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爱自责或因大脑问题

     有些人一遇到失败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身。英国研究人员说,这是抑郁症的一个常见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大脑中两个部分的沟通出现问题。 探情绪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神经学家罗兰·扎恩的带领下展开实验。 他们招募25名有抑郁症史但已至少一年没有出现过抑郁症状的志愿者,让这些人读出能引发人愧疚或愤怒情绪的句子。每个句子都包括志愿者的名字和他们最亲密朋友的名字。 比如,一名叫“汤姆”的志愿者最好朋友名叫“弗雷德”,那么“汤姆”读到的句子是:“汤姆对弗雷德表现得很贪婪”或“弗雷德对汤姆表现得很贪婪”。前一句旨在引发“汤姆”的愧疚情绪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6-07

  • 三个关键基因突变决定大脑进化方向

    (化石网/歆塬编译)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控制哺乳动物进化的几亿个基因突变中,三个最为关键的基因突变决定着神经中枢——大脑的发育,并且正是这几个仅有的小型且简单的变化,奠定了人类脑部发育的基础,决定了皮质脊髓神经环路的进化方向。这一皮质脊髓神经环路直接与大脑皮层(人类大脑中起意识作用的部分)相连,它与脑干和脊髓一起,为人类熟悉掌握各种行为方式(如工具、语言)提供了可能。哺乳动物这一具决定性意义的进化机制,曾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Kavli研究所的神经学教授Nenad Sestan说,研究结果令人如此意外,这一巨大谜团的谜底居然如此简单。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包括近2.2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来源:化石网

    时间:2012-06-05

  • 神经科学颠覆性发现,运动皮质作为运动模式发生器

    生物通报道:与视觉神经元不同,控制运动的神经元是难以预测的。研究运动神经元如何将信息传递到肌肉的科学家们,在建立神经元活动与肌肉活动外在表现的一对一联系时陷入了困境。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科学家和电子工程师合作提出了手臂运动的大脑活动新理论,发表在6月3日的Nature杂志上。该理论与此前的理论大不相同,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解释了运动皮层神经元活动的复杂特性。文章认为,大脑控制手臂运动并非通过编码方向、距离和速度等外界信息,而是采用了一种节律性模式。了解大脑活动长期以来,神经学科学家就知道视觉神经元编码特定的外界信息,即景象的参数。由此人们建立了视觉神经元的活动理论,并认为运动皮层神经元也以类似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4

  • 脑神经回路变化可能是导致幻肢痛的原因

    新华网东京5月31日电(记者蓝建中)很多因事故等被截肢的患者,会感觉已失去的手脚仍然存在,并感到疼痛,这种症状被称为幻肢痛。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利用动物模型确认在截肢后很短时间内,脑内就发生了神经回路的重组,幻肢痛可能就是脑神经系统的这种变化所导致。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宫田麻理子率领的研究小组,切断了小鼠用于感知外界的胡须的感觉神经,然后利用特殊方法,研究传导感觉的神经纤维和丘脑部分神经细胞的变化。他们发现,丘脑中神经回路出现“重组”,即原本丘脑中一个神经细胞会延伸出一根神经纤维,但是感觉神经被切断后一周时间内,一个神经细胞会延伸出数根神经纤维。而且,在丘脑的神经细胞中,还大量出现了一般成熟个体所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6-01

  • 人脑不会形成新的嗅觉神经细胞

    或缘于人类对嗅觉依赖程度的减少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赵路)我们的大脑会在一生的时间里持续产生神经细胞吗?这是科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研究已经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才证实这种被称为神经发生的新的神经细胞的诞生发生在成年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然而如今一项令人惊讶的新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嗅球中,新的神经细胞或许能够生成,但却无法存活——这里是鼻与脑之间的接口,并被认为是神经发生的热点区域。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或许将神经发生从这一区域删除,或者只是表明,一些人单凭嗅觉并不足以刺激他们的大脑。 &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6-01

  • 考试将近,大脑缺氧怎么办?

