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新突破——北京大学“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教育部立项建设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北京大学“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是我校在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的新突破。 “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心主任)为詹启敏院士。中心针对中国特色高发恶性肿瘤,围绕“建立中国特色高发肿瘤发病及演化的理论体系;发掘癌症诊疗的新标志物和新靶点,建立精准诊疗的中国标准;基于多组学数据整合,建立治疗癌症耐药/转移/复发的中国方案”等三个任务深入开展交叉融合研究。中心面向癌症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临床诊疗需求,汇聚多学科专家队伍、强化团队攻关,大力推动原始理论创新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3-08

  • 日本科学家发现有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方法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的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化合物,有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比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仅仅对外来的或危险的物质有反应,但有时候它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全球约有数百万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女性偏多。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衰弱,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过度的关节疼痛,而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人体大脑和脊髓功能丧失。文章通讯作者、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免疫信号组的负责人Hiroki Ishikawa教授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7

  • 流式技术问世五十周年,碧迪医疗创新开启"图-谱"新时代

    上海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 3月3日,碧迪医疗流式细胞术50周年盛典在沪隆重举行,来自科研、临床、工业等多领域的专家共襄盛举,就流式细胞术的应用热点、难点和未来趋势展开了卓有远见的探讨。自碧迪医疗于197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商业化的流式细胞仪FACS以来,流式技术已演变为从科研到临床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病毒学、癌症生物学和传染病监测等众多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新冠感染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盛典上,碧迪医疗宣布搭载CellView™ 高速图像技术的BD FACSDiscover™ S8细

    来源:美通社

    时间:2023-03-07

  • 光镊子技术研究DNA修复

    结合一种被称为C-trap的光镊子技术,它可以操纵DNA的单个分子和一种新方法,研究人员能够详细了解细胞是如何发现和修复受损DNA的。他们的发现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C-trap来研究不同的DNA修复蛋白是如何识别并结合到各自形式的损伤上的。“我喜欢把DNA损伤想象成一个坑洞,”皮特大学药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系教授Ben Van Houten博士解释说。“在一个特定的DNA修复途径中,从发现坑洞到植入修复补丁需要大约30种蛋白质。虽然我们不能一次观察到所有这些蛋白质,但我们可以两个两个地观察它们。”Van Houten的实验室对修

    来源:Nucleic Acids Research

    时间:2023-03-06

  • 斯坦福大学开发识别液体中细菌的新方法

            斯坦福大学标志的衍生品,由含有表皮葡萄球菌细菌和小鼠红细胞1:1混合物的液滴打印在镀金载玻片上。使用147 MHz的声波换能器打印液滴。 用激光照射一滴血、粘液或废水,反射回来的光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的细菌。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放射学副教授Jennifer Dionne说:“我们不仅能发现细菌的存在,还能具体发现样本中有哪些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炭疽菌等等。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学指纹。这就像在阳光下书写的基因和蛋白质组密码。”Dionne是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6

  • 一种新方法增强儿童脑肿瘤的药物输送

    西奈山卫生系统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药物递送方法,使用纳米颗粒能够更有效和有针对性地递送抗癌药物,以治疗儿童脑肿瘤。该技术允许增强抗癌药物到脑肿瘤的特定位置,同时保留正常的大脑区域。根据他们于2023年3月2日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的研究,其结果是提高了抗癌药物的有效性,降低了毒性。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西奈山克拉维斯儿童医院儿童脑和脊柱肿瘤中心联合主任Praveen Raju医学博士说:“我们表明,我们可以更成功地以更有效的方式将低剂量的药物输送到大脑内肿瘤的特定部位,同时避免出现年轻患者的骨毒性。”成髓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约占儿童所有脑肿瘤的20%。它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6

  • 寻找蛋白质:科学家使用新的光镊子技术来研究DNA修复

            分子光秀:一条被紫外线损伤的DNA链被串在C-trap的两个珠子之间。这段加速视频显示了DNA修复蛋白DDB1(蓝色)和DDB2(红色)在大约12分钟内分别或一起与损伤部位结合和解结合(紫色)。藏在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一间小而暗的房间里,Brittani Schnable正在进行一次钓鱼探险。她挥舞着一根类似于电子游戏玩家使用的操纵杆,将微小的珠子扔进分子的海洋中,推动和拉动珠子,直到它们最终抓住一条DNA链。敲击键盘几下后,灯光秀就开始了。一阵色彩在黑色的屏幕上闪烁,就像烟花在夜空中爆炸一样。虽然这些颜色一开始看起来是随机的,但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3

