圆明园防渗事件的记者赵永新和摘掉太原全国大气污染第一帽子的太原市环保局局长梁丽明5人获此殊荣。     据本次评选委员会主任金鉴明院士介绍,这一结果是根据20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民意调查和专家评选三项最终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的。其中,民意调查占权重的40%,其他两项结果各占30%。对三个层面不同结果进行加权平均,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11-28

  • Elsevier将帮助推广中国学术研究

    生物通报道:世界知名的Elsevier与Science出版社决定共同在中国建立翻译中心,以相互促进在国内图书与杂志的市场。这是这两家出版社合作多年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区Elsevier S&T副总裁Paul Evans称:“Elsevier与Science合作的方式为国际与中国学术届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例。我们也非常愿意看到合作的翻译中心将使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向国际上推广。Science出版社将成为Elsevier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2005年6月,Elsevier推出了广泛中国杂志合作计划(comprehensive Chinese Journal Cooperation 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1-25

  • 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力不成比例

    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是世界三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掌握3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数情况,有助于了解我国科技论文的发展动向,赶上先进国家。    1、SCI、EI、ISTP,3个系统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数情况    2003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的ISTP和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EI3系统共收录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93352篇,比2002年增加15957篇,增长率为20.6%。我国科技论文数占世界科技论文总数的

    来源: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时间:2005-11-24

  • 应试教育与应试科研抹煞创新能力

     “正当年富力强时,忙于应试;等到应试过了,年龄已大,成为强弩之末,力不从心。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靠谁去?”——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     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指出,“应试教育—应试科研”体系抹煞了创新。     应试教育错不在“考”而在“统”     “很多成功者必备的能力,现代的应试教育提供不了。”秦伯益一口气数出了6种能力:捕捉机遇的能力、自我定位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扬长避短的能力、各种表达能力、人际合作能力。“这

    来源:科学日报

    时间:2005-11-24

  • 《自然》杂志主编访问第二军医大学

    日前,《自然—免疫学》主编Linda Miller和《自然—遗传》主编Myles Axton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访问,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曹雪涛教授介绍了全校整体科学研究的概况,然后就学校免疫学研究所近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了综述介绍,两位主编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与曹教授交流,并对第二军医大学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具有的国际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两位主编访问第二军医大学,对于扩大该校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Miller博士是国际免疫学界公认的专家,对于当今免疫学的国际热点前沿进展非常敏锐和理解。这次她来第二军医大学访问是因为该校免疫学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11-24

  • Science高级编辑:“期刊影响因子会造成误导”

    “我说期刊影响因子是一个谎言,那是借用马克·吐温的话,开玩笑的说法,其实我的意思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是不准确,而是会造成误导。”11月20日,Science杂志高级编辑Guy Riddihough应邀在“《中国农业科学》创刊45周年纪念暨世界农业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的“谎言说”一出口,立刻引起在场学者的纷纷议论,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这样解释。     影响因子会变“魔术”     2002年,ISI公布,Nature的影响因子是30.4,Science的影响因子是26.68,这样,就可以说Science是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11-24

  • Nature分析耶鲁华人留学生示威背后

    生物通报道:在上个月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留学生在美国耶鲁大学的遭遇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现年26岁的韩雪梅(音译)3年前取得专门用于资助中国内地和香港学生的范氏奖学金,进入耶鲁生态与进化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校方承诺将保证学习期间的奖学金,但今年韩雪梅从生态和环境学系转入林学和环境学院后即被通知,奖学金将从本学年结束时终止。 失去资助的韩雪梅面对这被迫回国的命运,她所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随后,在10月20日200多名耶鲁大学华裔学生、学者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该校研究生院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校方对华裔学生的歧视。耶鲁大学一些教授以及学校所在的纽黑文市地区的多位民选官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1-23

  • 中国禽流感事件疑惑之一二

    生物通报道:“禽流感”这几个字到现在看来是有些视觉疲劳了,各大媒体,包括电视新闻、网站和电台每天都在报道着相关的进展,但从这些报道中编者产生些许疑问,列于其下,主要借此引起大家的关注,希望一些细节问题大家不要忽视。1. 安徽禽流感事件国家卫生部11月16日晚10点向全国通报,近日我国内地确定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分别来自安徽和湖南。其中来自安徽安庆的这则病例周毛娅11月1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的表现,并于11月10日病情加重,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但是在对死者所在地枞阳县周潭镇的家禽、家禽粪便、水体等进行采样检验之后并未发现H5N1病毒。虽然说周毛娅生前长期在外打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1-23

