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婴儿 仅涉单一病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研究员3号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2013年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他们在两年前选取一名被母亲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婴为治疗对象。这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婴儿出生30小时后,医疗研究人员在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对其进行了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检测证明,经过治疗,该女婴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明显递减,在其出生29天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已经检测不到。研究人员在随后18个月内继续对她进行抗逆转录治疗,并在停止治疗10个月后发现,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仍为阴性,常规血液检测中未发现艾滋病病毒存在。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患者停止治疗后,艾滋病毒都会复发。因此,这个发现
-
钟南山:治霾可能要10年
3月4日北京的PM2.5指数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优,广东团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在天安门广场被记者团团包围。 追问 “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 这次全国两会,钟南山带的议案就是关于“雾霾治理”。“我到一些乡村做了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才写出这份议案。”钟南山介绍,雾霾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六七年,但当时没有这么严重,上个月北京仅五六天是晴天,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很多当时在北京的外国朋友就直摇头,觉得难以长期待下去。” 钟南山说,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导致肺癌。“治霾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
-
华人科学家《Cell》铲除细胞重编程的路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The Methodist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除去一个遗传障碍可将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提高10-30倍。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月28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华人科学家王荣福(Rongfu Wang)博士。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美国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炎症和表观遗传学中心主任及课题负责人,糖尿病及代谢研究所糖尿病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癌症免疫学、天然免疫信号传导、癌症和干细胞表观遗传学以及癌症免疫治疗。曾在Science、Cell、Nature Me
-
Nature医学:癌症疫苗为什么不灵
生物通报道: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癌症疫苗,但这样的尝试多数以失败告终。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因为许多疫苗中的固有成分,使本应攻击肿瘤的杀伤性T细胞调转枪头,在接种位点不断发动攻击。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准备攻击癌症的T细胞,因此接种后血液中会出现大量T细胞。但我们发现只有少数T细胞去攻击肿瘤,而大多数T细胞都聚集在接种位点,”文章资深作者Willem Overwijk博士说。这种情况下,不仅肿瘤基本毫发无伤,注射位点还会因为免疫应答过度而受损。研究团队发现,这主要是由福氏不完全佐剂(IFA
-
Cell头条:美国院士发现致癌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Placental Growth Factor/Neuropilin 1 Pathway Inhibits Growth and Spread of Medulloblastoma”的文章,发现了一种儿童常见癌症的病理新机制,指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的作用途径,在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将带来研发新治疗方法的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麻省总医院Rakesh K. Jain博士,这位09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肿瘤研究专家最初是一位化学工程师,他转行进入肿瘤学领
-
PNAS:分子伴侣的叛变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氧化应激能够让细胞中的一个良性蛋白叛变,使其成为强大同盟,共同致使神经元死亡。该研究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治疗多种疾病的通用方案,文章于三月四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研究人员针对被称为酪氨酸硝化的氧化应激进行研究,揭示了酪氨酸硝化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这一过程涉及了炎症,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脏病、慢性痛、脊髓损伤、癌症、衰老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等等。Oregon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发现酪氨酸硝化会使一种特殊的“伴侣”蛋白发生转变,转变后的蛋白被激活,将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项发现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这是非常令人兴奋
-
Nature免疫学:关闭癌症的主控蛋白
生物通报道 淋巴瘤是一类由免疫系统B细胞引起的恶性肿瘤。过去的研究表明,调控转录因子Bcl6不仅在机体许多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大多数侵袭性淋巴瘤生存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一蛋白过于复杂而无法用药物靶向。现在来自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有可能能够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关闭Bcl6,且不影响它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重要作用。T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维持健康免疫系统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这一研究发现是一个极大的惊喜,”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Weill C
-
Cell子刊:泛素连接酶与线粒体完整性
生物通报道: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与帕金森病有关的新通路,该信号传导通路受parkin调控,能够防止神经细胞在压力条件下死亡,文章发表在Cell旗下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Parkin是一种与帕金森病有关的RING-between-RING-type E3泛素连接酶,具有广泛的神经保护性功能。帕金森病是最普遍的一种行动障碍,也是排在阿尔茨海默症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区域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影响了患者的运动控制力。其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迟缓和平衡障碍。人们发现,约有10%的帕金森病是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p
-
痘痘产生新机理:疫苗值得期待
生物通报道: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两颗小疙瘩,但有些人却患有严重的痤疮,这会带来他们社会性和身体上的痛苦。然而时至今日,造成严重痤疮的病理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现有的治疗方法也并不总是有效。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有严重痤疮病患表面微生物的DNA序列,提出一般认为导致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许并不是罪魁祸首,在分析了一些相关的菌株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能清洁皮肤的细菌菌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8日的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杂志上。领导
-
Nature子刊重要成果:构建人类代谢地图
