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Science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脐带血干细胞增殖

    生物通报道  来自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IRIC)的研究人员,在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宣称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其第一次让他们实现了脐带血干细胞增殖。脐带血干细胞可用于移植治疗许多血液相关的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种疗法是最后的一种治疗手段。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课题领头人、Maisonneuve-Rosemont医院血液病学家Guy Sauvageau博士说,这项世界级的突破有潜力将用于人类移植的脐带血数量扩增10倍。此外,它将大大减少与干细胞移植有关的并发症。对于难于找到匹配捐献者的非白种人患者而言,这将尤为有用。20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19

  • 华大科技、DLF-Trifolium A/S及丹麦奥胡斯大学建立合作,用基因技术助力牧草品质及产量提升

    中国•深圳和丹麦•哥本哈根和马萨诸塞州•剑桥 2014年9月18日电/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简称“华大科技”),丹麦DLF-Trifolium A/S与奥胡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达成协议,将一同致力于采用基因组选择(GS)方法合作开发一系列新的高产牧草品种。在此次合作中,华大科技作为首选合作的高通量测序服务提供商,将通过高质量的数据交付,助力研发成果的产生。与传统的QTL-based选择相比,GS是一种新的标记辅助选择,它利用所有可用的DNA标记信息,来预测新候选品种的表型性能。这个方法可以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及满足更迅速地繁殖育种。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4-09-19

  • 医药安全问题可掌控 新技术守住人类健康底线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优劣和与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近十年来,中国的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毒胶囊事件”、“维C银翘片事件”等等药品安全事故,较大程度上表明我国的药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检测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对多种疾病做到提前检测和预防。9月24-26日,第七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上,相关生物医药领域的参展商将展出各自先进的医药检测技术及设备,为医药安全问题献计献策。“毒胶囊”重现江湖 

    来源:慕尼黑展会

    时间:2014-09-19

  • Sci Transl Med:有效诊断遗传疾病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被怀疑患有遗传病的人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的人能真正得到满意的诊断。目前,柏林大学医院中心区分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和马克思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新一代测序技术(NGS)、生物信息学和临床数据进行整合,开发出一种有效的诊断程序,可显著增加受影响患者的诊断前景。该程序免费提供给相关医疗机构,并可以立即使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要实施合适的治疗,第一步是准确的诊断——即使在无法医治的情况下,这是非常重要的。PhenIX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18

  • analytica China 2014 看检测技术助力探索最佳的化工生产模式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如何实现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而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将是化工行业发展大势所趋。在传统化工生产中,由于缺乏高效分离、纯化和快速鉴定技术,往往会造成原料未得到充分利用、生产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不仅能优化工艺、推动化工行业的稳步发展,更能助力探索化工行业的最佳生产模式。    作为引领分析检测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第七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

    来源:慕尼黑展会

    时间:2014-09-18

  • 我国脑神经调控技术步入“领跑者”行列

    9月16日上午,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治疗帕金森氏症第二代国产脑起搏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即将入市。该项目由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历时12年,相关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局面,标志着我国脑神经调控技术步入“全球领跑者”行列。目前我国帕金森氏症患者约250万人,占全球病患人数的一半左右。帕金森氏症的三种治疗方法为药物、毁损手术、脑深部刺激(脑起搏器)。其中,脑深部刺激治疗安全、可逆,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神经外科疗法。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介绍,可充电脑起搏器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采用无线方法给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充电,可以大大延长脑起搏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9-18

  • 清华大学让脑神经调控技术步入“领跑者”行列

    9月16日上午,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治疗帕金森氏症第二代国产脑起搏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即将入市。该项目由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历时12年,相关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局面,标志着我国脑神经调控技术步入“全球领跑者”行列。  目前我国帕金森氏症患者约250万人,占全球病患人数的一半左右。帕金森氏症的三种治疗方法为药物、毁损手术、脑深部刺激(脑起搏器)。其中,脑深部刺激治疗安全、可逆,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神经外科疗法。  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介绍,可充电脑起搏器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采用无线方法给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充电,可以大大延长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9-17

