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药物基因组学新指南推动“个体化用药”

        2005年3月22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颁布了面向药厂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呈递(Pharmacogenomic Data Submissions)”指南。该指南旨在敦促药厂在提交新药申请时依据具体情况,必需或自愿提供该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其目的是推进更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用药”进程,最终达到视“每个人的遗传学状况”而用药,使患者在获得最大药物疗效的同时,只面临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     新指南释义     新指南澄清了FDA对药厂的政策。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5-04-01

  • 药物基因组学与合理用药

        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是研究遗传学多态性对药物反应(包括药物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药物有效性)的影响的一门科学。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在药物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应用基因组学来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和阐述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     遗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药物遗传多态性可表现为药物代谢酶(影响药物的代谢,如细胞色素P450)的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5-04-01

  • 我国科技越来越有“人情味”

        冷冰冰的仪器、深奥的理论、枯燥的数字……传统印象中,科学大多围绕国防、工业、能源等远离百姓生活的领域展开,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然而,翻开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目录,人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中渗透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科技正越来越有“人情味”。   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为科学家关注重点。2004年,一批重大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如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人类造血和内分泌相关细胞/组织基因表达谱和新基因识别研究”项目,开创了国内大规模人类功能基因识别、克隆的先河,也为我国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31

  • 道德准则——反对生化恐怖主义的有力武器

       《科技杂志》3月刊消息,人们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以及情报学方面的进步以及科学研究的负面应用(就像“双刃剑”效应一样),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恐怖主义行为采取生化手段的可能性。国际社会一致同意应立即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威胁。其中一种措施就是所有科学界的个人以及社会机构都要意识到自己的道德义务。     促进国际社会的一致以及增强必要的道德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采取某种道德准则来管理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出于这个想法,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一直在搜寻这个道德准则应该包括的一切关键要素——一切相信可以防止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3-31

  •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导致男性不育的基因

        据澳大利亚“thecouriermail”网3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正在对疑似造成男性不孕的基因变异进行检测。科学家们认为,这项检测也能更好地解释为何越来越多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儿童会患有遗传疾病。     研究显示,一种被称为Dnmt3L的基因导致了雄鼠的不孕。而美国研究人员也曾经发现正是由于缺乏Dnmt3L基因,所以才引起了母老鼠的流产。     墨尔本蒙纳士医学研究所男性不孕专家Moira O'Bryan指出,Dnmt3L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告诉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3-31

  • 立顿含氟量检测结果公布 速溶茶尚无标准可依

        争论已久的立顿速溶茶含氟量被指超标风波,昨日终于有了结果。昨日下午,联合利华方面向晨报发来书面传真,声称有关权威检测部门已得出检测结果,其被检测的立顿系列产品含氟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但随后,记者与该检测机构取得联系,有关负责人称检测结果仅对送检样品负责,并称由于没有国家标准依据,现行检测标准并不适用联合利华的全部送检产品。        “根据农业部2003年茶叶行业标准(NY659-2003)中每公斤茶叶中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ppm的规定,以上立顿产品含氟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05-03-31

  • 国际权威机构称传染病致癌因素不可忽视

        在4月初“法国传染病周”到来之际,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传染病致癌因素不可忽视,如果对一些传染病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全球每年有150万死于癌症的患者生命本可以挽回。   该机构指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8型疱疹病毒导致的传染病都有可能使人患癌症,需要对这些传染病加以警惕。   根据该机构发布的材料,全球因感染病毒患上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患者中3%到5%的人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患肝癌。目前全球仅乙肝患者就有3.5亿人,而全球3%的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受到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30

  • 国际权威机构称传染病致癌因素不可忽视

        在4月初“法国传染病周”到来之际,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传染病致癌因素不可忽视,如果对一些传染病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全球每年有150万死于癌症的患者生命本可以挽回。   该机构指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8型疱疹病毒导致的传染病都有可能使人患癌症,需要对这些传染病加以警惕。   根据该机构发布的材料,全球因感染病毒患上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患者中3%到5%的人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患肝癌。目前全球仅乙肝患者就有3.5亿人,而全球3%的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受到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30

