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政策与科学基金
  • 同济—上海生科院蛋白质研究中心成立

    为建立有效机制,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和资源集成。由同济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的“蛋白质研究中心”,6月15日在同济大学揭牌。根据有关协议,今后双方将在科研和师资力量互补、利用,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推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同济大学将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保送相关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学位。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表示,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将蛋白质研究列为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同济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共享蛋白质研究方面的资源,对于推进蛋白质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6-06-20

  • 大学人事改革为何不先拿管理层开刀

      华中师范大学酝酿一年、历时6个月的教师聘任制改革风暴落幕:25名正副教授,两名讲师“落聘”;29名包括正、副教授在内的高级职务教师被解聘。(《武汉晨报》6月12日)  人事改革,旨在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格局,能者上庸者下,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只要程序设计科学、合法,就无可厚非。即使有名的教授,倘若不能与时俱进,沦为“老科学”的家,被淘汰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华中师大这场“人事风暴”显然有点难以让人接受:为什么只有教师要承受人事改革的阵痛,而管理阶层则岿然不动?教授要接受上岗的苛刻淘汰制,为什么行政领导作壁上观?  不独华中师大,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等的大学人事改革,基本都采取这一方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06-20

  • 就业高峰到来 揭开大学毕业生失业真相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这次浪潮前锋凸至,预计今年9月达到最高点,而且要蔓延“十一五”头两年。 在解决就业难题上,各方的努力可以用“千方百计”来形容——政府决策掷地有声,企业充分挖掘社会责任,此外对青年“结构性失业”的心态调整,辅以专家的救治方案等等,这些措施都将是安全度过第三次就业高峰的保证。 第三次就业高峰进行时 “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业、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即将到来的第三就业高峰形势严峻,有可能超过前两次。”5月19日,国家劳动和社会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时间:2006-06-20

  • 倾听女科学家施蕴渝和马光辉的心声

    6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校区的500人大教室座无虚席。绝大多数听众是女研究生,她们未来很可能走上一条科学研究的道路。两位演讲者则是杰出的女性科学家:施蕴渝,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马光辉,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副所长,1984年公派去日本留学,2001年回国,第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施蕴渝:“女性一定要自强不息”           “不管怎么样,女性一定要自强不息,不要依附别人,要别人看得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20

  • 科技部打击学术腐败7大举措

    科技部负责人宣布,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学风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在七方面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2002年以来,科技部多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然而科技部认为,虽然出台了许多制度文件,但宣传有限,落实不力,执行不够。特别是“汉芯”事件查处后,科技部党组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决定下一步在七方面加大防治学术腐败的制度建设和落实力度。   ①严防“跑部钱进”  &nb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6-19

  • 科技部:强化制度建设防治学术腐败

    建立评价监委 健全违规档案 推行问效问责 拒绝“跑部钱进”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 浮夸不实、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这些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治理学术腐败成为科技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尚勇副部长今天表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从公开立项程序、完善评审专家机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现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从源头上彻底根治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创新环境。   据介绍,为防止科技管理中可能产生的腐败和不良行政行为,科技部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目前,国家科技项目已经实现了网上申报,下一步逐步实现网上评审,推行网上公示制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目的是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6-19

  • 我国将建科研诚信制度 科技立项须在网上公示

    编造虚假简历、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弄虚作假……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的浮躁、腐败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汉芯”造假事件查处之后,科技部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进一步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措施。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将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抓好制度落实,以根治社会反映强烈的学术腐败问题。    科技立项须网上公示    【背景】确定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意味着大笔的经费投入,同时可能产生腐败。    【措施】科技部将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06-06-19

  • 一周科技风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些现象被人关注多了,就成了热点。  克隆技术自诞生起,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时至今日,大家的心态已从狂热转向平和,但是一有风吹草动,还是要睁大眼睛看一看。  上周四,3只在丹麦降生的克隆猪让人眼前一亮。它们由中国和丹麦两国科学家“手工制作”而成,这在国际上是个创举。专家解释说,传统克隆技术缺点不少――设备昂贵、步骤繁多、流程复杂等等,而且容易对细胞核造成损伤,而除常规设备以外均为手工操作的克隆技术就避免了这些问题,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克隆活动提供了可能。  克隆技术无国界,却始终有禁区。除了国际上统一禁止的克隆人研究,对克隆人体细胞及组织的研究,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美国哈佛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6-19

