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政策与科学基金
  • 科研人员矛盾心理:科研经费不拿白不拿

    “我总是会犹豫。凭良心说,我真的没有把握能够做出真正创新性的成果来。我现在哪里有创新的能力、激情和勇气?所以我想,最好不要这笔钱吧,要了会对不起国家的。但是,再想想,反正通常是5年以后才交账,钱用不好又没有人追究我的责任,而且总能找到交账的办法,比干别的风险小得多,最终还是会去拿。”(《科技日报》3月7日)  这是一位人大代表的矛盾心理:科研经费拿还是不拿?他坦承自己有“不拿白不拿”的利益诱惑,并且也直白地指出:科技界许多同行,同样也“先拿下科研项目的经费再说”。他的担忧正在于此: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2006年科技投入要达到716亿元,还提出了今后5年重点发展的领域;但他很担心,像他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04-20

  •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项目启动

    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于莘明)  旨在实现毕业生愿望和企业需求“嫁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由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等9个部委的11家相关研究中心与协会,以及广东等2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及参与主办的大学生科学就业综合服务体系暨企事业单位高素质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今天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发来贺信。   据介绍,大学生科学就业综合服务体系,由学生就业综合素质能力评测系统和万名专家库等4部分硬环境建设,以及科技、教育、卫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产业等部门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20

  • 揭开学术打假的重重迷雾:七问“论文迷局”

     编者按:3月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称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在科技界内外激起波澜。    近段时间以来,对于科技界学风道德建设滑坡的批评日渐增多,论文抄袭,成果造假,骗取经费,评审拉关系、走后门……种种来自科技界内部的揭露和抨击,引发人们对科技工作者学术品德的关切和忧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批评大多停留在“泛指”的层面,监督仲裁部门很难据此对具体的人和事进行调查及处理。    司履生教授对魏于全院士的举报,是近年来少有的实名举报,涉及的内容比较具体,加之双方都是肿瘤免疫学领域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4-20

  • 对学术造假后续调查 需防“二次腐败”

    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教授,受到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的公开批评,被指控“弄虚作假”。尽管公开信撰写于2005年8月,但此事经媒体曝光最近才被广泛关注。4月15日,四川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事作出公开表态:不是“学术造假”,而是“学术争议”,同时该校表示就此学术争议应该举行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昨日《深圳晚报》)  与其他“石沉大海”的涉嫌学术腐败事件相比,这次校方能够公开回应质疑,不是回避问题,值得称赞。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校方的表态并没有最终解答专家的批评和公众的困惑。首先,校方尚未组建答辩听证会专家组,就对事件作出性质判断,不免“主观意图先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6-04-20

  • 中科院将投2.5亿元全面升级科研网络

    “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E—Science    本报北京4月19日讯(记者郑金武 实习生赵策)中科院网络中心运营部副部长唐海娜近日在“2006全球IPv6峰会”上透露,中国科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将对E—Science投入2.5亿元,以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则,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全面升级改造、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海量存储的建设等等。     唐海娜介绍说,中科院的E—Science是利用下一代互联网的资源,包括对网格、数据库等资源加以整合,用来进行全球性的合作,从而支持现代化的科研活动。目前,中科院的一些野外台站得到的数据已通过高速网络传播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20

  • 方舟子: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既造假又造谣

    生物通编者按:2006年初,四川大学丘小庆学术造假风波使国内学术反腐又掀新高潮。4月17日,四川大学公开为丘小庆教授正名。一时激起了不同反响。方舟子先生就此事在新语丝发表了评论:《扬子晚报》2006年4月18日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称:  “调查结果出炉,对丘小庆教授来说却没有大舒一口气,‘我很狼狈,很丢脸!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一个海归教授,丘小庆指出在国外通常都有正常的渠道解决学术争议。如果有疑问或是学术质疑,将在相互之间立刻查询、联络调查,太低级的指控不会被理睬。而在国内却炒得一塌糊涂。其间一些媒体和网络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方舟子的网络甚至不刊登我回应的东西。’丘小庆有些愠

    来源:新语丝

    时间:2006-04-20

  • 质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一入选作品

    生物通综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旨在逐步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评选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评选标准为: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材料详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美籍华人、国际知名学者钱世锷对一篇入选论文表示了质疑,该论文主要内容两次送交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两次均被无保留退回,有关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04-20

  • 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评选正式启动

    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刘莉)  “这次评选活动,我们首次采用专家评比与网民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鹿大汉向大家介绍。   “发明创业奖”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调动群众发明创业积极性为目的,由社会力量设立的综合性科技奖项,主要奖励发明人物。首届“发明创业奖”评选活动于2005年举行。   今年的评选活动将从4月持续到11月。据主办方介绍,为了引导全社会关注中国发明创新事业,激发大众中蕴藏的创造热情,将采用专家评选和群众评选相结合。本次活动参评个人或企业的资料(视频、文字、图片)都将上传至指定网站,在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20

  • 六名年轻科学家获德国科学迈尔-莱布尼茨奖

     据美国《今日医学新闻》网络版2006年4月16日报道:六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已经被宣布为2006年度迈尔-莱布尼茨奖得主,奖金为16,000欧元。今年奖项的得主全部是由全体委员集体评选出来。他们分别是在神经系统科学、理论物理学、古典语言学、神经肿瘤学、高分子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德国研究联合会颁发了迈尔-莱布尼茨奖。该联合会是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提供资金帮助,运用德国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经费来支持本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该奖项以前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原子物理学家迈尔-莱布尼茨教授的名字命名,迈尔-莱布尼茨教授于200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时间:2006-04-19