  • 人脑进化是特殊事件

        以火箭般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进化———   很多动物福利主义者在替动物们维权时总不忘说一句:人也是动物的一种,不比其他动物高贵。但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脑与其他动物脑的进化过程有重大区别,其他动物的进化如同行走在崎岖小道上,而到了人这个阶段,大脑的进化就像突然驶上了高速路,“以火箭般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进化”。  人类与短尾猿、家鼠和老鼠在8000万年前同属一个祖先,人脑的进化是一个特殊事件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至少在脑部进化方面具有速度上的优势,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到了人类这一阶段,脑部进化的速度就不再像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5-03-30

  • 我的导师得了诺贝尔奖--记格林格德教授

    10月10日上午,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从汽车收音机里听到,我的博士后导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神经生物学家保罗-格林格德教授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马上往他家打电话,却发现电话录音带已经录满。再打电话到他办公室,秘书说正有很多人来电祝贺。我只好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向他祝贺。  格林格德1925年生于纽约。他从事神经科学研究起步较晚。  1953年他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周游英伦6年。在伦敦、剑桥、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等一流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959年回到美国,由当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尤丹福朗德推荐,去盖格药厂主管生化研究。不久即发现工业界不是他

    来源:生活日报

    时间:2005-03-30

  • 金针菇和香菇可防治癌症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和香菇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茎内的一种蛋白可以刺激宫颈癌患者体内的天然抗癌机制,从而使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癌细胞。   他们正在为这个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并希望与药剂公司合作,将这种蛋白制成病毒疫苗辅助剂,或利用遗传工程方法研制癌症细胞疫苗。   而该校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则发现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醣体有许多增强免疫力的特性,如强化自然杀伤细胞,从而改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癌症。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特种部队,能识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9

  • 科技随笔:苏丹红为何那样“红”?

    “苏丹红”这样一个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颇有点陌生的字眼,在近来突然迅速窜红,不仅成为百姓的热门话题,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以及食品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苏丹红这样一种原本早在多年前就因确认能够致癌而理应被完全逐出市场的物质,又开始成为一个“角儿”。   无疑,苏丹红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是因为它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牵扯在一起,而且这次它挑帘登台的方式也挺特别:在此次事件源头发生地英国牵涉到474种食品,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行动。后来波及中国。紧接而至的,是立顿红茶与强生婴儿用品的质量出现类似疑问事件,消费安全与生命健康两口警钟撞在一起,引发阵阵长鸣。   有意思的是,苏丹红事件在英国引起的风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9

  • 能主动调节基因的肠道菌

    新华社洛杉矶3月25日电(记者陈勇)肠道中的一种常见细菌——多形拟杆菌,能够根据食物来源的变化,将自身四分之一以上的基因调节到活跃状态。这一发现让科学家对肠道菌群有了新的认识。   多形拟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大的细菌之一,它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当宿主的食谱变化时,多形拟杆菌能迅速调节自己的基因组,更好地消化新食物,这样维持了整个肠道菌群的健康。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杰弗里·戈登等人在实验中向无菌实验鼠注射多形拟杆菌,再分别用高多糖、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9

  • 我国纳米医药产品获美国专利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周襄楠、李江涛)经过近两年的审核和考察,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崔福斋教授课题组研究的纳米人工骨,日前获得美国专利局颁发的专利批准通知,这为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纳米人工骨2002年11月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用于临床人体实验的许可,2004年3月份获得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三类植入产品试生产注册证,成为我国首个可以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和应用的纳米医药产品。自在医药市场上销售以来,已经在2000多例患有颈椎病、腰椎病、拔牙创、骨缺损等病人身上进行了骨修复的使用,据反馈,无一例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目前北京、江西、江苏、广东、辽宁、河北等省市共有超过30家医院采用纳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3-28

  • “面容失认症”的遗传基础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恼的神经疾病“面容失认症”的遗传基础,这可能帮助患者对付这种无法区分人类脸孔的能力缺陷。   据认为每50个人中就有1人天生患有此病。他们很难区分人的面孔,即使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时常把亲朋好友当作陌生人。这一症状通常与中风等造成的脑损伤有关,但也有很多传闻轶事显示,它有时也可能是遗传病。   德国明斯特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的Thomas Grüter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新发现了面容失认症存在遗传基础的确切证据。“我很早的时候在学校里就知道自己患有面容失认症,”Grüter说。对于自己所认识的人,他也很难辨别其脸孔,有时候会把对方当作陌

