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新技术提高单细胞RNA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DNA和RNA测序来观察细胞群,检查癌组织样本中表达哪些基因。然而,传统的测序方法会隐藏一个事实,并非所有肿瘤都按照一个模子工作,误差会导致如果你使用一种特定类型药物靶向肿瘤,一些漏网之鱼就足以扩大繁衍。基因组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名为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该技术依赖信使RNA丰度,可以观察单个细胞在何时何地正在做什么,并与其他细胞进行比较以寻找基因表达差异。然而,您发现什么信息,取决于您如何运行实验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计算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系副教授Lana Garmire团队致力于消除解释scRNA-seq数据时遇到的困难和偏差。“测序有许多噪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23

  • 2019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与前沿技术峰会 (BIFT)

    中国抗体药物研发正在迅速崛起,研发速度逐渐处于国际前沿。2017年这一年里,国内共有5个单克隆抗体药物申报美国临床试验成功。至此,成功申报美国临床试验的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达到9个。Frost & Sullivan预计中国单克隆抗体的市场规模2016年至2021年将以25.0%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于2021年达到27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另外,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和技术层面的发展和应用,抗体结构的改造和筛选方法正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展望未来,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小型化抗体等主要的工程化改造技术将会被持续发展和创新,靶点方面,会继续向肿瘤免疫领域的“me-too”和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8-11-23

  • 北京师范大学PLOS Biol发文:蛋白质工程技术助力探索离子通道激活机制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王友军课题组及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Yubin Zhou课题组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巧妙地实现了膜蛋白在亚细胞器和质膜之间定位的切换,为研究细胞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和新的思路。基于此方法,本文的一作郑思思、马国林、何涟“驱使”内质网定位蛋白STIM(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转位到质膜上,并进一步鉴定出了STIM蛋白上的一个关键位点,实现了STIM 同源蛋白STIM1和STIM2之间功能的“一键”(单点突变)互换,从而阐明了STIM1和STIM2不同的分子特性及激活机制。该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来源: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时间:2018-11-22

  • NISB发表Nature Methods:神经元稀疏标记方法实现全脑范围单细胞重构

    脑连接图谱研究是神经生物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注重于描绘大脑中的不同脑区之间以及不同位置神经元类群之间的连接。虽然这些脑连接图谱揭示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但由于缺乏单细胞精度,脑区水平或神经元类群水平的连接图谱并不能准确反映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目前,有两个因素限制了单神经元连接谱的研究进展:一方面,为了清晰分辨单神经元的结构,需要对神经元进行稀疏高亮标记;另一方面,需要高精度高通量的成像系统来获得全脑成像,并需要特殊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神经元重构。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罗敏敏实验室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Cell-type-specific and p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21

  • 《Science》高科技:观察细胞膜的新方法

    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这项研究使得质谱学在生物学领域达到了一个新应用水平,将允许我们发现过去无法发现的事实。自然状态下,被膜包埋的蛋白质机器与许多疾病有关。然而,目前的研究方法需要将它们从膜上分离下来,这会改变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牛津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本项目的牵头人Dame Carol Robinson教授说:“几十年来,科学家不得不从细胞膜上提取这些蛋白质再用于研究,想象一下,不用这么麻烦,而是让膜蛋白直接进入质谱仪将会怎样?”该技术利用超声频率振动样品,使细胞开始四分五裂,然后施加电场,让蛋白质机器从细胞膜中喷射出来直接进入质谱仪,由质谱仪根据分子质量检测分子的化学“特性”。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20

  • 基于冷冻电镜的MicroED技术可快速测定小分子结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合作研究团队称,他们能够利用微电子衍射(MicroED)技术,在短短30分钟内获得小分子的结构,如某些激素和药物。根据《ACS Central Science》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研究,该过程所需的准备时间远远少于预期。以往的结构分析需要花大量时间培养盐粒大小的晶体。这种新技术却不同,可以使用普通的起始样品,有时甚至是从烧杯侧面刮下的粉末。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系教授Brian Stoltz表示:“我们采用了最少量的样品,却获得了最优质的结构。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结果时,我吃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已经开发出核磁共振及其他强大的光谱技术来鉴定小分析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9