  • 最糟的三个博士后工作地点

    在选择博士后工作地点的时候,资深教员(senior faculty)并不总是最好的导师。生物通综合:任何已经完成研究生学业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选择过程中是多么的麻烦,有这么多不同的课程,这么多不同的选择和这么多的规则。而且即使是完成了博士学业,还是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是否选择,或者选择哪儿完成博士后研究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在之前的新闻:2006年博士后最佳工作场所调查之排名(国外)和国内博士后最佳工作场所网调结果公布(国内)曾经提到了由The Scientists杂志以及生物通网站进行的有关最佳工作地点的选择调查。但是来自Albany Medical College的Alden March Bio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16

  • 中医危局:从资本阴谋到制度陷阱

    这篇文章是《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一书的导言。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触目惊心的事实,许多篇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本书的编著者吕嘉戈先生以一片赤诚之心对中医药传统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感谢吕嘉戈先生提供电子文档,感谢陈雪芳女士提供样书。) 中医是中华民族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然而今天,这个脊梁已病入膏肓,危机重重。 大多中国人都不会相信中医会在中国人手中被消灭,也不会理解这些中国人为什么要消灭中医。有人会说,中医现今还是有发展的,国家是重视的。但这些人现在所讲的中医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而是已经西化了的或是中西医

    来源:光明观察

    时间:2006-06-16

  • NIH高层科学家受贿事件曝光(原文)

    生物通综合:来自Congressional report6月13日的消息,一位NIH高层官员受贿28.5万美元,为辉瑞公司提供了数以千计的人类组织样品。原文如下:A top NIH official gave Pfizer thousands of samples in exchange for $285,000 in consulting fees, according to a Congressional report released yesterday Trey Sunderland, chief of the Geriatric Psychiatry Branch of t

    来源:NIH

    时间:2006-06-16

  • 重审中国科技史第一冤案 (2)

    上篇:重审中国科技史第一冤案(1)  康熙皇帝   因此,在这一时期,西方科学知识并未在国内广泛传播。相反地,保守势力还十分强大,有时甚至占据上风,所以才酿出汤若望案。  历史争鸣  “康熙认为西方科学源自中国”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  现在有些人喜欢说:“这些东西本来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都是跟我们学……”甚至说“《周易》体现了二进制计数法,而计算机也是使用二进制,因此,计算机理论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专家指出,这种论调跟清代的“西学中源”说颇为相似。自从西学东渐以来,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两种:一种顽固坚持所谓正统、盲目自大、排斥西学。康熙皇帝重提所谓“西学中源”的说法: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6-16

  • 华中师大教师聘任改革 54名正副教授被解聘缓聘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日前基本结束,29名长期不在岗、出国逾期,以及正在办理调离的正、副教授被解聘,25名正、副教授和两名讲师因考核未达标而被缓聘。    据校方介绍,通过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两项指标的考核,该校共聘教授260名、副教授463名,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和37%。对于聘上的教师,学校将在3年合同期满后,按照协议严格考核其履职情况,进行下一轮聘用。   据华中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陈守银介绍,此次27名教师缓聘的原因大多为科研方面未达标,少数人教学质量和数量存在问题,还有部分人主要精力没有放到教学科研上来。这27人将有1年的缓聘期。缓聘期间,国家工资不变,校内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06-15

  • 专访艾登·比门博士:我如何管理美国科学基金

    “今天,不通过国际合作就无法确定科学前沿,因为前沿可能在任何时刻出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们通过国际合作追踪前沿所在,但这绝非易事。在寻找前沿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找科学领袖。科学领袖是那些视野在科学前沿之外的人。前沿之外的领域并不清晰,风险也更大,但总有这样的科学家,他们不仅能发现前沿之外的机会,而且能带头推动前沿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医学界有一个希波克拉提斯誓言:不可伤害。当科学家剽窃、隐瞒重要事实、伪造数据和欺诈时,他们就造成了伤害。今天,科学家也需要一个‘希波克拉提斯誓言’:诚实、正直、遵守职业道德,不要造成伤害。”  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艾登·比门(Arde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15

