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研究人员提出新方法定位具进化优势基因突变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新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使用基因组测序数据,可以高效可靠地识别近期受到“正选择”的遗传多态性位点。新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数据研究的双重验证,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据介绍,群体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从起源地逐渐迁徙扩散到世界各地,人群中具有某些特定基因变异的个体能够比其他个体更好地应对自然力量的挑战,导致这些特定的基因变异类型在人群中的频率显著上升。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正选择”。识别这些近期受到“正选择”的基因变异,对从生物学角度了解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从基因组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9-10

  • 新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潜力

    科技日报讯 (记者段佳)流感的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变异导致的跨种传播人类事件(如H5N1和H7N9),引起了人们的恐慌。8月30日记者获悉,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李学兵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显示,根据流感病毒能够识别人类细胞表面的物质而造成感染的原理,以该类物质为基础所合成出来的金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探针开发一种高通量、可视化的检测方法,从而为发展新型抗流感药物以及快速、简便的病毒检测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如果将流感病毒比喻成一把“钥匙”的话,那人体细胞表面一类被称为“唾液酸寡糖”的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锁”。所以当流感突发时,人类急需对流感病毒能否识别人体内的“锁”做出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0

  • iPS技术重大突破:治疗级诱导多能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即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令其恢复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这种细胞在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如可以治疗受损神经,再生肢体和器官,以及为患者特殊疾病提高完美的模型。但是通过目前的重编程过程得到的细胞会出现严重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这些异常降低了细胞的质量,也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用途。在2006年首次报道iPSCs技术的时候,科学家们指出重编程效率十分关键,因为只有一小部分重编程细胞能成功转化为细胞系。因此,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许多科学家们开始聚焦于重编程效率研究,希望能增加细胞系数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重编程过程被破解,科学家们发现这其中依然存在许多可变变量,比如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5

  • 华人学者Cell重大突破:首次培育出癌症类器官

    生物通报道  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源自人类前列腺肿瘤的类器官(Organoids),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工具来测试癌症药物和个体化的癌症疗法。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称利用来自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活组织样本,他们成功地培育出了6个前列腺癌类器官,而第7个类器官来自于一名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类器官是一种由聚集在一起的细胞构成的三维结构,其空间组织结构与器官相似。这些前列腺癌类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它们起源的转移灶样本高度相似。测序转移灶样本和匹配的类器官显示,每个类器官与它们起源的患者癌症基因完全一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5

  • 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PCR技术项目投入有多少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部分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和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合计35641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可在8月18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5

  • 北京大学Cell Res获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技术突破

       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黄岩谊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量细胞样品处理与核酸俘获方法,成功实现了针对1000个细胞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大幅减少了这类实验中对样品起始量的要求,并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3甲基化修饰(H3K4me3)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修饰模式,发现与小鼠胚胎干细胞相比,小鼠表皮干细胞与小鼠胚胎发育至6.5天的外胚层细胞在该修饰模式上更为相似,表明小鼠表皮干细胞是体内植入后外胚层细胞的一个可靠的体外模型。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9月2日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 &n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4-09-05

  • 清华大学PNAS发表细胞再生治疗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生物相容的、生物可降解的明胶微冷冻凝胶(microcryogels)的可注射3D微小细胞生境,证实借助于它可实现低剂量细胞治疗重症肢体缺血。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清华大学的杜亚楠(Yanan Du)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微纳技术在生物检测,诊断以及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仿生体外生理/病理模型。基于细胞的再生疗法为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治疗复杂疾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延伸阅读:Science漫谈干细胞疗法 )。临床细胞治疗中给予细胞的常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全身灌注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4

