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杰青最新文章解析细胞凋亡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的建立了肝特异表达UCP2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理解UCP2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急性肝损伤或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结果已发表在国际肝病学专业期刊HEPATOLOGY上(HEPATOLOGY, Vol. 50, No. 4, 2009, IF: 11.355)。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资助。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陈佺研究员,其主要从事线粒体生物学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同时进行抗癌药物筛选和化学生物学及癌症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研究组在国际主流杂志 JBC, FASEB Journal,Oncoge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21

  • 百人博士973项目连发三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心理所的陈楚侨研究员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拥有康复科学专业资格,并曾在香港多间医院机构工作,专心于中风、脊椎受损、其它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近年他主要致力于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2009年,其研究组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表现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类似的持续注意缺损文章发表于《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Chan, R. C. K*., Wang, Y., Cheung, E. F. C., Cui, J., Deng, Y., Yuan, Y., Ma, Z., 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21

  • 获Nature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家连发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的张学军教授主要致力于皮肤遗传病,特别是复杂性皮肤遗传病研究。今年以来其研究小组接连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发现了一个与银屑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变异LCE,并进行了准确定位。《Nature Genetics》审稿人给予这篇论文相当高的评价:“这是第一个非欧洲人群的大样本量的人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这是世界上最早对银屑病进行的大样本量研究之一。”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可医学研究发现,其实它并非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癣”,而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虽然不算“癣”,不过被它缠上了,就难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0-20

  • 《核酸研究》刊登中科院博士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消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AMP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有着进化上保守且重要的分子基础,同时这些调控机制赋予机体产生动态可控的抗菌谱,从而使得机体天然免疫在抵抗感染与维持共生菌群中获得良好的平衡。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刊物《核酸研究》上(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院马维骏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应答和免疫反应的关键早期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文章其它作者包括博士研究生韦有恒等。天然免疫不仅是免疫系统抵抗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20

  • 青年研究员两篇文章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生态学专业的申卫军博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资助项目。近年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近期其研究小组接连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发表在高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上,申卫军博士与加州大学河边分校Darrel Jenerette博士等利用生态系统机理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系统分析了土壤呼吸对降水格局不同方面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降水量增加可刺激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20

  • 中国专家初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

     目前中国儿童哮喘发病率持续快速上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记者今日获悉,中国专家已初步建立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并在进一步深入对基因功能的研究,以期发现易感基因,采取早期干预,降低儿童哮喘患病率。   首届上海新华儿童呼吸国际论坛今天开幕,逾四百来自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各省市知名儿童呼吸领域专家齐聚申城。他们将在四天的时间里围绕目前儿童呼吸领域研究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因及耐药问题”、“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措施”和“儿童哮喘基因研究”等成为此间专家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呼吸专家鲍一笑教授指出,基因研究是降低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9-10-20

  • 中国抗肿瘤药物实现再次升级 填补多项内地空白

          十八日,在此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二00九CSCO学术年会上,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历时六年研发,中国自主创新的首枚阿霉素“导弹”——PEG化脂质体阿霉素(里葆多)正式上市。专家称,这标志着中国抗肿瘤药物实现了再次升级。     由复旦张江公司研发生产的PEG化脂质体阿霉素(里葆多),系中国首个脂质体阿霉素上市,作为乳腺癌、淋巴癌等一线化疗药,填补了多项内地空白。   应邀莅临大会发表专题演讲的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表示,里葆多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隐性脂质体技术,大大

    来源:中新社

    时间:2009-10-20

  • 乙肝治疗性疫苗最快三年后问世

      解放军传染病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乙肝治疗相关课题负责人陈光明教授日前透露了我国乙肝治疗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广东有10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目前他们基本靠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使病毒变异,严重的还会在停药后出现病情复发。一种名为乙肝生物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将弥补上述治疗上的不足,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记者了解到,乙肝生物免疫治疗又被比喻为“细胞导弹”治疗。它的原理是先从患者体内抽取血液,然后对血液里的乙肝病毒细胞进行特殊的“培养”,让它变成具有特异杀伤力的细胞并“繁殖”,最后把这些大量的经过“培养”的细胞输回到病人体内。这时,“培养”细胞就

    来源:新快报

    时间:2009-10-20

  • 重庆三医大大坪医院研制“人造皮肤”应用临床

        一直以来,皮肤遇到大面积创伤时,往往只能割下自身尚完好的皮肤“拆东墙补西墙”。今日下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发布消息,一种由重庆自主研制、国内首创的具有主动抗感染的“人造皮肤”开始临床试验。     杨林(化名)30年前因在田间劳作右小腿开始感染溃烂,皮肤完全脱落,像被剥了一圈树皮的树杆,触目惊心,一直不愈合。在大坪医院皮肤科,医生用“人造皮肤”对其进行创面覆盖修复。他们把实验室里培育的人造皮肤与创面精心对接,经过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努力,患者长达30多年的溃疡面终于愈合,长出新的皮肤。     大坪医院皮肤

    来源:华龙网

    时间:2009-10-20

  • 复旦院士顶级期刊发microRNA癌症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由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指导的肝癌研究成果文章MicroRNA Expression, Survival, and Response to Interferon in Liver Cancer发表在世界权威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该文章发现microRNA-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由此揭示了采用干扰素预防肝癌复发的有关机制和敏感患者筛选标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同期配发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撰写的短评,认为研究不仅从机制上提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9

