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简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分析
当面对晚期癌症诊断时,患者和家属常常陷入"未知的迷雾"——治疗效果是否有效?未来会怎样?这些挥之不去的疑问被学者称为"疾病不确定感(Illness Uncertainty)"。已有研究表明,26%-36%的癌症患者因此产生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这种不确定感会加剧焦虑、抑郁,甚至影响治疗依从性。然而现有的评估工具如Mishel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UIS-A)包含33个条目,对饱受症状困扰的晚期患者而言过于繁重。更棘手的是,专门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评估工具几乎空白。为解决这一临床痛点,来自雪城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基于MUIS-A开发了9项简明量表(MU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时间:2025-04-01
-
综述:黑麦摄入对血糖控制指标的影响:“黑麦因子” 的证据 ——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黑麦与血糖控制指标关系的研究综述1. 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与现状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是指将血糖水平维持在适当范围内,这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正常的血糖控制意味着在 24 小时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处于正常区间。然而,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感染,尤其是糖尿病,以及一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心理因素(如压力),还有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活动和肥胖等,都会破坏血糖控制。目前,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埃塞俄比亚的一项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61.9% 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在赞比亚农村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41% 的居民糖化血红蛋白(HbA1
来源:Nutrition & Metabolism 3.9
时间:2025-04-01
-
揭秘水稻分蘖与开花的交互奥秘:日长介导机制及其对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启示
在全球粮食体系里,水稻是超过半数人口的主粮,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非凡。然而,稻田甲烷排放量大,成了温室气体累积的重要因素,这给水稻种植带来严峻的环境挑战。为了减少甲烷排放,推动气候智能型水稻生产,调整水稻的分蘖模式和开花时间成为关键策略。但一直以来,分蘖和开花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争议、尚未明确,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比如,有研究认为延迟开花会促进分蘖增加,可也有研究发现延迟开花会使分蘖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农村振兴厅国立作物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研究人员开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时间:2025-04-01
-
钾与生物炭协同作用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升抗旱性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干旱问题日益严重。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据预测,到 2090 年代,约 30% 的全球农业用地将面临严重干旱,这无疑给全球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然而,玉米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干旱会抑制其生长、降低产量,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循环等。因此,深入了解干旱胁迫对玉米的影响,以及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成为了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圳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生物炭和钾对玉米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生物炭和钾单独或联合使用,都能有效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时间:2025-04-01
-
整合表观基因组和基因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奶羊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新探索
在当今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对高营养食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预计到 2100 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109 亿。在畜牧业中,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成为影响生产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饲料成本在奶牛场可变成本中占比高达 75%,高效的饲料利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环境影响。然而,目前评估奶羊 FE 仍面临诸多挑战,缺乏统一的计算模型,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的遗传力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评估表观遗传标记对奶羊 FE 的贡献。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对提升奶羊养殖效益和推动畜牧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1
-
家猫(Felis catus)黄体发育与退化阶段的转录组分析揭示激素、受体及调控因子的动态表达模式
黄体(Corpus Luteum, CL)作为卵巢中短暂存在的内分泌腺体,其核心功能是分泌孕酮(P4)以维持妊娠。然而,不同物种间黄体生命周期调控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猫科动物中持久黄体(如猞猁)与家猫短暂黄体的对比机制尚不明确。此前研究多聚焦特定基因,缺乏全局视角。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IZW)的Beate C. Braun团队首次对家猫假孕周期中黄体进行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发育/维持(dm)与退化(re)阶段的分子特征差异,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Genomics》。研究采用形态学结合ELISA检测(样本来自柏林动物收容所绝育手术获取的卵巢)进行分期,通过RNA-Seq(Il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1
