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幼仔认知世界的线索破译
生物通报道:母乳中的信息素(Pheromones)也许是帮助婴儿适应外界环境的关键。信息素是母乳中与食物和温暖相关的一种化学信号。最近从兔实验中发现: 只有与信息素共同存在的新气味,才能被兔仔识别。许多哺乳动物刚出生幼仔都是通过气味认知世界的。比如说人类婴儿总是对于母亲所吃食物很感兴趣,因为母乳中含有了此食物的气味。科学家所不解的是,新生胎儿究竟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识别这些母乳中的新气味的?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Agronomique - INRA)神经生物学家Gerard Coureaud及其同事对“子兔识别新世界是否是通过
-
胰岛素酶三维结构原来与“吃豆”相似
生物通报道:芝加哥大学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ANL)研究人员最近破译出胰岛素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三维结构。胰岛素酶是一种极有希望的药物靶标,其降解底物不仅包括胰岛素,而且包括在阿尔茨海莫氏症(Alzheimer's disease)中经常出现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protein)。2006年10月11日Nature电子版文章对结合有其它四种蛋白底物的IDE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IDE的底物包括胰岛素、β淀粉样蛋白、amylin和胰高血糖素)。获得的结构有助于研发能够加速或者
-
16位杰出科学家获得新加坡最高奖
生物通报道:获本年度新加坡最高奖——国家科学与科技奖章(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al)的项目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革新技术、硬盘驱动的先进分子马达技术和外科手术遥控技术。国家科学与科技奖章的最高得主为Sydney Brenner博士。Brenner为美国萨克生物研究学院(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杰出教授、A*STAR Biomedical Research Council主席,其对新加坡科研能力和科研教育事业,特别是生物医学科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两项国家科技奖(National Science Aw
-
研究发现:弓形虫感染妇女更有可能生男孩
生物通报道:在最近由S. Kankova和来自捷克共和国Charles大学寄生虫学部、生殖医学中心、GynCentrum的研究人员所做的一篇报告中指出:感染潜伏期弓形虫(dormant toxoplasmosis)——gondii的妇女,比没有感染弓形虫的妇女生男孩的几率大。gondii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弓形虫,感染患者占总人数的20—80%。文章刊登于本周《Naturwissenschaften 》杂志,提示一种寄生虫感染能够影响胎儿性别决定。另一篇文章中,Kankova及其同事对“潜伏期(latent or dormant)弓形虫在决定男性婴儿出生率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潜伏期弓形虫
-
诺贝尔奖得主眼里的RNA世界(完结篇)
诺贝尔奖得主眼里的RNA世界(完整版) 生物通报道:2006年诺贝尔科学家已经颁布,其中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了给在基因转录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罗杰·科恩伯格,而本届生理医学奖则颁发给了RNA干扰的发现者。这颁发的两项大奖都与RNA有关,可见RNA研究的重要性可对它的关注度。生物通编辑特此编译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罗拉多州大学的Thomas R. Cech教授亲自撰写的RNA研究综述:开拓RNA的新世界。Thomas R. Cech与耶鲁大学的Sidney Altman教授共享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催化的特性。该篇综述文章将分为几个部分,生物通将
-
06诺贝尔奖:基础生命科学的兴盛时代
生物通报道:科学界最关注的2006年诺贝尔三项大奖评奖结果在10月初陆续公布。其中生物学人关注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和化学奖都颁发给了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RNA干扰现象的发现者;诺贝尔化学家颁发给了多年来进行基因转录分子基础研究的科学家。RNAi(RNA干扰)的发现者从最初发表文章公示他们的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经历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与之前的那些在获得发现20年后才获奖研究者相比,无疑是上了快车道。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6 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RNA干扰(利用双链
-
轻轻改动HIV,改善AIDS疫苗研究
生物通报道:AIDS研究发展缓慢的部分原因在于研发的疫苗如同“圆洞中的香椿”找不到合适的动物模型检测疗效。HIV-1病毒不能在猴细胞中进行复制,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利用一种叫做短尾猴免疫缺陷病毒(macaque version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mac)感染动物,以期获得用于检测候选治疗途径或者候选疫苗疗效的动物模型,但最终得到的能够有效抵御SIV的疫苗在人类临床实验中效果并不显著。最近,洛克菲勒和Aaron Diamond 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学和压力筛选(forced adaptation,生物通编者译)的联合疗法,研制出一
