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研制"丧尸细胞"或可永久保存生物有机体
对现代人来说“丧尸”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无论在影视还是游戏作品中,这种已经完全丧失了意识,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和行动能力的怪物是现在最火热的素材。近来,科学家也受到了“丧尸”这种特殊生命模式的启发,研制出了“丧尸细胞”——一种可以将生物材料转化为“化石”永久保存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由新墨西哥大学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的,其本质上是一层有机涂层,在经过硅酸处理后,它们覆盖在细胞表面,可以使其比原生肉质承受更大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在生物失去生命后,依然可以保持原本的结构和形态,甚至是功能!一直以来,如何重建生物的组织结构是复原那些已经灭绝物种的最大障碍所在,而“丧尸细胞”技术的出现,将使人们可
-
性别选择帮助昆虫种群进化出复杂社会结构
蚁后、蜂后通常忙着繁育后代,但它们却没有时间抚养自己的后代。作为补偿,女王们会选择用女儿填充自己的领地,因为这些雌性后代能够充当起照顾者的角色。 实际上,这些昆虫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后代,它们通过一种被称为“单倍二倍体”的生殖“传奇”进行后代性别选择:未受精的卵子发育成雄性后代,而受精的卵子发育成雌性后代。 目前,来自英国的动物学家表示,“单倍二倍体”模式可以帮助昆虫种群进化出复杂的社会结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来展示如果女儿比儿子能够更好地帮助母亲养育后代,那么昆虫母亲是否会产下更多的女儿。 研究人员发现,当雌性后代充斥着整个聚居地时,对于雌性个体而言,
-
“察言观色”无法判断他人心情
面部表情素来被视为情绪的窗口,但是,仅凭表情识别他人的情绪到底有多可靠?一项最近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发现,如果缺乏其他肢体线索,人们其实无法单纯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他人的心情。 来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者希勒尔·阿维泽尔试图研究人们辨识真实而强烈的人类表情的准确度,因此,他和同事们没有使用那些实验室里常用的标准表情的照片,而是选取了专业网球运动员的照片进行实验。在网球的顶级赛事中,比赛成功的奖金非常高,职业运动员在关键赛点上的表情往往会被极富张力的情绪扭曲。 通常,人们通过观察运动员手抓球拍站在赛场上的照片,可以毫不费力地辨别出他们的情绪。
-
德爆“诈蛋丑闻” 150家禽蛋企业涉嫌欺骗消费者
(记者 黄霜红)遍及欧洲的马肉冒充牛肉风波尚未平息,德国又发生“诈蛋丑闻”:下萨克森州有150家禽蛋生产企业涉嫌欺骗消费者,将普通鸡蛋贴上“生物鸡蛋”或是“放养鸡蛋”标签出售。 联邦农业经济和消费者保护部长艾格纳25日对媒体证实了这一事件,并认为,这是一桩“规模巨大的欺骗案”,要求司法部门尽快查清并将违法者绳之以法。 除下萨克森州之外,同时接受调查的还有其它州的50家禽蛋生产企业。 欧盟以及德国法律均对“生物鸡蛋”或者是“放养鸡蛋”做出了严格规定。“生物鸡”的概念为,蛋鸡有足够的休息及活动空间,饲养场每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6只鸡,每个饲养场最多不超过3000只。而“放养鸡”的活动空间更大
-
北大硕士发退学声明 研究生科研“搬砖”引热议
王庆环 2月18日,北京大学某工程类专业的一名硕士生在人人网上发出退学声明称,他就读的实验室老师们总是把繁琐枯燥、自己都不想做但又必需的工程收尾环节扔给他,他对此很不满:“如果这样毫无意义的‘苦力’劳动也好意思号称科研,本人的确没有参加这样的科研,也不可能参加。”最后导师以他未到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为名,不同意他毕业,并在必修科目“科研实践”上记“不及格”。日志发表不久,这名学生将此帖删去,表示不希望成为舆论中心。但此举仍引来各方议论。 研究生科研等于“搬砖”? “搬砖”是研究生们对科研工作的戏称,从字面上来看,这是调侃科研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一位曾在同一个实验室就读的北大毕业生表示
-
北京大学生村官起薪3800元 与公务员待遇看齐
【政策】 高校毕业生应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有关待遇,均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可登录北京市人社局毕业生就业网www.bjbys.com查询),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享受同等待遇。对于其中符合选拔条件的优秀毕业生,经过一定程序,还可列入基层培养锻炼名单跟踪培养。 首年平均工资几乎翻番 【释疑】 北京市人社部门介绍,在工资待遇提高后,北京市今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基本上已经和新入职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待遇看齐。 按照北京市规定,大学生村官聘期统一为3年。往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以本科毕业生为例:第一年其待遇为平均月工
-
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因受贿被查处
上海市检察院今日透露,2008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五年里,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658件,涉案1941人,其中大案1557,大要案率占93.9%;涉案人员中,有239名处级干部和14名局级干部。检察机关还针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涉及的职务犯罪,积极同步介入事故调查,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57件,涉案176人。 检察机关披露,5年里,大案要案数量明显上升,且涉及民生民利和窝串案件增多。据介绍,上海检察机关在工程建设、商业贿赂、涉农惠民等领域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包括,立案查处了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受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原副局长胡俊受贿,原
