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世卫官员表示需警惕禽流感的再次爆发

    生物通报道:6月10号,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区负责人Shigeru Omi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中他警告说“目前禽流感病毒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可预测的状态。它可能以一种新的、未知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声明是在中国宣布在西部省份--新疆发现H5N1株禽流感病毒后的第二天发表的。 1878年禽流感首次出现在意大利,而1997年在香港爆发的禽流感首次出现由动物传染人的案例。在那次禽流感爆发中,香港有18人需住院治疗,其中六人死亡。为了阻止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向人类传播,香港特区政府宰杀了150万只家鸡。这也是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爆发。而最近在亚洲地区爆发的禽流感于以往爆发的禽流感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4

  • 转基因植物可净化有毒土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诺曼·特里博士借助于基因工程使植物吸收土壤中硒的能力增强5倍以上,因有毒金属——硒引起的土壤污染是美国农场主面临的一个难题,现在为了净化土壤已采用消除放射性污染的化学药品或去除土地上层的土壤,并运送到专门的地方埋藏起来,然而这种方法十分昂贵。特里博士认为,转基因植物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远比上述方法廉价得多。                     特里博士选取印度芥属

    来源:中国农业网

    时间:2005-06-13

  • 研究发现导致男子谢顶关键基因

    青年男子若想知道未来会不会提前谢顶,参照他们外公的头发就可以知道大概。原来男子谢顶与从母亲一方继承的一种基因有很大关系,这是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成果。         据即将出版的7月号《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报道,波恩大学研究人员辨认出的这种谢顶关键基因是X染色体携带的男性激素受体基因。他们分析比较了95个德国家族的男子谢顶情况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研究人员对比了那些40岁前甚至更早谢顶的男子和没有提前谢顶史家族成员的血样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13

  • DNA芯片巧检病菌

    据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报道,韩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能同时检测44种病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芯片。         DNA芯片也叫基因芯片,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产物。芯片基质一般采用经处理过的玻璃片,在指甲盖大小的玻璃片上,根据用途划分出数百个甚至数百万个小区,在指定小区内固定有大量特定功能的核酸分子。         韩国科学技术院李相烨教授和延世大学医学院金俊明教授研制出的DNA芯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同时检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13

  • 孕妇减肥 孩子易胖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依据动物实验结果认为,孕妇妊娠期间如果不合理地节食减肥,她们所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容易肥胖。   据共同社8日报道,因担心产后体形难以恢复,部分日本怀孕女性在孕期便开始节食控制体重。为了研究这一行为的影响,京都大学教授藤井信吾和助教由良茂夫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把妊娠后半期的母鼠的营养摄入量减少了30%,结果发现,虽然节食母鼠产下的幼鼠往往开始体重偏轻,但这些幼鼠会出现与糖尿病症状类似的症状:在它们成长过程中只要食用高脂肪食物,就特别容易发胖。日本研究人员说,母鼠节食,幼鼠在发育一段时间后,会比喂同样食物的老鼠体重高出大约15%。即使让这些幼鼠服用抑制食欲和消耗能量的激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6-10

  •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方舟子

    对方舟子下任何简单的定论都是草率的。   数年来,他和他的“新语丝”网站,像揭开皇帝新装的那个孩子,一次次捅破知识界的剽窃与欺骗,一而再挑战学术权威和商业神话。“没有方舟子,中国学术腐败将比现在严重得多。”这是他的一个“论敌”对他的评价。今年4月8日,在云南大学的演讲,标志着“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开始参与到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中。   他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坏了很多人的好事。他热衷于打破他认定的迷信,他毫不留情地将那种在他眼里只是一堆垃圾的光环扯得粉碎;   他的极富攻击性的“恶毒”的修辞方式令很多人不愿与他正面交锋;  他傲慢地转过身去,背对着那些他认为“不够资格”与他争辩的对手;  他得罪了很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时间:2005-06-10