  • 北京高校毕业生失业增六成 失业人员趋年轻化

    昨天,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新成长失业人员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季度增加至3525人,增长了61.99%。市职介中心主任谢小红说,近两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所以高校毕业生走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人日益增多。 据了解,本市进入劳动力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17403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126358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登记人员为100459人,需求人数比求职人数多25899人。其中,求职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高,48%的岗位匹配不到合适的人选,34%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另据数据显示,一季度16-3

    来源: 华夏时报

    时间:2006-04-19

  • 美国欲改革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才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学术界和工业界领袖正在竭尽全力,说服国会通过有关移民和签证的改革提案,留住优秀的人才。他们认为这些改革措施势在必行,因为它们不仅仅是移民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问题。     陈福(音译)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一位留学生,2003年在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在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中找到了一个职位。但他不能无限期地留在美国,因为他的学生签证时间在他毕业一年后就到期了。因此,他来到大西洋另一边的英国,在一家政府资助的公司中找到了工作,不久后他回到中国,成为深圳一家基因公司的职员。 &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19

  • 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刻不容缓

    “由于不懂专利,忽视专利信息查询,给我国企业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延淮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申请专利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呈井喷状增长,而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仅2002年,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产品损失金额就达170亿美元。         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研发中心主任的刘延淮,多年从事专利数据研究。他举例,山西某大型集团曾投资4.2亿元引进杜邦公司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建设13万吨苯胺工程。但后来发现,在全球苯胺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06-04-19

  • 方舟子打假成名是学界悲哀

     方舟子打假打出了名,以至于鲜有行外人记得他正经八百的学术背景。搞分子遗传学研究,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打学术的假,现在倒是缺他不得。   当下卷入“学术造假”争议的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便是“吃”了方舟子的“亏”。再往前,清华大学一名“造假”的教授也被他推下了讲坛。如今的方舟子,无异于学术界的一个“异类”。   论文抄袭,成果造假,骗取经费,评审拉关系、走后门……种种学界道德滑坡的批评不绝于耳之时,有一个方舟子,的确是学界的幸运。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学界中人若个个“五十步笑百步”,于相安无事中“天下太平”,而让这样一个“异己分子”打假成名,实在是学界大大的悲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18

  • 安徽一批“转制”院所生机勃发

    一个只有700名员工的研发机构,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是5年前的21倍,出口创汇则从5年前的“零”激增到9000万美元。这是首批转制的国家242个大院大所之一的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转制后发生的巨变。在安徽,像这样生机勃发的转制院所不在少数,它们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据安徽省科技厅对7家中央驻皖院所、两家省属重点研究所的初步统计,2005年共实现总收入57.7亿元,利润3.6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7.8倍和4.9倍,年均增长51%和37%。其中年收入超过15亿元的两家,5亿元以上的3家,3亿元以上的7家。经调查发现,经过转制后几年的艰难探索,这些院所逐渐找到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18

  •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举证责任倒置加重患者负担

    由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名医论坛近日在京举行。吴阶平院士、胡亚美院士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张金哲院士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儿科医师的医德修养》的主题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致辞中说,现在社会上把看病难、看病贵责任全部归咎于医院和医生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恰当的。看病难、看病贵不仅仅是中国现在的情况,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每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5.6%,但是这5.6%当中政府只出了17%,社会上要出26%,老百姓要出56%。老百姓出的56%在世界上来说是多的,而政府出的17%在世界上来说是少的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18

  • 为转基因作物发展“探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转基因农作物经济影响研究进展综述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历来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关注,可谓当前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生物安全性存在担忧,一方面由于其经济影响评估的困难,许多政府决策者在“是否支持”、“如何推广”等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   最近三年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季焜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深入研究转基因水稻、棉花发展对我国相关产业产品生产、需求、贸易、市场价格及农民收入等的影响,为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所建立的转基因农作物经济影响评价和政策分析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18

  • 川大为丘小庆正名 论文造假无事实依据

    4月17日,四川大学通过四川新闻网就“丘小庆论文涉嫌造假”事件作出正式回应。对于该事件,四川大学成立专门专家组于2006年1月17日至2006年4月5日进行了严谨论证,最后得出结论:6位作者所说的“论文造假”没有事实依据。四川大学还表示将提出维权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四川大学的声明全文如下:   200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丘小庆等1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题目为“可作为对抗特定细菌靶向抗菌物质模型的一种工程化多结构域抗菌多肽”的论文,2005年12月,论文著名作者中的校外作者里有六位声称该论文是学术造假,说他们在过去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因此,他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06-04-18

  • 四川大学将举行专家听会证裁决司魏之争

    近日从四川大学获悉,该校将举行一个由校外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对当前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司魏之争”进行裁决。     “司魏之争”起自日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在一境外网站上发表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质疑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教授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同时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据四川大学副校长李光宪介绍,“司魏之争”所涉及的话题极具专业性,媒体和公众不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学术争议应按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8

  • 2006年中科院三大报告

    生物通综合:200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2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决策层的“科学与社会”系列年度报告——《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简称“三大报告”)。这三大报告介绍和综述了2005年科学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盘点了公众关注热点,对中国材料和能源技术新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紧密结合实际,亮点纷呈。《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阐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战略意义,指出了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主要面临的四方面挑战,系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7

  • 从医学博士到企业家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俗语:“being  a  good  doctor  first,money  come  after  you!”(先做一个好医生,财富自然跟着来)。可一位留学日本、美国的医学博士,面对国外优厚待遇的诱惑,他却毅然踏上了回国创业的路途。昨日,在浏阳生物医药园,记者见到了这位立志为国人健康“做点事”的医学博士。   一桩病例触动实习医生      今年46岁的徐明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毕业于中国医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2006-04-17


页次:328/395  共7898篇文章  
分页:[<<][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