  • 英发现青光眼相关基因突变点 有助开发早期诊疗方法

    有助于开发青光眼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科技日报伦敦9月2日电 (记者刘海英)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疑难眼病,病因多样,难以预防,患者眼内压力会间断或持续升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可逆的视野丧失甚至失明,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领导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究确认了4个新的与青光眼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这一发现或将为未来开发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奠定基础。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欧亚7个国家的35000多人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获得了上述研究成果,这4个基因突变都与高眼压和青光眼有关的。其中一种突变发生在人们较为熟悉的ABO血型基因上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04

  • Nature子刊:研究lncRNA功能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是长达两百个核苷酸以上的转录本。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依然具有特异性,这说明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中绝大多数lncRNA位于细胞核,它们对应的DNA区域有的与蛋白编码基因重叠,有的位于基因间或者内含子中。在测序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已经发现了数千种lncRNA,但这些lncRNA的生物学功能依然还是个谜。众所周知,要了解一个分子的功能,可以去找它的搭档。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Howard Chang教授开发了ChIRP技术(chromatin isolation by RNA purific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3

  • PNAS:更快更便宜的镰状细胞病检测方法

    生物通报道:在美国,每一名婴儿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都要经历一连串旨在诊断多种疾病的检测,包括镰状细胞病。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的数千名儿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意味着,每年有很多孩子患上并死于这种疾病。镰状细胞病是一类遗传性疾病﹐异常血红蛋白S(HbS)所致的血液病﹐因红细胞呈镰刀状而得名。最初见于非洲恶性疟疾流行区的黑人中。HbS杂合子对恶性疟疾具有保护性﹐单核吞噬系统将镰状细胞连同疟原虫一起清除﹐疟疾不治自愈﹐使HbS杂合子患者得以生存。此病在非洲多见,目前美国也不少。美国两院院士、化学家George Whitesides教授实验室的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博士后A.J.Kumar及其同事,开发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3

  • 俄罗斯生物技术卫星“光子-M”4号着陆舱成功返回地面

     9月1日,俄罗斯生物技术卫星“光子-M”4号着陆舱成功返回地面,着陆在俄罗斯奥伦堡州。舱内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壁虎、果蝇、生物种子和微生物,还有22套科学仪器。“光子-M”4号于7月19日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目的是在微重力条件下获得失重的新知识、探究半导体材料生产工艺、改进生物医学药物性能以及开展生物和生物技术科学研究。卫星重6280千克,其中科学设备重850千克。图为俄罗斯“光子-M”4号卫星。据俄罗斯新闻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03

  • Nature Medicine:诊断疟疾的新方法

    ——利用磁场,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在受感染的血液细胞中检测到病原虫产生的排泄物生物通报道:过去几十年间,诊断疟疾的方法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都是先在病人体内采集血液样本,然后放置在玻璃片上,通过特殊的染料染色,再利用显微镜观察寻找疟原虫。这种方法能准确计算出血液中有多少疟原虫,这对于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十分关键,但是由于存在人为错误,因此计算结果并不理想。来自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联盟(SMART))的一组研究人员目前研发出了一种新方法,他们利用一种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十分相近的技术:磁共振弛(magnetic resonan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02

  • 有奖征集使用Takara & Clontech试剂发表的技术文献

        2013年,Takara成功举行了首届“有奖文献征集”活动。活动取得了老师们的极其热烈的反响,在生物学科研界掀起了一阵小热潮。2013年,我们收到了Takara用户发表在《Cell Stem Cell》《Angewandte Chemie》《Hepatology》《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顶级期刊上的众多高质量文章,有一百多位老师获得了活动现金大奖。    老师们对我们活动的自发、热烈、持续的参与,使Takara再次感受到了客户对我们的关爱。同时,我们也只有以更加热忱的工作才能不辜负老师们的厚爱。 &n