    “我最近老头昏、头痛,记忆也变差了!” “我最近老感觉睡不好,白天疲劳乏力。”“我最近做题的时候,有时候突然大脑一片空白,要是考试是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临近考试,一些考生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综合征”。这是什么原因?能否治好?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过度用脑,小心脑“抗议”“这些可能都是过度用脑引起的大脑缺氧症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说,大脑在进行脑力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氧气,仅占全身体重的1/50的脑,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5。据了解,空气被吸入后,其中的氧气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包括大脑。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5-30

  • 成年期慢性痛或造成神经系统持久改变

    痛觉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主观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既往疼痛经历和远期后果的整合。持久的疼痛体验不仅会显著改变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甚至会造成情绪和认知方面的异常。以往的研究表明,幼年期的疼痛体验会对大脑伤害性感知系统造成持久的改变,使得个体在成年后疼痛感知水平异于常人,这与幼年期神经系统的高度可塑性有关。然而,发生于成年时期的慢性疼痛经历对远期痛感知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罗非课题组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该研究以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慢性炎症痛模型(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考察了慢性炎症痛经历对后来的急性福尔马林自发痛以及疼痛相关条件化

    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时间:2012-05-29

  • 研究发现爱吃甜食记性差 过量摄入糖分影响大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生理学杂志》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实验鼠摄入糖分过多会导致大脑受损,记忆力下降。研究人员首先训练了能够钻出迷宫的实验鼠,将它们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喂食高果糖溶液来取代日常饮用水,另一组则同时喂食高果糖溶液和被认为能保护神经突触免遭损伤的欧米加脂肪酸。6周过后,第一组实验鼠忘记了钻出迷宫的路径,另一组实验鼠的记忆能力未受明显影响,仍旧能很快钻出迷宫。第一组实验鼠大脑内连接神经元的突触活动有所减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也遇到障碍,研究人员推测,摄入糖分过多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实验鼠大脑神经突触和记忆受损的原因。实验鼠大脑化学反应和人类大脑相似,这项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5-29

  • PNAS:经历强烈情绪使人们的大脑活动同步

    生物通报道:芬兰Aalto大学和Turku PET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经历强烈情绪会使不同个体的大脑活动同步化。这项研究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人类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人们观察到其他人的情感表达(例如笑)时,常会使自己也产生一致的情绪反应。人类个体间的这种情绪状态的同步效应,对社交活动很有帮助。当一个团队中的成员都分享着共同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大脑和身体会以相似的模式对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和反应。芬兰Aalto大学和Turku PET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历强烈的情感会使不同人的大脑活动同步。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

    来源:

    时间:2012-05-25

  • JBC:阿尔茨海默症中神经元营养细胞的复仇

    生物通报道: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细胞开始渗出过多淀粉样蛋白amyloid时,平时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一反常态,对神经元发动自杀式袭击。所有的神经元都分泌Amyloid,并且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阿尔茨海默症中Amyloid会大量累积。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Amyloid会激活为神经元清除垃圾并输送血液、氧和营养物质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引起发炎。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另一种回应方式,即将神经酰胺和PAR-4蛋白打包。这两种物质各自都是有害的,但如果凑在一起,就会成为“死亡组合,”Georgia健康大学医学院的生化学家Erhard Bieberi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5-23

  • PNAS:基于DNA的可重写记忆模块

    生物通报道  为了记录活细胞中的生物学事件,合成生物学家Drew Endy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功构建出了第一个基于DNA的可重写记忆模块。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当我们谈及数据存储时,通常是就比特(bits)、硬盘(hard drive)和服务器(servers)而言。然而近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存储设备:DNA。他们的想法基于DNA能够记录所有触发衰老、癌症和其他发育过程的细胞事件。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只创造出有限的单次写入技术。现在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第一个基于DNA的可重写记忆模块,将其命名为重组酶可寻址数据(recombinase ad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23

  • Nature子刊:下丘脑新生神经元惹的祸

    生物通报道:Johns Hopkins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提出,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的新神经细胞会对人的食量及相应增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五月刊上。成人大脑仍在生成新的神经细胞/神经元,这一观点在过去几十年已深入人心。之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神经发育过程只存在于两个大脑区域中:记忆相关的海马体和嗅觉相关的嗅球,该研究的领导者,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副教授Seth Blackshaw博士说。近日,研究发现还存在着第三个区域,即下丘脑(与多种人体功能有关,如睡觉、体温、饥渴等)也产生新神经元。不过,这种神经发育的确切来源以及这些新生神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22

  • 发现鸣禽大脑学习中枢

    雄性鸣禽通过反复模仿、不断练习和调整音高来学习其标志性的音调。雄性Bengalese finch的这种严苛训练在其出生第40天左右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第90天左右,而此时它正好性成熟并准备用自己的歌声来吸引雌性。为了学习这项技能,finch的大脑必须接收和处理大量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来精确控制复杂的发声动作以调整音准和音调。日前UCSF的科学家发现finch的一个关键大脑结构能作为学习中枢,接收大脑其他区域的信息并决定怎样使用这些信息来调整歌声,即使并不直接控制这项活动。这些新发现可能帮助科学家为影响运动机能的神经性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和帕金森症)找到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21