  • 英专家认为利用社交媒体减肥 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效果

    新华社伦敦9月14日电 肥胖现象日益普遍,在许多国家都成为问题,因此有些社交媒体提供了减肥服务,让减肥者在网上互相交流和鼓励。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服务确实有一定效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医疗保健》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综合分析了这个领域十多项研究的数据,其中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使用社交媒体减肥服务的1884名减肥者。结果显示,这些减肥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下降了0.64,这个降幅虽然不是很大,但已经可算是明显。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认为,这个指数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研究人员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减肥者通过社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7

  • Nature子刊:测定改性蛋白质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瑞士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测量结构发生改变的蛋白质。这有望使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诊断工具,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早期识别和发现。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细胞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通过修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可在一瞬间呈现另一种形式,不执行功能,甚至执行“错误”的功能:在人类中,折叠错误的蛋白质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囊胞性纤维症。这些蛋白质有一些也易于“感染”其他同类型的分子,并聚集成不溶性的所谓淀粉样纤维或斑块。这些淀粉样蛋白会伤害细胞和组织,使人得病。打破束缚的方法直到现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16

  • 转基因检测更方便 新产品新技术推进食品安全

    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仍有许多食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几年,从“三聚氰胺”到“问题酸奶”,从“瘦肉精”到“速生鸡”,从“毒生姜”到假羊肉……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不久前的“福喜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怎样才能知道食品安全与否?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了广大市民们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专注产业实际应用的展会,今年9月24-26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也将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领域,参展者在现场将看到关于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分析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以及先进解决方案的集

    来源:慕尼黑展会

    时间:2014-09-16

  • 美国科学家使用简单方法将人体皮肤细胞变成白血球

    科技日报讯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首次使用简单的方法,将人类的皮肤细胞变成了可移植的白血球。众所周知,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卫士”,能帮助人体抵御感染和入侵者。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有助于他们构想出疗法,将新白血球引入体内,来对付癌症或其他病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杂志》上。论文作者之一、加州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胡安·卡洛斯·鲁兹皮苏阿-贝尔莫特说:“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迅速且安全,而且,这一方法绕过了在对人类细胞进行重组用于治疗和再生目的方面长期存在的障碍。”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产生的血细胞往往不能植入器官或骨髓中,而且也有可能引发肿瘤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6

  • 制备干细胞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更快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与BetaLogics Venture(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的一个部门)合作,开发出一种程序,可有效快速地将干细胞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这一新程序可能是应对1型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9月11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该程序可以在大约六周的时间内,将干细胞转化为可靠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远远快于使用以前方法所用的四个月时间。带领这项研究的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细胞和生理科学系和外科学系的Timothy Kieffer教授,他指出:“我们正在接近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15

  • 科学家使用简单方法将人体皮肤细胞变成白血球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首次使用简单的方法,将人类的皮肤细胞变成了可移植的白血球。众所周知,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卫士”,能帮助人体抵御感染和入侵者。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有助于他们构想出疗法,将新白血球引入体内,来对付癌症或其他病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杂志》上。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胡安·卡洛斯·鲁兹皮苏阿-贝尔莫特说:“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迅速且安全,而且,这一方法绕过了在对人类细胞进行重组用于治疗和再生目的方面长期存在的障碍。”  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产生的血细胞往往不能植入器官或骨髓中,而且也有可能引发肿瘤产生;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5

  • TAP检测癌症早期发现--破译癌症密码新技术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我国平均每天确诊8474人,每分钟约6人被诊断为癌症。按寿命74岁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肿瘤的累计风险为26.15%(男性)和16.82%(女性)。在我国部分城市,癌症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头号杀手。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发癌症300万左右,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达到了270余万,相当于每一天有7300余人死于癌症。肺癌成为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乳腺癌成女性最大杀手。有专家表示,城乡居民中癌症分布差异大,城市居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的死亡率低于农村,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的死亡率则高于农村,这些可能与环境、生活方式和其他方面因素

