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中山一院: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技术

    器官移植是二十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素有“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称。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注、低温保存、再灌注”的过程,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生的教科书。近日,广州器官移植医生另辟蹊径,于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这一创新成功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记者获悉,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的发明者,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

    来源:中山一院

    时间:2017-08-11

  • NAT REV MOL CELL BIO强调UPR研究重要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活细胞的生长分裂都离不开新蛋白和新膜脂的生产。人体某些细胞却专门向外分泌大量蛋白质,例如生产抵御细菌和病毒抗体的浆细胞,制造胰岛素的胰腺细胞等等,这类细胞被称作分泌细胞。有关分泌能力的一个调控过程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的主要任务是检测错误折叠蛋白,即不符合正确形状要求的蛋白。错误折叠蛋白很危险,因为它们容易与其他蛋白聚集,形成团块,堵塞细胞多样化功能。UPR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复性,减少团块,阻止因错误折叠蛋白积累导致的恶性循环。因此,UPR不仅对分泌细胞重要,对身体其他细胞也具有保护作用。但有一个问题:病毒和肿瘤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08

  • Genoptix公司将基于Bionano Saphyr™平台的结构变异分析,
    开发血液肿瘤诊断方法

    日前,在癌症诊断学与信息学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知名企业—美国Genoptix公司宣布,将基于Bionano Genomics® Saphyr™平台的光学图谱技术进行针对特定的血液肿瘤指征,开发结构变异分析的诊断方法。相对于测序的方法,Bionano Saphyr平台对于检测大的结构变异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并且相对于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仅有Bionano的光学图谱技术能够以更经济的成本,提供高通量的long-range基因组信息。Bionano Genomics和Genoptix公司近日达成共识,基于Bionano光学图谱技术在临床方面应用

    来源:

    时间:2017-08-04

  • 韩春雨论文NgAgo技术最新进展:作者主动撤回 期待更多成果

    前期内容:Nature:韩春雨回应NgAgo基因编辑争议 三位中国科学家称韩春雨实验可重复 韩春雨回应“13个课题组重复实验失败” 《自然—生物技术》回应韩春雨实验无法重复 国内外20家实验室负责人联署再质疑韩春雨 韩春雨提交新数据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相关声明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原因韩国学者再质疑韩春雨:该技术只能“沉默”基因 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原文链接),并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澎湃新闻此前便已获悉,论文撤回,是韩春雨主动申请撤回。《自然-生物技术》在社论中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7-08-03

  • Hi-C技术发现新型种间杂交酿酒酵母

    2014年5月一组科学家实地考察了华盛顿的一家小啤酒厂。他们一边品酒一边测序,寻找着改良啤酒风味的酵母。Cody Morris是Epic(神话)啤酒公司旗下一款名叫Epic Ale的精酿啤酒的灵魂酿酒师,他带领着这组科学家来到一只古老的葡萄酒木桶面前,里面装着Morris酿的“野生啤酒”。“我们打开了这只‘活物’,”项目领导者,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遗传学家Maitreya Dunham说。桶里的液体剧烈地冒泡,这绝对是一桶积极发酵的混合物,她说道。▼“喜力”、“内华达山脉”等标准啤酒通常使用一种酿酒酵母,而Morris是从环境中拐来一群“野菌”定居到啤酒之中。像许多野生啤酒酿造者一样,Mo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01

  • 中科院动物所赵勇研究组发现治疗过敏性哮喘新方法

    过敏性哮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T-helper 9,Th9)及其分泌的IL-9在过敏性哮喘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勇研究组近些年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 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在多种免疫细胞发育和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最近,研究组与首医佑安医院闾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连锋教授合作研究发现, Wip1对Th9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小鼠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

