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京大学最新发文:巨噬细胞免疫功能重塑新发现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简称TAMs)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占据枢纽地位,是有意义的治疗靶标。沈萍萍教授团队长期从事TAMs功能与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免疫治疗技术研发工作。在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及基于此的免疫治疗新策略构建方面,获得系列研究进展。最近的又一项工作发现:糖异生代谢限速酶—丙酮酸羧化酶(PCB)发挥了非经典生物学功能,改变TAMs功能性极化表型而介导了肿瘤进展。 PCB是糖异生代谢途径的限速酶之一,在催化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维持细胞能量稳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针对PCB的非经典生物学功能的发现甚少。研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8

  • 大型基因分析表明咖啡摄入与偏头痛无关

    根据1月25日在线发表在《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基因预测的咖啡消费量与偏头痛风险之间似乎没有因果关系。来自中国杭州浙江大学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研究咖啡消费和偏头痛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英国生物银行375,833个个体的数据,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获得了9个与咖啡消费在全基因组意义上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使用最大的可获得的偏头痛GWAS,包括59,674例和316,078例对照,获得了任何偏头痛及其亚型(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的汇总级数据。固定效应反方差加权作为汇总MR估计值的主要方法。使用固定效应反方差加权法,研究人员发

    来源:Frontiers in Genetics

    时间:2022-03-08

  • 桃源站数据集获评首届优秀共享开放遥感数据集“优秀数据集”

      近日,由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遥感学报》、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优秀共享开放遥感数据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相关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桃源站数据集《2004–2014年桃源站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长期监测数据集》获评“优秀数据集”。   《2004–2014年桃源站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长期监测数据集》由《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推荐,数据来源于桃源站于1995年建立的红壤坡地不同土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3-08

  • 华南植物园在落叶栎叶片C,N,P化学计量学及其环境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叶片元素化学计量学与植物养分限制、群落组成、生态系统功能息息相关。探究区域尺度上同属植物叶片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学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物种的响应和适应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落叶栎隶属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森林组成的重要树种之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学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林谕彤在旷远文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采集全国22个地点的5种常见落叶栎(图1),探究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随纬度梯度和经度梯度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栎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3-08

  • 上海交大吕海涛团队与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合作发...

           近日,我院吕海涛研究员与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团队联合在国际药理学权威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评论性综述论文“Emerging Pharmaco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吕海涛研究员,王一涛教授,景王慧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肠炎基本有两种特征,1)病因病机复杂,缺少临床溯源分子证据;2)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或者治疗过

    来源: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2-03-08

  • 微生物研究所在AI赋能挖掘微生物组功能多肽方面获得新进展

      抗生素耐药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近几十年来,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微生物持续增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引发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70万人。抗菌肽(AMPs)作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候选方案之一,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作用快速等优势,同时因为容易降解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性污染。因此,开发出能够应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药物,缓解耐药问题迫在眉睫;但传统方法筛选新药的候选分子成功率较低,亟需高通量的挖掘和筛选手段。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肽,其作用范围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抗菌肽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其中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8

  • mBio:上海交大模拟实验发现冷泉喷发推动有机碳循环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在海洋中,几乎所有深埋甲烷的释放和消耗都发生在冷泉。因此,解析冷泉的甲烷循环对于估算海洋甲烷源汇至关重要。由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ME)和硫酸盐还原细菌(SRB)介导的甲烷厌氧氧化(AOM)过程是冷泉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阻止甲烷逸出的关键屏障。由于技术挑战,尚未实现对喷发冷泉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直接监测,无法评估冷泉的喷发状态对于甲烷转化的影响。这是冷泉甲烷碳循环研究中的缺失环节。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宇团队在mBio上发表文章“Stimulated organic carbon cycling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 driven by si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3-07

  • 受聘清北两校,朱松纯团队发表最新成果

    我们能相信人工智能(AI),并将汽车驾驶、金融保险和医疗健康等决策权全盘交给它吗?很遗憾,现在还不行。当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AI算法“可解释性”很差,它的处理过程仿佛一个“黑盒子”,不能解释为何作出特定决策。我们无法信任它。因此,可解释人工智能(XAI)的研究——其目的是搭建人机信任的桥梁——势在必行。近日,AI领域知名学者朱松纯教授团队在i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解释AI框架“CX-ToM”,可用于解释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作出的决策,在图像识别模型中增强人类的信任。目前,朱松纯同时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讲席教授并担任管理职务,这种情况实属罕见。他主持的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

    来源:

    时间:2022-03-05

  • 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揭示光照促进桃果皮着色的形成机制

      光照是桃果实着色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相关机制不清。近日,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发现了光响应基因HYH基因在桃果皮着色中的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以“PpHYH is responsible for light-induced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fruit peel of Prunus persica”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Tree Physiology。   研究人员通过对毛桃和油桃果皮在光照和遮光条件下组学分析,发现调控桃果皮花青苷的积累候选调节基因PpHYH,该基因编码蛋白缺少转录激活结构域,需要与伴侣蛋白PpBBX4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才能实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3-05

  • 植物所周明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发文合作揭示植物组织特异性DN...