-
黄小华:领衔研发1000美元基因组测序芯片
生物通报道:个体基因组测序对于上百种遗传疾病、某些易感疾病、癌症的研究、治疗至关重要。人类基因组中共60亿对碱基对,测序至少需要花费100万美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联合其他八所高校和生物公司的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将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次。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向包括UCSD在内的九所科研机构拨款130万美元,以资助这项能够将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10,000倍的意义重大的创新性研发。UCSD Jacobs工程学院生物工程教授黄小华(Xiaohua Huang,音译)授命进行的研究是,将
-
在骨髓中发现乳腺癌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Richard J. Cote教授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在初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骨髓中发现的肿瘤细胞似乎都是乳腺癌干细胞——这意味着所有乳腺癌患者的癌症扩散风险要比之前想象的更大。这项研究的文章刊登在最新一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这项研究提供首个证据证实从骨髓中获得的肿瘤细胞是干细胞。 乳腺肿瘤中含有干细胞,这种细胞被认为能够生长成新的癌症。近期的一些研究将焦点放在了有关“这些干细胞能够处于形成转移肿瘤较远位置,并且不仅仅是从原肿瘤上脱离并运动到其他身体部位单个细胞”的理论。 尽管扩散的肿瘤细
-
花部:两侧对称为何比放射对称形更具优势?
生物通报道:虽然自然界中植物花部形式多种多样,但大致也归为两种:以百合为代表的放射对称(radial symmetry)和以兰花(orchid)为代表的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花部和植物化石遗传学研究证实:放射对称是最古老的形式,两侧对称是各种植物各自经过若干次进化实现的。自然选择为何偏爱两侧对称仍?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传粉昆虫(pollinating insects)更偏爱两侧对称。西班牙 Granada大学José Gómez率领的研究小组,对位于西班牙东南部山区的300多株Erysimum mediohispanicum进行观察。在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这种草
-
偶然发现的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混合物
生物通报道:发生严重出血,一般采取上止血钳、绑扎伤口等方法,情况严重时采用血管收缩药物。尽管如此,每年由于外科手术损失的血量仍然不计其数。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蛋白混合剂,在受伤部位形成“血栓”,进而发挥止血功能,使医疗失血现象大为扭转。“血栓”蛋白混合物形成的纳米纤维支架(原子粒显微镜图片)Credit: Hidenori Yokoi et al., PNAS, 102 (2005)这种蛋白混合物首次报道于去年三月,当时主要关注的是其康复功能。研究人员将此蛋白混合物注射到仓鼠脑部受伤区域,蛋白组分自我组装为支架,辅助神经细胞再生。麻省理工神经生物学家Rutledge Ellis-B
-
郑宁在本期《自然》上又发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华裔科研人员郑宁(Ning Zheng)助理教授又发表了一篇有关泛素蛋白连接酶结构生物学的新文章。自2000年以来,郑博士先后在Cell、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且有三篇文章成为杂志的封面故事进行推荐。 蛋白质泛素化作用是后翻译修饰的一种常见形式,该过程能够调节不同细胞途径中各式各样的蛋白质底物。通过一个三酶级联(E1-E2-E3),蛋白质的泛酸连接又E3泛素连接酶催化,这种酶是cullin-RING复合体超级家族的最佳代表。 在从酵母到人类的各级生物中都保守的DDB1-CUL4-
-
林海帆:从十大杰出留学人士到顶级大学项目主任
生物通报道:林海帆,这个听上去和看上去都颇具文人气质的名字却笼罩在生物科学荣耀的光环里:1978-198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生化系,为首届复旦奖学金得主。84-90年在Cornell攻读博士,期间开辟了一个与导师研究方向截然不同的课题,由此发现第一个启动胚胎细胞分裂的基因。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报道。94年获9所大学聘请任教,受聘于杜克大学。应邀为《nature》《遗传学年鉴》等顶尖学术刊物撰写过论文。应邀主持过8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专题,在61个美国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作过报告。多次回国学术交流,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访问讲学。在美期间,13次获得高层
-
诺贝尔奖得主撰写的RNA综述(二)