  • 上海交大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Nature发文,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3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黄兴溢教授和王庆教授为通讯作者,陈杰助理研究员、周垚博士和黄兴溢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黄兴溢教授和陈杰博士申请的相关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电工绝缘材料,然而聚合物材料的导热性普遍性较差,提升聚合物的导热性往往以牺牲绝缘性能为代价,“绝缘和导热的互为矛盾”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03

  • Angew | 上海药物所发展抗甲流H1N1大环抑制剂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

      流感病毒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世界公共卫生体系构成巨大威胁。尽管人们针对病毒本身和宿主,发现了不同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随着流感病毒的变异,已有的抗流感药物面临严峻的耐药形势,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骨架分子,特别是大环类分子,以推进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   大环类的天然产物现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环状骨架、3D构象受限、适当的刚性和柔性等特点,大环化策略在药物设计中备受青睐。然而,受自然界生物合成途径的制约,天然大环化合物仍然存在着结构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大环类药物的研发。因此,急需发展新的方法来设计合成结构丰富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类天然大环化合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03

  • 新型神经功能调控技术(中红外光)的作用机制

      神经调控技术是研究神经环路、解析脑功能的重要工具,又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经典的调控技术包括电刺激、光遗传等。电刺激可单一性兴奋靶位点神经元,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光遗传利用遗传操作引入外源基因,特异性兴奋或抑制神经活动。是否有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可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前提下,特性地调控神经元活动,改变个体的认知行为呢?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利用家鸽模式动物的优势,同步研究中红外光辐照(Mid-infrared stimulation, MIRS)对神经元视觉信息编码能力及视觉信息诱发眼动行为的调控影响。家鸽具有高度发达的视觉系统,其视动震颤眼球运动(optokinetic ny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3-03

  • 新纯化方法使低浓度蛋白质结晶

    在制造抗体或胰岛素等蛋白质药物时,最昂贵的步骤之一是纯化步骤:将蛋白质从用于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出来。这一步可以占到制造蛋白质总成本的一半。为了降低成本,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这种净化。他们的方法是使用特殊的纳米颗粒快速结晶蛋白质,这可能有助于使蛋白质药物更便宜和更容易获得,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项工作使用生物偶联功能化纳米颗粒作为模板,在低浓度下增强蛋白质晶体的形成,”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这项新研究的高级作者Kripa Varanasi说。“我们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使这种药物制造在发展中国家变得负担得起。”研究人员证明,他们的方法可以用来结晶溶菌酶(一种

    来源: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时间:2023-03-02

  • 利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对弓形虫速殖子增殖过程进行成像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能在细胞内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它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引发弓形虫病。处于速殖子阶段的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即:母体细胞的细胞核附近产生两个子代弓形虫,后者会逐渐发育为成熟的速殖子,而母体细胞的结构随之消失。弓形虫速殖子具有表皮下微管(SPMTs)和类锥体(conoid)等骨架结构,在维持细胞形态、运动和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前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弓形虫成熟速殖子及其骨架结构,描述了细胞骨架在成熟速殖子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冷冻电镜分别解析了表皮下微管和类锥体纤维的精细结构,揭示了表皮下微管是由13根原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3-02

  • 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文:构建纳米孔道蛋白质测序新方法揭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酶串扰效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通过多种酶(包括两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ACE2)介导的血管紧张素多肽(Ang)转化网络维持了人体的血压及电解质平衡。RAS失调直接导致的高血压,及其进一步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在全球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RAS的两条轴,传统的ACE/Ang II/ATR轴和新发现的ACE2/Ang 1-7/MAS轴,在血压调控、免疫调节等方面起到完全相反的功能。鉴于两种酶在RAS系列血管紧张素多肽转化中的“交叉介导”,在多组分体系中对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串扰效应的研究将进一步为RAS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23-03-02