-
美发现产生白细胞的骨髓环境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史诗)据每日科学网2月25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形成T细胞和B细胞的骨髓环境。他们发现早期淋巴祖细胞在成骨龛(成骨细胞的凹陷处)的环境下非常活跃,能大量生成抗感染的白细胞,也就是T细胞和B细胞。该研究还为绘制出整个造血系统中不同类型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图谱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制造出培育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干细胞,但一直没能在实验室制造出造血干细胞,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身体内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了解。 西
-
美国为何向中国推销转基因产品
原著/[美] 威廉·恩道尔 翻译/戴 健 顾秀林 朱宪超 垃圾食品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创伤?转基因食品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沿政治学家在其《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中,阐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他同时提出,用粮食做武器,是古已有之的战法。如今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已经被武器化了。美国的农工商巨头借助强大的政治金融力量,用几十年全面创新了粮食武器的运用技法。 1 洋快餐将中国变成“糖尿病之都” 在过去30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美式快餐全球连锁店的食品,将其作为中国传统食品的美味替代品。如今,中国饮食中的营养成分被巧妙地破坏,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
-
细胞自噬基因异常可致罕见脑病
新华社东京2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25日的《自然·遗传学》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确定了一种与细胞自噬作用相关的基因,这种基因若出现异常,会导致一种罕见的脑病。 这种罕见脑病被称作“伴随成人期神经退行性变性的儿童期静态脑病”(SENDA),患者大脑萎缩并伴随认知障碍。 横滨市立大学、东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确诊为SENDA的5名患者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5名患者的WDR45基因都出现了变异。 自噬是细胞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过程,细胞借此
-
转基因和有机农业哪个更“务实”?
——从马克·林纳斯的道歉说起 “几乎所有人都好似对‘有机’充满敬意,并认为质疑这种正统观念不可思议。今天,我就要在这里质疑它。”2013年1月3日,在牛津农业会议,马克·林纳斯在为其反对转基因传播的做法道歉中,态度坚定地指出,转基因比有机农业在解决饥饿问题上更“务实”。 马克·林纳斯认为,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是:到2050年,养活95亿人口。“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不仅仅为了同步满足人口增长,更要根除贫穷。普遍的营养不良问题,意味着今时今日仍有近8亿人每晚‘枕着饥饿入眠’。”他说。 研究发现,在相
-
Nature:破解遗传性缺失之谜
生物通报道:尽管无数科研人员在经年累月地进行研究,但人们还是未能找到许多人类疾病和特征背后的遗传因素,例如身高等家族特征和二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这一现象被称为“遗传性缺失”(missing heritability)。然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对于酵母来说“遗传性缺失”可能并不存在,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第一作者是普林斯顿的研究生Joshua Bloom。他们将酵母作为研究遗传性缺失的模型,并由此提出人类中的遗传性缺失现象可能只是受到研究工具的限制,用对了研究方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认为这其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障碍,”普林斯顿大学基因组学教授Leonid Kruglyak
-
Nature新文章:癌症形成的推手
生物通报道 细胞分裂和生长失控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为了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对付这一疾病,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阐明失控性细胞分裂等过程中控制基因表达,支持肿瘤形成的机制。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来自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的Raúl Méndez教授领导实验室,揭示了一个在CPEB1蛋白控制下,影响了与细胞增殖和肿瘤进展相关的200多种基因的重要机制。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在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机制,是促进癌细胞扩散的一个通用调控系统。研究人员发现,CPEB1缩短了RNAs的某一高度特异性区域。这一区域控制着决定一个RNA分子是否生成蛋白质的大部分信号。“C
-
