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确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北京3月16日讯(记者刘英楠 张双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今天在京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作了《立足科学发展 繁荣基础研究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副主任朱道本作了《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说明》的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乃彦作了《加强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维护科学道德 为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出新贡献》的报告。开幕式后,全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为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3-17

  • 58项专利获上海发明创造专利奖

     新华网2006年3月14日报道  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主持的2005年上海发明创造专利奖评选结果3月14日揭晓,共评出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58项,其中发明专利奖24项,占总获奖项目的41%,比上一届增加了34%,这表明专利奖向发明专利倾斜的趋势。     记者在14日举行的颁奖大会上了解到,发明专利一等奖评选出四项,分别是: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质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专利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大孔径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的制备方法”专利项目、上海维安热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热敏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专利项目、上海航道局中国船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3-17

  • 中山大学制备成功纳米微粒心肌细胞基因载体

    近日,广东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心胸外科廖洪映博士等应用超声双乳化蒸发法,成功制备出包载含人类抗凋亡基因bcl-xL的纳米微粒载体。经检测,该载体直径约为200~260微米,包封完好,性能稳定,表达率高,是理想的心肌细胞转染基因载体。         据介绍,选择理想的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应用的各类载体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裸质粒转染效率极低,病毒类载体有免疫原性和潜在的致病性,阳离子脂质体则存在细胞毒性问题等。基因转移的载体,一般分为病毒型和非病毒型,其中应用高分子材料构建纳米微粒载体来作为一种全新的非病毒型载体,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6-03-16

  • 中英联手研究抗疟药物

    全球著名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本周宣布,该机构将与位于浦东张江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合作开展抗疟药物研究。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并经蚊虫在人群中传播的传染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41%的人口生活在疟疾肆虐的区域,每年超过百万居民死于此种疾病,现有的疟疾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着引起寄生虫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教授表示,此次中英科学家合作的目的是研究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抗疟药物。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6-03-16

  •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显著

    2月27至28日,依托北京大学的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评估工作检阅了重点实验室五年来的研究成果,专家组认为比上一个评估周期有明显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三年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连续在世界一流学术刊物《植物细胞》(Plant  Cell)、《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上发表了多篇有重要影响的科研论文,反映了重点实验室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突出成果。 最新一期的Plant  Cell(2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06-03-16

  • 我国培育出“版纳微型猪”

    国际科学界近大半个世纪都没有攻克的难题———大型哺乳类实验动物近交系,被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权威专家认为,云南农业大学成功培育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是我国原始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对生物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从1980年起,以云南农业大学曾养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开始了我国第一个猪的近交系选育研究。他们以云南优良地方品种———版纳小耳猪为对象,从第一世代开始连续20世代均采用亲子交(父女或母子)或全同胞交配(兄妹或姐弟)两种高度近交方式,成功建立了大型哺乳动物的近交系。   猪的多数遗传性疾病和人类十分相似,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选育过程中出现的20多种遗传病,在人类新生婴儿和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3-16

  • 中国基因组学研发领先国际水平

     记者在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采访时获悉,作为国家科技部专项资助的全国5个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该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唯一致力于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研发的产业化基地,并在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和基因组学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自主研发的微生物特异分子标识筛选技术也居世界前沿水平。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天津生物芯片技术公司,是由天津市中新药业集团、南开大学、天津市创业投资公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合资组建的产、学、研一体机构。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4项,其中14项获得授权;申请国际发明4项;2项产品外观专利已被授权等,其科研成果领先国内外同行。  他们将最新发现的采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06-03-15

  • 《中国天然药物》被美国ISI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3月8日,据悉,《中国天然药物》被以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称著的国际权威检索机构ISI(现Thomson Scientific)系列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见http//isinet.com,ISI master journal list)。ISI数据库收录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各学科国际图书、期刊、专利、会议论文集16000种,其中收录国际最有影响、最重要的学术期刊8700种,出版发行27种可检索数据库,如SCI系列(SCI,SCIE,SSCI);Current Contents系列;BIOSIS系列(BP,BA,BCI,BBCI)等,为信息检索、学术研究提供极高价值的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

    时间:2006-03-15

  • 调整科研导向 注重集成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整体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速增长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全世界86%地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可谓任重道远。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和实现技术成果转移的生力军,已成为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时间:2006-03-15

  • 宁大教师在《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

    生物通综合报道:《Plant  Cell》(中文名称《植物细胞》)是国际植物生物学领域最权威的刊物,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现任教于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朱世华博士,在今年2月的《Plant  Cell》上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据了解,在如此高水平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宁波大学历史上还是首次。OsGLR3.1是一种基因的名称,过去,学术界认为这种基因只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并在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但后来发现它也存在于植物之中,朱世华博士的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OsGLR3.1基因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相关新闻链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14

  • 徐冠华:取消院士制度不妥 禁课题费提成

    科技部将监督科技财经制度执行,严禁课题费提成等现象。  昨日(9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回答本报问题时表示,取消院士制度不妥,但院士制度有必要完善。  去年年底,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前后,学术界出现了一场关于“院士制度存废”的争议。昨日,徐冠华在列席全国人代会前接受媒体采访,表达了自己对争议的看法。他首先肯定了院士制度的作用,“院士制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很好发挥了学术作用的团体。”同时,他也没有回避院士制度存在弊端的现状,表示对改革持积极态度。他说,“我希望和其他院士一起来讨论,如何完善院士制度,这是很必要的。”学术打假也是近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徐冠华回应本报提问称,现在正在进一步修订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6-03-14

