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Nature子刊,Cell子刊两篇文章报道紫外光调控的光形态建成新突破

    光形态建成是植物幼苗出土后由黑暗环境转入光照条件下的必经发育过程。正常的UV-B光形态建成不仅促进植物生物量的增加,也能够增强植物抵御UV-B损伤与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但具体信号传递机制并不清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UVR8能通过直接结合BES1和BIM1调控光形态建成,这研究成果公布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同时这一研究组也发现UVR8能结合WRKY36,调控HY5表达和下胚轴伸长,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这些发现是紫外光调控的光形态建成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拓展了人们对紫外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了解,对推动 UV-B 光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12

  • SOLVE-RD 研究项目采纳长读长测序技术以提高罕见病的诊断率并获千万欧元资助

    在欧洲,一些罕见病带来的影响往往超过数百万人,为了改善罕见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来自欧洲10个国家,21个机构参与合作启动了SOLVE-RD研究项目。近期这一项目宣布获得了来自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1500万欧元的拨款。针对19000个借助短读长的外显子测序技术无法解决的案例,SOLVE-RD项目将启用新的诊断工具。而在SOLVE-RD项目预计采用的“多组学”手段中,长读长测序技术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一技术有望通过长读长方法,揭示大量短读长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无法判断的大量潜在的致病突变。SOLVE-RD项目预计采用长读长测序技术对500个案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近期利用PacBi

    来源:

    时间:2018-02-12

  • Bionano Genomics*新标记技术(DLS)公测版用户
    在第26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美国圣地亚哥 2018年1月12日报道(转自GLOBE NEWSWIRE),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基因组图谱技术的领先企业Bionano Genomics公司(以下简称Bionano)今天宣布, 1月13日至17日间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每年一度的第26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PAG XXVI)上,将有16个会议报告和23张研究海报详细报道基于Bionano基因组图谱的*新研究进展。同时在这次大会上,将有数个会议报告对Bionano即将在**季度发布的*新标记技术——DLS(Direct Labeling and Staining)试剂盒进行详细的公测报道。DLS标记技术以及与其配套的试剂盒和

    来源:

    时间:2018-02-11

  •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CRISPR再获重要突破:一次切割,纠正上千种突变

    UT西南医学中心的一项最新成果研发了一种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在患者DNA的关键点上进行单次切割,可以纠正引发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3,000种突变中的大多数突变。这种方法成功地在患者的心肌细胞中进行了检测,为针对每个引发DMD的基因突变的单个分子治疗方法提出了有效的替代方案,也为其他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迄今为止,这些疾病还是需要侵入性方法来纠正单基因突变。科学家表示,这一新方法提高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准确性,纠正了引起破坏性疾病的DNA序列错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封面上。UT西南大学Hamon再生科学与医学中心主任Eric Olson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8

  • 轻松人造病毒的新技术平台

    在自然界中,噬菌体(bacteriophages)随处可见。本质上它们属于病毒,主要攻击并杀死特定细菌。利用这种特性,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希望通过人工改造噬菌体来对付细菌感染,例如某些食品工业已经采用天然噬菌体来破坏食品中的病原体了。然而,基因工程噬菌体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项目。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Martin Loessner的带领下,一组研究团队刚刚在《PNAS》期刊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了一款制造工程噬菌体的新技术平台。利用该平台,研究人员得以实现系统性地基因修饰噬菌体基因组,赋予噬菌体额外功能,让它们在细菌L型(缺乏细胞壁的Listeria细胞,或称L form)中复制。“在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8

  • Nature子刊新文章突破电子显微镜的原有限制

    材料学院朱静、于荣、钟虓研究团队实现原子面分辨测量材料轨道与自旋磁矩清华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tomic scale imaging of 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 by achromatic electron microscopy”的文章,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手段获得了材料内部原子面分辨的磁圆二色谱,并基于实验结果定量计算出每一层原子面的元素的轨道自旋磁矩比。这对于电子显微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钟虓,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王泽朝。这项研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2-08

