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突破血脑屏障,通过液体活检跟踪脑肿瘤

    生物通报道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够利用简单的血液分析检测脑肿瘤的生物标志物。Hong Chen博士和Eric C. Leuthardt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们领导的团队利用聚焦超声和一些微泡,让脑肿瘤中的生物标志物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患者的血液中,从而避免了手术活检的需要。Chen博士表示,尽管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如何让药物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想到办法,将大脑中肿瘤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如mRNA)释放到血液。“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已经用于其他癌症,但并非大脑。我们开发的技术有望对脑癌患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8

  • 南极科考队用这种技术分析海水中的微生物

     据CCTV报道,2018年3月,中国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区颠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的综合调查,为中国探索南极的奥秘积累了宝贵样本和数据。为了给海水进行“体检”,科考队员在阿蒙森海域完成了重要的海水取样工作。他们从几百米至几千米深的海水里采样,并将样本分别送到“雪龙”号上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中,用于不同学科的检测研究。这时,新闻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47 mm磁性过滤漏斗!这种磁性过滤漏斗有什么用?为何会出现在“雪龙”号上呢?原来,科考队员利用它来进行海水的微生物分析。其实,膜过滤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由来已久。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8

  • 《Nature Genetics》你的遗传分析结果正确吗?遗传学经典研究方法要变一变了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系、麻省总医院和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个先前被忽视的现象,这项发现证明通过一个共同方法得出的许多人类遗传学研究结论都被曲解了。他们使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帮助纠正了这些失真。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是利用遗传变异评估肥胖、疾病和死亡率风险的常见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约48% MR研究的结果都被扭曲了(平均扭曲程度131-201%),这意味着这些研究所分析的特定暴露对疾病的影响可能比实际影响更多或更少。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基因的水平多效性(遗传变异通过不同于被测试的风险因素途径影响疾病)。随着基因组分析技术的迅速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6

  • Nature子刊突破原有思维:什么是免疫代谢

    一项研究发现,我们的免疫系统以一种之前从未认识到的方式,与其他代谢功能密切相关。这是非传统思维方式,它被描述为一个新的领域,称为免疫代谢(Immunometabolism)——在进化的过程中,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已经发展出了相互沟通的功能系统,微生物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前已有人观察到,一种免疫介质——一种干扰素,或信号蛋白,称为IFN-y,可能影响葡萄糖代谢的正常功能。IFN-γ有助于对抗多种病原菌和感染,但是其水平的降低可导致糖代谢改善。然而,这个实际的过程还没有得以理解。文章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Andrey Morgun说:“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IFN-γ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5

  • 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获抗癌新药重大突破

    4月11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抑制肿瘤干细胞的新药物》(Inhibition of cancer stem cell like cells by a synthetic retinoid)的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陈俊威和有机所副研究员曹鑫为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汪宁和俞飚为共同资深通讯作者。其他作者包括生命学院博士生张姚、硕士生李可、姚文婷等人和有机所的有关研究人员。自2014年起,汪宁团队和俞飚团队合作,合成并筛查了一种对恶性肿瘤再生细胞增生和转移具有特别疗效的新型精准靶向分子药物。在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18-04-24

  • 南开大学最新文章:“生物标志物置换激活”新技术

    光动力治疗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用于治疗癌前期皮肤病和皮肤恶性肿瘤,如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癌等,也可用于血管畸形、寻常痤疮等非恶性肿瘤性皮肤病的治疗中。来自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郭东升团队、生命科学学院丁丹团队联合研究开发了“可激活”纳米药物,克服了传统光敏剂缺乏肿瘤靶向性,对正常组织具有光毒性等不足,降低其光毒性并提高治疗效果,且能够实现诊疗一体化。该策略已经成功应用于活体动物实验,为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光动力治疗,需要将光敏剂输入人体,在一定时间后,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通过一系列光物理和光化学

