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京土壤研究所在治理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的复合污染领域取得进展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业污染场地中PFASs与传统污染物氯代烃(CAHs)复合污染物的可持续治理修复已成为现实需求。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和修复周期短等优点,但原位实施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与CAHs复合污染的有效性尚不可知,且地下环境中过硫酸盐分布、激活温度保持与CAHs及其降解产物如何影响PFASs降解尚不明确。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宋昕团队通过原位工程示范和室内试验验证,研究了地下环境中PFASs-CAHs复合污染条件下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的效果及其影响机制。原位工程示范结果表明: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南京土壤所在稻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随水分散性胶体迁移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稻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污染威胁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频繁的稻田干湿交替过程强烈影响着重金属元素的形态转化,进而影响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经0.45 m或0.22 m滤膜过滤后的土壤孔隙水重金属浓度常被用作评估土壤重金属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过膜后的孔隙水中还包含许多水分散性胶体和纳米颗粒,某些情况下这些颗粒中的金属远超过“真正溶解”的物质的浓度。目前,土壤水分驱动下孔隙水中天然胶体和纳米颗粒的组分、尺寸,其对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与有效性的作用和贡献等科学问题,尚鲜有报道。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吴龙华研究员团队,选取不同性质的典型重金属污染水稻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土壤有机质对湿地碳排放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梁玉婷课题组联合丹麦奥胡斯大学、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土壤有机质调控湿地碳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Relative increases in CH4 and CO2 emissions from wetlands under global warming dependent on soil carbon substrates"为题,已在线发表在《自然地理科学》(Nature Geoscience)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南京土壤所在我国农业钾资源管理系统农学与环境效应评价方面取得进展

    作为全球化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化学钾肥严重依赖进口达50%左右,研发钾肥高效替代技术对我国粮食与钾资源安全至关重要。土壤—农作系统中,作物吸收80%左右的钾素分配在秸秆中,秸秆是一种低成本且富含高钾的有机资源,其循环利用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土壤钾素肥力与碳库容量。在我国有机无机钾资源体系中,系统揭示我国主粮作物产量差与农田土壤钾素肥力的时空演变,对于构建我国可持续钾素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且不同钾素管理系统的环境代价不同,其减排潜力尚未探明。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火焰团队构建了我国有机无机钾资源作物与土壤数据库,结合秸秆循环经验模型与生命周期评价,探明了不同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南京土壤所应邀在mLife发表“肠道微生物:人-动物-环境抗生素抗性组...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储库,易将ARGs转移至易感微生物和环境中,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在“同一健康”框架下,ARGs在植物、动物、人类和环境的微生物群落中传播,肠道菌群往往承担着关键纽带作用。 鉴于抗生素施用下肠道微生物群落扰动与ARGs传播有关,南京土壤所应邀在学术期刊mLife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research nexus: One Health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resistomes”的封面文章。该文系统揭示了在同一健康视角下,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南京土壤所在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网络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驱动力,介导土壤碳固存、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关键过程。土壤中的生物并非独立存在,它们构建了复杂的生物共存网络,通过维持新陈代谢途径来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功能。尽管对土壤生物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土壤生物网络关系如何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仍存在极大地未知。 由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褚海燕研究员团队联合西班牙塞维利亚自然资源与农业生物研究所、西班牙加迪斯大学等研究单位,对分布于全球六大洲151个生态系统和615个土壤样本进行了标准化调查,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并构建得到全球土壤多域生物类群的生态网络。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南京土壤所在盐碱地土壤碳储量提升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团队采用大规模调查和生物标志物等分析方法,首次量化了盐碱地开垦对表层土壤碳储量提升的作用并阐明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碳在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中分配积累的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以“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boosts topsoil carbon storage by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ing plant-derived carbon”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上。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14.87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4亿亩,其开发利用对解决我国耕地紧缺、保障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成都生物所在工业作物瓜尔豆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马欣荣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老牌一区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24, 216:118748)上发表题为“Leguminous industrial crop guar (Cyamopsis tetragonoloba): the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de novo assembly”的研究成果,报道了高质量瓜尔豆染色体级别从头组装参考基因组。  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 L. Taub.),一年生严格短日照豆科草本植物,从种子胚乳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5-23

  • NatureChemicalBiology∣北京大学吕丹/游富平/尹玉新团队合作发现一种新...