  • 评论:中国专家关注“质疑进化论”事件

    中科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  中科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神创论就像白骨精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这样。后续的科学进步可以使达尔文主义内容更丰富,更准确,但是没有推翻或否定。反之神创论更缺乏证据。谁是智能设计的设计者?他又是谁设计的?更没有证据去证明。  神创论总是会变着法儿,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白骨精那样一而再,再而三,而四,而五....地钻空子企图否定进化论。关键是世界上总会有不少人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所以白骨精就会有市场。  文/本报记者 姜莹莹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神创论”完全迷信  我听说过500

    来源:大洋网

    时间:2006-03-14

  • WHO在华唯一实验室:北京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

    生物通综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政府卫生组织。近期其在中国内地唯一的实验室——北京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伊恩·利普金教授(西尼罗河病毒的发现者)担任该中心的名誉主任和客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把疾病分为三大块:传染病、非传染病和伤害。由于近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增多,相应的疾病研究也增多了,WHO通过在华成立传染病研究中心,整合北京大学校内及国内外协作单位的传染病防治与研究的专家队伍、科研实验室、临床医院等方面的资源,旨在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感染病研究平台。这一研究中心将针对禽流感、SARS、AIDS、肝炎等现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13

  • 一位研究所长的苦恼:周健民委员呼吁避免重复研究

       “一位研究所所长,不一定是学术上最有成就的人,但他一定是非常了解这个学科发展的人,知道这个学科该怎样运作,而当这个理想因为一些机制的原因不能实现时,他最苦恼!”   在政协会议闭幕前一天,记者找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周健民委员时,他正在京丰宾馆参加农业界委员的小组讨论,他与记者交谈的第一句话不是他专长的土壤学研究,而是作为一位所长的苦恼。   “所长本身也是科学家,但是为了全所的生存,就不得不每天想着怎样拉项目”,周健民对如今这种科技浮躁之风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自己也必须这么做。争取到项目就意味着争取到钱,土壤所1年争取上百个项目、几千万元经费不成问题,但是周健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3-13

  • 北大探索脂蛋白脂酶缺陷发病机理

    近日,记者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对脂蛋白脂酶(LPL)缺陷的基因疗法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国际知名杂志---荷兰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上。     该所副所长刘国庆教授告诉记者,LPL缺陷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我国估计约有千名患者。目前,对此病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去年,该所和山东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例LPL缺陷的患者,为一38岁的女性,表现为极度高甘油三酯血症(11毫摩尔/升,正常人低于1.7毫摩尔/升),其血浆呈牛奶样乳白色。最令患者痛苦的是,从幼年开始她就频繁发作胰腺炎,即使食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6-03-13

  • 我国揭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

     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学专家孙保存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液供应独特的模式--血管生成拟态,揭示了高度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这是孙教授所主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的最新发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 150 万人新患肿瘤,每年约有 80万人死于肿瘤,而其中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占83%,控制复发和转移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最大难题之一。恶性肿瘤需要血液供应才能持续生长和发生血行转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从血管内皮来源的新生血管是肿瘤获得血液供应的唯一途径,临床治疗主要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使用内皮抑素及血管抑素等抗血管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6-03-13

  • 华人科学家发现关键癌蛋白穿梭影响癌细胞活性

    生物通报道:目前临床治疗癌症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其中放化疗是大部分患者都要经历的,但是经过放化疗的医治依然还是会有残留一些癌细胞,近期来自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也许在癌细胞抵御放化疗再生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机制(蛋白),而且这一机制也许同样在阿滋海默症和心脏疾病中起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MBO杂志(欧洲分子生物学协会,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上。利用一种由普度大学发明的新型成像技术,华人科学家Chang-Deng Hu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之前认为存在于健康细胞核的一种蛋白实际上可以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10

  • 克隆成花基因山核桃提前两年结果

            近日,从浙江林学院山核桃研究所传出消息:经过多年研究,该所的科研人员终于攻克难关,成功克隆到了山核桃的成花基因,并基本掌握了山核桃的成花机理。   目前几乎所有的山核桃树都是纯野生的,处于野生状态的山核桃,既需要通气、保湿的土壤,又怕水,目前仅集中分布于安徽东南部和浙江西部天目山海拔100米至1200米处。一般来说,山核桃从树苗到结果需10年左右时间,而且大部分山核桃树有十几米高,采摘十分困难;加上山核桃还有许多病虫害,产量不稳定、质量难保证。全国山核桃年产量不到1.2万吨,使得市场上的山核桃价格居高不下,每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06-03-10

  • 我科学家揭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

            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学专家孙保存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液供应独特的模式--血管生成拟态,揭示了高度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这是孙教授所主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的最新发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  150  万人新患肿瘤,每年约有  80万人死于肿瘤,而其中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占83%,控制复发和转移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最大难题之一。恶性肿瘤需要血液供应才能持续生长和发生血行转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10

  • 我国医学专家开始尝试乙肝免疫治疗新途

    一种名为白介素-12 的核心细胞因子,能迅速杀灭或消除被感染的细胞,同时可促进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病毒复制并调节其他细胞免疫功能。记者3月6日在全国慢性乙肝治疗进展研讨会上获悉,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对白介素-12进行研究,以白介素-12为佐剂的 治疗性疫苗已在广州市科技部门立项,专家认为,白介素-12等免疫制剂将开辟我国乙肝免疫治疗新途径。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吴长有教授介绍说,白介素-12本身是一个抗乙肝病毒的细胞因子,能使活化的免疫细胞增殖并增加其细胞毒活性,诱导干扰素分泌,调节免疫细胞发育并促其分化。白介素-12是诱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3-10


页次:1339/1640  共32800篇文章  
分页:[<<][1331][1332][1333][1334][1335][1336][1337][1338][1339][13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