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大科研团队发现中药可以有效对抗新型禽流感病毒

    为了探明中药抗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来鲁华-裴剑锋课题组使用计算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知三维结构流感病毒蛋白与中药化学成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取得新的进展。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2013年3月以来在我国暴发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数超过130人,感染死亡率接近30%。 流感病毒基因具有高突变性,常常使得接种疫苗进行免疫或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失效, 如H7N9流感病毒在暴发后短时间内已经出现了对达菲耐药的毒株。中医药在抗H7N9禽流感上表现不俗,有多例患者在接受以中医药为主治疗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3-09-10

  • 国产治疗脑动脉瘤新产品亮相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总决赛上,回国创业的叶萍带来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脑动脉瘤”产品——Jasper。 Jasper是一种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直径如头发丝细小的铂金丝做成的弹性“铂丝球”。叶萍解释道:“在微创手术中,医生在患者大腿根部股动脉仅3毫米左右的创口处插入导管,将暂时被‘捋’为直线形的Jasper沿动脉上行,进入脑动脉瘤处,由于瘤子里面是空腔的,所以,利用电解脱技术后,Jasper就脱离导管‘掉进’肿瘤内,瞬间自动恢复其球形空间构型,形成立体框架结构,医生再用其他形状和尺寸的Jasper把瘤的‘肚子’填满,那么流经这里的血液自然会改道而行,从而一劳永逸防止了脑动脉瘤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9-10

  • 110种猕猴桃基因升级“下一代”

     茄子状的猕猴桃,黄瓜状的猕猴桃,圣女果状的猕猴桃……9月5日,记者从位于彭州的龙门山猕猴桃基因库获悉,经过3年建设,该基因库已经从全国各地采集到110个品种资源,正启动猕猴桃新品种研发工作。    据了解,龙门山猕猴桃基因库,是农业部、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三方确立的“部、省、市共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也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自2010年3月开始建设。    基因库要采集和引进各类猕猴桃品种,“就像为猕猴桃修建一个家族聚集地,确保某些不实用的品种不会走向消亡,尽量保持遗传资源的完整。”该项目负责人贺家明介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是该基因库引种的主要来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3-09-10

  • 高福课题组2013连发Science、Lancet文章解析H7N9

    在今年2月起,我国华东地区陆续出现系列人流感样病例,被证实为首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到4月30号至,该病毒已传播至11个省市。对此国内外学者均展开了详细研究,中科院高福(George F. Gao)课题组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相关论文连续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 lancet)等杂志上。在9月5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题为“Structures and Receptor Binding of Hemagglutinins from Human-Infecting H7N9 Influenza Viruses”的最新论文中,高福研究人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9

  • 浙大曹雪涛院士Cell子刊解析表观遗传与免疫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Ash1l通过诱导泛素编辑酶A20,抑制了IL-6生成及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这一研究在线发表在9月5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曹雪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Blood、J Immunol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9

  • 生物物理所Cell Res揭示疾病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理

    2013年9月3日,《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alysis of FAAP24 reveals 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activity and domain functions in DNA damage response”的论文,报道了FAAP24(Fanconi anemia associated protein 24KD)的三维结构,通过结构分析对其在DNA损伤修复中ssDNA结合活性以及结构域功能进行了体内体外的实验验证。这项研究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龚为民课题组、合肥强磁场中心田长麟课题组以及美国MD安德森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9-09

  • 海南成功培育猴类精原干细胞

       从食蟹猴体中取出精原干细胞,经过培养在体外诱导转型为精子的“前身”———精母细胞。这一领先技术为体外研究精子的发生、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再生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搭建一个公共研究平台。日前,海南省人民医院公布这一喜讯。   这项研究是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由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与内蒙古大学哺乳生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合作完成。项目从2010年8月开始至今已3年,食蟹猴精原干细胞继代培养已达到22代。经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分析,精原干细胞标记基因表达仍保持不变。体外诱导分化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培养的食蟹猴精原干细胞具有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长期培养的精原干细胞可通过

    来源:海口晚报

    时间:2013-09-09

  • 中国糖尿病人或超1亿 总体规模或达“警戒级别”

    中国研究人员3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中国已成为糖尿病人口大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估计超过1亿,可能已达“警戒级别”。专家认为,糖尿病人群不断增多,对中国社会与公共卫生构成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在2010年选取具代表性的近1万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调查,并对参与者进行了血糖等测试。在依据调查结果进行推算后,研究者认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患病率均在上升,分别为14.3%与10.3%。此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9-09

  • 北京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  相比于白天,地球在夜晚时正以更高的速率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遭受忽视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50年里,日最低温度升高速度比日最高温度升高速度要快40%。这种不对称变暖有可能造成重要的生物学影响,尤其是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的基本生态系统代谢过程。在最新一期(9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昼夜温度逐年变化对于北半球陆地植物生长和碳循环造成了区域性的显著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利的影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朴世龙(Shilong Piao)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曾辉(Hui Z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6

