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中科院候选院士介绍:王宪
【编者按】: 我国的院士评选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一直以来院士选举似乎都距离大家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它是十分关心的。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生物通在增选结果即将揭晓的时候做个民意调查,看看哪些候选院士是众望所归。 王宪教授于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劳约拉大学进修,学习结束后,她怀着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贡献的淳朴理念,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科研条件,谢绝了导师及好友的盛情挽留,并耐心说服了丈夫和儿子,毅然回到了祖国。 在预约采访之前,我们没有过
-
国内农药开发品种的专利情况
国内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的农药品种,其中一些申请了中国专利,甚至国外专利。一些已查明专利情况的国内开发品种如下: (Ⅰ)除草剂品种6个:单嘧磺隆、双甲胺草磷、SYP-249、SYP-298、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此6个品种均处于专利有效期内。 (Ⅱ)抗病毒剂2个:病毒星和嘧肽霉素。此2个品种均处于专利审查过程中。  
-
05年中科院候选院士介绍:李林
【编者按】:我国的院士评选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一直以来院士选举似乎都距离大家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它是十分关心的。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生物通在增选结果即将揭晓的时候做个民意调查,看看哪些候选院士是众望所归。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李林 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化所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0至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理与生物物理系做博士后,1991年被上海生化所聘为副
-
采访"国际传染病及控制研讨会”
生物通报道:在目前全球传染病风声水紧的时刻,各州各国都在抓紧进行象禽流感这样的一些疾病的研究,11月6日在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紧贴传染病这一关系民生民情的研究召集了几个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讨。生物通记者有幸参与了此次大会,并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11月6日一大早,在美丽的中山大学南校区的贺丹青堂,国际传染病及控制研讨会(Symposium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拉开了序幕,首先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徐安龙教授(此次大会主席)致词,他代表中山大学向前来参加此次大会的科学家们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历史以及生科院的相关
-
华南植物园“973”项目结题验收
由洪德元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历经5年,终于近期顺利结题验收。 北京师范大学徐汝梅教授和华南植物园叶万辉研究员联合主持了第三课题“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效应与生态安全”。5年来,该课题从专项经费获得366.70万元的资助。 本课题着重于外来种的入侵机制和入侵后的生态效应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对GMO释放后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5年来在以下7个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入侵性强的外来种不一定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种广泛生态适应
-
转录组大会:一滴血能测百病 专家称再等十年
从你身上抽一滴血、一口唾液,就能利用生物芯片来检测各种疾病?请别吹得太过火。在11月6日上午举行的“2005国际转录组大会”上,生物芯片专家告诉记者,老百姓带“芯”看病,医生对“芯”下药,生物芯片在临床普及的时代,至少还要等十年。 基因原理 缺陷惹出病 据介绍,基因是决定生老病死等所有现象的基本元素。从染色体中的基因信息变成细胞、组织、器官、整个人体,需要一个重要的“翻译”——信使RNA,这种物质可以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翻译,从而合成蛋白质,变成各种细胞。可当基因“出错”时,细胞“转录”的蛋白质也会出问题,人体就会生病。比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多种疾病都与多个基因缺陷有
-
围绕细胞周期调节研究三种抗癌药作用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NFCR分子肿瘤研究中心研究员邵荣光博士近年来将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作为重要的癌症治疗分子靶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邵荣光研究员在会上介绍这方面研究进展时表示,细胞周期机制和细胞周期关卡的组成提供了丰富的新抗癌药靶的来源。有报道称,细胞周期信号分子为潜在靶点,如周期素。周期素依赖于蛋白激酶(CDKs)、癌基因mdm2、蛋白酶体、细胞周期关卡激酶Chk1和Chk2,在决定细胞周期进程、细胞生或死中发挥作用。在工作中,邵荣光等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锁定为细胞周期关卡控制的关键点。结果发现,mdm2的siRNA(小分子干扰RNA)、粉防己碱和力达霉素可诱导多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三种脑内物质影响人的性格
有人开朗、有人忧郁,有人热情、有人冷淡,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有人回答星座,当然近乎唯心;还有人说是血型,也没有科学依据。日前,我国的研究者发现,性格内倾者的大脑前扣带回的3种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外倾者,从而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现工作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徐世勇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主持下,与306医院的金真教授合作完成了本项研究。该研究报告介绍,人格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与模式。在许多人格理论中,内、外倾的人格特征都受到高度关注。而且,不同理论对于内、外
-
基因治疗艾滋病取得新进展美博士携研究项目来广州寻合作对象
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不能根治且副作用大的情况下,美国10年前开始做基因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目前已取得新进展。昨天美国医学中心的李锡玲博士携带她的研究项目来到广州医学院做艾滋病临床基础研究报告,并计划就基因治疗艾滋病这一课题在中国寻找合作对象。目前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是采用大量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治疗,但并不能彻底根治,副作用大等因素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治疗目的在于杀死艾滋病病毒,而基因治疗则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将治疗基因通过载体打入人体干细胞,使细胞改造后获得对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经过临床实验,后者更安全及有效。李锡玲说,她所在的希望之城美国医学中心10年前就着手艾滋病基因治疗
-
南农教授目睹老鼠“隐形”
美国大片《隐形人》让无数人疑惑,人类真的可以隐形吗?近日,记者在采访南京农业大学海归教授石放雄时,聊起了他曾目睹过的一个小老鼠隐形实验。 生命分子原本就无色 人真的能隐形?见记者疑惑,石放雄把记者带到实验室,现场从一个生物体器官上提炼出一些透明的液体,然后通过实验证明那些透明液体里含有蛋白质。 “生命分子——蛋白质、DNA等作为分子成分时都是没有颜色的物质,所以隐形人不过是还生命体本来面目而已。” 既然生命分子是无色的,为什么人体的各个部位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
-
中国干细胞专家首获世界分子医学“杰出成果奖”
生物通报道:2005年10月中旬,秋意浓浓的欧洲,第十届世界肿瘤大会暨分子医学大会在文明古国希腊开幕。来自美、德、英、日等几十个国家的600余位医学界精英应邀出席大会。令人惊喜的是,今届与会的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许文荣最终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杰出科技成果奖”金奖。据悉,每届大会都会评选出10名“杰出科技成果奖”得主,此前没有中国人获此项殊荣。在这次大会上,许文荣教授和同去的陈永昌教授就“干细胞突变致瘤分子机制研究”及“幽门螺杆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向大会作了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他和陈永昌教授领导着一个20多人的课题组进行着深入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昨天上午,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也成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国际总部。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旨在寻找解析与人类肝脏重大疾病和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贺福初院士介绍,该计划自去年启动以来,已鉴定中国人胎肝蛋白质3000种,法国人肝脏蛋白质5000种,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12000种,并将这些鉴定结果建立了数据库。目前,专家们正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由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领衔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成为大型国际科研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中国科学家有望破解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致病机理并找到治疗各种肝
-
中药金丝桃素,“达菲”的竞争对手?