生物通报道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早期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一个国际研究联盟对人类代谢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虚拟重建。科学家们可利用这一称为Recon 2的模型来确定疾病病因,以及为癌症、糖尿病、精神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开发新的治疗。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3月3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每个人的代谢都是由遗传、环境和营养等因素共同决定。医生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代谢失衡的重要影响,其是疾病的一个潜在病因。“Recon 2使得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更精确地研究人类代谢网络。这对于了解特异代谢信号在何种情况下出现异常导致疾病发生,以及相关机制至
-
美国“治愈”两岁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新华社电 美国专家3月3日宣布,一名出生时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女童已基本痊愈,停药近一年未见感染。这项进展有助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密西西比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伺机性感染会议上称,他们两年前选取一名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婴为治疗对象。在该婴儿出生30小时后,他们对其进行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经过治疗,婴儿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明显递减,在其出生29天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已经检测不到。研究人员在随后18个月内继续对她进行抗逆转录治疗,并在停止治疗10个月后发现,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仍为阴
-
陈竺回应奶粉风波 六提诚信加强“舌尖”安全
香港有关携带婴儿奶粉出境的新规,引发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方面的监管肯定会加强。而且机构改革有利于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 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甫一出现的陈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他说,食品安全问题应该是暂时的,它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大家也看到了,政府的机构改革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陈竺特别提到,政府机构改革一定要走向权责一致,统一高效。但他谢绝透露“会不会有新的身份”,“这个是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身兼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的陈竺说,“压力挺大
-
陈竺:卫生部正在研究PM2.5对人体的危害
3月4日上午,卫生部陈竺部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卫生部正在研究PM2.5对人体的危害。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及全国各地均遭到雾霾的困扰,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的大气悬浮颗粒物,尤其是粒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就是PM2.5,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陈部长的回答无疑是给各界关切的一个定心丸。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万亿科研经费分配
■记者 彭科峰 科研经费分配一直是两会科技界的热点话题。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科研经费(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 如此庞大的资金,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开性让本届两会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 增强项目评审透明度 不少代表和委员都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科技界经费分配的怪现象:一方面,一些科研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巧立名目抢占大量资源甚至公款私用;另一方面,一些很有意义、很有前途的课题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经费,长期举步维艰。 人大代表、中科院生态环境
-
一种糖脂可使植物在缺磷环境下维持生长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元素,缺磷会导致植物矮小,果实不饱满。日本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一种糖脂可使它们在缺磷的环境下维持生长,并确定了指导合成这种糖脂的基因。这将帮助科学家培育耐缺磷环境的农作物。日本理化研究所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前联合发表新闻公报说,植物的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糖脂等构成,当植物体内缺乏磷元素时,生物膜中的磷脂就会减少,与此同时,一些糖脂就会增加弥补磷脂的不足,从而维持生物膜,帮助植物正常生长。这种现象叫做膜脂质的重组,对植物在缺磷环境下生存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具体是哪种化合物如何参与膜脂质重组,一直没有被明确。理化研究所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团队借助独立研发的细胞内低分子代谢产
-
多个知名洋酒陷塑化剂疑云
在白酒经历了塑化剂风波后,洋酒也卷入到塑化剂疑云中。据多个法国媒体上周报道,因干邑而知名的法国夏朗德省酒业人士最近很着急,因多个知名品牌的干邑产品由于塑化剂含量较高而被挡在了中国国门外。昨日,一位酒类经销商对记者指其早前也听说部分干邑在春节前被海关拦下。据夏朗德一家电视台报道,中国最近“降低”了对酒类塑化剂的限值要求,即要求少于每公斤0.3毫克。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酒类的塑化剂项目已被从严监管,但在白酒闹出塑化剂风波前,中外酒业并未重视中国对食品及其容器的塑化剂其实有限值要求。首先,根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大残留量
-
德国两周内第三次曝光食品丑闻
继马肉丑闻和假冒有机鸡蛋之后,德国在两周内第三次曝光食品丑闻:在饲料中发现致癌的黄曲霉毒素B1。根据德国农业部3月1日发布的消息,已在德国各州发现总共45000吨受污染的玉米饲料,其中至少1万吨饲料已经进入流通市场,仅下萨克森州就涉及3500多家农户。 1960年,英国发现超过10万只火鸡死于一种以前没见过的病,后来证明罪魁祸首就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花生粕。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此次在德国饲料中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B1。该毒素的毒性甚至超过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
-
冷静看待3D打印热潮
近来,有关3D打印新进展的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企业、科研机构和媒体的互动下,3D打印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甚至频频提到或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度。3D打印真的会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德国的相关专家。 3D打印仍是非常昂贵的技术 首先接受记者采访的是柏林工业大学3D实验室主任哈特穆特·施万特教授。近年来,柏林工业大学3D实验室在3D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成绩显著。从应用先进的3D技术支持北极熊克努特死亡原因的调查,到用3D打印制造奥迪和宝
-
2月21日《自然》杂志精选
自吞噬作用是双刃剑 用小鼠所作的这项研究表明,在动物一生中,生成成熟血细胞的自更新造血干细胞(HSCs)通过由自吞噬作用介导的生存反应得到保护,使其不受代谢应激的影响,而这种反应则是由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触发的。因此,在通过保护成年HSCs来帮助维持血液平衡的同时,自吞噬作用还可能通过允许受损伤的、丧失功能的或被改变的老HSCs(它们是与年龄相关的血液病发病中的关键因素)存活而对血液系统的衰老间接作出贡献。 “电子晶体”的一种新形式 “电子晶体”(电子在其中表现为阴离子的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阴离子电子约束腔的拓扑。因此,实现“电子晶体”实际
-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诱发干眼症原因
新华社电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作为干燥综合征代表性症状的干眼症与泪腺内细胞变化有关。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症状除了干眼症之外,还有口腔干燥症等,在日本国内有数十万患者。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牟田达史率领的研究小组说,他们破坏了实验鼠泪腺中遏制细胞死亡的基因后,作为免疫细胞的淋巴细胞就被激活,眼睛周围开始出现慢性炎症,眼泪的分泌量减少,出现了与人类干眼症相似的症状。 研究小组给这种实验鼠的眼睛投放遏制细胞死亡的药物后,结果泪腺的炎症消退,眼泪的分泌量也开始增加,逐渐痊愈。 牟田达史说,实验结果显示遏制细胞死亡的药物对于治