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2017年度率先行动“****”技术英才(B类) 候选人公示

    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马璐等21位候选人经过研究所组织的现场答辩评审、院综合评审等招聘程序,拟入选2017年度率先行动“****”技术英才(B类)。现将候选人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11月22日至11月28日。公示期间,如对被公示人和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一般要求署名)向院人事局进行反映。联 系 人:刘杨 盛夏联系电话:010-68597418电子邮件:phtp@cashq.ac.cn 技术英才候选人相关情况 候选人引进单位申请岗位性别海外工作单位马  璐物理研究所物理与生物交叉领域首席工程师女美国耶鲁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1-23

  • 直接检测着丝粒DNA序列的PCR技术问世了!

    X形的染色体中心是有着“DNA的最后边界”之称的“着丝粒”,在维持日常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它也与出生缺陷、癌症等涉及细胞分裂的疾病息息相关。如今,一种新技术终于可以帮助人类一窥着丝粒的秘密。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用它找到了着丝粒在唐氏综合征(多了1条21号染色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技术开发人员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它能加快其他着丝粒相关疾病研究。加速遗传分析内科医学教授David Markovitz和副教授Rafael Contreras-Galindo带领的研究团队最近在《Genome Research》发表文章介绍了该技术。本质上,它使着丝粒DNA分析从长时间劳动密集型任务转变为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2

  • Nature Medicine:一种不会破坏健康T细胞的独特癌症靶向方法

    生物通报道: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T-cell receptor β-constant for immunotherapy of T-cell malignancies”的文章,发现了一种能靶向引发T细胞淋巴瘤的异常T细胞的独特方法,这将为罹患恶性,难以治疗的癌症类型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当我们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保护我们免受细菌的侵害)癌变的时候,就会出现淋巴瘤。有两种类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近期的研究,比如癌症免疫疗法等指出了B细胞淋巴瘤这种一度被认为是致命性的疾病,可以转变为可治愈的疾病,但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1

  • Science子刊:活体细胞新成像技术

    通常,高分辨率成像前细胞必须经过切片切块、脱水、涂抹有毒染料或嵌入树脂等处理操作,观察时细胞肯定早就死了。尽管在成像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兼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活体亚细胞结构成像。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虽然能监测细胞内生物相互作用,但其空间分辨率很低,而且需要侵入性染料或标记来增强对比度以突出生物组织内结构。光波和声波成像无法观察低于几百纳米的细微结构。扫描探针显微镜虽然空间分辨率很高,但只能识别细胞表面结构而非细胞内部事件。如果追求高分辨率只能用死细胞(比如电子显微镜),相当于观察细胞事件的一个静态版本。像代谢反应或疾病治疗反应等需要动态观察的,传统高分辨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0

  • Nature子刊:CRISPR技术发现表观遗传对染色体关键结构域的影响

    生物通报道:染色质的3D结构会随着细胞的生活周期而变化,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染色质折叠让一些DNA片段彼此靠近并发生互作,他们将这样的区域称为拓扑相关结构域TAD。大脑中TAD结构与神经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息息相关,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SMMS)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methyltransferase SETDB1 regulates a large neuronspecific topological chromatin domain”的文章,通过细胞类型特异性3D基因组图谱,靶向表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7

  • 新型RNA标记技术颠覆以往干细胞研究

    生物通报道  干细胞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开展的。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文章称,体内的干细胞和培养皿中的干细胞在基因表达谱上大相径庭。研究人员认为,若人们对分离后的干细胞开展研究,并得出干细胞功能的结论,那么这些结论需要重新考虑,因为细胞在分离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发现,当干细胞被分离出来时,某些RNA分子的水平升高,而其他许多RNA分子的水平降低。文章的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Rando教授认为:“动物中的细胞与分离出的细胞明显不同。这些显著的差异可能会歪曲我们对于许多成体干细胞的静息状态的看法。现在,大家需要重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7

  • MIT光遗传发明者团队:下一代单细胞光遗传技术即将问世

    10多年前,MIT 媒体实验室和McGovern研究所的Edward Boyden和合作者首创,利用光敏蛋白“微生物视蛋白(microbial opsins)”操作神经元电活动。这些被嵌入神经元细胞膜的视蛋白,在特定光波照射下可沉默或激活细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很多大脑活动研究。但是光遗传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难做到精确控制单个细胞。由于进入大脑的光线照射面积相对较大,传统方法同时会靶向许多细胞。Boyden指出,即使靠得很近的神经元也可能具有不同功能。“相邻的两个细胞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神经代码使它们做不同的事,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并在不同任务中扮演不同活动模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6