生物通报道: 目前,全球正处于禽流感非常时期。我国局部地区也接连不断地发生禽流感疫情,疫区大量的鸡被宰杀销毁,并且也有人感染禽流感的报道。而罗氏公司的抗病毒药物“达菲”被认为是应对即将可能到来的禽流感大爆发的一根救命稻草。事实上,能掐断传染源、拯救鸡鸭鸟类的禽流感疫苗和药物则是另外一条同样重要的途径……2005年10月30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研究室承担的一项禽流感治疗试验报告传到了兰州。华南农业大学的这项鸡试验的结果显示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制的药物“金丝桃素”能有效治疗H5NI亚型禽流感病毒,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制剂。15天的试验结束
-
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谈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附图)
当这一领域尚处于早期阶段,并且人类受纳米材料的影响比较有限时,一定要对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给予关注。我们必须现在,而不是在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才来面对这个问题。——美国纳米化学家Vicki Colvin 性能优良、好看好用的纳米材料,也很可能对人体带来潜在的毒害作用。最早从科学界传出的这条信息,最近引起政府、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纳米材料制成的产品,尤其是与人体直接接触或直接进入人体的人造纳米材料,是否会导致特殊的生物效应?如有毒害其效应到底多大?抱持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实验室赵宇亮研究员。 赵宇亮2001年底向高能所提议建立“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与美国英杰公司开展合作研究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和美国英杰公司(Invitrogen)于10月31日宣布达成合作研究协议。双方合作的研究计划涉及英杰公司的新药发现技术(如GeneBLAzerTM 和Polar ScreenTM)的合作应用和新的试剂及药物筛选方法的共同研究。这些方法和试剂将被应用于对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化合物样品库实施的针对核受体的高通量筛选中。 “我们很高兴能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共同开发和运用基于细胞核受体的新型筛选方法及技术,核受体在一些疾病进程中的重要性及相关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已经得到证实。我们相信通
-
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将在我国举行
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将于2006年7月在北京举行。大会主席、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林志彬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大会将成为中国药理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林志彬表示,世界药理学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生命科学和生物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包括药理学在内的各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世界药理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将为我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
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谈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
当这一领域尚处于早期阶段,并且人类受纳米材料的影响比较有限时,一定要对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给予关注。我们必须现在,而不是在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才来面对这个问题。——美国纳米化学家Vicki Colvin 性能优良、好看好用的纳米材料,也很可能对人体带来潜在的毒害作用。最早从科学界传出的这条信息,最近引起政府、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纳米材料制成的产品,尤其是与人体直接接触或直接进入人体的人造纳米材料,是否会导致特殊的生物效应?如有毒害其效应到底多大?
-
中国发展生物质液化燃料的战略意义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中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评价》报告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但利用率却十分低下,而且主要作为初级能源在农村被利用。我国一方面耕地有限,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荒地和丘陵山地没有被充分利用。目前除了利用陈化粮生产少量的乙醇燃料外,我国还没有开展有计划地大规模组织农民种植能源作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生物质液化燃料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生物质液化燃料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石油短缺问题。2004年的世界油价爆涨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预计未来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在较高价格水平。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飞速
-
我国乙肝基因芯片检测步入实用阶段
科学时报讯(记者潘锋 通讯员吴志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与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基于基因芯片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拉米夫定耐药检测试剂盒”,日前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该试剂盒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基因芯片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个体化医疗检测试剂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对提高我国乙型肝炎的治疗水平及促进生物芯片的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主持该研究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升启研究员介绍说,全世界现在约有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者,而我国就占了
-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国科学家唱主角
10月29日,全球蛋白质组学精英云集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同见证了这历史一刻:当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贺福初院士接过象征科学家解读人类基因组“天书”的雕塑时,从中国科学家的眼神中人们看到的是坚韧。从此,中国科学家有望破解肝炎及肝癌的致病原因并找到各种肝病的治疗途径,为全人类的健康造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以及国内外相关的专家出席了今天的典礼。 中国是一个肝脏病多发国,由中国科学家破解其致病原因责无旁贷。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成立于2001年2月,该组织的宗旨是倡导、组织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全面解读人类基因组。该组织成立后,先后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