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周斌组合作建立谱系示踪新技术发现成体脂肪干细胞

        2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和上海市胸科医院何奔研究组合作研究论文“A Suite of New Dre-recombinase Drivers Markedly Expands the Ability to Perform Intersectional Genetic Targeting”。该研究系统建立了双同源重组酶介导的谱系示踪及遗传靶向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发现成体脂肪干细胞(PDGFRa+PDGFRb+细胞)。该研究创建的遗传新工具和策略适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的发育、疾病和

    来源:

    时间:2021-02-10

  • IVD最新法规/POCT/CRISPR/新冠核酸快检/二三代测序技术,感染诊断新年新气象!

    经过2020疫情之年,分子诊断赢得生命技术行业的关注之首,技术的升级,资本的涌入,临床的关注,监管的重视,让核酸检测/分子诊断高速发展,与此同时还有哪些挑战与思考,需要行业共同重视:▪  如何应对“特区”“自检”“人遗”等IVD注册申报法规变更?▪  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升级及工艺质控优化策略如何?▪  mNGS测序的质量控制规范/临床应用方案几何?▪  纳米孔/单分子/固态纳米孔测序开发及应用有哪些挑战?▪  CRISPR/MMCA/微流控等技术突破下的一体化/分子POCT进展几何?五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21-02-09

  • PNAS:一种有望取代手术的皮肤癌治疗新方法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皮肤癌治疗方法。它将纳米颗粒注射到肿瘤中,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杀死癌细胞,从而有望取代手术。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皮肤癌,包括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上皮肤癌。手术切除是标准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上不一定可行。“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治疗皮肤癌,这一直是皮肤病学中的圣杯,”耶鲁大学的皮肤病学教授Michael Girardi博士谈道。“对于许多患者而言,皮肤癌的治疗过程要复杂得多,但我们希望通过注射等简单方法来有效治疗。”为了治疗皮肤癌,研究人员向肿瘤注射了基于聚合物的纳米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2-05

  • 李家洋院士Cell最新发文: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突破性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旨在最终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从而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并增加作物环境变化适应性。本项研究为未来粮食危机应对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未来四倍体水稻新作物的成功培育有望对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的革命。这一研究成果于2月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至2050年前粮食产量需要再增加50%才能完全满足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来源:

    时间:2021-02-05

  • Science:系统分析光谱仪微型化的技术路线、技术突破及其后续应用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蔡伟伟特别研究员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Miniaturization of optical spectrometers”的论文,对光谱仪微型化的技术路线、技术突破及其后续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蔡伟伟特别研究员和剑桥大学Hasa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这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首次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光谱仪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可表征物质的特征光谱,从而对其成分及结构进行分析。传统的光谱仪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便携性较差,而光谱仪的微型化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全面总结分析了过去三十年中所发展的四种微型光谱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21-02-03

  • 颇尔公司为您带来24孔生物样品实验室过滤新技术

    颇尔公司的实验室部可提供全面的一站式24孔滤板产品,这些滤板家族可以为科研人员基于工艺需求带来完整的解决方案,从细胞捕获到最终的样品制备分析。AcroPrep™ 24孔滤板为您带来广泛的膜材选择,您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和孔径来选择合适的产品。这些24孔滤板采用 Pall 特有的高性能过滤膜,为您提供更快速、性能更强大、更精简的流程。每个过滤板都有一个 V 形底面收集板和盖子。使用 AcroPrep 细胞澄清和无菌过滤板的蛋白质纯化工艺流程颇尔澄清除菌过滤 AcroPrep 24 孔过滤板可以在单个设备和工艺流程步骤中进行澄清,并实现 0.2 µm 除菌过滤。使用真空抽滤装置

    来源:颇尔公司

    时间:2021-02-03

  • 《Nature》美国发明检查COVID-19病毒蛋白和抗体的新方法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构成COVID-19病毒的蛋白质以及抗体。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的生物传感器,当与病毒成分或特异性COVID-19抗体混合时会发光。这一突破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测试。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如今,为了诊断冠状病毒感染,大多数医学实验室都依赖于RT-PCR的技术,PCR试剂供应链的短缺减缓了COVID-19在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测试结果。为了在不需要基因扩增的情况下直接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冠状病毒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蛋白质设计研究所所长David Bake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设计了新的生物传感器。这些基于蛋白质的装置识别病毒表面的特定分子