    近日植物所周明课题组和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Julie Law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CLASSY family controls tissu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一个成熟的个体拥有同一套基因组,却能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表观遗传修饰模式被认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类发生在胞嘧啶5号位碳原子上、可稳定遗传的表观修饰,在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不同组织和细胞内的DNA甲基化的建立和模式(DNA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5

  • 生化所金勇丰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RNA结构抵消“fir...

           2022年1月2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勇丰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Hidden RNA pairings counteract the “first-come, first-served” splicing principle to drive stochastic choice in Dscam1 splice variants”。该研究揭示了RNA结构抵消了“先到先得”的剪接原则,从而驱动Dscam1(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可变剪接变体的随机选择。果蝇Dscam1通过互斥可变剪接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5

  • 生态所陈欣-唐建军实验室在eLife上发表稻-"鱼"共生系统的论文

    2022年2月22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欣-唐建军实验室在eLife发表了题为"Using aquatic animals as partners to increase yield and maintain soil nitrogen in the paddy ecosystems"的研究论文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73869)。eLife杂志还邀请了瑞典和加拿大农业生态领域的科学家撰写题为"Growing together gives more rice and aquatic food"的‘In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5

  • 生科院易文团队在PNAS上发文揭示糖基化调控膜蛋白胞内分选和降解...

    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如酪氨酸激酶受体EGFR等被配体激活后,会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被转运到胞内,由早期胞内体(early endosomes)运输经过多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y, MVB),然后经过循环胞内体循环回到细胞表面;或经过晚期胞内体(late endosomes)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膜受体蛋白在胞内运输的过程主要通过胞内体分选转运复合物(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这一进化保守的转运途径来完成。然而这条转运途径在细胞内如何被调控的机制还尚不清楚。2022年3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3-05

  • Nat Commun. | 白凡/汪旸团队合作揭示皮肤T细胞淋巴瘤迁移播散机制及特征性免疫微环境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类皮肤归巢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第二位[1]。CTCL病程隐匿,晚期呈侵袭性,对常规治疗抵抗,预后很差[2]。肿瘤容易复发,异质性强是该疾病的一大特点,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挑战,阐明皮肤中肿瘤性T细胞迁移播散的机制以及分子特征的异质性将为实现肿瘤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可能[3]。   2022年3月3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白凡教授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汪旸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ing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2-03-05

  • 动物研究所合作解析人类胚胎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发育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固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在健康CNS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监测和保护作用。有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来源于卵黄囊组织中的红髓系前体细胞,它们迁移、定植、分化,并在大脑中成熟,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环境的免疫平衡。与成年成熟的小胶质细胞相比,胚胎期小胶质细胞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并参与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主要区域包含大脑皮层、间脑、中脑和小脑。但是,起源于卵黄囊组织中红髓系前体细胞的小胶质细胞在四个脑区的发育路径和不同状态转换,以及它们的相关功能特征尚不清楚。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5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近年来报道的基于BiVO4和Ta3N5水分解光阳极的最高效率值,虚线方框内为本报道中的工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72019)等资助下,电子科技大学李严波教授团队与海外学者合作,在氮化钽(Ta3N5)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用于高效光电催化水氧化的氮化钽的能带工程和缺陷调控(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and defect con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3-05

  • Nat Commun | 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合作破解甲酰肽受体模式化识别甲酰肽的保守机制

      甲酰肽是一类在氨基末端(N末端)具有甲酰化甲硫氨酸的多肽分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甲酰肽受体 (FPRs)家族作为一类模式识别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 (GPCR),能够特异性识别来源于入侵病原体或宿主受损线粒体中的甲酰肽,在人体固有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FPRs由三个成员组成,包括FPR1、FPR2(也称为FPRL1)和FPR3,这些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中,被甲酰肽激活后,一方面诱导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激活,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促使炎症发生;同时,作为趋化物招募巨噬细胞等快速富集,引起活性氧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5

  • 李大鹏研究组合作发现植物抵抗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化学创新与奥秘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Natural history–guided omics reveals plant defensive chemistry against leafhopper pests”的研究论文。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植物如何特异性调度其化学“防御壁垒”抵抗昆虫进攻提供了全新的代谢视角,是植物对多食性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3-05

  • 华中科技大学Cell Research最新发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新模式

    2022年3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刘剑峰教授团队与中国科技大学田长麟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the activation of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3”的研究论文。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属于C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共有八种亚型,分别可以感受大脑中10 nM至10 mM范围内的谷氨酸浓度。其中,mGlu3负责检测极低浓度的谷氨酸,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突触前后中都有表达,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3-04

  • DNA甲基化谷调控种子特异基因表达新进展

      种子既是植物繁殖延续的载体,也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种子发育及其储藏物质累积的分子调控机理一直是植物学、农学和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已经鉴别了大量控制种子发育的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但关于这些关键因子是如何在种子中被特异被激活的,从而参与种子发育和储藏物质累积,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主要参与转座子沉默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DNA甲基化区域的调控功能,如转座子甲基化、基因甲基化(gene body methylation,gbM)以及启动子甲基化(如CG/CHH甲基化岛),而忽略了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3-04


页次:378/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