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刘建新实验室在MICROBIOME发表论文

    标题:Integrated meta-omics reveals new ruminal microbi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feed efficiency in dairy cattle(IF=15.679)作者: Xue, Ming-Yuan ; Xie, Yun-Yi ; Zhong, Yifan ; Ma, Xiao-Jiao ; Sun, Hui-Zeng ; Liu, Jian-Xin*(刘建新)来源出版物:MICROBIOME卷10   期1   文献号32DOI10.1186/s40168-022-012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23

  • 苏州医工所杨洪波团队联合宾州州立大学程寰宇团队提出了用于自供能的3D可拉伸天线

      可拉伸天线是未来可穿戴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机体保形接触、小尺寸和高度集成的重要无线通讯和能量收集组件。然而可拉伸天线的机械变形通常会导致其谐振频率的变化(即失谐效应),可伸缩天线的在体辐射效率也会由于人体组织的损耗而严重降低,这就限制了柔性天线在应变传感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苏州医工所杨洪波团队联合宾州州立大学的程寰宇教授团队,首先提出了一种分层构架的具有拱形排列网状图案的可拉伸微带天线,该天线的可拉伸性提供了变形期间几乎不变的共振频率,实现了有效的在体无线通讯。相关成果发表在了Nano Micro Letters(IF:16.419)(DOI:10.1007/s4082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3-23

  • 上海交大尹若贺课题组揭示HY5调控番茄弱光徒长及果实代谢的重要生理学功能

    我国是设施蔬菜生产大国,在冬季设施蔬菜栽培中,光照不足以及雾霾天气,容易导致设施内部形成弱光环境,引起蔬菜作物徒长,俗称“弱光徒长”,严重影响蔬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设施蔬菜,也是蔬菜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常用模式。然而调控蔬菜弱光徒长的机理,以及弱光徒长和果实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尹若贺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 杂志发表了题为“Pivotal roles of ELONGATED HYPOCOTYL5 in regulation of plant developm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3-23

  • 北京大学的行星科学研究系列报道(2):观测证实水星磁层存在环电流和磁暴

    磁暴是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磁场扰动,它是众多空间天气事件中最具危害性的一种。一场大规模的磁暴(如1859年的卡灵顿事件)会对人类现代科技文明,包括航天器、供电线路、输油管道以及通讯系统,造成数以万亿计的损失。今年2月初(2月3—5日), 一次地球磁暴过程使得SpaceX 发射的49颗卫星中的40颗卫星毁坏。Chapman和Ferraro最早对这一现象做出物理上的解释:引发磁暴的是空间中的环电流,它由环绕地球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所驱动。目前,部分行星(土星、木星)磁层中的数千到数十万电子伏特的捕获离子所组成的环电流的存在已经在观测中得到了证实。因此,与之相关的磁暴现象能否发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3-23

  • 我国学者在局部热疗激活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左) Cell封面图;(右) 局部热疗通过HSF1-A2B1转录轴激活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022034、31770840、32071148、31800989、81902980)等资助下,华东师范大学马欣然、徐凌燕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胡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强研究员合作报道了米色脂肪局部热疗可通过HSF1-A2b1转录轴激活产热,减轻肥胖并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3-23

  • 南京大学Cell子刊发文:PP2Acα-LCAT调控肝性骨病的发生

       图 PP2Acα-LCAT调控肝性骨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14、81730067、82030067、82161160342、31771572)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医学院蒋青教授研究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薛斌教授团队、南京医科大学李朝军教授团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棣教授团队合作,在肝性骨病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肝骨轴缺陷促进肝性骨营养不良疾病的进展(Defects in a liver-bone axis contribute to hepatic osteodystrophy disea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3-22

  • 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在高原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地质历史最年轻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的美誉。青藏高原的隆升和第四纪时期剧烈的气候震荡对该区域内物种的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生态格局。青藏高原拥有其独特极端环境的丰富生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同样也是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对第四纪冰期的响应等科学问题最理想的区域。   梅花草属(Parnassia L.)隶属于卫矛科(Celastraceae),主要分布于北温带高山地区,我国西南部山区是该属分布和分化的中心区域。长期以来,梅花草属的系统位置存在较大争议,且存疑物种较多,亟需建立全面可靠的系统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2-03-22

  • 武汉植物园在莲耐水淹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莲是莲科莲属挺水植物,在亚洲各国广泛栽培,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为了应对水生环境,莲适应性进化出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荷叶效应”,并拥有遍布周身的联通气孔。在我国,莲通常种植于河流、湖泊和低洼地带。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持续性强降雨频发,莲常遭受完全水淹的灾害,给莲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为加快莲耐水淹品种的分子育种进程,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开展了莲应对完全水淹的响应机理研究,在国际园艺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了题为“Time-course analysis and transcriptomic ide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3-22

  • 浒苔多糖及其锌络合物调控动物机体健康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我国黄渤海海域多年来连续爆发浒苔绿潮,对山东等省海洋和近海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吴信研究员和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海藻源无抗饲料研发实验室,先后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等研究单位开展系列合作,攻克了海藻酶解多糖与金属离子螯合技术,开发出具有生物活性、高效稳定的海藻多糖饲料添加剂,并在河南广安生物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动物替抗试验,探索了浒苔多糖及其络合物对动物肠道健康、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等方面的影响和调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3-22

  • 华南植物园选育的“中科1号红松茸”通过品种鉴定

        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段俊研究员的科研团队和广州双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食用菌品种“中科1号红松茸”(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Zhongke1’),通过了由广东省种子协会组织的专家组现场品种鉴定。    “中科1号红松茸”是以引自贵州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自编号S12)为材料,通过系统选择育种与现代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食用菌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比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出菇时间比对照品种提早10天以上,单菇重量比对照品种可增加6克以上。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3-22