  • Nature:线虫的神经系统远比认为的更复杂

    生物通报道  数十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秀丽隐杆线虫这种微小透明的蠕虫来收集关于神经元如何发育及发挥功能的线索。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线虫的神经系统远比从前认为的更能干和复杂,它找到了一条途径来监控线虫自身的运动,这一模型或有一天可用于开发针对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新策略。相关论文发布在5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尽管大多数对于线虫神经元的研究显示每个神经元均作为一个单一的功能单位执行功能。然而在新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有机体和进化生物学系副教授张芸(Yun Zhang,生物通译)及其同事们发现的数据表明在某些神经元中,单一神经元的不同区室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18

  • Nature:转基因斑马鱼研究发现自闭症相关基因

    生物通报道:斑马鱼能怎样为我们提供人脑发育的信息呢? 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一组人类基因转到斑马鱼中,由此确认了决定出生时头围的相关基因。人类婴儿的头围是一种自闭症相关特征。2012年3月的一项研究显示,88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闭症,这一疾病比以往更为普遍。同时,头围也是另一主要神经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的一项特征。“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解析其中的生物学过程,以理解形成神经发育特征的详细机制。”文章的资深作者Nicholas Katsanis博士说。 “我们如果想要有效解决目前的许多医学难题,就需要有经验的科学家与了解病人解剖学情况的临床医生紧密合作。”该研究发表在5月16日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17

  • Nature:阿尔茨海默症基因引起大脑血管渗漏死亡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危险基因会引发信号传导级联效应,最终导致大脑血管破裂,使有毒物质大量涌入脑组织,该研究发表在5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科学家在研究ApoE4基因为何令人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时发现了该成果。携带两个拷贝该基因的人患病风险是其他人的8-10倍。该团队由Rochester大学、南加州大学及其他研究所的科学家组,他们发现ApoE4通过亲环素Acyclophilin A起作用。cyclophilin A是心血管系统著名的危险分子,在动脉硬化和其他疾病中引起炎症。研究团队发现cyclophilin A在阿尔茨海默症中为脑部攻击敞开了大门。“我们开始更深入的了解Apo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17

  • PLoS ONE:加速帕金森病进程的基因变异

    生物通报道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决定哪些帕金森氏症患者会经历更快速的运动功能衰退的关键因素,这一研究发现为开发出新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并将帮助鉴别哪些患者有可能最大程度地从早期干预中受益。在5月15日发表于《PLoS ONE》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拥有两个特异的帕金森氏症风险因子基因变异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相比于没有这些变异的患者运动衰退的进程要明显快得多。“这是一个比较小型的研究,只有233名患者,然而我们看到的影响实际上却是相当大的,”主要研究人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守备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副主任Beate Ritz博士说。SNCA基因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帕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17

  • 科学家解析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

    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政星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教授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一个中枢交互抑制神经回路的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cues in C. elegans feeding regulation”)。这对于深入了解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和分析其中关键的神经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当面临两难局面时,人或高等动物能权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12-05-17

  • 多吃浆果可延缓大脑衰退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多吃蓝莓、草莓等富含类黄酮浆果的女性大脑智力衰退较慢。 这项研究从1976年开始,历时25年,以1.6万名美国女性为对象,论文由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病学年鉴》发表。 研究对象定期就饮食习惯填写问卷,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接受一次大脑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多吃浆果的女性在智力衰退方面平均延缓两年半。 “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证据,浆果似乎可以延缓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衰退,”美国哈佛布莱根妇女医院医生伊丽莎白·德沃尔在论文中写道,“我们的发现有重要公共健康意义,以多吃浆果这样一种调整饮食的简单方式就可以保护老年人认知能力。” 随着美国人口结构老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5-17

  • 记录神经细胞信息 打开神经系统科学新纪元

    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程序来研究活体大脑内神经元的脑电活动 大脑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能够发现并且记录活的老鼠大脑神经元个体信息的机器人。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中的大脑科学家。以后,这些相同的机器人能够研究人类如何思考,甚至能向大脑传递特定药物来治疗比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孤独症和癫痫等疾病。 自动化机器人程序是众所周知的,尽管非常耗费时间、困难而且令人无法想象,目前为人类神经系统科学家工作而出名的是全细胞膜片钳。麻省理工学院对这项技术作出解释:需要将一个微小的凹窝载玻片吸液管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膜像接触,然后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小气孔来记录细胞内部的脑电活动。 这项技术花费了研究生Suhasa

    来源:腾讯科技

    时间:2012-05-17


页次:231/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