  • 打破“终身制” 中国高校教授“下课”危机加剧

     中新社武汉六月十四日电 (记者 艾启平)华中师范大学日前公布,该校五十四名正、副教授被校方正式解聘。此举意味着,酝酿多时的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去年十一月起,该校通过对在职教师进行考核,共聘教授二百六十名、副教授四百六十三名。二十七名教师未聘上原职,其中包括二十五名正、副教授,两名讲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二。同时,该校二十九名长期不在岗、出国逾期和正在调离的正、副教授也被解聘。  华中师大人事处处长陈守银表示,以前教师职务评聘重在评审,一旦取得职务资格,终身有效。现在就是要通过按需设岗、择优聘任、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打破这种教师任职终身制,增强教师的岗位意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6-06-15

  • 学术呼唤诚信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韩国黄禹锡造假的科研论文先后都在《科学》等国际著名科技期刊发表,给科学界和学术期刊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更为可怕的是,最近发生在学术领域里的道德、伦理、诚信之争,比如论文虚假、学术不端、署名纠纷等,已从少数著名国际学术刊物波及整个学术期刊界,迫使期刊编辑重新思索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作者的论文应该怎样写,编者对论文又该如何审,是否还有更好的科学论文评估、审阅和发表程序?    造假面越来越广   黄禹锡造假,让世人震惊。可班德·普尔凡勒博士的话更让人惊心:“据一项对51位科学家的抽样调查,近半数人在过去3年内知道自己身边有人有造假行为”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6-06-15

  • 医学研究泥沙俱下 “新研究”有多少可信?

     4月,各地的烟民听到了一条让人高兴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新研究”表明,“戒烟努力失败的烟民可以寄希望于通过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来帮助自己降低患口腔癌的风险。”   然而,这条报道忘了问题的另一面:这些止痛药导致的健康问题比其它任何药品都多。事实是,“研究”显示,这些所谓“非类似固醇消炎药”会印发胃出血,每年在60岁以上的英国人中造成大约3500人次住院,400人死亡。   有些患者会根据自己读到的材料要求家庭医生开新药或采取新的治疗方法,这让医生感到恼火。伦敦东区的普通医师迈克·菲茨帕特里克说:“患者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些报道的影响。比如降胆固醇药物。一会儿有新研究说,它们的功效比

    来源:星期日泰晤士报

    时间:2006-06-15

  • 人民时评:学术评价科学化有多难?

    《中国青年报》6月13日报道,中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表示,我国学术界人才成长的环境宽严失当,该宽的地方不宽,该严的地方不严,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本该追求科研质量却变成了盲目追求科研数量,是宽严失当的表现之一。  的确,这一现状在学术界已非一日。从教授到一般研究生,从评职称到晋级,大多要求论文“重量”而不是质量,要求论文“厚度”而不是深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这种评价体系的缺位和错位,导致了学术垃圾的泛滥,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污染了学术空气,削弱了创造力,钝化了创新精神。  这些年来,有识之士也不止一次地呼吁: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少数学术机构在自行探索之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6-15

  • 邬建国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教授

    6月12日,国际知名的景观生态学家邬建国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教授,并作了题为《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性科学》的学术报告。             邬建国教授1957年出生,1991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毕业,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国际可持续性研究所任职,是国际知名的景观生态学家,在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城市生态学及可持续性科学等研究领域均有较大建树。目前已发表论文108篇,近三年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生态学学术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06-06-15

  • 我国学者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全会日前在莫斯科召开。会上我国学者路甬祥、王淀佐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路甬祥,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机械和管理过程学部机械专业外籍院士。    王淀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1994当选为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化学和材料科学部材料科学专业外籍院士。    至此,共有13名中国学者当选俄罗斯(苏联)科学院院士。他们是:郭沫若(1958年)、李四光(1958年)、周光召(1988年)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6-06-14


页次:320/395  共7898篇文章  
分页:[<<][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