  • 中科院学者Nature Medicine发文:更为精准的谱系示踪技术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the precision of genetic lineage tracing using dual recombinases”的文章,他们将Dre-rox同源重组系统引入到传统的基于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的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中,有效地规避了由于Cre表达的不特异性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异位”)同源重组,实现了更为精准的遗传谱系示踪,为发育、干细胞及再生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3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文章的通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1-16

  • 新加坡科学家在《Nature》发表文章,取得心脏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新发现

    这个关键的蛋白是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 11,IL11)。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2,TGFB1)是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新加坡的科研人员用事实颠覆了传统观点,与TGFB1相比IL11才是更好的药物靶点。根据文中报道,纤维化是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常见病因,过度结缔组织(excessive connective tissue)破坏了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与其他亚洲人和欧美人相比,新加坡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三种最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疾病)的几率更高。团队成员包括Tanoto基金会心血管医学教授Stu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5

  • 德国耶拿新一代核酸提取技术Smart Extraction讲座成功举办

    2017年11月9日上午,德国耶拿公司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隆重举行了新一代核酸提取技术Smart Extraction的讲座。在本次讲座中,德国耶拿首席科学家Dr. TimoHillebrand向到场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创新性改变。Dr. TimoHillebrandDr. TimoHillebrand从事核酸提取技术的研发已有20余年,并具有多项核酸提取的专利技术,包括Dual Chemistry Techonology(双缓冲液技术)和今天介绍的Smart Extraction技术。Dr. TimoHillebrand从核酸的起源讲起,第一代酚/氯仿抽提,第二代硅胶膜/磁珠法提

    来源:德国耶拿

    时间:2017-11-15

  • 《Nat. Commu. 》简洁实用的新型老年痴呆早期诊断方法

    DAG肽(绿色)识别AD小鼠海马区血管(红色)内皮细胞“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可用于AD筛查的新分子标记,”文章共同一作SBP助理教授Aman Mann博士说。“这种名为DAG的肽能识别AD小鼠和人类患者脑血管中的一种蛋白质,即DAG的靶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TGF是AD的病理标志,而且形成时间早于淀粉样斑块。”“炎症和组织修复反应会产生CTGF,”Mann解释说。“我们发现CTGF升高水平与AD有关,并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炎症在A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小组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小鼠体内模型中筛选出了DAG肽,它最先能检测到年轻AD小鼠疾病。“重要的是,我们发现DAG识别AD患者细胞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4

  • 新技术让这种凶险的儿科癌症更早发现

    生物通报道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系统(Children's National Health System)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神经肿瘤学会的2017年会上表示,通过检测体液中的遗传片段能够可靠地发现一种特别凶险的儿科癌症,并预测肿瘤是否对治疗有反应。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是一种恶性疾病。儿童若不幸患上,生存时间大约仅为9个月。目前,医生主要依靠核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肿瘤是如何生长的,但这也许会错过肿瘤的微小变化。于是,由儿童脑肿瘤研究所主任Javad Nazarian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检测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看看它们是否能提供肿瘤生长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4

  • 国内学者最新文章:更安全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技术

    来自中山大学,皓昇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Using low-risk factors to generate non-integrated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urine-derived cells”的文章,指出使用低风险因子能产生尿液来源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从而建立了新的体细胞非整合诱导重编程系统,这不仅剔除了高风险因子,而且不需要如mRNA、蛋白质等昂贵成本的重编程方法,适合大规模iPSCs建库所用,为iPSCs的临床应用在安全、技术和成本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tem Cell Rese

    来源:皓昇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时间:2017-11-14

  • 神经生物学|Nature:革命性新技术

    现有记录设备依赖于金属丝电极,允许被植入脑内的数量有限,通常有几十个传感器,因此只能提供脑内很小范围内的详细信息。新探针拥有960个记录位点,能同时记录跨大鼠和小鼠不同脑区数百个神经元的活动,让研究人员了解大脑不同部分如何协同处理信息,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抑郁症或阿尔兹海默症的神经回路,从而产生新治疗方法。新探针由霍华德医学研究所(HHMI)、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慈善和Wellcome基金会投资550万美元研发。长10mm(大致与小鼠或大鼠脑尺寸相当),截面宽70×20μm,每毫米覆盖100个记录点。探头可自动将检测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便于计算分析。目前,大约400个原型版本正在接受世界顶尖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3