-
优化随机森林稳定性:基于树数量最优化的机器学习决策可靠性研究
在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决策的今天,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因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基因组研究和临床预测的热门工具。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黑箱"算法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由于内置的随机性机制,相同数据多次运行会产生不同结果,这种非确定性(non-determinism)可能导致关键决策的偏差。特别是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领域,当科学家们用RF预测作物产量或疾病易感性时,模型的不稳定性可能直接影响育种方案的选择。德国哥廷根大学Thomas M. Lange团队在《BMC Bioinformatics》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量化了RF的非确定性
来源:BMC Bioinformatics 2.9
时间:2025-04-01
-
NEAT1与miR-34a在非梗阻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中的表达模式及诊断价值比较
男性不育已成为全球重大健康挑战,约8-12%的育龄夫妇受其影响,其中男性因素占比高达50%。在众多病因中,非梗阻性无精症(NOA)和严重少精症(SO)尤为棘手,传统诊断依赖侵入性睾丸活检,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男性精子质量正以惊人速度下降,但相关分子机制仍如"黑箱"。在这一背景下,埃及俄罗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非编码RNA这一新兴调控分子,试图破解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密码。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选择两种关键非编码RNA作为突破口: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和微小RNA miR-34a。前者是核内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后者则是著名的"细胞凋亡指挥官"。通过分析100例
来源:Human Genomics 3.8
时间:2025-04-01
-
基于 TBP 的 AIE 荧光探针:活细胞中半胱氨酸 / 高半胱氨酸检测与成像的新突破
生物体内生物硫醇(biothiols)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引发许多病理状况。因此,准确检测生物硫醇对于诊断与其异常水平相关的疾病至关重要。本文中,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性能的小分子荧光探针,专门用于检测半胱氨酸(Cys)/ 高半胱氨酸(Hcy),弥补了具有聚集诱导猝灭效应探针的局限性。该探针通过将 7 - 硝基 - 1,2,3 - 苯并二唑(7-nitro-1,2,3-benzenediazole,NBD)作为识别基团与具有明显 AIE 效应的荧光团 TBP 偶联合成。Cys/Hcy 的硫醇官能团切断 TBP-NBD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4-01
-
为ChatGPT的食品分析技能加分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创造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但是布朗尼呢?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探索了ChatGPT如何用于食物的感官评估,特别是布朗尼蛋糕。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可以简化新产品的开发,并可能改进配方。但是,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来品尝布朗尼呢?大多数人会很乐意排队品尝巧克力。然而,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是一个必要但严格和昂贵的过程。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公司依靠训练有素的测试人员和消费者小组来评估口味、质地和整体吸引力等关键特征。此外,克服人类偏见和感官疲劳等障碍往往具有挑战性。有时候,依赖于人类测试人员可能会减慢过程,特别是当需要同时评估多个产品原型时。感官面板需要时间和仔
-
声子超材料稳定高超声速激波 / 边界层相互作用:开启高超声速飞行新征程
高超声速飞行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商业运输、国防和太空探索领域。然而,以高超声速运行的飞行器面临极端环境,尤其是激波 / 边界层相互作用(SWBLIs)引起的流动干扰。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温和高声学载荷会损害飞行器的结构完整性。虽然有人提出主动流动控制策略来缓解这些问题,但往往会增加飞行器重量。相反,被动流动控制通常更轻便、更简单,但更容易受到湍流引起的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性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索声子超材料(PMs)作为稳定高速流动的新方法。声子超材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人工材料,能产生频率范围,即所谓的带隙(band gaps),在这个范围内波的传播会受到显著抑制。研
来源:Matter 17.3
时间:2025-04-01
-
突破酸性析氧反应瓶颈:高熵合金的压应变策略助力高效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开发用于酸性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的高效且稳定的电催化剂,对于推进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PEMWE)至关重要。然而,在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仍是一项艰巨挑战。研究人员制备出 RuIrFeCoNiMo 高熵合金(RuIr - HEA)催化剂,它通过引入压应变打破了酸性 OER 中活性与稳定性的权衡。所制备的 RuIr - HEA 电催化剂在酸性 OER 中展现出卓越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原位光谱分析和计算表明,较大原子半径的 Ir 掺入 Ru - HEA 中,
来源:Matter 17.3
时间:2025-04-01
-
综述:FXI抑制剂在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防治中的应用
FXI抑制剂的生物学基础与研发逻辑凝血因子XI(FXI)在血栓形成中扮演独特角色: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放大器,其对血栓扩展至关重要,但对正常止血影响较小。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抗凝治疗的理想靶点,有望实现“解耦联效应”——即保留止血功能的同时抑制病理性血栓。目前研发的FXI抑制剂涵盖三大类:反义寡核苷酸(ASO)通过抑制肝脏FXI合成发挥作用;单克隆抗体(如abelacimab)直接阻断FXI活化;小分子药物(如asundexian)则靶向活化FXI(FXIa)的催化结构域。临床证据与突破性进展骨科手术领域的II期试验显示,FXI抑制剂较依诺肝素(enoxaparin)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VTE)
来源: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时间:2025-04-01
-
