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批“转制”院所生机勃发

【字体: 时间:2006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一个只有700名员工的研发机构,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是5年前的21倍,出口创汇则从5年前的“零”激增到9000万美元。这是首批转制的国家242个大院大所之一的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转制后发生的巨变。在安徽,像这样生机勃发的转制院所不在少数,它们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据安徽省科技厅对7家中央驻皖院所、两家省属重点研究所的初步统计,2005年共实现总收入57.7亿元,利润3.6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7.8倍和4.9倍,年均增长51%和37%。其中年收入超过15亿元的两家,5亿元以上的3家,3亿元以上的7家。经调查发现,经过转制后几年的艰难探索,这些院所逐渐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化道路,国家长期投入形成的技术、人才优势得以厚积薄发,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这些院所的共同特点是转制后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功能大大增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十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省部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奖的所有成果都直接用于军民品生产,已累计出口3亿美元。该所创办的民品生产企业四创公司已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雷达第一股”。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拥有的2000多项成果,70%得到转化,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这些院所大多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一批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项目,在大型水泥立式磨、雷达、压力容器、特种显示、生物医药、采矿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在机制体制创新上,这批转制院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研一体”的研发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科技投入机制。

  每个院所都有骨干企业,都有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安科生物工程公司、华夏产业园、天源科技股份公司相继从安徽生物所、芜湖电真空所、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脱颖而出;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成功兼并了淮南矿机厂、蚌埠化机厂等地方企业;以化工部第三设计院为主发起创办的东华工程科技公司,打破单一化工设计的框框,并采取EPC方式实行工程总承包,近3年每年实现利润3000—4000万元。东华公司提出“人均年收入10万元,每人买一套大房子、买一辆小轿车”的“小康家园”主要物质指标正在成为现实。2005年,9家院所研发经费投入达4.2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7.2%以上,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的势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体制创新|转制|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