  • 90年代百人博士接连发表文章 解析细胞生长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在科技部、基金委 、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下,发现了一氧化氮调控TGF-β1诱导的细胞凋亡和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发表的《Hepat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宋建国博士,其1996年回国,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任职,研究工作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信号传导机制。主要研究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过程中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的机制,包括其他因素或信号分子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的调节作用。 细胞凋亡和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 (Epitheli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9

  • 中科院,温州医学院两项成果登Nature研究亮点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亮点文章包括:Preferential enhancement of working memory in mice lacking adenosine A2A receptors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神经内科的何金彩教授,其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会长、温州市医学会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9

  • 抑制血管生长可控制肿瘤

       昨天下午,我国首个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在厦门成立。该委员会是由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的各个肿瘤领域专家共同倡导发起,旨在为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培养相关医疗人才,进行学术研究。   据悉,目前通行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这些方法都是最大限度地清除肿瘤组织或杀灭肿瘤细胞。而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患者要忍受副作用造成的虚弱、出血和疼痛,疗效不明显或不确定。   “新的治疗思路是,把直接打击癌细胞和控制肿瘤的微环境结合起来。”血管靶向专委会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和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李进教授

    来源:厦门晚报

    时间:2009-10-19

  • 大陆女教授新成果入选Nature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来自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在Brain Res.发表了记忆神经学研究的成果:Preferential enhancement of working memory in mice lacking adenosine A2A receptors,入选这一期的Nature China研究亮点。文章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6

  • 中国科学家最新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余淑美实验室于10月6日发表国际重要论文Coordinated Responses to Oxygen and Sugar Deficiency Allow Rice Seedlings to Tolerate Flooding,发现水稻耐淹水的关键基因,揭开数千年来所有穀类作物中,只有水稻种子可在水中发芽及成长的秘密。 这篇研究的发现,对于目前全球种植水稻以淹水方式防治杂草,以及促进其他作物耐淹水的育种等范畴,都有重大影响。 论文刊登在国际专业期刊「科学讯息传递」(Science Signaling),该期刊隶属于国际顶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6

  • 钟南山院士发表高影响因子杂志文章 入选年度论文

    生物通编者按:2009,已渐行渐远,生命科学的精彩还在继续演绎。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彻底颠覆经典理论,每一位科学家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弄潮儿,他或推动着生命科学深刻地变革,或默默填补生命科学认识的鸿沟。2009年,点亮生命之光的是谁?奏响生命之歌的是谁?关注他们,关注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09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  来自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预防性口服一种常用的廉价祛痰药物羧甲司坦,可减少24.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使COPD常规治疗费用减少85%。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爱思唯尔期刊《柳叶刀》(T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6

  • 上海交大筑“金巢”引“候鸟” 靠科研氛围吸引海归学者

    别上上海交通大学的红色校徽,王义斌教授近日以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的名义,出任上海交大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细胞生物学教授如此描述选择的理由:“这里没有把金钱与科研论文挂钩,没有把科研当成交易的筹码,而是真的希望我们能做点事情。” 王义斌教授“寻巢”回归已有十余年,此前走访了诸多学校。让他失望的是,很多招聘者给他定下的指标,就是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分数,有的甚至提出一篇论文奖励2—3万元。他感觉非常糟糕:“科学上有很多事情不仅仅是论文可以涵盖的,我们更看重的是空间和舞台,是共享知识的愉悦,是真诚的科研氛围。” 选巢先看学生表情 从2007年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10-16

  • 复旦大学院士:手术放化疗好似"潘多拉盒子" 治癌也可致癌

    作者:任荃    本报讯  (首席记者任荃)遏止疯狂生长的癌细胞,手术、放疗或化疗无疑是患者的不二选择。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司空见惯的癌症疗法有可能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在昨天由中国工程院与上海院士中心共同举办的“2009医学前沿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呼吁重视传统疗法可能带来的反作用,“它们既可以治癌也可能致癌”。        面对居高不下的死亡率,擅长肝癌切除手术的汤钊猷一直在思考“转移复发”这道世界性难题。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小肝癌的切除例数20年来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10-16

  • 北京生科院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miRNA研究方面又获得了一项新的成果,揭示了MAPK/Erk信号途径在miRNA调控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青年助理教授刘清华(qinghua Liu,生物通译),刘清华目前在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任助理教授一职。参与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包括陈涉博士等。今年8月,刘博士研究组还发表了一篇RNAi效率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C3PO, an Endoribonuclease That Promotes RNAi by Facilitat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5

  • 解开细胞凋亡之谜 女学者09连发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的王晓晨博士1999年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分子与细胞发育生物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国,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近期其研究小组在接连在PLoS Genetics,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文章,解开细胞凋亡之谜。Caenorhabditis elegans Myotubularin MTM-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Engulfment of Apoptotic Cells第一篇文章报道了秀丽线虫肌管素磷酸酶MTM-1负调控凋亡细胞吞噬过程。细胞凋亡是动物发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凋亡细胞的清除能防止凋亡细胞中的有害物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0-15


页次:1609/2068  共41345篇文章  
分页:[<<][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