  • 农学院周伟军教授团队在油菜育种与综合利用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油菜首席周伟军教授团队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综合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培育的黄籽优质、高产高油“浙大630”等系列油菜品种及“浙大七彩油菜”在生产上表现突出,受到好评。3月6日,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等七家单位的专家对“黄籽高油高产抗逆油菜品种浙大630等的选育与综合应用”进行了成果鉴定,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研究员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研究员担任副主任。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3-22

  • 城环学院保护生态学团队在《科学》发文揭示: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碳、保土、蓄水

    2022年3 月18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华方圆研究员带领的保护生态学课题组牵头7国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科学》(Science)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题为“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 contributions and trade-offs of forest restoration approaches”的研究论文。研究汇总分析了来自全球53个国家地区、264个野外研究的近2.6万条数据,发现与结构简单的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现地表碳存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的生态系统服务,但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3-22

  • 北大学者Cancer Cell解析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2022年3月17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任仙文副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在国际期刊Cancer Cell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Immune phenotypic linkage between colorectal cancer and liver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    肿瘤微环境(TME)特征与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有着内在的联系,且TME的特征会显著影响癌症的进展和转移情况。系统解析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表型是理解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然而随着近些年单细胞技术的发展,研究

    来源:

    时间:2022-03-21

  • 利用LAMOST与Gaia揭示银盘恒星化学丰度径向梯度的演化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John Vickers博士与沈俊太教授和李兆聿副教授合作,发现银河系薄盘恒星的金属丰度径向梯度随恒星年龄的增长趋于平缓,这与恒星径向迁移过程的预言一致。论文发表在国际天文权威期刊《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题为《对银河系薄盘金属丰度径向梯度趋缓的研究》(The Flattening Metallicity Gradient in the Milky Way's Thin Disk)。金属丰度径向梯度与银盘的演化历史天文学上把比氢和氦还重的元素都称为“金属”。恒星诞生于星际气体,继承了其中的金属元素,而它在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3-21

  • 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谢心澄院士课题组及合作者在自旋超导态中非阿贝尔编织效应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吴宜家在合作导师谢心澄院士的指导下,与合作者深入研究了利用自旋超导实现非阿贝尔编织效应的可能性。2022年3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自旋超导体中利用Aharonov-Casher效应实现非阿贝尔编织》(Non-Abelian Braiding in Spin Superconductors Utilizing the Aharonov-Casher Effect)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自旋非零(通常由铁磁序引起)的激子(电子-空穴对)凝聚体中,由于激子内部的库伦吸引势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3-21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周雄团队在《科学》发表乙烯聚合可视化观测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周雄团队与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永旺团队合作,利用表面合成动态可视化技术,首次以直观的影像形式在分子尺度展示了规整碳化铁表面乙烯聚合的反应过程,阐明了乙烯聚合的分子插入链增长和分子异构化链引发的关键步骤,从而加深了对乙烯聚合机理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以《表面乙烯聚合乙烯插入机制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 of On-surface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through Ethylene Insertion”)为题,于2022年3月11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 )杂志。聚乙烯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3-20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课题组发文报道 酵母核孔复合物内环的近原子分辨率…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真核生物进化出了独立的细胞核。细胞核由双层膜(核膜)包裹,膜的存在使得细胞的核质交流受到阻碍。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镶嵌在双层核膜上,控制核质与胞质间物质运输的唯一通道,其功能的紊乱引起多种严重的疾病,包括癌症。 70余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解析NPC的高分辨率结构,然而由于其结构内在的柔性,组成的复杂以及体积的庞大,至今仍无法全面地阐释其精确的构成。2022年3月18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来自隋森芳教授团队题为“Near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inner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2-03-20

  • 西湖大学Cell最新发文:发现超毒力分支艰难梭菌毒素B新受体

    艰难梭菌是一种造成医院和社区感染腹泻及肠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在全球各地造成了一系列爆发性感染,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最高级别威胁的耐药病菌。艰难梭菌有5个主要进化分支,其中II型分支由于其强致病性又被称为超毒力分支,是近年来在北美、欧洲等地区造成数次爆发性感染的罪魁祸首。毒素B(TcdB)是艰难梭菌致病的关键因子,已有研究报道不同艰难梭菌分支表达的TcdB分属于数个不同亚型,部分亚型在毒理和病理上存在有明显差异。与其它分支的艰难梭菌不同,超毒力分支艰难梭菌专有表达的两种TcdB(TcdB2和TcdB4),均不识别经典的毒素受体FZD蛋白,其如何侵入肠上皮细胞是一个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03-19

  • 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在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白唇鹿肠道微生物组成及生态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 是鹿科(Cervidae)白唇鹿属(Przewalskium)下的唯一物种,仅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特化种。为逐步恢复野生白唇鹿种群数量并维持鹿茸的可持续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白唇鹿被人工养殖。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圈养个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具体表现为潜在病原体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功能减弱,患病风险增加。   为深入探讨圈养对白唇鹿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过程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基于16S rRNA V3-V4区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2-03-19

  • 中南半岛北部的气候与植被具有长期稳定性

      热带有着当今世界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化石对于了解热带森林的起源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植被盖面积大、淋溶作用强,加上古植物学研究发展较晚,这里发现和报道的新生代植物化石较少,在古热带的核心地区——中南半岛的研究也几近空白,基础资料的不完善使得我们对这里新生代植物的基本面貌还缺乏空间和时间上的全面了解。此外,“东亚植物区系来源于何处?”,也是备受植物地理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有很多现象表明热带亚洲成分在其中有很大贡献,但仍缺少化石证据。了解热带亚洲的新生代植物多样性变化历史,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    古生态研究组自2016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3-19


页次:372/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