  • 南京大学院士组9月连发两篇Nature综述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刘志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肾脏病专家,杰出临床医学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综述性文章,介绍中国的肾脏病现状,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相关成果公布在9月的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杂志上。 在第一篇文章“Nephrology in China”中,刘志红院士介绍了中国肾脏病患病及治疗现状,这是中国肾脏病界学者首次应邀撰文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肾脏病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10年间,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不断增长,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随着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6

  • 2013年国家杰青基金申请人名单(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设立的专项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并说明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书面异议。序号 申请人 性别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领域 依托单位 所在国别  20 郑海荣 男 博士 研究员 生物医学超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  24 王青云 男 博士 教 授 神经元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6

  • 曹雪涛院士J Immunol解析免疫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的文章,揭示出了一种通过miRNA介导的先天性免疫调控新机制,这将有助于解析先天性免疫应答的精密调控网络。相关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院士,曹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6

  • Cell Res:Hippo信号通路新成员作用新机制

    2013年9月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雷研究组与赵允研究组题为“A novel partner of Scalloped regulates Hippo signaling via antagonizing Scalloped-Yorkie activity” 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项工作中,郭彤等人发现了一个新的Hippo信号通路的成员SdBP/Tgi通过负调控Hippo信号通路下游Yorkie-Scalloped复合物活性抑制组织生长。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对生物体稳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ippo信号通路通过调控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9-06

  • 基因组研究直击结核杆菌耐药性 助力肺结核防控及治疗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161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结核杆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抗结核杆菌药物的压力之下,结核杆菌基因组中产生了一批新基因及突变,来应对这个严峻的“生存形势”。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近乎完整的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库,为结核杆菌耐药性发生机理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最新研究结果于9月1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感染了结核杆菌。我国的结核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耐多药率为5.7%,高于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3-09-06

  • 原创化学一类新药柚皮苷研制成功

    (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蔡珊珊)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薇薇团队研制的原创化学一类新药柚皮苷,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中山大学在“重大新药创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一类新药尚不多见,出自高校的更少。柚皮苷一类新药,既具有止咳作用又具有化痰作用,且作用机制明确。柚皮苷的止咳方式为外周性镇咳,不产生成瘾性;其止咳作用与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的开放、C纤维P物质释放无关,而与抑制RARs放电有关。柚皮苷的化痰作用机制为抑制气道杯状细胞的转化和增生,抑制气道粘蛋白的生成,作用靶点清楚。 据悉,该药已经获得欧洲发明专利、日本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3-09-06

  • 袁隆平:争取2015年实现超级稻亩产1千公斤

    9月4日,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江西省崇仁县,对位于该县郭圩乡贯桥村的国家杂交水稻中心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示范基地进行考察指导。该项目是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在江西唯一的攻关项目,项目种植面积128亩,今年预计亩产900公斤左右。袁隆平表示,超级稻的长势很好,争取在2015年实现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图为袁隆平在田间查看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种植情况。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9-06

  • 华东师范大学Cell子刊揭示代谢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美国Baylor医学院和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抑制自噬调控了肝脏脂类代谢,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9月3日的《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的王传贵(Chuangui Wang )教授和李晓涛(Xiaotao L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长期从事肿瘤细胞凋亡、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后者主要从事核受体活化与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质降解新途径及其功能研究。细胞浆内出现的脂滴超过生理范围,或是正常不出现脂滴的细胞中出现脂滴,即称为脂肪变(ste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5

  • 中外学者Cell子刊:槟榔帮助恢复青春活力

    生物通报道:当小小的线虫年近不惑的时候(大约两周大小),就已经无法像其青年时期那样蠕动了,然而近期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槟榔碱能重建线虫的体壁肌肉,刺激动物神经元,令这些线虫重新恢复活动力,重绽青春。研究人员表示在哺乳动物中也能通过药物治疗,实现相同的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3日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的许献忠副教授(Shawn Xu),其他研究人员包括华中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张辟,刘剑峰教授等。许献忠博士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华中科大客座教授,密歇根大学副教授(终身教授)。这项研究指出衰老线虫的运动机能下降,其根源在于动物组织结构发生可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5

  • 上海生科院最新成果:基因突变致癌新发现

    2013年8月29日, Cancer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赵允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Two co-existing germline mutations P53 V157D and PMS2 R20Q promote tumorigenesis in a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揭示了P53 V157D 和 PMS2 R20Q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并提示这两个突变体是导致家族性癌症易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家族性癌症易感综合症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早,且呈现多发性原发癌现象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9-05

  • 中科院Cell Res解析Hippo信号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转录因子Scalloped(Sd)的一个新型结合蛋白,证实它通过对抗Scalloped-Yorkie活性调控了Hippo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3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张雷(Lei Zhang)研究员和赵允(Yun Zhao)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研究方向是发育过程的组织分化与生长调控;后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器官大小控制是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器官适当大小控制失常会导致肿瘤等疾病发生。在过去的10年里,Hi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05


页次:1387/2096  共41907篇文章  
分页:[<<][1381][1382][1383][1384][1385][1386][1387][1388][1389][139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