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lant Biology》:Physi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Daylength-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tillering and flowering in rice
在全球粮食体系里,水稻是超过半数人口的主粮,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非凡。然而,稻田甲烷排放量大,成了温室气体累积的重要因素,这给水稻种植带来严峻的环境挑战。为了减少甲烷排放,推动气候智能型水稻生产,调整水稻的分蘖模式和开花时间成为关键策略。但一直以来,分蘖和开花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争议、尚未明确,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比如,有研究认为延迟开花会促进分蘖增加,可也有研究发现延迟开花会使分蘖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农村振兴厅国立作物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Plant Biology》。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为优化水稻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生长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以及改进水稻育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