  • 美国华裔高材生黄威廉获美国大学历史最长奖学金

    美国罗德基金会秘书长杰尔逊宣布,32名美国学生获得罗德奖学金,其中包括一位名叫黄威廉(William L. Hwang)的华裔大学生。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黄威廉是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高材生。他主修三个学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电脑工程和物理。他所选修的课程中,完全都得到了A+,只有一项课程是A。他并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机构,以协助贫困少年学习发展科学和工程能力,使他们在这些范畴中有创造能力。  据了解,罗德奖学金是美国大学历史最长并且也是声誉最高的奖学金,今年的罗德奖学金申请者有903名,分别由333所大学推荐,他们都将于明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去攻读2或3年。罗德奖学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5-11-23

  • 《科学》见证中国科学

     今年是中国科协的前身之一———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11月17—18日,中国科协主席、《科学》杂志编委会主编周光召在上海主持了纪念活动。    1915年1月,上海,一份稿件由在美国的留学生编辑、封面印有中文“科学”字样和英文“SCIENCE”的月刊悄然问世,发刊词上赫然将“科学”与“民权”并列,申明要“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任鸿隽和8位同样来自中国、同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将“科学救国”的理想化为“传播科学”的实际行动,《科学》杂志就此诞生。《科学》杂志一问世,即“以传播世界最新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11-23

  • 李宁:科研从读史开始

     李宁的办公室并不小,但各种书刊资料却让空间显得极为局促。办公桌上的可用面积只够他趴着写点东西,最显眼的是那足有一尺多高的四卷《史记》。“好多书都是随手要翻的,所以就这么放着了。”他笑。   笑,这是一种定格的状态。回想起来,甚至觉得奇怪,似乎能看到的他的照片,都是一张笑脸。即便坐在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做实验也是如此。   问起《史记》跟他做科研有何关系,他突然提高音量:“太有关系了!”他开始讲古代畜牧业的发展,从伏羲养猪讲到转基因猪。激动处,他甚至痛骂明朝皇帝因自己姓朱而禁养猪,使得老百姓只能在地窖中偷着养。   “读这些东西时,会有一种使命感。”他说,“历史能让做科研的人变得沉稳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11-23

  • 科学时代的伪科学(下)

    ----方舟子  什么是伪科学  我们很难给“科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却很容易给“伪科学”下准确的定义,而且非常简单,那就是:被说成是科学的非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非科学都是伪科学,如果它们不冒充科学的话,那么就不是伪科学。有人说我把科幻小说当成伪科学来批,那是对我的观点的曲解。科幻小说本来是文学,如果把科幻小说中某种违背科学原理的惊人主张说成是科学主张,我才说它是伪科学。国内有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曾在科幻小说中描述说,由于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出现更凶狠的病毒,造成大的灾难。这种说法本来是无稽之谈,做为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容忍胡思乱想。但是在2003年萨斯流行期间,这名作

    来源:新语丝

    时间:2005-11-23

  • 马颂德:863计划管理将更加公开公正

    “今后863计划的信息要更加公开,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绝大部分能够公开的信息,包括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经费等相关信息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近日,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马颂德说,多年来,科技部一直在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公开工作,但力度 还不够,在863计划的管理工作中,现在还存在行政干预学术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工作中缺乏公正性,还有一些课题承担人,学风浮躁,课题完成情况与申请课题时的承诺出入很大等等。最近,在对全国承担500万元以上课题组进行的检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马颂德说,在过去的十五年里,863计划总投入只有近60亿元,涉及科研人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5-11-23

  • 科报视点:中国知识分子真的短命?

         “中国知识分子短命”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北京晨报》11月17日报道说,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北京论坛上透露,中国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短10岁。   这将此前各种有关“知识分子短命”的推论从坊间上升到官方,变得尤为引人关注。   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提供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过去4年间,中关村死亡的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是70.27岁。   一种假说:知识分子短命   一连串的事情似乎证明“知识分子短命”这一命题的合理性

    来源:科报网

    时间:2005-11-23


页次:348/395  共7898篇文章  
分页:[<<][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