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深圳华大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开启农业育种新时代

    在基因组层面全球农业相关的物种三分之二在平台上得以破译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传书)华大基因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以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为基础,通过高密度遗传图谱快速构建和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利用常规育种的杂交和回交手段,借助全基因组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优良单株精准选择育种。该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周期长、可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等瓶颈,使快速、高效、可控的精准育种方式成为可能。该技术使常规育种在深圳实现了从艺术到工程的转变。11月15日,华大基因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成果发布。华大基因院副院长、华大农业与循环经济首席执行官张耕耘介绍,华大基因现在已经实现了从基因组到基因挖掘到分子育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3

  •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绿光蚕宝宝

    新华社东京11月29日电 (记者蓝建中)白胖胖的蚕宝宝惹人喜爱。如今,日本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因重组新技术,能让蚕发出绿光。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山本卓等人开发的这种基因重组新技术名为“PITCh法”,主要利用了能够切断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酶以及生物机体修复受损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机制。他们在新一期英国在线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说,利用“PITCh法”,将受特定波长光线照射时会发出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蚕以及蝌蚪的基因组,成功培育出了全身发绿光的蚕,以及鳃和鳍发绿光的蝌蚪。据介绍,这种基因重组技术能应用于从昆虫到哺乳动物的各种动物。它不仅比以前的方法更简便,而且能够准确地向目标位置插入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2

  •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启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各推荐单位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现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办法和要求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一)单位推荐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

    来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时间:2014-12-01

  • Nature突破30年癌症治疗瓶颈

    生物通报道  来自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开发出了一种针对晚期膀胱癌的新疗法——在过去的30年里膀胱癌的治疗没有任何的重大进展。发表在11月27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检测了一种叫做MPDL3280A,用来阻断PD-L1蛋白的抗体,众所周知PD-L1帮助了癌细胞逃避免疫检测以及在体内旺盛生长。在一项I期临床试验中,68位晚期膀胱癌患者(用所有其他的标准治疗如化疗均治疗无效)接受了MPDL3280A药物。这些患者均进行了PD-L1蛋白检测,大约30%的患者被确定具有PD-L1阳性肿瘤。在治疗仅6周后,43%的PD-L1阳性患者发现他们的肿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8

  • 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级期刊发布结晶技术专题

    生物通报道:2014年是国际晶体学年,晶体学不仅对于材料科学、保健、农业和生物技术至关重要,是当今结构科学的核心,而且在国际社会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生物学领域而言,晶体学技术,尤其是利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效应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已然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纷纷推出了相关专题,纪念晶体学100周年。Nature杂志以“Crystallography: Atomic secrets”为题,介绍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关文章介绍道,自1971年以来,全球蛋白数据库(Worldwide Prote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7

  • Cell纪念结晶技术100周年:染色质与转录的故事

    大约100年前,在英格兰北部,一对父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和科学史上的很多实验一样,尽管这对父子的初衷并非如此,但这项实验却彻底改变了科学家们研究分子的方式。随后,不断有科学家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修改,精炼,使其日臻完善。但不管面貌如何改变,其始终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她就是X射线晶体技术。2014年是国际晶体学年,本期(11月20日)Cell杂志为此特别推出了“结构生物学”专题,以三位学者的综述为主,介绍了这一百年来X射线晶体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结构生物学的历史和现状。马普研究院著名结构生物学家,RNA聚合酶研究泰斗级专家Patrick Cramer以“A Tale of Chromat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6

  • 开发检测埃博拉病毒新方法 可在30分钟内出结果

     新方法可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日前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高效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方法。新方法无需特殊仪器,得出结果的时间从以前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在缺乏医疗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也能简便使用,并非常适合人员流动频繁的机场等场所防疫。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安田二朗采用的是通过增加病毒固有基因来进行检测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这种方法首先从疑似埃博拉患者体内采集血液,然后加入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的液体。即使血液样本中含有埃博拉病毒,在这一阶段也会被消毒。然后,向液体中加入只与埃博拉病毒特定基因反应的引物以及基因复制所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1-25

  • 加快癌症药物开发的强大方法

    生物通报道: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将关于癌症的基础科学发现,转化为有效缩小肿瘤且副作用最小的疗法。一种途径可能有着巨大的潜力,那就是,开发某种药物来干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癌症形成和扩散过程中这往往是中断的。然而,解读这些相互作用,已被证明是困难和耗时的,从而致使人们怀疑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新疗法的实用性。最近,美国索尔克研究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新方法,可使他们能够检测到在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短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20日的《Cell Reports》杂志,可大大加速许多潜在新药物靶标的鉴定,提供一个直接的平台,来筛选非常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4

  • iPS细胞技术助探求自闭症个性化治疗

      自闭症有很多类型,科学家近年来一直在探求自闭症的个性化治疗。巴西和美国的科研人员最近利用iPS细胞技术,在自闭症个性化治疗上取得新进展。  iPS细胞的全称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科学家通过将某些转录因子导入动物或人的细胞将其“逆转”到早期胚胎发育状态,让细胞重新获得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  巴西圣保罗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一名8岁自闭症患者脱落的乳牙中分离出牙髓细胞,将其培养成iPS细胞,让iPS细胞在实验室中分化成神经元细胞。  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正常儿童的神经元细胞相比,这些神经元细胞的突触(神经信号进出的唯一通道)较少。研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11-24

  • 林金星研究组最新文章:单分子技术分析膜蛋白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膜蛋白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会发生胞吞循环以调控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平衡, 或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 单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可用于在活细胞条件下对单个分子进行观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1

  • 如何预测突破性免疫疗法的临床反应?