  • Scientific Reports:一种提高转染效率的简便方法

    对于一个成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来说,转染那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比较受欢迎的方法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或聚合物来转染。这些试剂与DNA形成络合物,进而压缩DNA使其被细胞内吞。它们的正电荷有助于克服带负电荷的DNA骨架与细胞膜之间的排斥。与病毒和物理方法相比,化学转染方法虽然简便经济,但效率不高,毒性较大,而且对3D细胞培养的效果不理想,因为试剂无法接触到内部的细胞。如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转染试剂与矿物质包被的微粒(MCM)相结合,提高了DNA转染的效率。这项研究由William Murphy领导。他的团队之前已证实,利用细胞培养底物的矿物质包被,他们能提高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这让他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3

  • 【P4 China 2017】液体活检技术论坛重磅嘉宾与议程一览

    与传统的肿瘤检测方式相比,液态活检只需体外无创抽血即可检测全身肿瘤,还可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等等,帮助肿瘤患者实现精准诊治。然而,其在临床转化与应用的规范参差不齐、新型的液体活检技术的诞生如何实现临床转化?新型标记物/靶标作为临床应用的前景几何?即将于11月30日-12月3日在广州盛大开幕的P4 China 第二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主题为挖掘生物标记物与大数据在临床肿瘤的应用价值,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BMAP联合主办,金域医学协办。其中三大论坛之一的“液体活检技术论坛”就将围绕CTC、CtDNA、外泌体、MicroRNA及甲基化几大检测对象,重点关注并解决这一产业的的难点与挑战!

    来源:P4China

    时间:2017-11-13

  • 精准、快速和便宜的lncRNAs制图新方法

    曾几何时,因确切功能模糊不清而被称为垃圾DNA的非编码序列,如今有了一个新名字,“DNA暗物质”。这些区域产生的、未被透彻理解的基因或称为“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已被证明参与许多人类疾病。“人类基因组中98%DNA都不编码蛋白质,距离我们完全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在疾病中的角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完整的基因组图谱。我们的新方法朝这一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CRG校友、目前是伯尔尼大学的首席研究员、本文共同领导者Rory Johnson说。该方法被称为“RNA捕获长测序(RNA Capture Long Seq,CLS)”,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8

  • 北大学者Nature Biotechnology公布DNA测序重要突破:一种全新概念的测序方法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ighly accurate fluorogenic DNA sequencing with information theory–based error correction”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测序方法——纠错编码(简称ECC)测序法。ECC测序法采取一种独特的边合成边测序(SBS)策略,利用多轮测序过程中产生的简并序列间的信息冗余,大幅度增加了测序精度。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今天(美国时间11月6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黄岩谊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8

  • 10月王牌聚焦:癌症研究“奇奇怪怪”的多项突破

    生物通报道:几千年来,人类因为暴力、意外和各种感染性疾病而死亡。就在上个世纪,美国的主要死因还是肺炎、流感和肺结核。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的主要死因已经变成了心脏病和癌症。为此长期以来癌症研究勤耕不辍,近年来不仅癌症免疫疗法颇具规模,而且也从多个方面有了突破,有些初初看来还有些“奇怪”。 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种支持转移细胞生存和浸润的酶,并开发了靶向这种酶的合成化合物,有效杀死了癌症小鼠模型的转移癌细胞。一旦癌细胞离开原发肿瘤,它们便拥有了更强大的工具,允许它们在非常恶劣的条件(如葡萄糖等基本营养物质缺乏)下生存。转移细胞通过重新编程产能系统,避免自身代谢缺陷。为此研究人员利用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1

  • 糖组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澳门科技大学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标志物

    澳科大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功设计全球首块TiO2-PGC芯片,其极灵敏的分析技术能够在复杂的糖链中检测到糖蛋白的痕量糖链的细微变化。该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这是在糖组学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为深入研究糖组学和筛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成分提供了良好技术平台。糖组学是研究蛋白质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糖基化修饰的一项组学技术。蛋白质上聚糖链的结构变化十分复杂,不同糖链的浓度差异巨大,而低丰度甚至微量的糖链又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故糖组学研究需要在极端复杂的糖链组成中检测到微量甚至痕量糖链的细微变化,这对分析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提出

    来源:澳门科技大学官网

    时间:2017-10-31


页次:134/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