  • 江苏研制出棉花新品“苏杂3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等单位联合选育的棉花新品———“苏杂3号”研制成功,日前在江苏省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据悉,这是江苏省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检测表明,它对棉铃虫、红铃虫等常见的虫害具有很强的抗虫性。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长江流域棉区的抗虫棉一般只有单个抗虫基因———“BT抗虫基因”,而苏杂3号除含上述基因外,同时还具有“CPTI抗虫基因”,这就像给棉花上了双保险,其抗虫性能更强更广,且持续性更好。专家认为,苏杂3号的育成是江苏省棉花育种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来源:纺织导报

    时间:2005-06-10

  • 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与多器官受累有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研究所和McLaughlin-Rotman全球健康中心的Farcas等报告,致命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多器官的病毒播散有关,病毒的组织分布直接影响疾病表现、病毒排放和传播。(J Infect Dis 2005 191: 193)          SARS主要以肺脏损害为特征,然而患者常伴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表现,提示SARS-冠状病毒(SARS-CoV)可能存在肺外播散。研究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多伦多地区SARS暴发期间,因SARS死亡的患者(19例)多脏器样本中SARS-CoV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5-06-10

  • 破解我国艾滋药物试验谜团

    34名艾滋病患者因两年前的一次药物试验向地坛医院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质疑。这件事因有媒体报道又成为热点。  事件牵涉到几个方面:贫困而文化水平不高的艾滋病患者;执行试验的医院;负责批准药物试验的国家药监局;伦理委员会,以及提供药物的公司。本刊在对几方进行采访后发现,此项目没有药监局的批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药物研制公司的一纸合作协议。而负责审查该项目的地坛医院伦理委员会,在这一点上也没有承担起相应职责。   地坛医院的“试药”风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地坛医院是“试药”风波中的关键机构。(右图为地坛医院内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红丝带之家”)。   两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05-06-10

  • 正负簇离子对禽流感的灭活作用

    夏普日前宣布,使用该公司开发的“正负簇离子发生装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实对一种禽流感病毒具有预防作用(图1 .发布资料)。此次进行验证实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鸡一旦感染,死亡率几乎达到100%。H5N1与1997年以后包括香港和荷兰在内已经给众多国家的养鸡场等带来巨大损失的禽流感属于一个类型。过去普遍认为禽流感不会感染人类,但在2003年~2005年5月间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共有97人感到感染。因此此次实验就使用了感染过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实验结果证明,正负簇离子可把病毒的感染力降低99%。离子发生装置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利用等离子放电作用生成H+和O2-离子。这种离子被水

    来源:日经BP网

    时间:2005-06-09

  • 细胞死亡的新途径

    坏死,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新途径,在7月份的《自然—化学生物学》上有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坏死是人体病变中的一种普遍特征,不像细胞凋亡现象被认为是细胞对外来伤害的一种被动反应。Junying Yuan及其同事发现了一种导致细胞坏死的细胞代谢新途径,他们称之为necroptosis。该研究小组发现,当没有足够的血液达到大脑时,也就是发生缺血性脑伤害时,细胞坏死将会发生。         近来,有关带有坏死特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研究报道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合适的工具来进行有关这些现象的潜在机制研究。要解决这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09

  • 韩国科学家表示本世纪不会出现克隆人

    韩国汉城大学教授黄禹锡7日表示,鉴于克隆人的危险性、复杂性及其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克隆人”在本世纪内不会出现。         黄禹锡是干细胞研究和克隆技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7日在汉城一个讨论会上说:“我认为我们在今后至少100年内不可能遇到一名‘克隆人’。”         黄禹锡说,克隆人类是一种愚蠢和危险的行为,这种尝试不道德,而且不安全。        &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09

  • 王晓东:最年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4月22日,笔者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看见鲜艳的大红横幅上写着:“热烈祝贺我院八四届本科毕业生王晓东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笔者第一次听到王晓东的名字,作为校友,很为他感到高兴。         当晚,媒体迅速发布消息:“2004年4月21日,美国科学院宣布,美籍华人学者王晓东被选为该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在目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中,41岁的王晓东是最年轻的一位。”        &

    来源:海内与海外

    时间:2005-06-09

  • 靶向治疗--书写白血病药物治疗的新篇章

    曾经,白血病这个字眼似乎是死亡的一个代名词,好像机体一碰上这个病就别无选择,只有在慢慢逼近的死亡线面前无奈的等待。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对于由造血干细胞基因的变异,产生费城染色体所致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说,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而治愈白血病。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两种,一种是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仅有20%左右的患者有条件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因有多种,如找不到合适的供者,年龄太大,或其它复杂的医学因素。另一个方案是自体移植,即在经过强烈化疗和放射