    来源:中科院动物所

    时间:2017-07-27

  • DNA纳米技术正在崛起

        文森特·梵高的《星月夜》是后印象派艺术的经典。自从这位荷兰艺术家在1889年创作了《星月夜》,画中那些异想天开的漩涡便令艺术爱好者痴狂。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师Ashwin Gopinath重建了这幅作品。不过,他用DNA而非油墨绘制了画作的副本。  Gopinath的创作绘制在硅片上,展现了材料科学曾经很不起眼的分支——DNA纳米技术正在崛起。该领域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科学家开始设计纳米尺度机器。如今,300多个研究小组正试图利用DNA碱基配对属性,目的是将分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而非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进行处理。  “一旦我们开始意识到可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07-26

  • 中国科学家发表《Autophagy》,毒品成瘾机制获新突破

    毒品如何致瘾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科学家研究关注的重点。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毒品吗啡成瘾的分子机制,发现吗啡能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自噬,从而导致毒品成瘾。该研究有望为成瘾的治疗和临床镇痛提供新思路。日本科学家发现新型镇痛药可治疗神经性疼痛毒品成瘾困扰人类健康,是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其呈慢性复发性依赖病程,机制至今未明,导致治疗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因此,研究成瘾的生物学机制,对于成瘾的治疗与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吸食大麻,对表观遗传有何影响?7月19日,自噬研究领域期刊《Autopha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题为《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7-07-26

  • 抗癌症、抗感染,提高T细胞免疫力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T细胞负责规范免疫系统反应。这篇文章概述了一个被称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的T细胞表面受体介导其他细胞(例如癌细胞)粘附的过程。本文表明LFA-1借助一条新发现的T细胞内途径,介导细胞粘附和脱粘。LFA-1交联诱导蛋白-酪氨酸激酶FAK1/PYK1的联合和激活,为了与衔接复合体GRB-2-SKAP1结合,磷酸化的LAT选择性地附着在Y-171位点。LAT- GRB-2-SKAP1复合体不同于典型的LAT-GADs-SLP-76复合体。相对LAT-GADs-SLP-76复合体,LFA-1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7-21

  • 2017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与前沿技术峰会

    随着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罕见病等热门议题在全球医药界的兴起,人类对生物药需求越来越多。抗体、生物制药等药物生产的表达量不断提高,一次性技术产品市场潜力无限。高生产力、高生产速度、低成本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市场对药品生产规模的不同要求,也驱动着一次性技术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连续生产代表了生物制药行业前沿的生物技术,一次性技术产品为连续生产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打好了阶段性基础。在全球诸多大药厂转型做生物药,CFDA新药审评,仿制药一致性性评价等一系列改革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效率正在全面提升。2017年“中国创造”将在在全球新药舞台强势崛起,精准医疗引领下的新药研发将成为潮流,中国已经取代日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7-07-18

  • Science子刊:无创技术发现危险的血管斑块

    生物通报道:来自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tecting human coronary inflammation by imaging perivascular fat”的文章,利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得到的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检测数据,研发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手段,能明显指针于血管炎症,研究人员认为这将会给心脏病的风险分层和临床控制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上。美国每年大约有75万人会发作心脏病,其中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因此心血管疾病也就成为男性和女性首要的死亡原因。更重要的是,评估心脏病(冠状动脉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7-17

  • Nature子刊:人工基因线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因表达调控作用是细胞生长、代谢和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受制于技术的发展,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只能对基因进行敲入、敲除、敲低等简单操作而无法对相对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设计。随着生物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基因工程研究者开始尝试在细胞内通过对基因表达调控过程进行理性的“编程”,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控制程序称为基因调控线路。然而,如何精准、一步到位地设计基因调控线路,避免反复调试,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欧阳颀课题组与合作者围绕该核心问题,开发了一套普适于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线路设计方法。研究者通过定量化测试转录调控元件,获得了具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07-07

  • Hi-C技术揭示基因组动态变化

    生物通报道:与预期结果相反,细胞核内的每个基因并没有固定位置,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研究小组在最近一期《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发现。全基因组三维结构电脑合成图他们观察小鼠干细胞基因组发现,在细胞不同阶段,基因位置会发生改变。这种生命活动,可帮助细胞按照需要微调每个基因所占体积。曾经人们认为,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相对固定,每个基因都有其最适位置。不同类型的细胞则以不同方式组织内部基因,除非细胞进行分裂,基因们都不会有多大位置移动。当研究人员详细考察了单细胞内基因组排布后,发现每个细胞都以独特方式排列基因。本文共同一作、Takashi Nagano博士收集并逐个分析了4000多个细胞,谈到