  • NEJM公布CAR-T癌症疗法历史性突破:癌症复发患者依然有效

    CAR-T疗法工作原理UT Southwestern的Simmons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历史性研究证实了CAR-T疗法的有效性:CAR-T疗法利用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成功治疗了儿童和年轻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索取完整版的《癌症研究概览》请填写联系表格“虽然大多数ALL患儿对化疗反应良好,但是这个试验的患者是癌症已经复发的患者,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替代方案,这项研究利用经基因改造后的患者T细胞来对抗患者的癌细胞,结果令人惊喜——许多患者都有良性反应,”Simmons综合癌症中心的助理教授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5

  • 《Nature》里程碑式突破!检测细胞相互作用新方法

    “几乎所有免疫学研究都基于细胞-细胞接触,”Victora说。“因为大多数免疫反应要求细胞必须在物理上相互接触才能交换信号。”在近期发表的这篇《Nature》文章中,Victora团队利用最新开发的LIPSTIC系统,监测了免疫细胞之间的短暂“邂逅”:一群看起来一样的细胞,单个细胞偶尔“亲吻”另一个细胞,然后“跑开”。为了追踪细胞的这种瞬时相互作用,Victora实验室的博后研究员、本文第一作者Giulia Pasqual为细胞的物理接触结构打上了标签。这种标签相当于“口红”的生物等效物,当参与免疫反应的两个细胞发生接触,细胞表面就会蹭上“口红”,而流式细胞术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被标记的细胞。“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01

  • 曹雪涛院士2018年Nature发文:多项先进技术解析关键DNA修饰酶

    第二军医大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et2 promotes pathogen infection-induced myelopoiesis through mRNA oxidation”的文章,利用紫外交联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LIP-seq)和单个核苷酸分辨率的全转录组RNA甲基化测序等RNA相关组学技术,发现DNA羟甲基化酶Tet2能够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作用于免疫分子mRNA水平,进而促进感染状态下机体外周血天然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利于病原体的清除。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4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曹雪涛院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6

  • 2018年新技术:大数据时代的神经科学

    成像技术和高通量记录技术的进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神经科学数据,科学家们需要更加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这在一些分支学科,如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细胞》特辑:联接组学),还有神经元活动的分析中尤其重要。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在监督式的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将训练数据通过简单模块的多层网络进行学习。这样的网络逐步提取数据并提取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于分析新数据。根据输入数据和网络训练的方式,提取的特征可能差别很大。基于图像的数据,目前通常是手动分析,未来也许可以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来分析。例如,脑组织的电子显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6

  • 2018年新技术:新一代XFELs

    ——新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ray free electron laser,XFEL)设备将能扩大这种技术的使用范围,促进方法的发展,并推动结构生物学领域XFEL是什么?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是一种X射线,但它被誉为“第四代X射线光源”,其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9—10个量级(即10的9—10次方);成像时间尺度可达到飞秒量级(1秒的1000万亿分之一);而且相干性更好,属于相干的X射线光源。XFEL所具有的这些以往任何X射线光源都不可比拟的优点,使科学家可以在亚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能力研究飞秒时间尺度的超快动力学过程,这将带来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以结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5

  • Nature Methods:直接测序RNA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  《Nature Methods》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纳米孔测序技术可实现RNA直接测序,产生实时的序列数据,无需逆转录或扩增,从而避免引入偏倚。这是目前第一种真正直接的RNA-seq方法。细胞的转录组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基因的结构、转录本的表达水平和反义转录。捕获这些信息的最好方法是准确、定量地揭示碱基的存在和身份,而不需要预先知道序列。当然,这种方法最好能生成跨越剪接点的连续序列。目前最常用的RNA-seq策略是利用poly(dT)引物或随机六聚体引物进行cDNA合成。之后再通过PCR来扩增这些cDNA链,不过这可能会降低cDNA文库的复杂性,影响cDNA的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5

  • 李慧林博士:糖生物学突破性成果—OST原子级结构

    生物通报道: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负责修饰蛋白质的一种重要复合物的原子级结构,这种复合物即寡糖基转移酶(oligosaccharyltransferase,OST)复合体,是蛋白糖基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参与了许多细胞过程,与人体中众多的功能密切相关,其失调也与癌症等疾病密不可分,可以作为新药物的理想靶标,因此这项新研究也为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开发铺平了道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杂志上,由文安德尔研究所的表观遗传学中心教授李慧林(Huilin Li)博士领导完成,李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冷冻电镜(cryo-EM)研究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4