    生物通报道:最近,由Ludwig和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MSK)研究人员带领的一个小组,发表了一项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对一种强大癌症疗法(称为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临床反应的遗传学基础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19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描述了黑色素瘤中的精确遗传特征,可决定一名患者是否会对这种疗法发生反应。研究也详尽地解释了这些遗传标记如何转化为微妙的分子变化,使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侵袭响应免疫检查站封锁疗法。Ludwig合作实验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21

  • 抗击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一种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当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并使一种酶变得极度活跃时,会发展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从而导致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迅速成长为异常细胞。这种酶——Abl激酶,是激酶家族的一员,充当我们细胞中许多功能的一个开关。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中,可以用结合该酶特定部位的药物,靶定极度活跃的Abl激酶并阻断它,旨在最终杀死快速增长的癌细胞。然而,治疗往往受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癌细胞可以使自己适应并产生耐药性。目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发现了Abl激酶的一个可替换部位,药物可以结合和作用于这个部位,而且具有较低的耐药性风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1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9

  • 确定肿瘤靶向治疗受体的新成像技术

    生物通报道:随着受体靶向治疗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肿瘤学,当务之急是能够量化蛋白质表达和体内药物动力学,以确保成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当前,受体分析的标准是在提取组织上执行的。这些测量是静态的,往往在生理上是不相关的,因此,只能提供药物靶定可用受体的一部分信息。直到最近,体内测量因无法单独传递、结合和保留而受限。最近,英国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靶向肿瘤治疗的受体,而无需组织活检。相关研究结果以“Quantitative in vivo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si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8

  • 《ACS Nano》:促进干细胞疗法的技术获专利

    生物通报道:目前,美国罗格斯大学副教授Ki-Bum Lee开发的一项专利技术,可以克服利用干细胞完整治疗潜力的一个关键障碍。致力于再生细胞并培养新组织来治疗衰竭性损伤和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脏病和脊髓损伤)的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创建一种简单、有效和无毒性的方法,来控制到特定细胞谱系的分化。Lee及其罗格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平台,他们称之为NanoScript,对于基因表达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对于通过干细胞治疗的组织发育过程是很重要的。干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7

  • 新技术修复植物可吸收土壤里重金属

    ■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周慧)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这一原创性成果已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我国有近20%的耕地存在镉、砷、汞、铅、镍、铜等重金属超标,而土壤中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植物修复基因工程因其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优点,是目前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寻找和发掘耐受重金属毒害并且调控重金属超量积累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1-17

  • Nature子刊:阻止前列腺癌扩散的分子突破

    生物通报道:目前有科学家指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小鼠中被证明是有效的,能够阻止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生长。这项开创性研究,是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的学者完成,表明一种特定的化合物能够抑制一个分子的活性,这个分子是肿瘤如何形成新血管的关键。血管对于癌细胞的生存和繁殖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10日的《Oncogene》杂志,表明靶定一个称为SRPK1的分子,可阻断前列腺癌的进展。SRPK1在“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生成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肿瘤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血管,并获得必要的营养来维持其生长。这个过程主要是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2

  • 诺奖之后,大脑GPS系统再获突破

    生物通报道: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车长什么样,但常常想不起把它停在哪儿了。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显微手术,在大鼠身上复制了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中风和阿尔茨海默症对大脑造成的破坏。网格细胞和定位细胞组成了大脑的GPS系统,John O’ 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因为发现这些细胞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深入解析了大脑GPS系统的工作机制,文章发表在近期的Cell Reports杂志上。为了了解网格细胞缺失对大脑定位系统的有何影响,研究人员对大鼠进行显微手术,切除了网格细胞所在的大脑区域。经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2

  • 中科院Nature突破性成果助力药物研发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制造及改性有机化合物的新方法,其突破了以往方法的一个主要的局限。这项研究工作还开发出了大量的可作为候选药物,进行合成和评估的新化学结构。设计出这一新方法旨在避免一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一种催化剂分子转移到错误的位置上,其阻碍了化学家们操纵许多的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常被用作为药物。通过在改性分子的确切预期位点上生成活性催化剂,新描述的这一技术克服了这一障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教授余金权(Jin-Quan Yu)说:“我们已应用这一技术改性了广泛不同的化学结构,包括一家大型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1

  • Cell重大突破:击败最诱人的癌蛋白

    生物通报道  来自Dana-Farber/波士顿儿童医院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击败癌细胞中最诱人但又难于攻克的一个靶蛋白——采用一种策略转而利用这一蛋白质的自身分子阴谋来对付它。在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制的化合物破坏了这一蛋白提高自身以及与肿瘤细胞生长相关的其他一些蛋白质生成的能力。他们利用实验室神经母细胞瘤癌细胞样本以及罹患一种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形式的小鼠证实,这种方法可以导致癌细胞死亡以及小鼠肿瘤消退,并且对正常细胞很少或是无损伤。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始于胚胎神经细胞,通常发生于婴幼儿的儿科癌症。研究将焦点放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1

  • 中英科学家在甲型肝炎病毒三维结构领域获重大突破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佳珅)近日,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及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甲型肝炎全病毒三维结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甲型肝炎病毒的独有的结构特性、极强的稳定性、特殊的脱衣壳机制,而且从三维结构角度阐述了甲型肝炎病毒的进化关系。相关论文近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全球每年仍然有140万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病例。HAV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肝炎病毒属,至今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与牛津大学大卫·斯图尔特教授研究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教授和胡忠玉教授以及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有限公司尹卫东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1-11


页次:181/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