生物通报道:2006年诺贝尔科学家已经颁布,其中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了给在基因转录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罗杰·科恩伯格,而本届生理医学奖则颁发给了RNA干扰的发现者。这颁发的两项大奖都与RNA有关,可见RNA研究的重要性可对它的关注度。生物通编辑特此编译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罗拉多州大学的Thomas R. Cech教授亲自撰写的RNA研究综述:开拓RNA的新世界。Thomas R. Cech与耶鲁大学的Sidney Altman教授共享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催化的特性。该篇综述文章将分为几个部分,生物通将在接下来的几天连续刊出,敬请留意。 诺贝
-
10月最新《Cell》杂志精彩选读
生物通综合:10月6日的《Cell》杂志精彩纷呈,包含了泛素蛋白酶escape route,RNA连接酶的具体结构,以及p68 RNA螺旋酶的最新发现,皮肤干细胞方面等许多内容,值得一读。RNA研究两文章:RNA连接酶晶体结构和p68 RNA螺旋酶链接:Cell, Vol 127, 71-84, 06 October 2006RNA Ligase Structures Reveal the Basis for RNA Specificity an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hat Drive Ligation Forward[Abstract]Cell, Vol 127
-
两篇Cell文章证实基因突变动物模型的重要作用
生物通报道:酗酒不但具有伤身的“个人效应”,而且还有制造社会不安的“社会效应”。已经有一些研究显示,酗酒是有遗传因素在其作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遗传机制还知之甚少。而改变了酒精敏感性和酒量的动物模型则可能为我们提供有关这种“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的更多深层信息。 在10月6日的Cell杂志上,来自意大利的Nina Offenhauser和美国、瑞典的同事报道说敲除Eps8的小鼠对酒精的一些急性的兴奋性效应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并且小鼠的酒量了有所增加。这其中的原理可能是肌动蛋白动力学状况的变化。这篇文章的图片成为了本期杂志的封面。该图片是用于分析eps8敲除小鼠显型的各种试验方法的集合。
-
三个分子扳机威胁白血病患者
生物通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M. 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10月1日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血液》上报道说,更好地治疗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的途径将需要抑制为这种疾病“添柴加油”的多个分子途径。 这个研究组分析了188个成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样本,然后跟踪患者来检测一个三重细胞信号链反应对这种疾病的累积效应。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途径中的多个途径处于活泼状态的患者,其预后也比较差。这三个分子级联都不活泼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是78.6周。对那些其中一个分子途径活泼的患者,其平均存活时间为57.9周;两个分子途径处于活泼状态的患者,平均存活
-
华人学者陈雪梅microRNA研究植物又获奖
生物通报道:最近真是喜事不断,奖项频频。加利福尼亚大学(UC Riverside) 河边分校植物和分子生物学副教授陈雪梅(Xuemei Chen,音译)获得美国植物生物学学家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ASPB)颁发的Charles Albert Shull奖。 Charles Albert Shull 奖启动于1971年,以纪念Charles Alb
-
臭虫肠子里的DNA重要信息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表示,一种令人厌恶的臭虫——椿象的肠道细菌可能为我们提供致病细菌进化起源的令人着迷的信息。 椿象将它们的卵生在特殊肠道细菌形成的一个小口袋中,在那里,臭虫的后代——蛹大吃大喝。当蛹成熟时,它们的肠子分裂:顶端病程一个能消化植物汁液的囊泡,而底部则膨胀成一个发酵室,特殊的肠道细菌在这里能为椿象提供营养。没有这些营养,椿象就会死亡。 来自日本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的Takema Fukatsu制作了这种细菌DNA的一个进化树来确定不同昆虫种类中这种细菌的关系。令他们惊讶的是,椿象的DNA进化树模式与这种细菌的DNA进化谱模式基本上是等同的,这意味着细菌和椿
-
新发现一种结肠癌治疗分子靶标
生物通报道:Utah州立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协会研究员发现一种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靶标分子,这种分子在大约85%的结肠癌患者都存在。研究结果刊登于《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0月6日电子版杂志。通过敲除这种经常被称为C-端结合蛋白(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CTBP)的分子,研究人员使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发生突变的斑马鱼转危为安。大量研究证实,人类APC基因发生突变会引发大肠瘜肉(Colon Polyps),最终发展为结肠癌。有85%的结肠癌与APC突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