    来源:中华网

    时间:2014-09-15

  • 北京大学等“渐冻人”基因检测技术获突破

    最近,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活动让渐冻人症这种罕见病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北京中关村华康基因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日前联合发布消息称,由两家单位共同开展的渐冻人症分子遗传学研究日前完成攻关,成功设计出基因检测试剂盒。目前医学界仍不了解渐冻人症的发病原因,只知道10%的患者是由于家族遗传。而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确定了家族遗传的190个待检基因,可以检测出渐冻人症基因携带者。  北医三院神经科开展ALS相关研究已20余年,近期研制成功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的ALS遗传学研究平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使用更少的标本获得更准确的海量遗传学数据,从而大大提高“渐冻人”致病基因的检出效率。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9-12

  • 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建立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种质资源库多年来致力于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解决了叶绿体基因组获取方法需要大量新鲜材料以及一些物种因个体微小须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获取叶绿体基因组的难题。2012年以来,科研人员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兰属和山茶属的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在此基础上,利用GenBank现有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他们自主设计了新颖的通用引物,结合长片段PCR和二代测序技术,从少量总DNA中快速获取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人员介绍,该体系将叶绿体基因组测序通量提高了5~10倍,为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基于叶绿体基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9-12

  • 日研究人员模仿人体软骨发明高效制作软骨新方法

    ■环球短讯新华社东京9月10日电 (记者蓝建中)横滨市立大学10日发表的一份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通过模仿人体软骨形成的过程,开发出了高效制作软骨的新方法。这将为软骨再生医疗带来新希望。成熟的人体软骨组织中没有神经和血管。但研究人员发现,在软骨形成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软骨前体细胞进行分化的阶段会出现血管,此后软骨前体细胞就开始活跃增殖,细胞团块的尺寸也迅速增大。此前形成的那些血管,会随着新生软骨组织的“扩张”而逐渐退化,最终形成没有血管的成熟软骨。横滨市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参照上述自然过程,采集人耳郭的软骨前体细胞,将其与源自人体脐带的血管内皮细胞混合培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2

  •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技术获突破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黄岩谊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量细胞样品处理与核酸俘获方法,成功实现了针对1000个细胞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大幅减少了这类实验中对样品起始量的要求,并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3甲基化修饰(H3K4me3)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修饰模式,发现与小鼠胚胎干细胞相比,小鼠表皮干细胞与小鼠胚胎发育至6.5天的外胚层细胞在该修饰模式上更为相似,表明小鼠表皮干细胞是体内植入后外胚层细胞的一个可靠的体外模型。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9月2日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ChIP-Seq方法是现代测序技术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4-09-11

  • PNAS报道肝癌研究的潜在突破

    生物通报道: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最终通常是后者占上风。对于晚期疾病患者来说,生物医学研究的步伐非常缓慢。它需要多年——否则数十年——的时间来了解疾病如何在体内蔓延,并开发出一种药物来治疗它。然后,在药物被批准用于人体临床试验研究之前,要花费无数年的时间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进行测试。在开发出药物之前,有数百万人因HIV/AIDS失去了生命。所以,如果一项研究突破可以为患者带来更直接的救助,将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最近,塔夫茨大学卡明斯兽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Arlin Rogers在肝癌研究中取得了这样的一项突破,他们发现,催乳素——有助于哺乳期母亲产奶的一种激素,可以帮助预防这种疾病。肝癌在美国比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9-10

  •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潜力

    流感的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变异导致的跨种传播人类事件(如H5N1和H7N9),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8月30日记者获悉,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李学兵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显示,根据流感病毒能够识别人类细胞表面的物质而造成感染的原理,以该类物质为基础所合成出来的金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探针开发一种高通量、可视化的检测方法,从而为发展新型抗流感药物以及快速、简便的病毒检测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如果将流感病毒比喻成一把“钥匙”的话,那人体细胞表面一类被称为“唾液酸寡糖”的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锁”。所以当流感突发时,人类急需对流感病毒能否识别人体内的“锁”做出快速、便捷的检测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9-10


页次:186/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