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所长的苦恼:周健民委员呼吁避免重复研究

【字体: 时间:2006年03月13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一位研究所所长,不一定是学术上最有成就的人,但他一定是非常了解这个学科发展的人,知道这个学科该怎样运作,而当这个理想因为一些机制的原因不能实现时,他最苦恼!”
  在政协会议闭幕前一天,记者找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周健民委员时,他正在京丰宾馆参加农业界委员的小组讨论,他与记者交谈的第一句话不是他专长的土壤学研究,而是作为一位所长的苦恼。

  “所长本身也是科学家,但是为了全所的生存,就不得不每天想着怎样拉项目”,周健民对如今这种科技浮躁之风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自己也必须这么做。争取到项目就意味着争取到钱,土壤所1年争取上百个项目、几千万元经费不成问题,但是周健民仍然高兴不起来,“小项目重复的内容太多,大项目又缺乏连续性,这样的研究对基础科学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呢?”

  周健民说,现在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加强,去年,国际土壤学会的秘书长与欧盟9个国家土壤学会的理事长组团到土壤所来访问,看到所里仪器设备是新的,办公楼是新的,做的课题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老外们都非常羡慕周健民这样的中国同行,但是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花在科研以外的时间要比国外同行多得多。

  多就多在争取项目的时间上。科研人员为了生存到处争取项目,有奶便是娘,也就顾不上这个项目与曾经做的课题是否重复了。“以我们土壤学为例,国家某个部委发出项目申请指南,就会有上百个课题组去申请,甚至同一单位都会有几个课题组去申请”,周健民说,“这究竟是良性的竞争,还是恶性的内耗呢?”

  “土壤所1年上百个项目中有多少是研究内容相似的呢?”记者追问。

  周健民笑了笑,未置可否。但是这样显然没有令记者满意。

  在记者的“步步紧逼”之下,他考虑再三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在新型肥料、面源污染的研究方面有重复,特别是面源污染,全所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过此类研究。”

  出现重复研究,其根源在于各个部门把项目经费看作是权力的体现。如土壤科学研究涉及到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一些部门明知其他部门已经下达了类似的研究课题,但是为了部门的利益还是积极地向国家财政伸手要钱设置项目,结果是“国家投了很多钱,但是效率不高,重复性的工作太多,原地踏步性的工作太多”。

  大项目缺乏连续性,同样影响基础研究的质量。“基础研究最少需要一二十年的积累才有可能产生突破性的成果,但是现在的项目机制让一些很好的研究到期后难以为继”,周健民以他参加的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为例说,“这是一个很好项目,在短期内不能开展全国土壤普查情况下,我们先开展前期研究,为今后的普查找出最科学的方法和规律,但是仅仅靠这一个项目,是很难做好如此庞大的土壤数据采集和研究的,而科技部也不太可能在结题后,再设立同样内容的项目。”(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