    5'-三磷酸(5'-PPP)RNA被认为是一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能够被模式识别受体RIG-I所识别,并引发宿主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实际上,每秒钟哺乳动物细胞内会产生数百万个5'-PPP修饰的转录本。其中一些转录本,特别是由RNA聚合酶III介导的转录本,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并保持为5'-PPP,具有潜在激活RIG-I的能力。细胞是如何在保持足够的敏感性以快速检测到外源性RNA并触发有效的抗病毒反应的同时,又防止自体RNA异常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 2024年5月22日,北京大学基础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5-23

  • 上海交大陆梁军、杜江兵课题组在大容量低功耗数据传输光电子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长聘副教授陆梁军、研究员杜江兵联合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方案的并行数据传输系统,利用片上单孤子光频梳和色散补偿实现了大容量低功耗的并行数据传输,该系统在未来超大规模、超低功耗数据中心互连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以“Parallel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enabled by soliton microcombs a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5-23

  • 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教授团队揭示自闭症新机制,并据此开发出新型动物模型

    最新科研速递 鲁白团队揭示自闭症新机制并据此开发出新型动物模型 导 语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5-23

  • 材料学院占肖卫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综述物理》发表邀请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占肖卫教授应《自然综述物理》主编邀请,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吴宏滨教授团队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Justin M. Hodgkiss教授团队,共同撰写了题为《非富勒烯有机光伏的物理阐释》(“Physical insights into non-fullerene organic photovoltaics”)的综述文章(Nat. Rev. Phys. , 2024, DOI: 10.1038/s42254-024-00719-y)。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安全、绿色、可再生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类基于有机半导体为光活性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料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23

  • 首个玉米雌穗空间转录组图谱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小斌)近日,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杨宁教授、刘磊教授课题组联合深圳华大研究院刘欢研究员课题组研究成果以“A spatial transcriptome map of the developing maize ear”为题在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构建了首个玉米雌穗空间转录组图谱,最终共获得了12种细胞类型的转录组及其空间位置信息,鉴定并验证了4种全新的细胞类型。利用空间组学的优势,鉴定到了两个在小花分生组织顶端中特异性表达,并决定其分化确定性的MADS-box基因。通过整合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数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5-22

  • 荧光点亮 RNA适配体RhoBAST结合与激活荧光团TMR-DN的机制

      在活细胞中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RNA等进行时空定位和追踪,对于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机制至关重要。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开发显著提高了活细胞内功能性蛋白成像的适用性。目前,荧光点亮RNA适配体 (FLAP) 已作为荧光蛋白的对应物应用于细胞中功能RNA的成像。FLAP通常是利用体外进化筛选技术得到的一段RNA序列,其结合配体后能显著增强配体的荧光。由于其高亮度、更好的可编程性和较小的尺寸,FLAP被认为是强有力的活细胞RNA荧光成像工具。  近年来,RhoBAST、biRhoBAST、o-Coral、SiRA等一系列F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5-22

  • 喜报!浙江大学浙大药学院学生团队在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5-22

  • 城环学院王旭辉课题组揭示热带森林增加和减少对地表温度影响的不对称性

    热带森林的增加不仅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且通过蒸散冷却的方式减缓气候变化。因此,逆转当前热带森林的减少趋势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被不少热带国家纳入履约《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之中。然而,过往研究通常将森林增加视为森林减少的简单逆过程,并以此评估森林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不可靠,阻碍了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科学制订。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领衔的研究团队综合运用长时间序列的多源遥感数据和多套土地覆被数据,发展了从地表温度时间序列中分离森林变化效应和年际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解析了过去20年热带森林增减对地表温度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22

  • 北大第三医院魏蕊、洪天配团队揭示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新机制

    2024年5月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魏蕊研究员、洪天配教授团队在《分子癌症》(Molecular Cancer)上发表关于乳酸化修饰调控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糖酵解与组蛋白乳酸化之间的正反馈调节可促进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Posi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between glycolysis and histone lactylation drives oncogenesi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论文截图魏蕊、洪天配团队长期致力于胰腺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尤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22

  • 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及“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油料产业行动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荆门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刘涛)4月26日,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及“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油料产业行动(协同推广)2024年度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研究员,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宗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荆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发研究员出席观摩交流会。交流会由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拥军主持。 张椿雨教授在傅廷栋院士工作站向与会代表介绍项目有关情况(记者 刘涛 摄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5-22

  • 油菜栽培生理团队在武穴开展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测产

    测产现场(通讯员-汪波-供图)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波 徐正华 蒯婕)5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栽培生理团队在武穴市四望镇油菜示范基地举行“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测产会。来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和我校植物科技学院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测产。 武穴市四望镇迟播油菜示范点面积120亩,前茬为水稻,播种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选用耐迟播早熟品种“圣光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5-22

  • 【湖北卫视】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湖北“植物疫苗”成功应用于小麦

    首次应用于小麦的“植物疫苗”今天通过专家组测产验收,湖北科研团队研发的这项成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今天上午,经专家组测算,使用了“植物疫苗”的小麦增产幅度达到了4.28%到17.19%。 湖北绿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建锋:“示范种植(小麦)1470亩,今年预计亩增产50斤,亩增收70元,丰收已成定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以植物疫苗的方式来应用于生产,我们是走到了国际的前沿,对我们未来减少农药的使用、充分利用作物的抗病性来防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5-22


页次:29/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