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昆明植物所在多功能黄素依赖酶的催化机制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黄素依赖型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参与生命代谢的诸多过程,如新陈代谢、免疫防御、细胞信号传导、DNA修复、细胞凋亡等。这类酶也广泛存在于次级代谢途径中,参与催化形成复杂多样的天然药物。黄素依赖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大多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这限制了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因此,发现具有独特功能或具有底物杂泛性的新型黄素依赖酶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黄胜雄团队从托酚酮吡啶生物碱rubrolones的rub基因簇异源表达菌株中分离得到了系列新的托酚酮环上三个双键被还原的化合物(图1B),晶体数据和手性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化合物为外消旋体。作者在生产托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4

  • 昆明植物所在重要油料作物蓖麻耐热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热胁迫是植物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环境胁迫之一。热胁迫已经对物种分布、全球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植物的耐热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科学意义。蓖麻是一种热带起源的油料作物,能够在极端高温(40 ℃)的条件下生长,为植物耐热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系。植物已经进化出多种生理、遗传和表观机制响应热胁迫,然而对于脂质重塑在热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子分子遗传”专题攻关组,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利用脂质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深入系统地解析了蓖麻幼苗在热胁迫下脂质重塑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现,在蓖麻幼苗中共检测到297种脂质化合物,其中54种脂质分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4

  • 华南植物园“淫羊藿素在制备水果保鲜剂中的应用”和“桑色素在制备水果保鲜剂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3月3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杨宝等完成的“淫羊藿素在制备水果保鲜剂中的应用”和“桑色素在制备水果保鲜剂中的应用”2件专利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利用淫羊藿素水溶液或者淫羊藿素/咪鲜胺组合水溶液、桑色素水溶液或者桑色素/咪鲜胺组合水溶液处理香蕉、芒果等水果,可有效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该发明为水果保鲜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对于维持水果采后品质,减少贮藏损失,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3-04

  • 华南植物园揭示miR2105/OsbZIP86分子模块调控水稻耐旱性的分子机制

        干旱是威胁水稻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影响水稻的高产与稳产。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 nt的非编码小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ABA是植物最重要的“抗逆激素”,其生物合成对于植物胁迫耐受性的提高至关重要。但ABA合成的调控途径以及miRNAs与相应靶基因之间的串扰仍有待确认。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高维维等,研究发现干旱时水稻miR2105直接靶向切割OsbZIP86 mRNA来调控OsbZIP86转录本水平,影响水稻的耐旱能力,超表达OsbZIP86或降低miR2105表达可提高水稻的耐旱性。Os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3-04

  • 我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对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图 西太平洋板块起始俯冲模型卡通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202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李洪颜、李翔、徐义刚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的机制与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玻安岩的硼同位素记录起始俯冲过程中板块输入的快速转换(Boron isotopes in boninites document rapid changes in slab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3-04

  • 我国学者在手性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超分子大环的化学式结构;(B)块状大环分子晶体剥离示意图; (C)单层手性分子纳米片的AFM表征;(D)单层手性分子纳米片的球差透射电镜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75136、91856204、91956124)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崔勇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手性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自支撑手性二维单层分子晶体(Free-standing homochira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3-04

  • 营养与健康所邵振研究组发展ChIP/ATAC-seq高变信号检测的表观组异质性分析统计模型HyperChIP

      2022年2月28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邵振课题组题为“HyperChIP: identification of hypervariable signals across ChIP-seq or ATAC-seq samples”的方法学论文,报道了其开发的HyperChIP计算模型。它能对多个ChIP/ATAC-seq样本间信号强度差异进行统计建模,识别高变信号基因组区域(hypervariable regions,HVRs);一系列下游分析表明,这些表观调控信号样本间差异显著高于背景模型的位点可有效用于揭示被比较样本集的宏观异质性结构(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3-04

  • 旱地沙蜥两个亚种线粒体全基因组

     动物线粒体基因由于其母系遗传、易扩增及进化速率快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分子系统发育、种群遗传、谱系地理和历史生物地理等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有关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与进化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脊椎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相对保守,而在两栖爬行动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基因重复和丢失的现象。然而,种内水平的基因重排较为罕见。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郭宪光团队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了采自新疆的旱地沙蜥(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两个亚种(准噶尔亚种P. helioscopus varius和伊犁亚种P. helios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3

  • N-乙酰转移酶NAT10决定分裂期细胞命运的新机制

    2022年2月2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杜晓娟教授团队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在线发表了题为“NAT10 regulates mitotic cell fate by acetylating Eg5 to control bipolar spindle assembly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核仁N-乙酰转移酶NAT10通过对马达蛋白Eg5 的第771位赖氨酸乙酰化,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两极的形成和染色体分离,维护细胞正常有丝分裂。NAT10通过乙酰化Eg5第771位赖氨酸维护有丝分裂示意图细胞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3-03

  • 鲁伯埙、费义艳和丁澦合作团队跨学科合作发现变异亨廷顿蛋白结合化合物对疾病的潜在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鲁伯埙、费义艳和丁澦合作团队跨学科合作发现变异亨廷顿蛋白结合化合物对疾病的潜在作用多种疾病由特定的致病蛋白质积累引起,而很多致病靶点蛋白功能很难被直接抑制,传统认为这些靶点“不可成药”。例如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的致病蛋白变异HTT(mHTT)就是备受关注的“不可成药”靶点。如何通过小分子化合物特异性靶向这些“不可成药”靶点是生物医药领域当前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及临床价值。近年来的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的思路集中在设计或发现双功能降解剂,例如PROTAC、ATTEC、LYTAC等靶向降解技术。这些技术已成功降解多个“不可成药”靶点,但依赖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3