    来源:

    时间:2017-07-07

  • 几滴血发表免疫学重要突破

    生物通报道:FOXP3基因对调节Treg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到的来自人类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核内的FOWP3蛋白(黄色)“我们发现FOXP3基因突变能影响Treg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从而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起炎症,”本文通讯作者、免疫学家Ciriaco Piccirillo博士说。“这一发现使我们对Treg细胞的产生和调控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一个先进的免疫分型技术平台,该团队从一例2009年病逝的罕见疾病IPEX婴儿患者的几滴血液样本中,揭示了这一发现。过去40年间,全球仅有200例IPEX确诊案例,人们曾找到60多种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7-07

  • 《欧洲化学》封面文章:COMT活性检测新方法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新引进的杨凌、葛广波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1806组共同合作,设计研发了首个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作为“Hot paper”发表在化学及交叉科学领域一区期刊《欧洲化学》(Chem. Eur. J., DOI: 10.1002/chem.201701384)(IF:5.317)上,并被选为内封面文章。    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代谢酶,其肩负着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从而调控情绪与感知过程的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7-07-07

  • Nature Methods:亮点推荐细胞代谢胞内氧检测技术

    细胞内氧含量水平对细胞的生理状态,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对药物处理的应激反应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技术原因,之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通过检测细胞胞外氧含量变化情况,进而间接评估细胞代谢速率的差异以及相应的胞内氧含量相对水平。然而,影响胞内氧含量的因素不仅包括细胞代谢速率差异,同时也包括细胞组织类型,环境氧浓度,细胞密度等易被忽视的因素。近日,Nature Methods的Application Note部分,推出了富有特色的细胞内氧含量实时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为何需要检测胞内氧,以及如何实现胞内氧检测等内容,为准确实时监测各因素引起的胞内氧含量水平,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研究工具。BMG CLARIOstar

    来源:伯齐

    时间:2017-07-07

  • 安诺基因推出单细胞外显子测序技术

    近日,安诺基因科研人员通过研发及实验优化,成功推出单细胞外显子测序技术(scWES),靶标区域覆盖度高达95%。这一技术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安诺基因推出的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解决方案,更好地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单细胞技术服务。单细胞外显子测序技术解决了组织样本测序无法解决的细胞异质性难题,突破了样本量稀少无法建库的瓶颈。该技术为在单细胞水平深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诊断、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小编通过以下几个核心关键词为大家详细介绍scWES技术。定义单细胞外显子测序技术即在单细胞水平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进而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的DNA捕获并富集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

    来源:安诺基因

    时间:2017-07-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封面文章:COMT活性检测新方法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新引进的杨凌、葛广波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1806组共同合作,设计研发了首个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作为“Hot paper”发表在化学及交叉科学领域一区期刊《欧洲化学》(Chem. Eur. J., DOI: 10.1002/chem.201701384)(IF:5.317)上,并被选为内封面文章。  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代谢酶,其肩负着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从而调控情绪与感知过程的同时,在药物或异物质代谢中亦发挥重要作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7-07-04

  • 6月王牌聚焦:技术的进步破解多项生命科学之谜

    生物通报道:二代测序技术解开了不少未解之谜,也令一些研究领域重焕生机,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同样在过去几年间,一些技术的进步也帮助科学家们回答了以前未曾解答的问题,本月就有不少此类成果。要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蛋白的原子结构时,首先得有大的、结构良好的蛋白质晶体。这说来容易做来难。许多蛋白质,尤其是膜蛋白,无法形成大的晶体,往往形成纳米或微米大小的晶体。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称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ray free electron laser,XFEL)的设备,通过发光元件分析了一种有潜力的药物靶标。最新这项研究利用阿岗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6-30

  •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初评通过4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自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电话和地址。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这些推荐项目中,具体的通过初评的生物类项目包括:20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6-30


页次:138/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