  • 线粒体靶向小分子示踪技术发现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机制

    我国学者在线粒体靶向小分子示踪与调控细胞命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日期 2018-01-23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李恩中 蒋景英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多功能近红外小分子IR-DBI通过白蛋白介导的EPR效应被动运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双重靶向机制选择性蓄积在缺氧细胞线粒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130026、81402784)等资助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春梦教授研究组联合药学院和西藏军区总医院,在线粒体靶向近红外荧光小分子化合物示踪与调控缺氧细胞命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

    时间:2018-01-24

  • 《Nature》长文发表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团队在FGF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FGF23蛋白质机器、揭示FGF23蛋白功能之谜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李校堃教授团队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团队通过数年联合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解析“抗衰老蛋白α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c (FGFR1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三元复合物晶体结构。这一相关成果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影响因子40)(αKlotho is a non-enzymatic molecular scaffold for FGF23 hormone signaling,Nature, 2018)。作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时间:2018-01-22

  • Science:能一次筛查八种常见癌症的液体活检技术

    科学家朝着癌症研究最热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个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血液检测——CancerSEEK。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肿瘤学教授Nickolas Papadopoulos领导的研究组开发出这个新方法能通过单一血液检测筛查八种常见类型癌症,这主要是根据对DNA和蛋白的综合分析实现的。研究人员在在1005名肿瘤尚未扩散的患者中,证明CancerSEEK检测癌症的特异性高达99%!这意味着健康人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检测癌症的敏感性高达69-98%(取决于癌症类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8日的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同期Science上也发布了评论性文章。Papadopou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22

  • 2018年新技术:质谱成像起飞

    是否可以在不使用到任何荧光标记或抗体的前提下,对组织中甚至单个细胞中的多个分子分布进行成像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特性呢?这不是一个荒谬的想法,因为质谱成像技术(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SI)确实有可能做得到。几十年前,质谱技术首次被用于针对组织和细胞中的元件分布进行成像。1997年,范德堡大学质谱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化学教授Richard Caprioli博士第一次提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谱分子成像技术,这项技术不局限于特异的一种或者几种蛋白质分子,它可在组织切片中找到每一种蛋白质分子,并提供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的精确信息,而事先无需知道所检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9

  • 新技术同时追踪HIV感染时的核酸和蛋白

    如果将HIV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看成是几个啮合的齿轮,那么宿主细胞是大齿轮,而促进感染的HIV组分(DNA、RNA和蛋白)是小齿轮。尽管人们能够单独观察核酸和蛋白,但目前还无法同时追踪这些齿轮如何共同作用,让病毒成功感染细胞。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颖的显微镜技术,让人们能够以单细胞的分辨率同时追踪病毒RNA、DNA和蛋白质的变化。这项成果于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据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Stefan Sarafianos介绍,这种新技术被称为基于多重免疫荧光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检测(MICDDRP),它让人们首次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9

  • 2018年新技术:新一代超分辨率显微技术

    生物通报道:多年前,超分辨率成像就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中的一种主要技术,增进科学家们对大分子复合物组织的理解。2013年,科学家们借助于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的粒度平均方法(particle-averaging methods),利用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的荧光标记蛋白定位,分析细胞核孔复合物(NPC)的结构(Science 341,655-658,2013)。这项研究的基础在于已知的孔隙对称性。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严格需要,但如果没有之前的基于荧光结构的先验知识,研究也不能顺利开展。时至今日这一研究领域的技术进步已经指出了荧光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首先,超分辨率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8

  • PacBio测序技术揭秘最有趣的基因组

    生物通报道  新南威尔士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对澳洲野狗(dingo)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组装,希望借此了解犬驯化的整体状况,以及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亚的历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Bill Ballard周一在动植物基因组大会(PAG)上介绍了研究进展。这个基因组测序项目由悉尼大学的Claire Wade共同领导,并且赢得了去年PacBio的SMRT资助计划。这只名为Sandy的澳洲野狗打败了粉红鸽子、爆裂甲壳虫和亚洲蛇等对手,在“世界上最有趣基因组”的评选中一举夺得冠军。作为一只野生的纯种澳洲野狗,Sandy是相当稀有的。两年前Sandy和它的两个姐妹被发现时,它们还是被遗弃的幼崽。当时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8


页次:131/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