    来源:搜狐健康

    时间:2005-06-09

  • 生物芯片:游走于科学与伦理之间

    英国科幻大作家亚瑟·克拉克最近预言:再过若干年,也许传统的考试方式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的大脑可能拥有先进的电子元件,可以同电脑连接起来。他说,一旦大脑被植入相应的电子元件,这个人的大脑意念活动可以通过电子元件和无线电信号传送至另一个同样植入电子元件者的大脑中。假如这个人在参加数学考试,一道题做不出,他可以问另一个人,后者可以给他提供正确的答案。你说,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否难以为继?         日本的一位科幻作家设想了21世纪末V先生的日常生活:清晨起床,他回想起昨晚的一个美丽的梦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08

  • 临床医学伦理问题备受关注

    当前,医学伦理之所以备受社会关注,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二是病人权利意识的增长,医患关系的复杂化日益突出;三是医疗服务商业化趋势的加强;四是医学价值目标的多元化的发展。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增多         现在,医疗服务有适合高新技术生长的天然土壤。医疗服务面对的是人体生命,而人体生命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几乎所有技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用场;而医疗技术有永无止境地采用高新技术的动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08

  • 德国科学家给昆虫机器人安装触角

    据Physorg网2005年6月3日消息,来自德国马格德堡Fraunhofer工厂运作和自动控制研究所(IFF)、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昆虫通过不断晃动的触角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机械传感器,而且即将被应用于协助移动机器人进行定位。         人类在通过黑暗、陌生的房间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双手进行触摸来减少撞到物体的危险性。而昆虫则是用它们长长的触角作绕圈运动,来观察周围环境,然后顺利通过各种境况。       &nbs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6-07

  • IBM计划制造首个仿真人脑 每秒运算23万亿次

    据6月7日美国每天报道,IBM公司近期表示有计划在神经科学方面做出一些新的探索,准备制造世界上首个仿真人脑。   两亿年前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大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哺乳动物的大脑细胞是以圆柱结构构建,这使其可以像电脑一样进行更快的运算。人和猫狗都是这样的,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大脑。瑞士大脑学会的创始人亨利·马克拉姆说:“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就像发现了一个G5或奔四处理器并对其进行了复制。”   现在马克拉姆宣布将与IBM公司进行合作制造一台电脑来模拟神经皮质结构的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建造一个拥有8000个处理器的超级电脑,该电脑每秒可以运算23万亿次。每

    来源:雅虎科学

    时间:2005-06-07

  • 每周6分钟超强度锻炼效果等同6小时

    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经常不得不在工作、家庭、健身娱乐中寻找平衡点。对于那些渴望拥有健康体魄的忙人或懒人来说,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堪称福音。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每星期进行6分钟的超强度锻炼,其健身效果与每周6小时相同。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丁·吉巴拉教授的研究成果,那些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锻炼一族完全可以改变目前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锻炼计划,将时间缩减至每周3次、每次2分钟。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锻炼效果却基本相同。   不过,短短2分钟的锻炼却非比寻常,要求身体超速运转,锻炼者必须在固定单车上用尽全力,拼命蹬车,每30秒为一组,分4组完成。试验表明,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5-06-07

  • 脉络丛的HIV-1具有独特的特征

    发表在《AIDS》4月第29期上的一篇.报道称:在脉络从内发现的HIV-1是一种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它与脑内的病毒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性;并且与周围组织来源的病毒也具有相同之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脉络从不太可能成为HIV-1变异体的一个储藏库,但它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抗药性菌株形成的环境,这种抗药菌株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趋向性。         研究者称,他们正致力于研究脉络从HIV-1的特性,以及它与脑和外周淋巴组织中HIV-1的关系。研究者共同培养了取自同一名HIV感染者死后的脑、脉络从和脾脏的HIV-1,这些

    来源:好医生网

    时间:2005-06-06


页次:619/717  共14331篇文章  
分页:[<<][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