    来源:

    时间:2021-02-01

  • 夏宁邵教授团队:活细胞成像检测新冠病毒入胞过程的新方法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在Small Method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irus-Free and Live-Cell Visualizing SARS-CoV-2 Cell Entry for Studie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Compound Inhibitors”的新冠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基因工程重组方法直接制备SARS-CoV-2病毒spike三聚体荧光探针用于活细胞成像检测新冠病毒入胞过程的新方法,可用于在常规实验室高通量评价新冠肺炎的治疗性抗体药物、小分子药物和新冠肺炎疫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27

  • Nature子刊发布25年间重要成果:突破性基因疗法可治疗致命的心脏病

    英国心脏基金会(BHF)资助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体内新发现的遗传缺陷是具有家族遗传性的,这可能会改变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一发现公布在Nature Gentics杂志上。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沉默的家庭杀手,由于心肌增厚,它们可能导致年轻人突然死亡。而最新这项突破性发现可能是我们25年以来对该疾病遗传基础知识最大的进步,它将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哪些家庭成员需要进行疾病监测,以及哪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排除或治疗。25多年来,科学家们知道HCM是由负责帮助心肌收缩并向人体周围输送血液的“机器”出现“罕见”遗传缺陷引起的,然而,研究人员和心脏病专家从未能够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在具有相同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26

  • 快速追踪COVID-19疫苗临床前试验的新方法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快速合成安全疫苗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试针对新型大流行病原体的疫苗策略,如SARS-CoV-2。在悉尼大学的Richard Payne教授和Warwick Britton教授的领导下,研究小组用一种新的结核病疫苗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这种疫苗在小鼠身上产生了强大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人员热衷于进一步开发疫苗策略,以帮助新疫苗的快速临床前测试,特别是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疫苗。“结核病每年感染1000万人,造成140多万人死亡,”第一作者之一、悉尼大学的Anneliese Ashhurst博士说。“从历史上看,它是全球单一传染源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一种在所有

    来源:

    时间:2021-01-20

  • Nature Protocols:高通量分离培养和鉴定根系细菌的新方法

    植物根系微生物组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高通量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组的物种分类和基因组成进行描述。原位分离培养微生物对于揭示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和健康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分离培养的微生物和无菌体系相结合,将揭示根系微生物与植物生长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互作机制,是推动根系微生物组从描述向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技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白洋研究组在Nature Protocols杂志撰写文章详细介绍高通量分离培养和鉴定植物根系细菌的实验流程与分析方法。该方法从新鲜植物根系中高通量分离培养细菌,使用梯度稀释的方法增加获得单一细菌的比例,采用双侧标签PCR扩增法高通量鉴定分离培养细菌的16S

    来源:

    时间:2021-01-18

  • 《Science》纳米颗粒免疫技术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

    SARS-CoV-2病毒只是冠状病毒家族中许多不同病毒中的一种。其他病毒多在蝙蝠等动物种群中传播,并有可能像SARS-CoV-2一样“跳入”人类种群。Pamela Björkman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系列相关冠状病毒的疫苗,预防未来的大流行。现在,在研究生Alex Cohen的带领下,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的60个亚单位纳米颗粒,其中附着了多达8种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当注射到小鼠体内时,这种疫苗会诱导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对多种不同的冠状病毒产生反应——包括没有出现在纳米颗粒上的类似病毒。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一篇论文中。这个被称为镶嵌纳米

    来源:

    时间:2021-01-14

  • 2021技术展望:单物镜光片显微镜

    随着微观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对显微成像系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光学显微镜领域在短短数十年里快速突破。实验室最常使用的宽场荧光显微镜(widefield fluorescence mrcoscopy)可追溯到1904年。它仅能对事先切好的样品进行成像,不具备光学切片能力,通过物镜将激发光聚焦,收集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缺点是光毒性较强,信号受到干扰分辨率较低,数据读取速度相对较慢,快速动力学研究捉襟见肘。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光学切片技术,虽然成像质量大大优于宽场荧光显微镜

    来源:

    时间:2021-01-14

  • 2021技术展望:类组装体(Assembloids)