    来源:南开大学

    时间:2018-04-24

  • Nature等多篇文章报道代谢研究重要突破

    生物通报道:肥胖已经不仅仅是外观的问题了,它与健康息息相关,而与之密切关联的代谢问题依然存在许多谜题,近期Nature等杂志公布了一系列的代谢研究新成果:性别不同,增重不同之前的研究表明,大脑中有几类神经元细胞群起控制体重的作用。一项新研究筛查了POMC神经元的基因表达,发现许多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雌性的TAp63基因比雄性的表达量大。敲除体内所有TAp63基因,小鼠变胖,这一策略是只敲除POMC神经元的TAp63基因。醒目的是,这种变化并不影响雄性小鼠,但是会令雌性小鼠变得像雄性一样肥胖。敲除TAp63不仅影响雌性的体重控制,而且降低了它们POMC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敲除雄性TAp63,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4

  • 你的减肥药适不适合你?Cell子刊提出一种新评估方法

    两种类型的下丘脑神经元(洋红色和青色),这些神经元是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生物通报道: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一项新技术研究肥胖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这将有助于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肥胖症治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作者,Cedars-Sinai医学中心助理教授Dhruv Sareen博士说:“我们已经迈出了构建里程碑平台的第一步,这种平台可以评估实验性治疗对特定患者的影响。最终,这将为个性化医疗铺平道路,可以针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和疾病状态的肥胖患者进行定制减肥药物。”Dhruv Sareen, PhD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23

  • 基因测序里到底还有哪些技术“结”需解?

    2018年5月26-27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精心策划四大专题,聚焦行业热点难点。特邀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临床与科研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70多家往期参会企业推荐还有更多:罗氏诊断,格诺思博,康圣环球,北京博奥晶典,杭州贝瑞和康基因,深圳华因康基因,武汉金开瑞,北京百迈客,上海药明康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武汉大学,深圳市乐土精准医疗,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金域检验,武汉生之源......联系主办方了解更多详情...已确认分享干货的演讲嘉宾:行业关注与会议亮点:四大专题,专注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平台研发与优化。最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8-04-18

  • PNAS:一种在体监测基因转录的新方法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ong-term in vivo recording of circadian rhythms in brains of freely moving mice”的文章,发明了一种在体监测基因转录的新方法,并首先将该方法用于长时间记录自由活动小鼠的生物钟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日的PNAS杂志上,同时这种新颖的实验方法详细的实验步骤及流程也已被视频实验方法学杂志J Vis Exp正式接收,并将在近期发表。这项研究由NIBS张二荃实验室和影像中心占成课题组合作完成,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梅龙。基因转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基因的转录活性

    来源:NIBS

    时间:2018-04-17

  • 下一代免疫&基因疗法突破口在哪?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基因治疗论坛与您共同探讨

    导读:2018年7月6-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BMAP将于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基因治疗论坛(IGC 2018),IGC 2018 致力于免疫及基因治疗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搭建。设置两天三大分会场(抗体免疫治疗专场、细胞免疫治疗专场,及免疫&基因前沿专场),将邀请50多位国内外免疫学界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从药物发现、临床、产业化三个角度出发,促进国家的产学研医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快免疫及基因治疗的产业应用。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为代表的创新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免疫治疗特别是在肿瘤领域的主流疗法:PD-1/PD-L1与CAR-T更是红透了半边天

    来源:上海商图

    时间:2018-04-17

  • 武汉大学开发新方法,灵敏检测乙肝病毒cccDN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HBV感染会造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严重健康问题。2015年,全球大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并发症。大量研究表明,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慢性乙肝持续感染的元凶。作为病毒复制的中介,其在宿主肝细胞内以微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过,由于cccDNA在患者肝脏中的水平极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Southern blot)很难检测。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手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HBV检测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检测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16

  • 《Cell》重大突破:流感疫苗未来之星——神经氨酸酶

    流感长期危害人类健康,季节性流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周而复始的危害,全球每年约有300-500万人因季节性流感而患上重症肺炎,其中死亡人数高达25-50万人。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季节性流感疫苗主要靶向流感病毒表面的膜蛋白血凝素,然而,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最近10年流感疫苗在北美的平均保护率只有40%,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因而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寻找新的方法来改善疫苗的作用效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将目光转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上。论文的第一作者陈耀庆博士(Yao-Qing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12