  • 一种分析微塑料污染的新方法,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

            图像:该研究旨在通过提出粒子形态的新视角来促进该领域的进展图源:Cristiano R. Gerolin/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过去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塑料污染,这是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危害之一。他们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挑战,例如结果的可比性,特别是在微塑料颗粒方面。例如,没有标准的样本收集和分析方法。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于颗粒的数量,就好像它们在环境中是等效的,而不管它们的大小、体积、质量或表面积。三位巴西研究人员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旨在通过提出一种关于粒子形态的新视角,为这一领域的进展做出贡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2

  • 日本科学家用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研究深海海蛇尾种群

            图片:采集自日本相模海的海蛇尾图源:Hisanori Kohtsuka(东京大学)研究人员首次为海蛇尾开发了宏条形码技术。日本科学家在广岛修道大学和东京大学的Masanori Okanishi博士的带领下,分析了水中海洋无脊椎动物释放的环境DNA (eDNA),并成功地确定了他们正在寻找的物种。这项研究发表在开放获取的《宏条形码与宏基因组学》杂志上。宏条形码使研究人员能够根据环境DNA(即释放到特定湖泊中的DNA)轻松快速地识别物种并确定其在特定位置的数量。在日本,这种方法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检测海洋中特定位置的物种数量,只需对一桶水进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2

  • 靶向下丘脑脂代谢的纳米药物可能是控制肥胖的一种潜在方法

            图片:创新的核交联聚合胶束型纳米药物,负载CPT1A抑制剂C75-CoA,以及中央给药对食物摄入、肝脏和棕色脂肪代谢的影响。来源: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版权所有纳米医学创新中心(中心主任:Kazunori Kataoka教授,简称:iCONM)和加泰罗尼亚国际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基础科学系(简称:UIC Barcelona)联合宣布,一篇研究论文“靶向脑脂代谢的纳米医学作为控制能量平衡的可行方法”在《生物材料科学》(Bio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影响因子:7.59)。这篇论文是由iCONM和巴塞罗那大学的联合项目完成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2

  • Nat.Commun.丨LI-COR Odyssey联合Covaris AFA技术助力解析高血糖诱导乳腺癌疾病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LI-COR Odyssey双色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是定量Western Blot数据获取的重要工具,Covaris 非接触式聚焦超声技术(Adaptive Focused Acoustics,AFA)可提供标准化的染色质制备和剪切的方案以获得ChIP-qPCR、ChIP-Seq完整数据。近期一篇关于在高血糖诱导的乳腺癌疾病中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文章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技术在主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解析了高血糖诱导Nrg1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文中指出高血糖会引起Nrg1增强子区域活跃组蛋白修饰,通过募集免疫球蛋白

    来源:

    时间:2023-03-02

  • 检测SARS-CoV-2等RNA病毒的新方法:三重探针技术

            从左到右,Judith Cullell, Ana Delgado, Verònica Noé,Simonas Valiuska, Ester López-Aguilar和布法罗大学药学和食品科学学院的Carles J. Ciudad。来自巴塞罗那大学、加泰罗尼亚高级化学研究所(IQAC-CSIC)、巴塞罗那微电子研究所(IMB-CNM-CSIC)和阿拉贡纳米科学和材料研究所(INMA) (CSIC和萨拉戈萨大学的联合研究所)的专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三重形成探针技术检测RNA病毒的新方法。这种创新方法为检测SARS-CoV-2、甲型流感病

    来源:AAAS

    时间:2023-03-01

  • Adv Funct Mater封面论文报道基于巨噬细胞的肿瘤靶向递药新技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超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 Funct Mater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l-Coordinated Adsorption of Nanoparticles to Macrophage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研究论文。该研究创建了一种简易、高效的胞外粘附纳米粒的巨噬细胞递药系统,为基于活细胞的高效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平台技术。研究工作将作为Front Cover论文正式发表。近年来,基于活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与人工合成的药物载体相比,活细胞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巨噬细胞、中性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3-01

  • 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团队开发新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

    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实验室最近鉴定了多个来源于微生物中的双链DNA脱氨酶,并将其中一种改造成为线粒体碱基编辑器(图1)。2023年2月16日,该项成果1以“DddA homolog search and engineering expand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图1. 思邈菌DddA衍生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成功编辑多个线粒体基因组位点细胞中的生物学反应在种类繁多的细胞器中发生,其中线粒体十分特别,它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为细胞乃至人体活动提供能量,并且在多个层面参与细胞信号通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3-01


页次:26/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