治疗相关和原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的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在白血病治疗领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联合疗法的应用,APL 的初始化疗效果显著提升,成为低至中危 APL 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对于复发或治疗相关的 APL(t-APL)患者而言,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 ATO 为基础的方案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仍有患者对其无反应或多次复发,此时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HCT)成为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不过,t-APL 患者接受异基因 HCT 的疗效并不明确,且 t-APL 较为罕见,相关研究较少,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为这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缺乏足够的依据 。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来自日本多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5α- 还原酶抑制剂累积剂量与死亡率的关联研究:关乎生命健康的关键探索
在医学领域,5α- 还原酶抑制剂(5-ARIs)如非那雄胺和度他雄胺,常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雄激素性脱发(AGA)。然而,其在不同累积剂量下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扑朔迷离。此前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有的表明 5-ARIs 使用与死亡率有关,有的则未发现显著关联,且针对 5-ARIs 使用与除前列腺癌外的特异性死亡率的研究也较少。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复杂的关系,来自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基于人群队列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医学领域对 5-ARIs 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人员运用了韩国国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下液持续时间与对侧未患眼脉络膜视网膜结构的关联:探寻潜在诊疗新线索
在眼科疾病领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疾病,主要 “瞄准” 中年男性群体。得了 CSC 后,患者会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因为患者的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淤积,导致视网膜下液(SRF)不断积聚。虽然部分患者的病情能自行缓解,但如果 SRF 持续积累,就会像 “定时炸弹” 一样,不可逆地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神经视网膜,最终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目前,对于 CSC 中 SRF 持续存在的时间阈值以及非自愈型 CSC 的治疗方法,医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以前的研究发现,CSC 患者的患眼和对侧未患眼的脉络膜厚度(CCT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孟加拉语版大五人格量表-2(BFI-2-B)的心理测量学验证:跨文化适应与人格评估新工具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人格特质的准确评估对理解人类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大五人格理论(Big Five, BF)将人格分为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gative Emotionality)、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和开放性(Open Mindedness)五个维度,已成为国际通用框架。然而,主流评估工具如Big Five Inventory-2(BFI-2)主要基于西方受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WEIRD)群体开发,其在南亚文化中的适用性长期存疑。孟加拉作为人口逾1.6亿的南亚国家,缺乏经过严格验证的本土化人格量表,这严重制约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社交媒体机器人与人类特征的全球比较:定义、差异及影响
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 “集市”,人们在上面分享生活、交流观点。然而,这个 “集市” 里却混入了一些特殊的 “角色”—— 社交媒体机器人(Social Media Bot)。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神秘客”,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去,社交媒体机器人在诸多事件中兴风作浪。在 2011 年阿拉伯之春起义中,它们被用来增加政客的粉丝数量,制造虚假的人气假象,还大量涌入新闻信息流,干扰政治异见者的发声;在 2020 年美国大选中,它们参与战略传播,歪曲、编造信息,加剧社会分裂;在 2021 年新冠疫情期间,又疯狂传播反疫苗言论和阴谋论,影响人们的认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通过YAP/TAZ-TEAD通路调控声带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互作的促纤维化机制研究
声带作为人体发声的核心器官,每秒需振动数百次,长期承受机械和环境压力。全球每年有超过2000万声带疾病患者,其中炎症是导致声带良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糖皮质激素(GCs)因其强效抗炎作用和低廉成本成为临床首选,但近年发现其治疗效果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更令人担忧的是,GCs在多个器官中被证实具有促纤维化作用,可能加重声带组织瘢痕形成,反而损害发声功能。这种"抗炎"与"促纤维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得优化GCs治疗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Ryosuke Nakamura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创新性地采用THP-1来源巨噬细胞与HVOX声带成纤维细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触觉运动错觉感知:时长与视觉反馈的影响及虚拟现实应用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触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觉,它能帮助我们探索周围的世界,比如我们伸手触摸物体,就能感受到物体的质地、形状等。然而,当我们感知到的触觉与实际的刺激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触觉错觉现象。像幻影运动(phantom motion,PM)和皮肤兔(cutaneous rabbit,CR)这两种触觉错觉,它们仅通过一对致动器就能传递运动和方向信息,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比如可以用在 VR 游戏中,让玩家有更真实的触感体验。但目前关于触觉错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之前的研究发现,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