  • Nature子刊:动态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发现新的代谢途径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发表了题为“The cyanobacterial ornithine-ammonia cycle involves an arginine dihydrolase”的文章,利用动态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发现了一条新的代谢途径,并且揭示了该途径为蓝藻适应环境所必需及其重要的进化及生态学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9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琛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张昊。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外界营养环境变化的代谢系统及调控机制。例如,陆生动物进化出著名的鸟氨酸-尿素循环,用于处理食物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11

  • 不负春光,第三期“Takara Bio:人干细胞新型培养技术”培训圆满成功!

    “春光无限好,正是奋斗时”,3月26日、3月27日第三期“Takara Bio:人干细胞新型培养技术”培训如约而至,来自北京、天津、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常州等地的13名科研人员相聚Takara Bio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学习、探讨了新型的人多能干细胞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技术。整个培训课程由理论部分和动手实践部分组成,理论部分既包括新型的干细胞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系统的技术特点,也包括干细胞基因编辑操作的关键点;动手实践部分中,Takara Bio的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学员们使用新型的DEF-CS培养系统进行人iPS细胞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操作,学员们也亲身体验了背景分化非常低

    来源:Takara

    时间:2018-04-10

  • 裴端卿Cell Stem Cell发文:首次实现化学方法高效诱导多能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during Chemical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的文章,开发了简单、高效、标准化制备干细胞的方法:CIP(Chemical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即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多能性,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和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全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5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和刘晶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曹尚涛,李东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4-09

  • Genome Biology:单细胞技术绘制人多能干细胞体外谱系分化图谱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发表题为“Mapping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 using high throughput 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的文章,使用高通量的单细胞分析平台对人多能干细胞拟胚体分化系统进行了分析,绘制了人多能干细胞的体外谱系分化图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基因组学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杂志上,郭国骥团队韩晓平副教授和陈海德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郭国骥教授,哈佛大学袁国丞教授和浙江大学陈海德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1998年Thomson实验室首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4-09

  • VWR中国即将参展2018年第二届中国制药分析检测与洁净技术发展论坛

    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标准的修订提高,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控制体系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了药品微生物控制由终产品检验向过程控制转变。 为了进一步提升药品企业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水平和洁净技术能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即将举办“2018年第二届中国制药分析检测与洁净技术发展论坛”。此次论坛将就药品企业制药分析检测技术、洁净技术两个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进行研讨和交流,旨在进一步提高药品检测能力和水平。 药品生产是否安全与洁净室(区)的洁净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做好洁净室(区)微生物控制和监测至关重要。何谓

    来源:VWR中国

    时间:2018-04-09

  • 革命性技术!跨国团队携手中国科学家打造惊世之作,重构大脑认知疆界!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Anthony M. Zador教授和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Thomas D. Mrsic-Flogel教授共同领导的一项历时3年多的跨国研究成果于3月28日公布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这篇回答“大脑皮层神经元如何接线沟通”的宏篇之作在神经科学领域投下了一颗巨石,迫使科学家推翻先前假设理论,重新思考大脑皮层各区之间如何相互交流。新皮层区域之间通过复杂庞大的轴突投射网络相互沟通。然而,由于缺乏技术系统性地在单细胞水平大规模验证神经元投射,因此科学界对脑内信息传输的逻辑至今仍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并不知道1个神经元仅向1个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29

  • 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技术、平台、产品三方聚焦解读

    在精准医疗如火如荼的当下,分子诊断凭着快速、精准和特异性强的独特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备受关注的基因测序技术、液体活检和分子诊断POCT因为技术门槛高,也让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行业对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和平台的研发与优化需求,我们隆重向您推荐以下活动:2018年5月26-27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4th Novel Molecular Diagnosis Congress China, 以下简称MDx)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商图信息BMAP 承办,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8-03-29


页次:129/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