    (图片来源见图注)继类器官(organoids)之后,用多种细胞类型生产的具有空间组织结构的类器官被命名为类组装体(assembloids),这种新型微器官能够超越类器官,在构造和功能更趋近真正的人体组织,在不远的未来,它们将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理解组织功能。众所周知,在模式动物中研究人类组织是艰难的,类器官则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因为它们能概括许多人类生理功能和发育。为了反映复杂的人类组织,导致类器官的复杂性也在不断的提升:一个相对简单的合并类器官的方法是将不同类型的细胞混合在一起。例如,构建人脑类器官【1】。同样的,研究癌症的转移过程采用肿瘤细胞孵育的类器官即可。研究神经炎症则需要复杂些的类

    来源:

    时间:2021-01-13

  • 2021技术展望:更多完整的基因组

    近日,《Nature Methods》杂志将年度技术授予了空间分辨转录组学,因为这种方法正在改变我们了解复杂组织的方式。同时,杂志也提出了多项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类组装体、光片显微镜、糖蛋白质组学等。“更多完整的基因组”也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领域。随着测序技术、信息学及其他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基因组的认识在最近十年有了空前加深,但杂志认为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突破基因组序列完整性的极限。编辑Lin Tang表示,目前的测序技术相当强大,但远非完美,在计划测序项目时仍然需要折中考虑多个因素。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技术在准确性、读长、通量和成本上都存在差异。此外,还有一些测序和定位技术能够产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12

  • 《Nature Methods》2020年度技术:空间转录组学

    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组织结构,以及这一结构如何影响功能的,这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目标。多年以来,技术的进步已经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测序方法使我们能够了解复杂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其异质性;显微镜技术进展,包括超分辨率和单分子成像,已经改变了我们对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而今年Nature Methods评出的“年度技术”——spatially resolved transcriptomics,即空间转录组学,则为生物学家们提供了关于单细胞生物学的独特视角。此前,Nature Methods年度技术花落单细胞RNA和DNA测序,去年则是单细胞多组学(single-cell multi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11

  • 2021技术展望:糖蛋白质组学

    近日,《Nature Methods》杂志将年度技术授予了空间分辨转录组学,因为这种方法正在改变我们了解复杂组织的方式。同时,杂志也提出了多项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类组装体、光片显微镜、糖蛋白质组学等。糖蛋白质组学(glycoproteomics)是指大规模分离、富集和鉴定糖蛋白的研究。杂志编辑Arunima Singh认为,糖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熟,这要归功于仪器、实验方法和计算搜索算法的进步。糖基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蛋白在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的信号传导、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应答和疾病。糖基化异常可导致炎症、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糖蛋白质组学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11

  • 三大实验室合作Nature发表技术突破: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拯救”衰老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一种新颖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挽救”了早衰小鼠,这种早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会导致加速老化。这一发现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将有助于研发出针对这种疾病的第一种治疗方法,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基因编辑技术先驱David Liu,2003年鉴定出早衰的遗传原因的Francis Collins,以及Jonathan Brown等人完成。“虽然修复突变体DNA的想法并不新鲜,但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使用碱基编辑器进行一次性系统治疗,可以准确地纠正多个组织中的DNA点突变,并可以延长寿命。”碱基编辑技术源自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1-08

  • Nature Cell Biology:一种基因表达动态示踪新技术

     2021年1月5日,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通过内源性启动子驱动的sgRNA监测低丰度转录本和lncRNAs的表达》,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辉研究组和研究员周海波研究组合作完成。研究通过内源基因的启动子驱动sgRNA(single-guide RNAs)表达,结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 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荧光报告系统,实现低丰度基因和lncRNAs(Long non-c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1-07

  • Plos Biology:单细胞转录组三代单分子测序新方法

    2009年首个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问世,开启了单细胞组学时代(scRNA-seq)(Tang et al., 2009)。过去十余年间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加速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帮助科研人员克服了稀有生物样本以及生物样本内生异质性等重大挑战,一系列模式生物及人类自身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也由此诞生。然而目前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几乎全都是基于二代测序平台,测序读长短,一般在150bp左右,即使采用双端测序技术,测得的有效读长也不超过500bp。而人类转录组中转录本的长度普遍在1000bp以上,有些转录本长度甚至超过100kb(Piovesan et al., 2016; Frankish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1-06


页次:100/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91][92][93][94][95][96][97][98][99][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