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百人博士973项目连发三篇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9年10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科院心理所的陈楚侨研究员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拥有康复科学专业资格,并曾在香港多间医院机构工作,专心于中风、脊椎受损、其它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近年他主要致力于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2009年,其研究组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心理所的陈楚侨研究员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拥有康复科学专业资格,并曾在香港多间医院机构工作,专心于中风、脊椎受损、其它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近年他主要致力于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2009年,其研究组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表现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类似的持续注意缺损
文章发表于《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Chan, R. C. K*., Wang, Y., Cheung, E. F. C., Cui, J., Deng, Y., Yuan, Y., Ma, Z., Yu, X., Li, Z., Gong, Q. (2009). Sustained attention deficit along the psychosis proneness continuum: A study on the Sustained Attention to Response Task (SART).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 22,180–185)
持续注意缺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不同阶段以及他们未发病的一级亲属中都得到了一致的发现。近来的研究表明分裂型人格和精神分裂症有着相似的遗传基础和发育过程。这意味着有分裂型人格倾向的群体也可能和精神分裂症一样存在着注意障碍。但是,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关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较少关于高危人群在这方面的研究。
陈楚侨博士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一组有分裂型人格特征的个体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持续注意,而且探讨了有理论基础的持续性注意任务(sustained attention to Response Task)的不同指标和分裂型人格特征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共有74个精神分裂症病人、69个分裂型人格倾向被试和56个控制组被试参加了研究。在分裂型人格问卷中得分最高的10%为分裂型人格倾向群体,得分最低的10%为控制组。结果表明,持续性注意任务中的虚报率和敏感度三组被试差异显著,病人组和分裂型人格倾向组表现均差于控制组;持续注意任务的效率值组间差异趋于显著,控制组表现好于病人组和分裂型人格倾向组;持续注意任务的一些指标和分裂型人格特征存在相关;本研究中持续注意任务的指标和病人的临床症状没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说,本研究是少数发现分裂型人格倾向被试存在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相似的注意力缺损的研究之一,而且,持续性注意任务这个有理论基础的测验将来可以用在精神分裂症谱系的研究中。
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结构受损的进一步证据
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脑区之间的连接异常导致的。很多使用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方法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白质出现缺损,但是还没有人对这些研究进行定量的综述。
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神经心理与应用认知科学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和他的团队最近采用了一种严格的方法——激活可能性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来定量地计算精神分裂症白质出现异常的特定脑区。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控制组相比在额叶和内囊区域的表现出一致的白质容量降低。这些结果支持了精神分裂症白质变化的宏回路理论(macrocircuit theory),并且和陈楚侨以前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的研究相呼应。例如,不同的灰质网络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出现缺损。由于白质是神经连接的基础解剖结构,所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白质异常是合理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对话情景中识别他人的意图的差别
陈楚侨研究员的文章Huang, J., Chan R. C. K*., Lu, X., Ma, Z., Li, Z., & Gong, Q. (2009).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onversation prosody on emotion and intention identification in schizophrenia. Brain Research, 1281, 58-63.由中科院心理所知识创新课题,****项目以及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和中山大学****支持的。这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对话情景中识别他人意图的差别。
交流过程中,根据他人的情绪线索正确推断其情绪状态对成功地进行社会互动起着关键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可能在知觉与推断他人的表情语调这样的情绪线索的过程中存在缺损。最近,研究者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觉加工中对语调线索的情绪识别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并且都探索了这种情绪线索识别缺损与症状之间的联系。然而,很少有研究将临床病人这种语调情绪知觉的能力放入到存在互动的环境中去考察。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楚侨研究员与黄佳博士则对此进行了一项研究。在此项研究中,入组了1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9个健康匹配组被试,所有的参与者都在一系列的对话情景中做了情绪与意图的判断任务。研究中操纵了对话中语调的不同水平,分为积极语调与消极语调,情绪判断若与语调的效价一致则为正确反应。结果发现相对于健康匹配组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负性语调条件下的表现只是二择一的随机水平,而在积极的语调条件下,患者的表现与健康匹配组没有差别。这些发现提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对话情景中理解负性的语调存在缺损。
附:
陈楚侨教授(Prof. Raymond C. K. Chan)
2001年获香港大学心理学系认知神经心理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他拥有康复科学专业资格,并曾在香港多间医院机构工作,专心于中风、脊椎受损、其它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近年更专心于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来國內工作前为香港大学精神病学系讲师。现为基础、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精神病学系荣誉教授及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荣誉研究学者。陈教授是SCI杂志“Clinical Rehabilitation”及 “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的编委。同时亦是“心理科學進展”及“Hong Kong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编委。他亦国际神经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亚洲区代表。
研究领域: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心理量表编制、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
10x Genomics闁哄倹婢橀幖顪渋sium HD 鐎殿喒鍋撻柛姘煎灠瀹曠喓绱掗崱姘姃闁告帒妫滄ご鎼佹偝閸モ晜鐣遍柛蹇嬪姀濞村棜銇愰弴鐘电煁缂佸本妞藉Λ鍧楀礆閸℃ḿ鈧粙鏁嶉敓锟�
婵炲棎鍨肩换瀣▔鐎n厽绁癟wist闁靛棗锕g粭澶愬棘椤撶偛缍侀柛鏍ㄧ墱濞堟厤RISPR缂佹稒鐩埀顒€顦伴悧鍝ヤ沪閳ь剟濡寸€n剚鏆╅悗娑欏姃閸旓拷
濞戞挸顑堝ù鍥Υ婵犲嫮鐭庨柤宕囧仜閸炴挳鎽傜€n剚顏ら悹鎰╁妺缁ㄧ増鎷呭⿰鍐ㄧ€婚柡瀣姈閺岀喎鈻旈弴鐘虫毄閻庢稒鍔掗崝鐔煎Υ閿燂拷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