  • Illumina,华大智造,泛生子基因,迪安诊断,燃石医学等带来技术新突破

    临床应用是创新与研发的最终目的。而产业正是能促进应用与研发的一大推动力。目前,从分子诊断试剂到消费级基因测序与大数据发现,精准医疗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新兴型机遇。届时Illumina,华大智造,泛生子基因,迪安诊断,燃石医学,华得森,安诺优达,首度基因等领先企业将带来最新技术研发进展,同期更有自2016年以来精准医学重点研究专项进展与阶段性成果大揭秘!50+产学研医嘉宾用新技术、新突破的力量,启发600+行业核心参与者,重量级行业大咖大曝光!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特此举办P4 China 2018 第三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12月1-2日,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精准医疗产业技术论

    来源:商图信息

    时间:2018-11-19

  • 将思想转为语言/文字的重要突破!

    脑外科医生Mehta开始像往常一样,在病人头皮上做一个切口,轻轻地将它分开,露出头骨。然后,他在骨头上钻了一个3英寸的圆形开口,直到厚厚的、被称为硬脑膜的坚硬覆盖物。在那个他切开的小小的观察孔里,是白花花的,血迹斑斑的灰白色大脑,正等待着他用一种类似间谍监听外国大使馆的方式来处理:窃听。Mehta小心翼翼地在患者大脑表面的左侧放置了一排扁平的微电极,这些大脑区域涉及倾听和形成语言。当被植入微电极的人意图表达话语时,微电极窃听经过灰质的电脉冲,将这些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输到负责解码它们的计算机上。这一幕好像好莱坞大片中的某个阴谋场景,实际上是长岛Feinstein医学研究所的神经外科医生Ashes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7

  • 多种测序技术成就高质量的蚊子基因组

    提起蚊子,相信大家没有爱只有恨吧。这种恼人的生物不仅会吵得你睡不好觉,还会传播多种疾病。每年全球大约有4亿人感染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传播的病毒,包括登革热、黄热病、寨卡和基孔肯雅病毒。为了更好地了解蚊子背后的生物学,并开发消灭蚊子的工具,由洛克菲勒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本周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高质量且重新注释的埃及伊蚊基因组。这项研究有望协助未来的传染病研究和控制工作。这篇文章的资深作者、洛克菲勒大学神经遗传学和行为实验室的Leslie Vosshall教授表示:“(我们)所产生的带有注释的基因组的确是非常完整的,并对该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6

  • 大蒜为啥长这样?SMRT技术来解析

    在鉴定复杂性状背后的基因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不过,若研究对象是无比复杂又未经鉴定的基因组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转录组参考关联研究(TRAS)。这项题为“Transcriptome-referenced association study of clove shape traits in garlic”的研究发表在《DNA Research》杂志上,通讯作者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的刘头明研究员。刘头明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产生的转录组作为参考,对转录本序列和表达水平上的群体变异进行评分。通过这种新颖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5

  • 北大冷冻电镜技术接连发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

    生物通报道:蛋白酶体是细胞中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和清除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细胞中最普遍的不可或缺的大型全酶超分子复合机器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蛋白降解机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致力于新兴冷冻电镜技术方法的发展,将之用于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学、药物设计等重要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近期这一课题组接连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人源蛋白酶体26S的三维动态结构和作用机制。人源蛋白酶体全酶包含至少64个亚基,由盖子 (Lid)和基座(Base)亚复合体组成的调控颗粒RP(Regul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3

  • 山西医科大学最新文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性评估新突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且事件发生前常无明显前驱症状,故早期识别冠脉易损斑块,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技术可以早期有效的识别冠脉易损斑块,同时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李莉博士等完成的一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相关研究已于近期发表在本学科顶级期刊。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炎症易损斑块形成的始终,微钙化形成是炎症反应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18F-NaF PET评估斑块内的微钙化成分及含量,并以IVUS(corona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

    时间:2018-11-13

  • 定向进化又出新方法了!Cell新文章获诺奖得主点赞

    助理教授 Chang C. Liu 闪耀着诺贝尔奖光辉的定向进化正革命性地推动药物开发、化学工程等其他涉及艰苦耗时的实验室劳作朝向便捷、快速和廉价的方向发展,科学家们得以重新设计生物分子以发现那些可以执行有益新功能的分子。发表在《Cell》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的研究人员报告,通过利用活细胞完成大部分重提工作,大大加速并简化了定向进化过程。他们讲专门设计的DNA复制系统插入酵母,在宿主酵母复制的过程中,诱使选定的基因快速、稳定地突变和进化。“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将高度多样性转入细胞,我们培育细胞并向它们施压,使我们选择的任何基因进化成一些新的东西,”文章一作、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2