  •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碳通量年际动态及驱动机制》出版

      人类活动导致的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剧增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目前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紧急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但承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我国目前每年碳源排放的缺口约为100亿吨 CO2,编制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清单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祁连山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碳汇功能区和生态屏障区,碳收支存在较大的年际波动。准确评估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碳过程可为我省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2-03-03

  • 小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与管理学科组在八眉猪肠道菌群构建和代谢对食物纤维的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八眉猪(Sus scrofa)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猪种,其消化粗纤维的能力(52.08%)显著高于野猪(45.72%)。八眉猪(♀)与杜洛克猪(♂)杂交后代二元杂交猪兼备了母本耐粗饲和父本生长周期短的优良特性,因此是研究食物纤维对肠道菌群影响最理想的模型动物。蚕豆是青海地区常见的农作物,蚕豆秸秆经青贮后可用作饲料。蚕豆秸秆中总纤维含量达56.45%,是典型的粗饲料。   为探讨食物纤维对八眉猪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小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与管理学科组将24头3月龄杜×八二元杂交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 GroupⅠ),20% (Grou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2-03-03

  • 武汉植物园在武陵山地区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陵山位于华中地区,连接着中国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也是中国东部和西南部的植物区系交汇的纽带,生境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研究人员以武陵山及其周边地区(82万平方公里)为研究区域,对木本植物数据进行空间栅格化,并基于此分析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地区相比,武陵山区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且该区域物种交换在纬度梯度上相比经度梯度呈现较高的速率。研究人员还根据物种组成,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生物地理区:武陵山区、南岭-雪峰山区、秦岭-大巴山区、四川盆地区、江汉平原区和云贵高原区。该区划结果和自然地理划分结果一致:武陵山区是连接华北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3-03

  • 黎后华团队在贯叶连翘药效成分Hyperforin的化学合成中取得进展

    2022年2月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黎后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Hyperforin and Pyrohyperforin”。 Hyperforin (贯叶金丝桃素)作为贯叶连翘 (圣约翰草)的有效成分,在1971年被首次分离鉴定,目前在欧美被广泛用做保健品用于缓解轻、中度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hyperforin还具有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3-03

  • 林志强/吕丹/游富平团队联合提出基于梯度pH敏感聚合物的抗病毒新策略

    2022年2月2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林志强/吕丹/游富平团队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A gradient pH-sensitive polymer-based antiviral strategy via viroporin-induced membrane acidification”的研究论文,成功构建了一套pH敏感的聚合物探针,精确测定了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酸化水平,并筛选出一种可特异性结合并裂解病毒包膜的聚合物,研究发现该聚合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病毒效果。 梯度pH敏感聚合物的化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3-03

  • 孔炜团队与崔庆华团队合作发现柚皮素防治腹主动脉瘤并揭示其机制

    2022年3月1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孔炜课题组与崔庆华课题组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Macrophage TFEB-14-3-3 Epsilon Interface by Naringenin Inhibit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柚皮素对腹主动脉瘤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柚皮素激活巨噬细胞TFEB抑制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 腹主动脉瘤表现为腹主动脉基质降解和局部的瘤样扩张,是一种难发现、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3-03

  • 《ACS Catalysis》发表龙凤课题组强心甾类糖基转移酶机制工程化改造研究新进展

    近日,催化领域国际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龙凤教授课题组关于强心甾类3-O糖基转移酶机制解析及工程化改造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从药用植物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中鉴定了一个同时具有糖受体和糖供体宽泛性的强心甾类3-O糖基转移酶UGT74AN2,并解析了一系列该酶与糖受体/糖供体/产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首次揭示了植物强心甾类糖基转移酶的底物识别和催化机制,并基于晶体结构对UGT74AN2进行了工程化改造,增强了其糖供体宽泛性。 论文题为“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is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3-03

  •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邓子新院士课题组新型聚酮合酶研究新进展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近日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邓子新院士团队在聚酮生物合成领域的重要成果。C-C键形成是有机分子的构成基础,也是化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新型聚酮合酶的发现可以为未来开发C-C合成工具提供全新的思路。 论文题为“A Pair of Atypical KAS III Homologues with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Functions Program the Polyketide Biosynthesis in Asukamycin”(《一对兼具起始和延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3-03

  • 科普 | HIV合并SARS-CoV-2感染的现状与挑战

      梁科,庄柯   从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已肆虐全球两年余,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对于HIV感染人群(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WH)。由于HIV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因此PLWH感染SARS-CoV-2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均可能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此外,PLWH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亟需大规模的研究。国内外一些研究团队展开了相应的临床调查和基础研究,这为PLWH合并SARS-CoV-2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1. HIV和SARS-CoV-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3-03

  • 上海交大黄丽钰团队发现去泛素酶OTUD6A调控肿瘤...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黄丽钰研究员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OTUD6A promotes prostate tumorigenesis via deubiquitinating Brg1 and AR的文章,揭示了去泛素化酶OTUD6A通过调控Brg1及AR蛋白稳定性影响前列腺癌进展的作用及新机制。        去泛素化酶OTU多个家族成员被发现在前列腺癌中高频扩增,其中OTUD6A(Ovarian tumor

    来源: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2-03-03


页次:379/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