    来源:Takara

    时间:2014-09-01

  • 科学家研究改写记忆方法 或可删掉不愉快回忆

    据香港《文汇报》29日报道,若与情绪有关的记忆可以改写,相信不少人会选择抹去不愉快的回忆。日本及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研究改写记忆的方法,有助开发出治疗压力症候群(PTSD)及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新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以“记忆整合”研究为蓝本,脑内的物理现象常变,因此可被更改。例如不愉快回忆形成后,相关情绪可删除。此前研究得知大脑内负责记忆及空间定位的是海马体,而负责情绪反应的是杏仁核。研究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实验中分别对两组老鼠,在它们脑内涂上对光线有反应的物质。其中一组老鼠会被电击,制造恐惧记忆;另一组则安排与异性互动,制造正面记忆。研究员用光照激活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4-09-01

  • 计算GWAS结果中环境影响的新型统计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的癌症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先进的统计模型,来评估导致疾病的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8月26日的《Human Genetics》杂志。这种方法将填补当前分析的一个空白。复杂的疾病(如癌症)通常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当对许多这样的组合进行研究之后,要确定相关的相互作用,以及那些反映受影响者之间机会组合的相互作用,就变得很困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Bayesian层次混合框架,评估这些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资深作者Chri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9

  • 上海生科院提出高效新方法定位具进化优势的基因突变

    8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汪敏先的最新研究论文Detecting Recent Positive Selection with High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by Conditional Coalescent Tree。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基因组测序数据,可以高效可靠地识别近期受到正选择的遗传多态性位点。新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数据研究的双重验证。  群体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来自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4-08-29

  • 道明、黄竣教授PNAS发明新细胞分选技术

    生物通报道:随着癌症的发展,肿瘤细胞会离开实体瘤进入血液循环,并由此转移到机体的其它部位。这些循环肿瘤细胞CTC能够为人们提供关键的癌转移线索。现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声波将肿瘤细胞从血细胞中分离出来,帮助人们对癌症扩散进行评估。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Carnegie Mellon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以声波为基础的新细胞分离技术。这一设备只有一个硬币大,但却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液里检测到极为罕见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医生们判断肿瘤是否会发生扩散。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声波分离细胞比其它细胞分选技术更为温和,现有的分选技术大多要对细胞进行化学标记,或者施加较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8

  • GE医疗生命科学携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14全国生化大会

    2014年8月21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在厦门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2000余名学者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GE医疗集团此次作为大会的金牌赞助商参展,以“Changing Tomorrow Today” (今天的选择,让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ABC三剑客“ ,完美诠释“今天的选择,让明天更美好”GE医疗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不仅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领先的仪器和完善的服务,更希望我们的技术和应用能帮助用户简化复杂的科学实验,得到更加精准的科研成果,从而能将更多的宝贵时间

    来源:GE医疗

    时间:2014-08-28

  • 罗氏和加尔文研究所合作开发靶向区域的表观基因组学技术

    罗氏和加尔文医疗研究所近日宣布合作开发基于DNA测序针对表观基因组学分析的新技术。基因组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重点关注的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DNA序列信息的潜在用途。近期,表观遗传学(非DNA序列或者遗传密码改变,而是DNA的二次化学修饰和染色体结构蛋白的基因表达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被认为在生物进程的宿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染色体上负责影响基因表达的表观基因组事件大量存在,更多精确分析这些变化的先进手段正在出现。在为期两年的探索协议条款中,加尔文研究所和罗氏将合作开发精确分析表观基因组区域的新方法。这次合作汇集了加尔文研究所中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的专业

    来源:罗氏诊断

    时间:2014-08-28

  • 牛毛检测瘦肉精新技术研发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军民带领科研团队,在承担行业专项“反刍动物β-受体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颜色的牛毛发作为检测靶标,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肉牛在饲养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瘦肉精”,解决了目前反刍动物的监管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据悉,虽然各国明确禁止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但“瘦肉精”(例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在政府部门监管过程中,通常将尿液和血液样品作为监管靶标,但对于反刍动物(牛、羊)来说,尿液和血液样品不易获得。据张军民介绍,毛发更容易取样,且样品容易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8-28


页次:187/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