2012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生物通报道:暖风拂柳,莫负春光,生物通第八届“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本周完成了最终审评,结合读者投票和专家意见,选出了在过去一年里,最具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这其中不仅有令“垃圾”DNA得到的真正正名,自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有结局似乎不了了之的利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事件,还有未来也许会在本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癌细胞百科全书,间接谱系转化等值得期待的成果。自2005年起,生物通已连续举办了八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每年固定的大型网络互动调查活动。2012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候选新闻共计30个,共获得投票上千份
-
两篇Nature揭示干细胞特殊微环境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存在骨髓中为不同类型的血液干细胞提供营养的特殊微环境,这一研究发现或有一天能够提高干细胞移植和化疗的成功率。研究人员将这一研究工作在线报告在2月2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在小鼠中获得的这些研究发现表明了,也许有可能能够在治疗上靶向特异微环境中的支持细胞。一方面,用药物营养支持细胞,促进血液干细胞在骨髓中定位,使得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能够更迅速地重建他们的免疫系统。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肿瘤细胞匿藏在骨髓之中,可利用药物破坏这种微环境,促使癌细胞进入血流,从而使它们更易受到化疗损伤效应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为靶
-
Nature子刊:七鳃鳗基因组测序完成
生物通报道:七鳃鳗sea lamprey是一种有脊椎的鱼,是古代脊椎动物的代表,其分支约形成于五亿年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对七鳃鳗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将结果发表在Nature旗下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海洋生物实学验室MBL的研究人员发现,七鳃鳗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人类神经障碍有关的基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这意味着七鳃鳗可以作为理想的分子模型,推动我们对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障碍致病机制的理解,” MBL的Jennifer Morgan说。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脊髓受损时出现的问题,并想办法校正相关缺陷,使神经系统重获正常功能。与人类不同,七鳃鳗神经系
-
从头组装+蛋白分析=转录组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马普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newt transcriptome combined with proteomic validation identifies new protein families expressed during tissue regeneration”的文章,针对基因组特别大, 难以进行测序的动物,提出了一种新技术策略——将转录组与蛋白质组联系在一起,由此开启解析这些动物奇特基因组的神奇之旅。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20日Genome Biology杂志上。蝾螈这种颇不起眼的动物有一种非凡的本领:当它失
-
Nature子刊:左右抑癌基因的“假”基因
生物通报道 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些小DNA片段,尽管它们的序列与各种基因的DNA序列几乎完全相同,长期以来却被视作是非编码的“垃圾”DNA。因此被称作为“假基因”( pseudogene)。现在,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在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中,揭示了假基因调控一种称作为PTEN的癌症相关基因活性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靶向假基因来控制PTEN活性。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该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假基因具有比我们从前所认为更大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改变
-
《PNAS》八大热点文章
生物通报道:《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下: A pathogen-inducible endogenous siRNA in plant immunity PNAS 2006 103 (47) 18002-18007;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7, 2006, doi:10.1073/
-
Science子刊:细胞生长的开关
生物通报道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已知能开启某些基因帮助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生存的蛋白,也能减慢DNA新链复制速度由此阻止新细胞生长。研究人员认为,鉴于DNA复制和新细胞生长对于人体许多功能以及在癌症等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具有广泛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12日的《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小组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细胞工程和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Gregg Semenza,其长期研究低氧条件在癌症、肺病和心脏病中的作用。“我们早就知道,HIF-1α蛋白能够响应低氧条件开启或关闭数以百计的基因。现在我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