  • 2018年市值最高的25家生物技术公司

    近日,GEN网站发布了全球25大生物技术公司(Top 25 Biotech Companies of 2018)的榜单。它是根据2018年10月30日的市值对这些公司进行排名,数据来源于各大证券交易所及其他公开可用资源。美国安进公司(Amgen)以1226.65亿美元的市值蝉联榜首,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及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则分别以923.79亿美元和813.97亿美元分列二三。这份榜单的前三甲与去年一致,但市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尽管几家生物制药巨头报告称第三季度的收益超出预期,但在过去一个月,生物技术公司似乎在股市中陷入困境。这也反映在,这25家公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09

  • 赵伟安教授与诺奖得主合作发文:专门针对癌细胞的新免疫治疗技术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疫治疗筛查技术,可以快速创建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法,帮助医师们有效地靶向肿瘤而不会产生标准癌症药物的副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Lab on a Chip杂志上,由华人科学家赵伟安教授(Weian Zhao)与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合作完成,他们开发了一种跟踪和筛查系统,可以在短短几天内识别出对个体肿瘤具有100%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在人体免疫系统中,T细胞能与外来或癌细胞表面上的抗原结合,为了能利用T细胞疗法治疗肿瘤,研究人员必须明确知道哪种受体分子对特定肿瘤的哪个抗原起作用。“这项技术特别令人兴奋,因为它消除了癌症治疗方面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08

  • 外资企业——美国R&D Systems诚聘技术支持

      R&D Systems China是由美国R&D Systems在中国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各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产品涉及许多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如发育生物学、肿瘤研究、血液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等等。为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提供仓储物流、市场营销、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R&D Systems成立于1976年,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198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号TECH)。公司致力于血液分析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在血液学质控品和诊断细胞因子的研发和生产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08

  • 吴浩:改进几十年前的新方法 破译DNA表观遗传密码

    生物通报道:宾州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对附着在DNA表面的化学基团进行测序,从而为更好地检测血液中的癌症和其他疾病铺平道路。这些化学基团能标记基因组中四个DNA“字母”中的一个,在表达或沉默的基因中存在差异。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由宾州大学华人学者吴浩(Hao Wu)博士和Rahul M Kohli博士领导完成。其中吴浩博士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宾州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HHMI研究员,师从哈佛教授张毅老师,曾完成多项DNA羟甲基化的重要研究。为了更早地检测疾病并提高精确度,现在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外周血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06

  • 第四届中美流式细胞技术研讨会纪实

    由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和中国流式小组携手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会议暨第四届中美流式细胞技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4日-26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和临床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针对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的最新动态,如质谱流式技术、多参数检测等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管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上除了科研成果展示外,不少新兴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其中CYTOF质谱流式技术无疑成为了最大亮点之一,在会议期间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来源:Fluidigm

    时间:2018-11-06

  • 布鲁克出新品:了解今年核磁技术最新进展

    2018年10月31日,中国上海——布鲁克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RKR)旗下Biospin部门携以磁共振技术为核心的全线产品参加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布鲁克公司以丰富的NMR和EPR波谱仪及临床前影像(如MRI,microCT,PET/SPECT/CT,PET/MR)等研究工具而著称,今年它带来了哪些值得一看的新技术新方案呢?新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2018 年代谢组学会议 (metabolomics2018.org),布鲁克推出了 B.I.QUANT-PS™,一种借助于 AVANCE IVDr™ 600 MHz 核磁共振平台上进行代谢产物定量的解决方案,这为高

    来源:布鲁克

    时间:2018-11-05

  • 首都医科大学Cell新文:脑胶质瘤研究重大突破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教授团队,香港科技大学王吉光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Mutational Landscape of Secondary Glioblastoma Guides MET-Targeted Trial in Brain Tumor”的文章,在脑胶质瘤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胡慧敏助理研究员、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保肇实主治医师、刘彦伟医师、香港科技大学母全华博士、陈逸芸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江涛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吉光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时间:2018-11-02


页次:122/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