    来源:三思科学报道

    时间:2005-03-28

  • 止痛药带来的痛

        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止痛药事件大有穷追不舍的劲头,在3月17日出版的新一期杂志上,与止痛药安全问题有关的文章占据了主要版面———其中包括三篇论著、两篇社论和一篇述评。难怪美国媒体在报道以上内容时一开头就写道:“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又要在聚光灯下冒汗了……”   其实,冒汗的还有上个月被布什正式提名为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局长的莱斯特·克劳福德(Lester Crawford)博士。就在上周四他面对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事务委员会听证时,止痛药的“伤疤”又被揭开。当时,不仅有参议员以此为例指出FDA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三个消费者组织联名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05-03-25

  • 研究显示非典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美国传染病学会23日说,中国香港和加拿大多伦多两个研究小组各自独立进行的调查显示,引发非典的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而不是像早先认为的那样只通过飞沫、液滴接触传染。   研究人员的论文将于5月1日发表在美国传染病学会主办的《传染病杂志》上。该学会说,这两个研究小组的工作都在2003年的非典暴发时期进行,他们在2004年提交了论文,但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大争议,杂志经过仔细评审后才决定发表。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3年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收治的非典患者。他们发现,该医院收治的第一名非典患者曾住过的病房,在其他病人住进之后导致41%的人感染非典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3-25

  • 降胆固醇药对亚洲人副作用严重

    新加坡一份研究发现,在华人圈广泛使用的降胆固醇药物Crestor(罗素他汀,rosuvastatin),若施用相同剂量,对亚洲人却产生比白种人高两倍的副作用。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制造罗素他汀的欧洲第二大药厂阿斯特捷利康委托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剂部分教授艾德蒙‧李,针对一百四十名正在使用这项药物的病人所进行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计划将在全球针对不同种族使用罗素他汀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分析,而新加坡的这项研究只是第一步。 在一百四十位使用罗素他汀的病患中,发现如果施用相同剂量的罗素他汀,华人使用后的副作用大约比白种人高两倍,马来人的情形与华人差不多,而对印度人产生的副作用大约介于华人和白种人之

    来源:大公网

    时间:2005-03-24

  • 日本发现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物质

    日本科学家新发现一种对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有治疗作用的新物质,该物质可以防止与发病相关的蛋白质在大脑中积蓄。 据《日经产业新闻》22日报道,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有一种名为淀粉样蛋白的物质积蓄,这些物质在数年时间内可以占到大脑的10%至30%。 日本理化研究所西道隆臣领导的研究小组此前已经发现,有一种酶对淀粉样蛋白有分解作用。这次研究小组通过动物实验又发现了可激活这种酶的一种生长抑素。如果找到对该生长抑素受体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就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减少大脑中积蓄的淀粉样蛋白。 西道隆臣说,研究结果证明,人老之后,可能是由于脑内生长抑素减少才造成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3-24

  • 专家称SARS疫苗成功与否5月将公布

    中科院院士钟南山3月23日表示,SARS疫苗的实验已全部结束,最终的实验结果将会在5月公布,但从目前的实验来看,志愿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初步认为疫苗安全有效。 钟南山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非典疫苗,以SARS病毒灭活性疫苗最为成熟,而实验室的研究也已于3月全部完成,36名志愿者反应良好。 钟南山:“最终的实验结果将在5月份公布,现在实验已经基本完成,第一期实验病人分为两种,低剂量和高剂量,三月份已经全部观察完毕,共210天的观察,初步认为是安全的。另外已经产生了综合抗体,除了产生抗体后,血清和SARS病毒放在实验室培养,能够防止SARS病毒破坏细胞,这种疫苗很有前景。”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研制

    来源:凤凰卫视

    时间:2005-03-24


页次:628/717  共14331篇文章  
分页:[<<][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